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究竟传了多少代?最后一人的情况是怎样的?

喵星人3D


清朝爵位分两种,一种是宗室爵位,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为了笼络蒙古王公,蒙古的爵位和满清宗室是一样的,另一种是功臣爵位,顺治时定了公、侯、伯,分一至三等,乾隆又增加了子爵、男爵,等于说清朝的功臣爵位是依周制,大致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曾府三杰:曾国荃、曾国藩、曾纪泽。

俗称功臣爵位,基本都是因战功而封爵的,比如黄梧、年羹尧、孙士毅,都是封为最高级,一等公,而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在1864年率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天京城,封的是一等毅勇侯,并世袭罔替,虽然慈禧鸡贼未给封公,但一等侯在当时已是最高,李鸿章、左宗棠都未达到此高度。

曾纪泽在英国拍摄的照片。

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是世袭罔替的,意为爵位不变永远世代相传,他有2个儿了,曾纪泽和曾纪鸿,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曾纪泽随侍左右,1872年曾国藩去世,本来守孝三年后继承爵位,谁料母亲又去世,直到1877年,正式入京承袭一等毅勇侯爵位,曾纪泽从小中西培养,博通西学,为晚清驻外公使,近代著名外交家,当年的与法修约、俄国改约、中法战争、英国交涉等,都有曾纪泽的贡献。

图为曾广銮书法。

曾纪泽有三子,但夭折两子,只有小儿子曾广銮活下来,后来过继了弟弟曾纪鸿的儿子曾广铨为养子,1890年曾纪泽在北京去世,养子曾广铨被培养为驻外公使,清朝的高级文武官员可以送一子入国子监,称为荫生,实际是简单走个形势就可以做官,小儿子曾广銮当时是正一品荫生,授郎中,三年守孝满后,承袭一等毅勇侯爵位,后来担任左副都御史,清亡后,曾广銮归乡,一等毅勇侯共三代。


图文绘历史


最后一任一等毅勇侯为:曾广銮

他是第二任一等毅勇候:曾纪泽之子,曾国藩之孙。

是。清代正一品荫生(因祖辈功绩而获得),花翎郎中衔,袭一等毅勇侯、云骑尉世职。

曾经担任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1910年资政院开院,任钦选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辞职还乡。以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卒。曾广銮膝下无子,过继的是曾纪鸿后裔曾昭揆。



江南太邑弓长氏


先回答题主提问,是总共传了三代,曾国藩为一等侯爵,而且是世袭罔替的,所以一直到他的孙子曾广銮袭爵一直为一等毅勇候。

清朝为了剿灭太平天国,可谓是出了大血,下放了大权,先是允许地方自己搞团练,后来又允许地方自己收税(一直到清末,地方收税中央再也无法控制),曾国藩及其胞弟曾国荃为满清政府续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清政府依然掣肘汉人地主团练,可以说曾国藩挽救了清政府,但是清政府只给了曾国藩一个侯爵,甚至连一个公爵都没舍得给,真是莫法讽刺,清政府下诏攻破天京城者封王,引得曾国荃盯着天京几年的时间,最后几场硬仗比如安庆、天京都是曾国荃拿下的,为此曾国荃放弃了进入上海、苏州的机会,曾国藩不得不委托幕僚李鸿章去上海,李鸿章因此如鱼得水,迅速组建了淮军。最终最艰难的仗曾国荃打了,清政府别说王爵,甚至公爵、侯爵都没舍得给曾国荃,只封了个伯爵了事,而且战后立马裁撤湘军。

最终曾国藩去世后爵位传给了我国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与沙俄谈判收回伊犁即为此人),曾纪泽去世后传给了二子曾广銮(大儿子过继给别人)。

曾广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1910年资政院开院,任钦选议员。后1911年辞职归家,清朝灭亡,也就不存在爵位的问题。


骑着足球看历史的Y君


传了两代人,儿子曾纪泽,孙子曾广銮,之后清朝灭亡

<strong>

1873年,曾国藩去世,次子曾纪泽袭一等毅勇侯(长子早夭),曾纪泽,字劼刚,是清代著名外交家,光绪年间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官员。其后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中法战争时,力与法人争辩。官至户部左侍郎。

