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墓葬發現了現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嗎?

李秋橙


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正是“倒鬥”文化最火的時候,現在依稀記得我一個非常要好的哥們,在看完三叔的《盜墓筆記》後,說夢話“我是胖子,我是胖子!”

要知道該同學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當時體重可能不過百,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勇氣,在夢裡把自己想成了胖子。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爆火,形成了盜墓IP,相關電影、網劇、遊戲都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當然,都沒有那個時期看小說更有意思,當時高考在即,壓根就沒有機會去看,高考結束後我買了《鬼吹燈》,天天在家看《鬼吹燈》,即使去同學那玩,也揹著,其痴迷程度幾乎到了成癮的地步。

一方面是盜墓文化如火如荼,另一方面讓大家絕對想象不到的是,中國考古是一項冷的不能再冷的專業,原因無他,只是當年在挖掘定陵的時候,由於考古技術落後,最終導致很多寶貴文物被毀,也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從此以後,我國就有一個慣例,對於陵墓基本不主動發掘,1997年出臺的《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只有當古墓被破壞的時候,才進行搶救性挖掘,除了對未發掘古墓進行保護外,一旦發現古墓被盜,就需要開展挖掘,有的時候也給人一種無奈,彷彿必須要盜墓的先動手,國家隊才能動手。

因為考古專業不受重視,大概也導致了一些考古專家不專業的現象,2011年在河北發現一座唐代大型古墓,專家學者推斷可能是安祿山墓,之所以讓大家判斷起來這麼費勁,就是因為這個墓已經被盜墓者前前後後盜很多遍了。

在《鬼吹燈》和《盜墓筆記》中,我們也能發現一個問題,最害怕的就是被人“捷足先登”,這種情況在安祿山墓出現一盤英語磁帶,結果一些不專業的專家,還表示“安祿山是胡人,學英語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當初是哪個專家說的,反正目前已經成了一個段子,或者這個段子專門諷刺專家的。

無獨有偶,1990年,在杭州半山鎮發現一座古墓時,也差點出現這樣的笑話。

該古墓位於一家陶瓷廠內,被發現時該墓已經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按照保護性發掘的原則,當地考古相關單位立即組成考古隊進行發掘。

經過考證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但是同樣是多次被人光顧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挖掘,所獲並不豐富,在經過一個月的發掘後,偶然發現一個水杯。

這個水杯就跟我們現在喝水的玻璃杯沒有什麼區別,造型簡單,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估計當時的專家也認為是這是盜墓者在盜墓後遺留下來的東西。

當然,也有一些人甚至認為是現在人穿越到古代留下的杯子,當然更是子虛烏有的說法了。

由於當時參與考古的工作人員並不能確定是不是現在生產的水杯,最後將此物拿到北京請文物專家鑑定。

在這裡跟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點,很多人認為考古的人難道不會鑑寶嗎?其實,這還真就是兩碼事,縱橫有幸認識一位考古專業的博士,我們俗稱他為博士哥,經博士哥介紹,考古其實是一門很枯燥的專業,大多數都在野外,進行土工作業,看起來跟民工沒有什麼區別。

用《鬼吹燈》裡面的人物比對,考古人員就像是摸金校尉胡八一和胖子,而鑑寶的是負責買賣的大金牙,雖然他們經常在一起,但是術業有專攻。

說回正題,這一鑑定不要緊,專家經過反覆研究後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兩千年前戰國末期時生產的天然水晶雕刻而成的水晶杯。

該水杯不僅光亮剔透,由於多次拋光,使得該水杯幾乎跟現在水晶杯無異,這就打破了該水杯是盜墓者遺留下來的,或者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兩種說法。

目前這個水晶杯收藏於杭州市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雖然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一個杯子沒有什麼稀奇的,然而它確是兩千幾百年前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小小的一個杯子,凝聚了太多的歷史,估計也是當初那些盜墓者沒有發現所遺留下來的,看來還是要加強歷史素養,做一個文化人,不然鬧笑話事小,將文物糟蹋,那可就是罪過了。


史論縱橫


1990年10月杭州半山鎮在整個考古學家徹底出名了,這裡竟然出土了一個2000多年前戰國墓,而且裡面竟然有一隻玻璃杯,和現代的玻璃杯相差無幾。當時直接把這個杯子拿到了北京去鑑定。當時鑑定人員一看到就直接說出了:曠世國寶!幾個字。這不是玻璃杯嗎?還是國寶嗎?

