如果临时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那这样对于考试的人来说公平吗?

我们的爱JH


我认为是公平的,以下主要从两个点来说这件事。

首先说临时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这件事,“同工同酬”是大家一直倡导实现的事,如今能实现,那是再好不过了的事,所以同样的工作,正式工能干,临时工也能干,那就应该给予临时工和正式工同样的待遇,才能彰显公平,如果正式工干同样的工作拿的钱多,而临时工干这份工作,却拿的工资少,这很明显就存在着歧视和压榨;对于临时工来说有失公允,一定程度上也有剥削的意味。

然后我们再来讲同样的岗位能雇佣临时工,对于考试进入体制的人公平吗?

这依然是公平的,之所以能提出这个问题,一定是通过考试进入体制的人所提出的,为什么会提出呢,因为觉得自己通过千军万马的复习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才进入到体制内去,而临时工可以随便进来,并且还和自己同样的工资;显然这是一种仇富心态,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为什么说这样是公平的,因为无论是考试进入还是临工进入,这属于两种类型的招聘方式,虽然方式不同,但是设置的门槛高度差不多是一样的,比如考试进入需要的是本科学历,那么临工的学历也不会比你差,比如该岗位需要什么技能,考试进入需要满足的技能,临工一定也是具备的,可以说无论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他们属于同等学力,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经过考试;但是别忘了,考试进入的还是有优势的,临时工说解除合同就解除了,一点赔偿都不用给,而考试进入的属于合同工,不能随便解除,即便是解除还是层层审批,并且还有高额的赔偿。

所以总的来说,即便是临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但是在其他待遇和保障上还是有所差异的,仍然是考试进入的职工福利待遇更优厚一些。

感谢阅读,我是杏豆,企业培训师,劳动纠纷咨询师,社保专家,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笔记簿杏豆


笔记簿杏豆


临时工和正式工如果能够同工同酬,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同工同酬”这个词。

同工同酬的意思既是指同样的工作要付同样的报酬,也是指同样的工作岗位应当一样的待遇。

临时工和正式工,从岗位角度讲就完全不是一类的。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和编外合同制人员,在很多人看起来他们实际上,也就是接接电话、承办文件而已,干的东西大家都一样。可事情的本质呢?机关事业单位这项工作的岗位是为在编人员设置的,国家指定的岗位是在编人员的。这些岗位的设置都是有法定的职责,比如说负责某项行政权力、做好某项事业性服务等等。当这岗位人员退休或者调出,出现空缺的时候,机关事业单位就会对外公开招考。符合条件的人可以公开应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一系列严格的条件才能进入相应的编制,从事具体工作。可以说这个岗位就是为应征上的人设置的。

编外合同制人员是怎样来的呢?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一些临时性工作或者其他用人需求,亦或者某些工作不需要由编制人员来处理,因此才向社会招聘的编外人员。过去我们也知道这些编外人员对外公开招考并不规范,多数是通过走关系等方式进入的工作岗位。财政给他们的待遇是按照招考时需要的社会服务价格来明确的,很多地方的编外人员经费中甚至包含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保公积金费用。这些工作一般都是些很简单的工作,像保安、保洁、窗口服务或者接听电话等等,所以设置的待遇水平一般不高。

我们所谓的同工,感觉是在单位一起工作时间相同而已。工作的岗位职责和任务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行政执法工作,必须要求在编人员牵头办理。这一方面是为了凸显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的要求,毕竟国家设置了那么多行政执法岗位编制,不可能出现连牵头办案的人员都没有。

现在最大的问题,招用的时候是很明确的,但是用工的时候却不规范。由于一些编制人员调动或者临时性工作,很多具体的事务都是由编外人员承担上的,渐渐的固定下来之后,岗位也不会变动。因此,就会出现所谓的工作相同,待遇不同的情况了。实际上在一些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简单的工作通过服务外包方式获取的劳动力非常便宜,但是原有的单位正式工又不能解除,只能形成了现有的待遇差异。

