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西方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老子和王陽明的思想,有一個共同點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是著名的哲學家,近代三大理性主義思想家之一:斯賓諾莎。

這位西方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老子和王陽明的思想,有一個共同點

近代西方哲學思想主要分為兩派: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這兩派的分歧主義表現在對“知識的來源”這個問題上,經驗主義者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一切知識都必須通過經驗而獲得,並在經驗中得到驗證;另外一個是理性論,他們認為知識來源於理智的推理,並不需要藉助於外在的感覺和直觀。

知識的來源問題屬於“知識論”,其本質其實也是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的問題,也稱之為“認識論”,現代哲學將這兩種說法幾乎等同。

從知識論來說,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在知識的來源上產生分歧,而從認識論上講,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理性主義者認為世界存在一個絕對的宇宙真理,人先天就具有絕對的理性,而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以及得出的相應結論正是基於這種人所自帶的先天理性,至於後天通過觀察的驗證,在先天理性存在的情況下,自然就是不需要的了。這有點類似我國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的“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大概意思是說,要了解宇宙的奧秘,獲得對事物真相的認識,只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這位西方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老子和王陽明的思想,有一個共同點

而經驗主義者正好相反,他們不認為有所謂的先天理性和絕對真理存在,就像英國經營主義哲學家洛克的“白板論”一樣,一個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我們所有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後天經驗所得。說通俗點就是理性主義強調人是用天賦在理解這個世界,而經驗主義強調人是通過觀察來理解這個世界。

近代西方哲學中,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英倫三島的:洛克、貝克萊和大衛休謨;而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歐洲大陸的:笛卡爾、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

前面我們介紹了近代西方哲學理性主義的開創者笛卡爾,今天我們開始介紹西方另外一位著名的理性主義哲學家斯賓諾莎,在介紹斯賓諾莎的思想和貢獻之前,讓我們簡單瞭解一下他的一生。


這位西方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老子和王陽明的思想,有一個共同點


斯賓諾莎,1632年出生於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從西班牙逃往荷蘭的猶太家庭。年輕時進入培養拉比的宗教學校,從小接受猶太教的教育,但24歲時,因為對當時的猶太教的教義產生了反感,甚至說了一些違反教義的觀點,因此被逐出猶太教。之後斯賓諾莎的生活非常艱難,主要靠給別人打磨光學眼鏡片為生。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斯賓諾莎依然保持了高貴的品格,不向權貴低頭,他堅持哲學和科學的研究,贏得人們的尊重,是哲學史上的道德楷模。但斯賓諾莎英年早逝,在1677年不幸死於肺癆,享年只有45歲。

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有一個基本的命題,那就是“神即自然”,也正是這個原因,他被逐出了猶太教門。在我們看來,“神即自然”這和“上帝創造世界”差不多,但是其實存在很大的差別。這裡我們介紹一下兩種主要的關於“神”的觀點:自然神論和泛神論


這位西方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老子和王陽明的思想,有一個共同點


自然神論認為神就是上帝,上帝創造了世界,上帝是一個全知全能,完滿地存在。上帝是高於世間萬物的,這是大部分宗教的一個基本假設。而泛神論則不太一樣,他們認為上帝不僅創造了世界,而且還內化到了萬物之中。換句話說,上帝並不是高於萬物的,而是在萬物中,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是神的化身。這種“泛神論”觀點是斯賓諾莎哲學的一個起點,這個觀點貌似承認了上帝創造了世界,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其實把上帝和自然萬物等同了,上帝並不是高高在上,那個完美的存在,這有點唯物主義的意思了。所以,其實他從根本上違背了宗教對於上帝完美且高於一切的假設。

而斯賓諾莎說的“自然”其實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原因的自然,一種是作為結果的自然。比如花草樹木、山川河流就是一種結果的自然,它們是被動的,沒有意識的。還有一種自然是“產生自然的自然”,或者說創造了自然的自然,是自然的原因或者說規律。這個自然,是一個實體的概念,要從整體去理解,是所有部分相加的一個整體的自然,而這個自然就是神。

為什麼“神即自然”的思想具有開創性呢?

斯賓諾莎是西方理性主義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在他之前,笛卡爾提出著名了“心物二元論”。在笛卡爾看來,具有思想的精神和具有廣延的物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實體。精神實體的屬性是思維,物質實體的屬性是廣延(有長寬高),各自的屬性都在各自的實體中,兩者是毫不相關,互不干擾的,這是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但是在斯賓諾莎這裡,這兩者開始結合,思想和廣延都統一到“自然”這個實體上來,合二為一了,所以,斯賓諾莎也是著名的“一元論”者。


這位西方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老子和王陽明的思想,有一個共同點

其實這種思想有點類似於我們道家思想的“道”。道是萬物之源,又是主宰萬物的規律和法則。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從本體論的角度產生道是萬物的本原。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是萬物運動變化的內在規律。

道家思想的莊子也說“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一個人知道什麼是上天註定的,知道什麼是可以人為的,才是一個真正得道的聖人。其實和斯賓諾莎的“自由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斯賓諾莎看來,上帝通過自然法則來主宰世界,在物質世界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必然性;世界上僅有上帝是擁有完全自由的,而人雖能試圖去除外在的束縛,但永遠無法獲得完全的自由意志。因此斯賓諾莎說“自由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一個人的認識水平越高,對自然的認識越深入,對自然規律把握越透徹,那麼他在自然面前就越自由。斯賓諾莎認為,一個人只要與上帝達成一致,人們就不再受制於這種影響,就能獲得相對的自由,也因此擺脫恐懼。斯賓諾莎還認為無知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這位西方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老子和王陽明的思想,有一個共同點

所以,斯賓諾莎看來,真正幸福的人,是理解了人和自然的這層關係,認識到自然的本質,才可以超脫自然,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通過對自然的認識,對自然規律的把握,進而理解人的本性和情感,獲得最終的幸福,達到至善的狀態。斯賓諾莎的這種倫理學觀點在哲學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那如何獲得這種對自然的知識,或者說如何獲得必然的知識呢?斯賓諾莎對真理標準的重新確定,也就是著名的“真觀念”。他把知識分為:經驗的知識,理性的知識以及直觀的知識三種。第一種經驗的知識是不可靠的,比如你見過無數的白天鵝,也不能證明天鵝就是白色的,經驗主義常用的方法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得出的知識不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而第二種理性知識是從直觀的知識推導而來的,是確定可靠的。但是斯賓諾莎認為真正的知識的來源是第三種“直觀的知識”,它是一種先天的知識,是最可靠和最本質的,就是真觀念,它才是一切真理的來源。就像數學體系是從少數幾條公里,通過演繹推理,然後構建出整個數學知識大廈一樣。

今天我們簡單瀏覽了斯賓諾莎整個哲學體系,從他的“神即自然”,再到他的“真觀念”,最後是斯賓諾莎的倫理哲學“自由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在斯賓諾莎看來,哲學的目的是獲得最高的幸福,這個幸福不是世俗的幸福,不是感官的享受和財富的滿足,而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的幸福和心靈的快樂,斯賓諾莎一生生活很艱苦,靠給別人打磨光學鏡片為生,但是他自己看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向權貴低頭,並樂在其中,堪稱為哲學界的道德楷模。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