其實這個根本不是玻璃杯,也不是項少龍帶過去的,這就是一個水晶杯,這個水晶杯被工作人員處理好之後,兩千多年了依然是晶瑩剔透,而且沒有損壞,外面也沒有任何的紋飾,就和現在一般的玻璃杯差不多。

一些工作人員經過鑑定也是發現了這是一個完整的水晶塊製作而成的,我們都知道水晶的硬度很高,但是很脆。其實關於水晶的考古發現在很久就有了,也是發現了在遠古時候人類就知道水晶這個東西的特殊性了,但是一直沒有加工,因為水晶太硬了。到了商周時期的時候,水晶加工手藝是慢慢的成熟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樣的一個杯子在我們現在來說是很常見,但是在古代水晶杯加工出一隻來可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到現在考古人員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古人是如何加工水晶的,因為古代沒有現在的那麼多工具和堅硬的材料來加工水晶。所以這個杯子肯定也不是用來喝水的,很可能是王室祭祀或者一些重大場合才會用到的。

這一切的謎題都還有待解開。但是這樣的工藝,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還有中國古代的工藝水平到底是達到了何等的高度。現在這個杯子被收藏在杭州博物館。


中國歷史研究所


2011年,河北省挖掘安祿山墓,就曾在盜洞中發現了一卷80年代的英語磁帶,盜墓賊在實施盜竊行為時,還在努力學習英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哪怕處於人生最低谷,也不要放棄學習,更不能放棄希望O(∩_∩)O對於盜墓賊丟三落四的毛病,估計考古工作者們在痛惜古物流失的同時也習以為常了吧。當然,摸金校尉們丟三落四,只是發現玻璃杯後人們的一種猜測,我們拉回主題。

玻璃杯,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經過600多度的高溫燒製而成。

而還有一種外觀上較為相像的材質就是水晶杯,本題所說的就是這個杯子,它是禁止出境參展的。

這隻水晶杯出土於戰國墓,在搶救性挖掘進行中,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反光物,繼而發現了一隻玻璃杯,疑似盜墓遺失物,但現場缺乏檢測條件,所以交由專家對實物進行考證。最終證實,這個杯子的材質為水晶,此水晶杯的既非穿越,也不是盜墓賊的遺失物,他是真正的古物。

上圖為,現代工藝兩種杯子的對比圖,大家稍作觀察就能判斷出真正的水晶杯。

我們可以看出,水晶杯相對玻璃杯來說,在顏色上更為飽滿,說的再簡單些就是看著就那麼漂亮,這個杯子的工藝高超至極,因為以其表面拋光的技術來說,現代工藝也很難達到

於技術而言,中國曾經出現過,有實物,但技術本身失傳的東西非常多,比如武則天賜予法門寺的金絲帕,專有的名字為,

法門寺簇金繡,其金絲的細度,超過現代日本工藝3倍多,超過中國現代工藝12倍左右。

西安出土的銅戟,其銅防鏽技術,到1950年,才由英法科學家合力研發出來。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越王勾踐劍,吹髮立斷,我就不再過多佔用篇幅了。所以不必過度迷信所謂現代工藝,讓古人做個電視機他是不行,但是古已有之的物件,現代工藝未必就行。

在大家驚歎古代工藝的同時,僅就這個水晶杯而言,他其實並不是個例,年代也說不上早,因為在周口店北京人的發現過程中,就有水晶製品的存在了......看來我們中國,從來就不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注:所謂安祿山墓是一種預先假定性質的簡略稱呼,曲陽田莊大墓是安祿山墓的說法是沒有實證支持的,這個稱謂是根據河北省博研究員和綜合大多數學者、專家的考證意見,推測出來的,所以安祿山墓的說法,僅僅是一種觀點,並沒有被官方認定。


古今通史


90年代的時候,杭州的地界上出土了一個在現如今人們看來非常驚奇的杯子,這個杯子放在現如今來說,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平平無奇,是爛大街到處都可以看到的普通玻璃杯子。