这种情况下,要想举证非常困难,而且很多人往往为了工作的稳定而主动放弃了维权。

不过,国家也在不断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严格规范借调和吃空饷的现象,明确一个萝卜一个坑,具体的岗位有具体人负责。这种情况下,慢慢的用工方式就会回到正轨。加强人员岗位工作管理以后,编外人员就应该去干编外人员的工作,也就不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了。


暖心人社


都平等上学做什么?学习好有什么用?努力学习有什么用?不过现在已经好像没啥用了,打个比方,小刘本科毕业,某省省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现在一个月5000+不会超过6500(月休8天)。小赵初中毕业,现在是装修木工,省城工作一个月15000+(月休2天),基本保底10000(月休10天)。小刘当年寒窗苦读,走独木桥白读了?再说说小刘同事小张,初中成绩特别差,去当兵2年,回来分到小刘单位,工资和小刘一样,资历比小刘老(兵龄也是工龄)说来说去,小刘最惨!当初何必学习好呢!去当个兵、去学门手艺,难道不比寒窗十年爽吗!


汉水摆渡人


感谢题主,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姑且就把这个问题当做是体制内临时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问题吧。如果临时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的话,我认为这不仅是对通过考试进去的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对单位和社会也是不公平。我先讲个我以前单位某县扶贫部门的用工现象:县扶贫办是一个行政业务性单位,有23个编制,8个退二线的不做事,还有13个在编的,空编2个。以前由于扶贫工作不受重视,单位业务不多,人不多也不忙,只有聘请了1个临时工(听说是某县领导亲属)。我2015年进去那年,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呀,单位一下子招兵买马,配备了精兵强将,光从各乡镇单位抽调的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就7个,普通干部十来个,业务量一下子猛增新增,这些人也还不够用呀。好家伙,这下无论是外单位还是单位内的领导同事一下子塞了十多个进来做临时工,大多数叫去下乡常年督查了,留了3个年轻人(1个是单位老大的关系,2个是某县领导关系)在办公室打杂。但是看他们的态度,我觉得完全不像在工作,而是在找个地方复习而已,反正他们从早上来单位了就开始看书复习,打杂的事儿?爱谁去谁去。我们再忙,他们也得空,为嘛?重要的事比如办文、办会、接待等他们都做不了,简单的事儿他们不屑于去做,我们也不会叫他们去做,因为简单的事儿也经常出错要返工。。。下面,我们来说说同工同酬的事儿了。

第一,临时工和正式工真的同工了吗?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一百个不相信。我想大多数单位都是这样吧,在编正式工是做事主力,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资金、项目或人事等方面的,估计没有哪个单位的领导会把这些事情交给临时工来做吧?而临时工一些只是做些辅助的工作,比如文员呀、打字员呀、办公室接打电话呀等等。而工作量也是差别很大,单位的在编年轻干部每天基本上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10-12个小时工作时间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临时工加班的却很少,他们基本上是8小时工作制,很少有临时工会加班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同工都没有,哪来的同酬之说?

第二,临时工和正式工能同酬吗?我认为是绝对绝对不能的。当前,编制“逢进必考”的制度还是很公平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去考,虽然县级事业单位考试会存在人情、关系,但是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已经堪比高考,相关配套的制度也已经很完善。既然你临时工想要有和正式工一样的待遇,那么你也可以去参加考试公平竞争呀,相对来说,能够进单位做临时工的人,其家庭条件也不会很差,至少能够保证你有充足的资金和时间精力去备考。

第三,临时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伤害了谁?其实这个问题我前面一开始就说了,一是对正式工的伤害无疑最大,自己拼死拼活“过五关斩六将”考进了单位,然而有些人凭借关系进了单位一下子就和你待遇一样了,换做你,你能心服,你心里能平衡?二是伤害临时工,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如果临时工能够实现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的话,也就向临时工传达了一种“不劳而获”的观念,有关系,不通过考试就可以享受别人通过考试才能享受的待遇,这对于临时工自己甚至他的家庭和下一代教育也会产生很大问题。三是伤害了单位,如果临时工和正式工真的实现了同工同酬,我相信很多正式工对于临时工的潜在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多,一方面,可能会无形之中在单位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利于单位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可能会让正式工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这样单位的整体效率就得不到保障。四是伤害了这个体制和社会,本来编制“逢进必考”这个考试制度已经向外界传达了一个公平的、正向的理念,那现在这个临时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的话,那这个考试制度本身就已经没有公平而言了,有关系的人可以不通过考试、不要编制,就可以获得和正式工一样的待遇,那还有考试制度干什么?浪费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底层的人来说更好觉得社会缺乏公平、自己前途渺茫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交流。