1890年,曾纪泽因病去世,三子曾广銮袭一等毅勇侯,1910年资政院开院,任钦选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即辛亥革命年),退职归乡。民国九年(1920年)卒。

曾光銮官印


爱吃鱼的酸菜


曾国藩于清同治三年六月(公元1864年7月)因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加封为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即公元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去世,享年61岁,由于其所封的一等毅勇侯为世袭罔替的爵位,因此其长子(其实是次子,长子夭折)曾纪泽袭封了一等毅勇侯的爵位,没有降等。

但清朝规定,世爵、世职的袭封要报经皇帝裁可,五等爵等“民爵”的袭封还要走礼部的一道手续,历史上该袭封不能袭封、该降等不降等或不该降等而降等的例子都很多,曾纪泽直到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才获准正式袭封一等毅勇侯的爵位,时论认为,若非他被内定为清朝驻英、法两国公使,需要抬高身份以壮行色,袭爵恐怕还不知要被拖延耽搁多久(他袭爵前的官职是礼部员外郎,官阶仅为从五品,照例提拔为少卿也只有正四品,而侯爵就是超品了,方便外交)。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廿三日(公元1890年4月12日),曾纪泽去世,年50岁。

曾纪泽去世后,本应由其长子曾广钧袭爵,但慈禧钦点了第三子(幼子)曾广銮袭爵,要知道曾纪泽去世时曾广銮年仅17岁,还没有功名,而曾广钧在此前一年已中进士、入翰林,可谓“科举正途”,且年已24岁(次子曾广铨是过继的曾纪鸿之子,得不到袭爵不奇怪),而且两人都是嫡出,无论从任何角度,似乎袭爵的都不该是曾广銮。

但慈禧不但让曾广銮袭爵,更在袭爵前让年幼的曾广銮补荫(这样就有了功名)、加郎中(从五品,而曾广钧则在父亲去世后两个月不到,循例从无品级的翰林院庶吉士,提拔为正六品的翰林院编修,曾广銮正好比大哥高一级),不久后更赏戴花翎,于是年纪轻轻的曾广銮就成了清末官场笑话中独一无二的“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至此谁会袭爵已一目了然。

曾广钧为何被“跳过”,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曾广钧私德有亏,“喜欢诗词(而且是西昆体),爱搞女人(但他这一门子嗣不盛)”,甚至可能有难以为人道的暗疾,不适合袭爵,因此对他颇为钟爱的父亲居然会在已有嫡长子的情况下再从弟弟那里过继一个儿子(曾广铨),有嫡长子而过继儿子的做法,本身就是极不寻常的,这表明曾纪泽也认为曾广钧不适合袭爵,如果没有在后来生下又一个嫡子曾广銮,他宁愿过继一个侄子袭爵也不会把爵位传给长子。

另一种说法是曾广钧秘密加入过维新派的团体,庚子之变时珍妃遇害,他还写过缅怀的诗《庚叶落祠》诗二首并流传一时,这些都得罪了慈禧,但考虑到曾家的功劳和影响力隐忍不发,但曾广钧以弱冠便进士及第和完整翰林出身的底子,最高只做到广西武鸣知府,本身已说明了许多问题。但曾广钧得罪慈禧是事实,因此不能袭爵是否事实则需要考证,因为戊戌变法是曾纪泽去世5年后发生的,而庚子之变则更晚,且各种史料都证明,直到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西狩”,都还不知道曾广钧给珍妃写诗的事。当然,如前所述,曾纪泽袭爵就等了5年,如果第三代毅勇侯袭爵也等5年甚至更久,“慈禧憎恶说”就能成立了。不过曾家年谱在这一段非常简略,查不到曾广銮是哪一年袭爵的。顺便说,曾广銮不但袭爵一等毅勇侯,还顺便把曾纪泽个人受封的世职云骑尉也承袭了。

自上而下:三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曾纪泽、曾广銮。


曾广銮去世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因此他是最后一位世袭一等毅勇侯


李厚何


世世代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