如果把它隨隨便便放在一個餐桌上,都不會有人覺得有什麼稀奇。

但是如果把它所處的環境改變一下、放在一個戰國權貴墓中的話,那意義就有所不同了。

因為這個杯子是在一個戰國陵墓中出土的原因,所以在這個杯子剛出土的時候,瞬間就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

現如今我們明面上去查這個杯子的話,我們會發現公開資料上顯示這個杯子是一個戰國的水晶杯,由戰國時期工藝精湛的工匠將一塊碩大無比的水晶慢慢研磨而成。

在那個工藝落後的年代,工匠們是慢慢用堅硬的沙子一點點把水晶杯磨出來的。

其中蘊含了古代匠人們的無盡心血以及高深工藝,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寶級文物。

不過因為這個杯子的造型實在太過於現代化的原因,就使得很多人對這個杯子的實際出處產生了疑惑。

在疑惑之中,人們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猜想,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戰國水晶杯的三個可能出處,有腦洞大開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第一種猜想,穿越論

在第一個猜想中,人們覺得這個杯子是穿越過去的。

話說有一天,一個小夥子正在家中拿著玻璃杯喝水,突然的,周圍的空氣扭曲了起來,然後他就失去了意識,當他醒來時,他來到了看起來非常原始的戰國時代。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雖然他手中拿著的是一個普通的玻璃杯,但是在古代人看來,這卻是一個價值連城的珍寶。

於是他就被人給拿下、搶走了水晶杯,這個水晶杯在經過長時間的更換輾轉之後,就被送到了戰國時期楚國一個將軍的手中。

最後這個將軍帶著這個水晶杯來到了杭州,在這裡為楚國國王坐鎮起了杭州。

在他去世後,他的家人按照他的吩咐,把這個水晶杯掩埋進了他的墳墓中。

第二種猜想,盜墓論

在第二個猜想中,人們覺得這個水晶杯是盜墓賊留下的,實際上是一個玻璃杯。

話說在80年代的時候,一夥盜墓賊鬼鬼祟祟來到了杭州,他們通過一手極好的看風水手段找到了這處戰國時期的將軍墓。

打開這處將軍墓的他們非常興奮,很快從裡面搜刮走了很多珍貴的金銀財寶。

在臨走之前,有個盜墓賊忘記把放在陵墓地宮中喝水用的水杯給拿走了。

就這樣丟在墓中保存起來,一直到90年代這個將軍墓被人們挖掘出來,它才再度現出了世間。



第三種猜想,文物論

第三個猜想是比較符合現實的,在第三種說法中,水晶杯確實是水晶打造的杯子。

在戰國時期,那位楚國權貴不知道從哪裡獲得了一塊碩大無比的水晶,他對這塊水晶非常喜愛,但是又總不能就這樣天天摸著這麼一塊石頭一般的水晶。


於是他就找到了手藝精湛的工匠,讓他們幫自己把這塊水晶研磨成了一個杯子,或許是因為巧合,他們研磨出來的杯子和我們現如今市面上流行的杯子非常類似。

這位權貴在杭州去世前,他讓人把杯子和自己一同埋葬到了陵墓中。

水晶杯最終出處的確定

這三種說法都各有特點,不過接近實際真相的應該就是第三種。

在這個杯子被挖掘出來後,考古人員一共通過了兩種方法來鑑定這個水晶杯。

首先他們帶著這個水晶杯找到了文物界的泰山級大佬蘇秉琦,讓這位老人家幫忙鑑定起了這個杯子。

在老人家通過肉眼和多年的經驗看過這個杯子後,他當即得出了一個結論,說這確實就是戰國時代的水晶杯子,而不是現代人遺落下來的普通玻璃杯。

在這位大佬鑑定完之後,相關人員又把杯子拿到了地礦部門鑑定,確定了這個杯子確實是水晶材質的。

因此通過種種鑑定求真之後,相關人員才徹底安了心,把這個杯子的真實出處確定了下來,並將其捧到國寶的榮耀位置上。

其實古代不僅僅是這個杯子,很多杯子都是有著類似模樣的,這點我們通過一些圖片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說這就是戰國墓葬中發現的水晶杯,通過相關大佬以及相關材質部門的鑑定,籠罩在這個杯子身上的謎團才徹底被吹散,撥開雲霧見天明的人們,這才確定了這是一個水晶打造的杯子。