公考知心人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曾经我与我学生的一次对话。我的这位学生叫穗穗,是做服装加工行业的。她曾跟我聊过,夏季是工厂赶做手工羊毛衫的旺季,但每到这个时候,工厂的人手都不足,这个时候只能找一些人“帮忙”,也就是所谓的临时工。而“帮忙”人的价格其实要比工厂正式员工的费用要高一些,而且她们也确实很“抢手”。

于是我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多培养一些呢,这样不就能省下一笔开销了吗?但是穗穗却说,也就忙这一个多月,没必要自己招。

其实,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我猜想,介意临时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的人,多半是正式工人吧。临时工,是具有临时性的,换句话说就是非常的不稳定,在旺季的时候可能分身乏术,但是到了淡季,可能就无事可做了。

但是正式工就不同了,你在一个稳定的平台内工作,有成长和晋升的空间。你一边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一边在公司汲取营养,不断学习成长。但是临时工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他有所谓的“能力”,但是却无法保障这种能力能够一直被使用。所以,还是好好考试吧,这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周思敏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已!我个人临时工做起,目前合同制、环保所副所长、有人说我是镇历史以来破格提拔第一人,整个环保所工作人员10月份之前环保所八人工资待遇第一(倒数)。就近期工作,我9月初至今,七点前下班不超过十天!


铁道—环保所


反问一句,非要各方面都低人一等才是公平吗?难道连最起码的一个尊重都不给?

我曾经也是一个8多年的劳务派遣工,后来通过考试终于转正,对这个中间的各种辛酸实在是太有体会。

一、你看到的只是钱而已,和你占便宜还卖乖的想法。

你觉得你和临时工都做了同样的事情,拿了同样的钱,心理不平衡,你觉得对不起你辛苦考试的付出。

但是你可曾注意到,即使你们做的都是同样的工作,永远都是你在领导和安排临时工的工作,临时工可曾能有一点点选择的机会?

而且如果公司本身的人力在能够满足岗位需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招很多临时工进来呢?临时工是在帮你做工作还是在帮你们公司的竞争对手做工作呢?

临时工招聘进来本身就是为了帮正式工解决正式工不愿意做的低端、密集、重复度高、非关键重要工作的。

如果不是你们的需求,何必要招聘临时工。

二、我看到的除了报酬之外,还有是否平等的职场机会

临时工与正式工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外人和你看到的只是同工同酬这一个点上的东西,就在叫不公平。

而对于我而言看到的却是:是否有平等的福利待遇?是否有平等的培训机会?是否有平等的岗位选择机会?是否有平等的晋升通道?是否有微小的转正希望?

有吗?

一个都没有。

可惜的是你都没看到这些。

你多年寒窗苦读、辛苦考试进去,却和临时工拿同样额钱是很感到心理不平衡。

但当你拿着企业的各种福利、享受公司为你提供的各种培训、平台、通道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对临时工而言都是看得到摸不到的。

所以对于临时工而言同工同酬只是最起码的对于劳动者劳动付出的尊重,对两者之间不平等的一点点补偿而已。

更多精彩好书解读,职场攻略、精彩品评请关注本头条号“经管励志书籍评级”!


