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退休老人不愿帮带孙子,所以宁可出钱请保姆”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为了家庭和睦,幸福,做为老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也是应该的,一家人,团结一心才能幸福!


晚霞237258426


现在确实存在退休老人不愿帮带孙子,宁可自己掏钱请保姆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越来越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退休老人,精力体力都慢慢衰退。带孩子其实真的非常辛苦,无论身心都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我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退休没几年就帮她女儿带孩子,女儿女婿忙于工作,孩子的吃喝拉撒基本由我姐全权代理。几年下来,她是整宿整宿失眠,大把大把掉头发,吃饭速度过快(担心孩子出状况),把肠胃整坏。

老人身体垮了,其实对下一代是更大的负担。特别像80后,两人要负担四个老人,一个老人躺下了,三个家庭便风雨飘摇。老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真的是晚辈最大的福气。

老人乐于出资保姆费,也算帮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后顾之忧了。很多老人退休工资不少,但精力有限。所以,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与其勉为其难帮带孩子,不如敞开天窗说亮话。

百善孝为先。退休了,做为子女,就应该让家里的老人颐养天年,养花种草,旅游健身,我想这是每个老年人都真心向往的一种生活。





我之烟台


刚好,我曾同我的父母讨论过这种问题。

那么,我就从我的视角来讲,我为什么不愿意父母退休后来帮我带孩子。

个人情感

对我而言,父母将我养育了成人,已经很好了。

剩下的时间,他们该享享清福了。

做自己想做的,过自己想过的。

身体状态

从客观上来讲,父母虽然身体还健康,但体力仍就不如年轻时充沛。

而1-3岁的孩子,爱哭,爱闹,夜里睡不着等等。

此种情况,年轻人都不怎么吃的消,何况是老年人。

观念冲突

在养育孩子上,父母与我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冲突。

譬如,有一句老话叫做,隔代亲。

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也有一些顾虑,从而导致不敢出手,怕孩子埋怨

时代毕竟始终都在发展,有些观念和方法也一直在更新。当然,我并不是说父母的观念落后,而是在某些时候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没有我们强了。

........

最后

我并非一味的反对父母帮忙带孩子,父母如果想带孩子,我也会将孩子送过去。

但在我想来,这段时间并不会持续太久。

既能培养感情,又不会对父母造成负担。

不要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当做理所当然。


陈陈不相因


我父母退休快十年了,从退休前就开始帮助我和两个弟弟带孩子,孩子们和爷爷奶奶的感情也特别好,我们这个大家庭在邻居眼里一直都是幸福的,更是邻居朋友羡慕的家庭。


我们每次带着孩子去看望父母,老人都特别高兴总是把好吃留给孩子们。就这样帮我们把小的带大送到我们身边上学,接着再带小的乐此不疲。记得很多次听邻居问我父母为什么要帮着带孩子,都老了还不好好享几天清净?我父母却说怕我们照顾不好孩子,还说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儿孙满堂吗。


这两年父母年龄也大了,我们做子女的不想让两个老人太辛苦,可父母还是坚持帮我们带孩子,去年我小弟家生了二胎,父母直接命令小弟把孩子给送回去由他们帮着带。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所以我们也习惯了父母帮我们带孩子。


今年过年我和两个弟弟带着孩子们都回到父母身边过年,一到晚上睡觉几个孩子都挣着吵着和爷爷奶奶一起睡,想着父母年龄大了怕休息不好,可孩子们都不愿意哭着非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没办法就把两张双人床拼到一起,看着父母满脸就不出来的幸福笑容,我和弟弟也都不好多说什么。


尊老爱幼、子孝孙贤、家庭和睦幸福是我们的传承和期盼,有时我们做晚辈的不想让父母帮着带孩子,是怕老人太辛苦又或者是怕不能照顾好孩子,以各种理由拒绝父母的盛情,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多么的自私。

什么是天伦之乐?也许在老人心里向往的天伦之乐就是儿孙满堂吧!


懂你手机特效


这没有什么看法。老人不带孙自有她的道理,带也自有她的道理。我的孙我想带,儿子都不要带,还用一大套道理来说服我,“说他们都没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带,都是妈妈一手带大的,再说孩子要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才好教育,再说爸妈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还叫我好好的该出去旅游就去,该玩就玩。”这就是我儿子对我的孝顺!

年轻人啊,还是让你们的老人享享请福吧,别太让老人伤心!