孤客生


其實有很多知識點都有講到,在中國古代最遠到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鉛鋇玻璃。

當時從商周時期的墓葬中找到了一些鉛鋇玻璃的碎片,然後進行了化學分析,檢測出來的結果就是鉛鋇玻璃。

這說明中國製作鉛鋇玻璃的歷史已經非常悠久了,如前面幾百個回答的圖片上的這個玻璃杯就屬於鉛鋇玻璃,鉛鋇玻璃的透明度沒有西方的鈉鈣玻璃的透明度高。一直到唐代製作的玻璃器物,經過化學分析,鉛鋇的含量都還是非常高的。

所以戰國時期夾在中間,能夠產出玻璃製品並不是非常稀奇的事情。只不過那個時代中國人制作的玻璃,達不到從西方帶入進來的鈉鈣玻璃的那種透明度。所以大部分情況下為了避免這種玻璃製品的瑕疵,中國生產的玻璃那個時候大多都是加了顏色的。那個時候玻璃製品也不叫玻璃,更多的時候呢被稱作琉璃。而西方帶入中國的那種透明度較高的鈉鈣玻璃,則被當作是一種寶石。

當王公大臣們摸著西方生產的玻璃愛不釋手,相互探討著這個寶石多名貴的時候,其實在古代西方的那些玻璃工廠,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人把他們生產的玻璃當做寶貝。

這個玻璃杯的價值主要在經過了一兩千年,從戰國時期一個玻璃杯能夠如此完整的被保存下來,沒有因為氣溫的變化,溼度的變化,以及墓穴內外的壓力而損壞。並且證明在那個時代,透明的鉛鋇玻璃器物也同樣被人所使用,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

有一些人的回答說這個是水晶,從這個玻璃杯的結構來看,它並不是一個由天然水晶打磨而成的,因為它不具有天然水晶所帶有的紋路。

另外有人講到那個在安祿山墓穴中發現的英語磁帶,我相信這個也不是大家所說的,安祿山在墓穴中學英語。盜墓賊在進入墓室的時候怕迷路,他們可以用磁帶做標記,一個盜墓賊在墓穴外拉著磁帶的一頭,然後另外一個人拉著磁帶往裡面走,這樣如果說發生了迷路,只要跟著磁帶的迴路往回走,就能夠順利的走出墓穴,這是一種盜墓的方法。


外語那點事


戰國墓葬發現了現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嗎?

  • 首先,在戰國墓葬裡,發現的現代同款玻璃杯,有可能真的是一個現代玻璃杯。

當然,這並不是代表著出現了什麼穿越者,這極有可能是一個盜墓賊,在盜墓的過程中,不小心遺失的真正的現代玻璃杯。

這個是有先例的,比如說在墓葬中,發現的所謂的現代英語磁帶,雖然人們很希望他是穿越者留下的證據,但是很抱歉,這就是盜墓賊留下的作案證據。

  • 排除了穿越者所攜帶的現代物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是一隻水晶杯。

在我國古代,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水晶,並稱之為“水精”、“水玉”、“白附”、“玉晶”等。當然了,雖然叫法不同,毫無疑問,它們都是統一物品“古水晶”。清朝之前發現並使用的水晶,都稱之為“古水晶”。

在沒有文字記載的石器時代,“北京人”就已經發現了水晶,並將水晶做成了器具,並且現存考古發現的,時尚的“水晶玦”,可見,“北京人”也是愛美的。

如果是真的參加考古的朋友,在墓葬中發現了形似現代玻璃杯的古代陪葬品,可千萬不要當成真的玻璃杯扔掉了,因為這可能是一隻,價值連城的“戰國水晶杯”。

  • 1990年,我國杭州市,在一個戰國時期的墓葬裡,考古人員就發現了,一隻與現代玻璃杯,極為相似的,戰國年代的水晶杯。

雖然經過清洗,但是,這隻“戰國水晶杯”與現代的玻璃杯相比,還是有很多缺點。看起來就像,沒有洗乾淨的玻璃杯。但是,它真的是一隻價值連城的水晶杯。

首先,一個極為巨大、極為珍貴的水晶原礦,已經非常的難得。再加上,用古代的技術,打磨成現在的玻璃杯的樣式,難度可想而知。最關鍵的是,這隻水晶杯,還被打造成了現代玻璃杯的樣式,可見古人的審美觀,與現代人的審美觀,還是有極大的關聯的