经管励志书籍评级


所谓同工同酬指的是什么?很多人都把“同工同酬”理解为“同身份,同地位,同福利,同工资”。如果把同工同酬理解为强制大锅饭,强制平等,就在无形中把同工同酬给黑了一把。

法律规定的同工同酬,是《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条例》,但同工同酬绝不是指同工资,同福利,同身份,同地位。其实,在同工同酬模式下,正式工与非正式工的[到手工资]也绝对不会相同的。

因为正式工有职务,有职级工资。所以同工同酬一旦施行,那么正式工的工资,永远都会比临时工多三五千。

可是,多三五千已经很好了。现在的正式工比临时工多的可不是三五千,而是多出1万多到2万多。

我们做一个计算题:正式工搬一块砖得一毛钱,按块计算工资,上面下达了绩效任务,正式工必须要搬50000块砖才能完成绩效任务。

那么临时工是不是搬一块砖,也得一毛钱呢?不是的。

在【非同工同酬】的情况下,临时工要帮正式工一起搬砖,他们要合力把50000块砖搬完,这是合同里面写好的,临时工要帮正式工完成任务。

好,砖头搬完了,现在我们来计算工资。

【正式工工资等于】5000 + 5000(搬砖收入)+ 补贴 + 节日福利 + 生日福利 + 住房公积金 + 补充公积金 = 20000元左右。

【临时工工资等于】2000 + 1000(劳务派遣公司定的绩效工资)= 3000元左右。

看到没有?搬砖收入全都记入了正式工的账面,如果同工同酬一旦实行,就会改变这种极度不合理的分配方式。

同工同酬呼声最高的地方,是基层单位的基层岗位,从事相同工作的正式工和临时工。

至于不同岗位,不同职位的人之间,从没有人去要求过同工同酬。法律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梦里澜涛


羽毛的意见简单粗暴,与其在这里考虑是否公平的问题,不如拿这些时间和精力去干点别的,要不然,你一辈子都要去为“公平”两个字纠结,一辈子都是不公平的那一个。

目前来看,逢进必考,不考试的临时工没办法和正式工相同待遇

尽管从2012年起,各大机关事业单位严控编制,不允许再增编进入,但很多单位仍然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别小看这个不允许增编的规定,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规进人,也就是说,一个单位总的编制就那么多,只有老人退下去了,才有可能空出编制,年轻人才能进来。而逢进必考,逢考必严,那个曾经靠关系就能干掉笔试第一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统一招考都是交给外包机构,不允许单位内部人员参与,总得来说,真的已经很公平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单位真的很缺人手,没办法,只能招临时工,但保证临时工工资的经费,多半也是单位自筹,因为地方财政是不负责这部分开支的。而前几年很多单位还有点小金库,现在全都没了,所以,临时工其实也是越来越不好招,很多单位为了这个问题,也是费了很多心思和口舌。

反正,目前在我们区范围内,基本上不存在临时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的问题,但历史问题不算啊。

历史问题导致临时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这个就得看开点

我听过的最荒唐的一件事是这样的,A美女的母亲在10多年前是一个shangfang户,由于她所在辖区的领导没有办法,后面就和她谈,要怎样才能息诉罢访,A美女的母亲直接提了个意见,给A美女安排工作。

当时的领导的确答应了,前提是那个时候机关单位进人还不是逢进必考。等A美女进了单位以后,各种风流韵事频频发生,红袖善舞,凭着自己的姿色和豁出去的勇气,几年时间,就捯饬了一个正科。

A美女现在的地位,在基层单位几乎是无人能撼动了,新来的人都不知道这段历史,只有几个老人知道,也只是作为私下的谈资,毕竟A美女还是他们的领导。

所以,这种事,作为考试进去的人,你就得看开点,你一没有背景关系,二没有进献自我的勇气,就别跟别人比了。你越是想不开,越是和自己过不去,社会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谁又能当得了包青天呢?

未来也不太可能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了

今年6月1日,《新公务员法》颁布,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实行了职级并行,多年前一直被诟病的基层公务员又苦又累。待遇又太低的问题得到了一些改善。也就是说,曾经如果是科员,一辈子都是科员,干得再多退休以后也是科员待遇;现在就不一样了,即使一辈子没有晋升,等到一定年限,也可以享受高一级别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一些信心。

都说公务员不好干,要么情商高,要么心大,其实这句话真是话糙理不糙。其实我们大多数都不善钻营,在体制内搞不好各方面的关系,也是很难往上爬的,那么,不如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对得起自己拿的那份工资,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信任,其他的交给时间。

心大一点,不攀比,不计较,你的幸福指数,其实比体制外的很多人都要高多了。我是从体制外进来的,我知道外面的环境也不好混,与其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埋怨,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起来。你自己过得好了,自然就不会盯着不公平现象想不开了。

关注@李羽毛儿 一个能替你解忧,教你赚钱的小羽毛!

