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文 | 逗叔

他是中國歷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是敬天法祖的國家頂樑柱。但他既好色又貪吃,生前榮耀,死後差點被鞭屍。

他就是大明內閣首輔——張居正(1525-1582)。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張居正,字叔大,湖廣江陵人,時人稱之張江陵。

張居正原名白圭。在他出生的前一天晚上,曾祖父做了一個夢:月亮落在水甕裡,自家的大水缸中有一隻白色的烏龜爬了出來,曾祖父隨口給小張取了乳名——白圭。

小張打小聰明,獎狀貼滿牆,省裡的、鄉里的各類競賽,他都能積極參加並拿獎,是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

小張12歲參加童試,得到荊州知府李士翰的欣賞,併為他改名為居正。

13歲的張居正在鄉試時寫的文章震驚了湖北巡撫顧磷,顧巡撫對小張相當器重,覺得他是個好苗子,認定此娃將來必定當首輔。

要知道,明朝已廢除宰相一職,首輔這職位相當於宰相。

顧磷就像逗叔的許多粉絲一樣,先不轉發,以防逗叔太驕傲;他把張居正的名字剔除出榜單,先讓他挫折挫折。

三年後,16歲的小張不負眾望,中舉。

七年後,23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跟隨導師徐階學習經邦濟世的學問。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經過數年的鑽研和對內閣明爭暗鬥的冷眼觀察,張居正對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馳廢有了最直觀的認識。

他模仿導師徐階的政治主張,內抱不群,外慾渾跡,相機而動。

1564年,徐階推薦張居正為裕王朱載垕(hòu)的侍講侍讀。在擔任侍讀期間,張居正還擔任國子監司業,從而掌握了很多將來可能進入官場的人,這為他打開了人脈。

兩年後,高拱下臺,張居正掌翰林院事,進入權力中樞。

1572年,穆宗朱載垕駕崩,年僅十多歲的神宗繼位。

徐階早已老邁致仕,高拱也因為得罪了萬曆生母李天后而打回原籍,內閣首輔的位置落在了張居正的手中,由此拉開改革序幕。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張居正最著名的萬曆新政莫過於政治上實行考成法和經濟上實行“一條鞭法”。

考成法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使官場重新注入新鮮血液,政令無比通暢;“一條鞭法”以州縣為基礎,將所有的賦稅和全部徭役統一編派,併為一條,使政府財政收入顯著增加,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

改革總是不免觸動相當數量的官僚和既得利益者,因此張居正的改革很自然地受到保守派的排斥。

萬曆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革新之後,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一次改革。

北部有戚繼光的把守,國防安全;“一條鞭法”讓人民富足,並充盈原本國家財政的空虛,交易提倡用錢幣,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為萬曆朝的資本主義萌芽打下良好的基礎。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1577年,張居正的老父去世,按照祖制,朝廷的官員過世,必須回到祖籍守制27個月。

而張居正深知改革才剛剛開始,此時離開,必然使得改革功虧一簣,於是他作出了唯一的選擇:奪情。

明朝士大夫忠君盡孝的觀念根深蒂固,張居正提出奪情,震動朝野,無論是御史還是六部官員都上疏要求張居正守制,此事給張居正帶來不小的麻煩,也成為日後人們抨擊他的把柄。

神宗倒是支持張居正的改革,他下詔諭群臣,再敢言張居正奪情者,殺無赦,非議這才消止。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1582年6月20日,張居正病逝。

神宗不惜輟朝來祭奠張居正,加封其為上柱國,諡號“文忠”。對於一位文臣來說,“文”字諡號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可沒過多久,言官將矛頭指向剛剛去世的張居正,皇帝甚至下令抄家,削去張居正宮秩,剝奪其生前所賜的璽書和誥命,以罪狀公示天下。

張居正的家屬亦受到牽連,或餓死、或流放;張居正啟用的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要不是迫於輿論壓力,皇上險些將張居正開棺鞭屍。

這不僅僅是因為官員的彈劾,更是因為神宗對於張居正的不滿。在萬曆新政時期,國家大權幾乎盡在張居正之手。而皇帝成年後,張居正為了改革,依然沒有還政的意思,這對於皇權高度集中的明朝來說,屬大忌。

張居正:好色又貪吃,死後差點被鞭屍?


商鞅變法之前也是成功的,但最後車裂;王安石變法也取得過成就,但與此並行的黨爭也基本摧垮了宋朝;張居正生前的改革無疑是成功的,但在他去世後,之前的改革措施皆付之東流。

那些弱智的造謠者竟然稱張居正回家的時候,專門定做了32人的大轎。

32人一起抬的“巨無霸”大轎,從北京抬到1300多公里外的江陵,咋不申請吉尼斯記錄呢?

栽贓陷害也得動點腦子啊。

還有人說他非常好色,經常食用各種補品。據說海邊的漁民常獻給他一種奇品,張居正吃完後威而剛,後來的暴斃可能與此物有關。

這能說明什麼?最多說明張居正是個正常的男人,多吃了點保健品而已。

瑕不掩瑜,張居正一生為了國家,嘔心瀝血,通宵達旦地工作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不顧“奪情”事件影響個人聲譽,他力排非議改革之人,堅持推行改革,他是一位國家利益至上的人。

當他發現當政的是嚴嵩這樣的奸臣,心懷激憤,隱忍著等待時機的到來。當機會出現時,他毫不猶豫地用改革的魄力、勇氣和智慧燃亮了大明昏濁的天空。

所幸的是,歷史終於給張居正一個公正的評價。

1622年,明熹宗為張居正復官復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