  • 當然大家,也可以想象,這是一個穿越者,因為懷念現代社會,刻意打造出來的水晶的“玻璃杯”。

甚至於,非常珍貴的、美麗的水晶,在李時珍的眼裡,成為了《本草綱目》中的一味藥材。

不止是我國,在外國也有很多美麗的水晶,得到了古人的利用。

  • 極為著名的,瑪雅人水晶頭骨,在缺乏審美的我看來,這真的只是一個玻璃製品。但是,在古代,古人們能夠利用當時的技術,打造出這樣的難以想象的水晶物品,真的是一個奇蹟。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穿越者就是一個笑話,就是一種傳說。什麼穿越者?這可能是網絡小說看多了。

戰國墓葬中發現有現代同款玻璃杯,因此有人就說這是穿越者帶去的。感覺到這種解釋沒有一點科學根據。如果是專家說的話,那也簡直是解釋不了真正的問題,而是在忽悠。



墓葬雖然是戰國的,但是並不能保證那裡面的一切東西都是戰國的。至於說戰國墓葬裡面為什麼會有現代的同款玻璃杯?這有如下幾種可能:

一、戰國的墓葬被盜墓賊進去過,盜墓賊端著茶杯,叼著香菸像逛古代城堡一樣的進去。由於古代的防盜技術先進,設置了一些機關和恐怖陷阱,盜墓賊進去後由於驚慌失措,嚇得拋下茶杯就跑出去了。

二、這本身就是一個假命題,其實根本沒有這回事,是有人無中生有這樣說的。

三、考古專家進去考古的時候,不小心把茶杯落在古墓裡了。後來這位考古專家又忘記了這件事,其他的考古專家誤認為是這個墓葬裡面本來就有的一個茶杯。因此有的人解釋不了這種現象,就說是穿越者帶去的。

不知道你還能不能說出其他的原因?


法重情深


一件穿越了2000多年的神器,一隻出土於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的水晶杯震驚了世界,咱們下面先還原一下這件水晶杯的出土過程:

那是在1990的某一天,在杭州的半山鎮石塘村工農磚瓦廠,幾個工人和往常一樣在取土做磚坯,在挖土的過程中,突然鎬頭“當”的一聲,工人們發現在泥土中有一件樣貌非常奇怪的物件,雖然這些人不認識此物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但他們知道,肯定可以拿到附近的文物市場上賣個好價錢,結果他們趁著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候溜出了廠子,很快這件器物被一家古玩店老闆看上了,隨後變現了不少“銀兩”。正當這幾個工人喜滋滋的喝酒慶祝之時,公安人員卻找上了門,他們賣寶之事原來是被舉報了。

隨後,隨著他們的招供,考古隊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很快的來到了出土地點進行勘察,就這樣,一處戰國的貴族墓葬被發現了,隨著考古的深入,從古墓的形制和規格上看,考古隊員推斷墓主人應是戰國時期杭州本地的行政長官,由於級別較高,其隨葬品也是琳琅滿目,不少珍貴的瓷編鐘,瑪瑙飾品,鎏金器物均有出土,當然最牛最匪夷所思的文物還是今天的主角“戰國水晶杯”,筆者曾經專程到杭州博物館探尋到了它,下面是實拍的照片。

很多人看了此物後,都不相信這是一件來自戰國的水晶杯,都以為他是現代的產品。其實筆者第一眼看到此物時,沒看文物標牌前也誤以為是宜家的水杯呢,當年這個水晶杯出土後,也確實被懷疑成盜墓者的遺留物,為了科學的鑑定它,將其送至北京科學研究所測定年代,最終被證實它是來自於2500年前的戰國,是由一整塊天然水晶製造而成,至於古人是如何打造出來的,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老豬的碎碎念