李羽毛儿


一直觉得“同工同酬”理所当然!没想到,从“考试的人”的角度看,还确实存在“不公平”的可能性。只是,这里必须把问题做一个澄清——

并不是“同工同酬”不公平,也不是“临时工”这个群体,付出同等的劳动就应该“理所当然”的比考进来的正式工拿的少;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凭借关系进入体制的临时工没有同工却同酬,是不合理的。

首先,“同工”应该“同酬”。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午我们去点一份盒饭,同样的店铺、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口味,总之一模一样!但是,一个是小学毕业的厨师做的,25元一份;一个是本科毕业的厨师做的,35元一份,会不会选择35元的呢(前提是盒饭是一模一样的)。

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25元一份的吧。本科毕业的厨师先别哭,虽然上学需要时间成本、学费成本、还要付出诸多心血,但是,人们在买“盒饭”的时候,看的是盒饭的质量而不是什么人做的。话句话说,“上学、考试”的成本,跟“盒饭”、跟“买盒饭”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让买盒饭的人多支付成本。

所以,从公平的角度说,如果正式工、临时工提供的劳动从质量到数量上都是一样的,有什么理由不同工同酬呢?

而且,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因此,如果单纯从身份界定上看,题主认为自己是考进来的,就应该比临时工收入多。那么,不客气地说,这属于基本的价值观就有问题,“考进来”就不合理。

其次,真正不公平的是“不同工却同酬”和“同工却不同酬”。

在实际操作中,虽然事业单位逢进必考,但还是存在大量的编外人员。

有一些是真正干活的,甚至比很多正式编制的干得还要多、还要好,却得不到同等的待遇,这就是典型的“同工却不同酬”,这一类是大量存在的,即便看起来薪酬相同,但在福利待遇、晋升发展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身并不公平。

但还有一些,是通过关系进入事业单位,是某些人为之打开的“特权之门”,所以,很可能在工作能力、态度、实际交付成果方面并不合格,却借着“同工同酬”的借口实实现“不同工却同酬”,这才是让十年寒窗苦读、通过激烈竞争上岗的学子心寒的类型。

最后,遇到“不同工却同酬”怎么办?

如果是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这个面试题,我想答案的思路可能是:先不要主观臆断,需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在尊重“同工同酬”的基础上,如果确实有违规操作,那么,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向上级进行如实的反应;最后,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过,如果现实遇到这类问题,可能就复杂的多了。其实,没必要非要跟“临时工”这个身份较劲儿,就算单位没有一个临时工,难道就一定保证公平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分配,应该怎么办?

1.作为普通员工,首先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别人做的不好并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的理由,而且,工作能够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经验能力的积累啊。所以,千万别因为环境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蹉跎了自己的岁月。

2.如果你决定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反应,那就收集好相关证据,这本身也是权力,我当然支持,只是,风险也确实有,自己衡量哈。

3.事业编制也不是终身制的,如果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氛围,选择离开也不是不可以。这就是重新的职业规划了,只要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当然也是支持的。

4.以上3条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给出的建议,格局并不大,但如果我们胸怀格局更大,希望探讨一下用工方面的制度设计呢?其实,薪酬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不是简单的同工同酬能够表述的。需要综合考虑,包括
1)从工作本身来看:需要区分工作的强度、复杂度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岗位不同,薪酬是不同的。

2)从具体从事的人的角度看:需要考虑业务技能等级、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潜力(这里一般会考虑从业者的学历、资质等),劳动力价值本身就包括劳动能力的潜力,不完全等于付出的劳动,也就是,在支付薪酬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看前面我们说的拿份盒饭的(开头的例子只是为了更直观而已,实际的薪酬设计没那么简单)。

3)如果时企业的话,还会看这个人可能带来的资源,比如带着订单入职时,肯定有更多的薪酬谈判的空间。

所以,如果你觉得目前薪酬设计不合理,也不妨多看看薪酬设计的基础,没准会换个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