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中日甲午海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經過炮火的洗禮,誕生了一批以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同時也甄別出像方伯謙這樣的懦夫敗類。滔滔黃海,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歷史最終會給每個人一個客觀的評價。

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方伯謙劇照

方伯謙十五歲考入福建船政學堂第一期,從此開始學習海軍。1876年清政府派第一批留學生赴歐洲考察學習,方伯謙就是其中的一員。學成回國後,歷任各級職務,最後任北洋海軍中軍左營副將,濟遠艦管帶。

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濟遠艦主炮

方伯謙的第一次臨陣脫逃是在豐島海戰中。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當局為平定叛亂,通過外交手段向清政府請求派兵援助。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命令北洋海軍護航此次運兵任務,海軍提督丁汝昌立即調派濟遠艦、廣乙艦、威遠艦執行任務,並臨時委任濟遠艦管帶方伯謙為本次護航任務的護衛隊長。

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丁汝昌劇照

在執行完護送任務返航的途中,在朝鮮豐島海域遭遇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的不宣而戰。由於威遠艦提前返回,濟遠艦和廣乙艦就成了日艦第一遊擊隊的圍獵對象。濟遠艦在激戰中不畏強敵,大副沈壽昌、二副柯建章、見習官黃承勳等指揮員相繼壯烈犧牲。

可作為濟遠艦管帶的方伯謙卻躲避艙內、驚恐萬分,如此慘烈的場面讓他做出了一個不光彩的決定:下令掛白旗投降。在日艦停止炮擊調整目標忙亂疏漏之際,方伯謙又做出了一個讓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決定:加速逃跑。日艦吉野號鼓輪疾追,並集中火力猛擊濟遠艦,方伯謙卻下令不準還擊。要不是艦上二等水手王國成不顧禁令、挺身而出,連發四炮擊退吉野號,濟遠艦可能就此葬身於豐島海底了。

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黃海大戰戰鬥隊形

僥倖逃回旅順港的方伯謙不知廉恥,向提督丁汝昌彙報戰況時,只說如何遭遇敵艦,如何沉著應戰虎口脫險,對掛白旗並逃竄的行徑隻字未提。還是在李鴻章委託駐日公使汪鳳藻探查日軍豐島戰役受損情況時,才知道方伯謙的這些懦夫行徑的。由於濟遠艦先行逃離豐島戰場,廣乙艦遭到圍攻,官兵傷亡慘重,最後擱淺在十八家島。廣乙艦管帶林國祥下令鑿壞鍋爐、焚燬彈藥,率領殘部登岸禦敵。

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鄧世昌劇照

方伯謙的第二次臨陣脫逃就是黃海的大東溝戰役了。在黃海激戰中,方伯謙看到鄧世昌的致遠艦在衝鋒中被擊沉,心生畏懼便首先逃跑,致使整個艦隊戰鬥隊形被打亂。然後方伯謙以“船頭轟裂漏水、炮均不能放,駛回修理”為由提前四個小時駛回旅順口。李鴻章經過多方調查後,認定方伯謙實屬臨陣退縮,為了以肅軍紀,清廷軍機處判處方伯謙死刑,並於次日行刑于黃金山腳下。

方伯謙是近代海軍的的懦夫敗類,兩次臨陣脫逃最終自食惡果

李鴻章像

方伯謙作為中國近代首批留學歸來的海軍軍官,北洋海軍主力戰艦管帶,不是命拋疆場,而是揹負“臨陣退縮”、“首先逃跑”的罪名被軍前正法。這不僅為北洋將士英勇悲壯的形象塗抹了悲哀的一筆,更為近代列強們利用堅船利炮來瓜分中國提供了心理自信。有損軍魂有損國威,定會被後人所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