相信很多人在杭州博物館看到“戰國水晶杯”的瞬間,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即“假的吧,我家也有同款玻璃杯,並且遠比這個戰國水晶杯精緻、好看。”無論怎麼看,這個戰國水晶杯都像是現代玻璃杯中的殘次品,出現在市場中,幾乎沒有人會對它感興趣。

但它偏偏出現在了一座戰國墓中,這就讓世人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懷疑它根本不是戰國時期的產物,畢竟它和現在的玻璃杯太像了,說它不是現代的產物,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這簡直就是穿越者帶到戰國時期的,或者直接就是盜墓者帶進去的,穿越和盜墓可都是現在大火的題材。

不過,持這種觀點的可能不知道這個戰國水晶杯是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並且成為2002年確定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重要文物之一,這批文物共有64件,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後母戊鼎、曾侯乙編鐘、劉勝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等國家一級文物,由此可見這個“戰國水晶杯”的重要性。如果戰國水晶杯真的只是現代作品,是不可能被推到這樣的高度的。

這個戰國水晶杯的發現是在1990年,也就是三十年前,發現的地點是杭州半山鎮石塘村的戰國一號墓。在這一片區域,有很多戰國時期的墓葬,因此人們在這一帶發現任何東西都是很敏感的,因為一不小心就能發現墓葬和文物,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態,當磚廠的工人在發現一個不足一米的洞口的時候,上報了當地的文物部門,然後考古人員迅速趕到,對這個洞口進行了處理,在考古學家杜正賢的堅持下,考古人員對此進行了幾個月的挖掘,然後就發現了這個戰國水晶杯,與水晶杯在同一層面被挖掘出來的還有戰國時期的瓷器、玉器、瑪瑙等各種器皿。

水晶杯經過杜正賢的手,又被迅速送到考古界泰斗蘇秉琦手中,也正是經過這些考古專家們的反覆鑑定,這個戰國水晶杯的價值才被確定下來。在這些考古人員眼中,這個水晶杯是價值連城的寶貝,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將它當作現代的產物。

這個水晶杯在現在看來,工藝上是比較粗糙的,也和完美沾不上邊,但是它至今還是謎一樣的存在,要知道,這個水晶杯並不是水晶的拼接體,而是經由一整塊水晶打磨而成的,其工藝在戰國時期絕對是很繁雜的,即便當時的玉器加工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但放在水晶上,這依然是一個奇蹟,而且這樣大的一塊水晶在我國幾乎是不存在的,這更顯珍貴。

本身,這個水晶杯在古代水晶器皿中就是最大的,而它的拋光和取芯工藝在現在看來也是一團迷霧,很難去真正界定它是如何被加工出來的,但是不管人們想到還是想不到,它都在1990年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讓人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也正是這種智慧,造就了那眾多的奇蹟。

當然,人們看不懂戰國水晶杯也不足為奇,古代的很多文物對現在的人來說都是奇蹟,但水晶杯很出名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它的外形,酷似現代的玻璃杯,正是因為這一點,讓很多人對於水晶杯的生產年代產生了懷疑,畢竟這實在是太巧了。而且單看水晶杯的外形,是看不出時間在它身上的痕跡的,也就是說,水晶器皿並不像別的文物那樣,本身會有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以及時間的痕跡。但,不能由此斷定水晶杯就是現在的產物。

要知道水晶杯本身的出土情況就說明它不是現代產物,而且在戰國時期,擁有這樣外形的杯子並不是不存在的,就比如2006年在甘肅出土的一個戰國時期的藍釉陶杯,就和這個水晶杯在外形上是相同的。戰國時期,玉器的加工工藝已經非常成熟,而水晶器皿在當時也並不是加工不出來。不過這個水晶杯在當時能被加工出來應該是相當了不起的,它的具體功用我們不得而知,猜測它應該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禮器,或許是王室祭祀的一個重要禮器也未可知。

不可否認,戰國水晶杯身上的確是有很多令人費解的地方,相信隨著考古的進一步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一定能解開謎底,讓世人看到戰國時期輝煌的器皿工藝。


尚宮女史


近來對考據古代生活有些興趣,不妨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古人的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出人意料的,就像這問題問的,相信大傢伙都有同感,玻璃這玩意感覺上應該是近現代產物,戰國古墓中怎麼會有玻璃杯呢?

