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打算摸刀的時候,剛愎自用的王錫爵就已經認慫了

萬曆五年(1577),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與世長辭。這對張居正來說,是個家庭大事。但張居正正在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哪有時間去料理父親的後事。但明朝是“以孝治天下”的,父親死了不盡孝道,不是日後沒臉做人,而是臉皮再厚也沒法做官—明朝的制度性規定,官員必須“丁憂”。

所謂“丁憂”,民間的說法叫“守孝三年”,實際上是從得知父母喪訊那一天起,回到祖籍守制。這個制度是太祖時代定下來的,是名副其實的“祖制”,誰都得遵守。“丁憂”結束,才可以回朝為官。官場中人,不乏官癮大的,父母去世唯一的方法就是瞞著,借喪事斂財的事就別指望了。但萬一被人舉報了,對不起,一律削職為民!

張居正打算摸刀的時候,剛愎自用的王錫爵就已經認慫了

張居正畫像

所以,這個制度在明朝執行得最好—與其被取消做官資格,不如忍耐二十七個月。這個制度有沒有例外呢?當然有的,這就是帶兵打仗。兩軍對壘,爹孃死光了,敵人也不會同情,你說等丁憂結束再接著來,這麼通情達理的敵人歷史上還沒有過。

張居正與這條顯然對不上號,但張居正又顯然不能“丁憂”,於公講,好不容易打開工作局面,這一走也許就前功盡棄;於私講,坐到首輔位子容易嗎?殺出個程咬金這幾十年血拼或許就歸零了。

張居正只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走奪情之路。所謂“奪情”,相當於“丁憂”的解藥,是指十分特殊的情況下,皇帝指示這人絕對不能走。這副解藥用於張居正,非常不合適,不能說在張居正的領導下,剛才還形勢一派大好,他爹一死,形勢突然又一團糟!不合適,總比沒有好。所以,張居正選擇了奪情。

張居正打算摸刀的時候,剛愎自用的王錫爵就已經認慫了

萬曆五年(1577)十月,張居正書面報告回家守制,兩天後皇帝書面駁回。第二天張居正再次書面申請一次,皇帝再次書面答覆不行。這種玩法有點浪費辦公用品,但這也是傳統玩法,體現出雙方的誠意。

什麼時候遊戲結束呢?當然是見好就收。皇帝讓張居正奪情,眾大臣擁護紛紛。一些情感脆弱,乃至聲情並茂,上書反對張居正丁憂——書面反對好啊,這也是擁護首輔的鐵證!領導不同意,群眾不答應,張居正奪情成功。但沒幾天,劇情逆轉—翰林院編修吳中行,翰林院檢討趙用賢上書彈劾張居正奪情。

這兩個小官跳出來,張居正很生氣不為別的,因為這二人還是自己的門生。學生罵教師,不成體統。或許當年張居正的教學水平太高,學生記得太牢,死記硬背的知識如今用到了老師的頭上。張居正還沒想好怎麼訓斥這兩個東西,又有兩個東西衝上來了。刑部員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第二天跟著上書彈劾張居正,要他遵守制度,回家盡孝道。

張居正打算摸刀的時候,剛愎自用的王錫爵就已經認慫了

張居正警覺了。今天兩個,明天兩個,後天再兩個,這位子還被他們給搞翻盤子?果不出所料,兩撥領頭的出來後,一股反對浪潮席捲而來。幾天前是一大群大臣反對他丁憂,幾天後是一大群大臣反對他奪情。彈劾他的內容,更從違反祖制不盡孝道,擴大到他的經濟問題、工作作風、生活作風諸多方面。更有甚者,聲討的“大字報”貼到了街頭。

大家一直見了張首輔都點頭哈腰,猛然間為什麼突然變成這樣呢?原因當然在張居正這裡!你又不讓大家撈好處,工作又壓得大家抬不起頭,只要你當首輔,大家就沒有出頭之日。擁護你,那是沒有辦法。不反對你,那是沒有機會!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爹死了,你不走人,還等你爹再死一次?爹死兒丁憂,這就是制度,你拿制度整人,如今拿的是你的矛,戳的是你的盾!想反撲,張居正不能給他們機會,先給領頭的一點顏色。不過,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有點不好,張居正向皇帝彙報了此事。

張居正打算摸刀的時候,剛愎自用的王錫爵就已經認慫了

皇帝態度明確:打!官員捱打,這打法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打的是屁股,並且是在“大會堂”,名曰廷杖”,這同樣是祖制,但廷杖還沒執行,這下面反對的又多出一班:過去一直沒吭聲的。並且,又出來兩隻“領頭羊”:王錫爵,申時行王錫爵,翰林院掌院學士;申時行,吏部右侍郎。眼下這二位都不是高官。

但這二位都不是凡人:申時行嘉靖四十一年狀元,王錫爵嘉靖四十一年榜眼,二位同學包攬了這一屆的冠亞軍。申時行還是傳說中的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鼻祖,肚子裡的主意不是一般的鬼。這二位不可等閒視之,還在於他們日後同樣會登上張居正的寶座,成為明朝的另外兩任首輔。王錫爵、申時行挑戰張居正,不是下級與上級比高低,相當於兩個首輔鬥一個首輔。

拼智商的事張居正不幹。王錫爵、申時行求見,張居正躲在家裡裝病,什麼人都不見。別人進不了張府,王錫爵卻溜進去了。王錫爵的水平是見了張居正不是逼他,而是求他高抬貴手,原諒那四位算了,反正達到目的就行,講究形式沒意思。張居正裝出很無辜的樣子:那是皇上生氣了,我有什麼辦法啊!

張居正打算摸刀的時候,剛愎自用的王錫爵就已經認慫了

這一腳,是要把王錫爵踢到皇帝那,沒吃過虧,可以到皇上那領。王錫爵不會被人牽著鼻子到處跑,而是輕輕紮了張居正一針:皇上生氣,也是因為您啊!窗戶紙捅破了,王錫爵等著張居正的下一張牌。結果,張居正拿起了旁邊的一把刀。王榜眼嚇傻了,自己智商這麼高,預案准備得這麼周詳,偏偏就沒有殺人這一出。王榜眼更沒想到的是,張首輔跪地,要殺的竟是他自己,嘴裡大喊:皇帝要留我,你們要趕我走,到底想怎麼樣啊?又不能盡孝,又不能盡忠,你殺了我吧,殺了我吧!

王錫爵的智商短路了,什麼主意都想不出,賠了個不是趕緊走人了。接下來,張居正還有什麼怪招?沒有,一切按部就班,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執行廷杖。十月二十三日,吳中行、趙用賢廷杖六十,艾穆、沈思孝廷杖八十。怎麼說吳中行、趙用賢也是“首犯”,怎麼比兩個“從犯”處罰還輕?估計張老師要感化感化學生,“優惠”了學生二十大板。不僅價格優惠,還貨真價實:吳中行差點被打死,終身拄杖上班;

趙用賢腿上被打下一塊肉,被夫人制成“臘肉”,長期掛在家裡,成為光榮家史展的珍貴文物。出手夠狠,效果仍差,彈劾張居正的人有增無減,從引經據典到潑婦罵街,要什麼有什麼。堂堂官員罵人,沒什麼奇怪的,這也是明朝官場的光榮傳統。互相開罵,直罵到皇帝的,除了知名的海瑞,其實也夠一排的。很多人都是靠罵人博得聲望,何況如今不過是罵個首輔?這個事什麼時候了結?其實很容易,萬曆皇帝發話:再因奪情攻擊張先生,殺!於是,所有的聲音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