一定是穿越穿過去的。

其實不然。

玻璃算不上近現代產物,它是個挺古老的東西。

關於玻璃的起源,有個古老的傳說。說三千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貝盧斯河旁邊,有一塊美麗的沙洲。一天,一艘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大塊的天然蘇打經過這裡,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在了河口沙灘上。

無奈,船員只好等海水漲潮以後再啟程。中午,有個船員提議在沙灘上做飯,於是他們從船上扛下來幾塊天然蘇打,支鍋用。

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奇蹟出現了。吃飯時,一個船員猛然間發現剛才拿來支鍋的蘇打變成了晶瑩剔透,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東西就是玻璃。

它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支鍋用的蘇打(碳酸鈉)和沙灘上的石英砂在高溫下發生了化學反應,這個化學反應就是玻璃誕生的過程。

無意間發現這個秘密後,腓尼基人便開始用特質的爐子,把石英砂和蘇打放一起熔化,煉出玻璃液。

有了玻璃液,再製玻璃球、玻璃珠,乃至玻璃器具就不難了。

後來,這個秘密傳到了古埃及,古埃及人開始用這個辦法制造玻璃,玻璃製品就這樣相繼出現了。

據考古學家證實,最古老的玻璃出現在古埃及,時間在公元前3000年至4000年。

透過這一段小傳說、小歷史,我們能看到什麼?熔鍊玻璃根本不是什麼近現代高科技,本質上它沒什麼技術含量,僅僅需要幾樣常見原材料和一個巧合,人類就能掌握這種工藝。

無比聰明的中國古人發現不了這個?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證實,我國最遲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玻璃製造技術。1974年在河南洛陽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發現的白色料珠和1975年在陝西寶雞茹家弓漁夫墓中出土的上千件西周早中期的玻璃管、珠,經專家鑑定,它們是一種鉛鋇玻璃,這與西方的納鈣玻璃屬於兩個不同的玻璃系統,但原理一樣,原材料不同罷了。

戰國古墓中出現玻璃杯,似乎驚掉了我們的下巴,其實我們發掘出的戰國玻璃物件遠遠不止一個杯子。

越王勾踐劍上就鑲嵌有玻璃飾物。

隨縣曾乙侯墓中也出土過上百顆玻璃珠,這種玻璃珠氧化鉀含量很高,在同期西方的玻璃中也是十分少見的。

另外,在河南固始、山東臨淄、湖南長沙等地也都有類似玻璃出土。

從中國燒製陶瓷器的悠久歷史看,中國古人鼓弄出玻璃更不是什麼難事。

因為在陶瓷器上上釉時所用的天然原料,和熔鍊玻璃的原料是相同的。

腓尼基人發現熔鍊玻璃的秘密是一次意外,中國古人鼓弄陶瓷器是家常便飯,眼皮子底下的小秘密,聰明的中國人能發現不了。

目前,我國公認的最古老的玻璃是長沙楚墓出土的玻璃壁、玻璃印章。

本問題提到的這個杯子,據說最後經專家考證是水晶的,但說不準哪天就冒出個玻璃的。

但有一點也必須承認,年代久遠一點,中國的玻璃器具的確罕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古玻璃以鉛鋇為主,這種玻璃燒成溫度低,雖具有絢麗多彩、晶瑩剔透的優點,但易碎、不耐高溫、透明度差、不適應驟冷驟熱,因此在裝飾品、禮器、隨葬品中能見到,但作為生活器具用的不多。

可是隨著水上交通的日益發達,以及絲綢之路的不斷繁榮,西方的納鈣玻璃器具很快就傳入了中國。

魏太武時,大月氏 商人到山西大同來傳授燒製玻璃的技術,這是外國人來華傳授玻璃技術的最早記載。

晉時著名制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說過:“外國作水精碗,實為合五種灰以作之。”

所以說呀,一個玻璃杯,根本不用穿越,古法做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比現在的還牛叉。

好像馬未都也展示過一個古代玻璃杯,據說他找玻璃廠仿製,因為工藝難度大,很多都不敢接這活,也不願費這個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