冷淑华


守一瓣心香认为,如果退休老人条件允许,应该亲力亲为亲自出马,就算不能全职,也要兼职参与到孙子的成长中,不要把金钱等同于亲情,毕竟金钱换不来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问题中强调了退休老人,可见,这问题针对经济有保障,自身有爱好,生活有追求的老年人群体。


许多退休老人,拿着固定退休工资,老年生活有经济保障,拿出请保姆带孙子的钱绰绰有余。出钱办事成了他们一条维持亲情关系的捷径。

这些退休老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爱好,跳舞的,唱歌的,摄影的,旅游的,钓鱼的,爱好广泛。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才得闲发展自己的爱好。

这些退休老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品质,他们忙着上老年大学,忙着参加社会团体,忙着来修身养性,以至于没有时间帮忙带孙子,宁可拿钱请保姆。

我认为,如果退休老人身体状况允许,可以亲力亲为亲自出马,帮忙带带孙子,就算不能全职,也要兼职参与到孙子的成长中来。这样,既可以促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又可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金钱不是万能的,它冷冰冰的世俗味儿维系不了亲情。儿子儿媳困难的时候,退休老人只肯出钱请保姆带孩子。下面,让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有一天,老人需要儿子儿媳、甚至孙子孙媳帮忙时,年轻人也会效仿其行为,只谈钱不谈亲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肯出钱请保姆带孙子的退休老人,舍得对小辈花钱已经做的够好。我身边还有许多老人,既不出钱又不出力,还一味在儿女身上索取金钱和亲情,最后闹得家庭决裂。

虽说儿女成年后,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但人情往来,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老人冷漠,做事太决绝,就不能单方面要求年轻人热情。

所以说,如果退休老人条件允许,可以亲力亲为亲自出马,帮忙带带孙子,就算不能全职,也要兼职参与到孙子的成长中来,不要把金钱等同于亲情。





守一瓣心香


自己带孙子当然是最好的。但有时侯,两代人间很多观念上太不一样,容易引发诸多矛盾。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宁可出钱,也不愿意惹事的重要原因。

说白了,还是现在的一些年轻父母过于强势,过于主观,总认为自己被一些信息所灌输的那一套所谓的育儿之道无比科学,无比正确。

却不知道,其实,自己所认可的很多所谓的育儿道理,其实也多是时尚,而不是科学。

老一辈也有很多无奈,在沟通无效,彼此相法相差太远的时侯,花钱请保姆也不失为一种避免激化矛盾的好办法。

只是,花钱请保姆虽然也行,但不能因此隔断了和孙辈之间的情感交流,该陪孙辈的时间一定要陪,否则,你花再多的钱,孙辈也会对你无感,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和失策。


疏桐流饷


这个问题其实是老年人的无奈!

婆婆惹不起儿媳妇,婆婆又怕儿子受气。

老年人花钱买安宁,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老年人都喜欢看孙子。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现在的儿媳妇都是高学历。儿媳妇怕影响自己的孩子成才,有的儿媳妇不让老人看孩子。儿媳妇看不起公公婆婆,公公婆婆宁可出钱也不去给儿媳妇当保姆。



这个现象我们这里很少,我们这里普通人家,大多数都是老年人看孙子。有爷爷奶奶看孙子,也有姥姥姥爷看外孙子。老年人为了儿女家庭和睦,都是心甘情愿的做带着工资的保姆。



题主所说的情况可能是大城市,我们这里这个现象几乎没有。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了,双方父母都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小日子过好了,老年人也就放心省心了。我们的儿媳妇都太聪明了,哄老人孩子们有办法。老年人让儿媳妇哄得团团转。挺开心!

我是春韵刘姥姥:我们普通人家的孙子。让保姆看还是有点不放心。老年人看孙子比儿子亲。

2020.1.26.


春韵刘姥姥


很多退休老人不愿意帮忙带孙子,宁愿花钱雇保姆,这种现象很多,原因大概有三种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点点赞啊,谢谢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1b8efa37df1419ebbe21056e3150efb\


河南大妈在成都


很理解这种做法。

不麻烦老人,这是最善解人意的子女,当然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想到自己的可能很多,想到父母的可能不多。退休老人宁可出钱请保姆,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以花钱换得自由的时间,以花钱换得健康的可能。要知道带小孩,绝不是一个轻松。

很多人以为老人很愿意带孙子,其实不然。把儿女养大了,再熬到了退休,老人其实会有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这些想做的事,有时候不包括帮着带孙子孙女的。

一些家庭在评估能生能养几个孩子时,把夫妻双方的老人可能的贡献都算计在内,这其实是相当不对的。从实际来讲,现在的事业节奏与生存压力确实不一般,但是对于老人们而言,开启退休生活的愿望也是很强烈。所以,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兼顾下。

现在的老人,其实已经承担了很多,不仅仅是将孩子的教育完成,甚而连孩子的结婚与买房都帮忙不少,好不容易到退休,其实是有想喘口气,活出自己理想生活的想法。

一位老年朋友,原来在一所中学当老师,退休后,从一座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帮女儿带小孩,结果所带了一个又一个,所有曾经规划的旅游攻略全打了水漂,他对此还是很有抱怨的,又不好意思明说给女儿,只能在朋友间发发牢骚。

另一位老年朋友,由于孩子较迟生小孩,他在75岁时还在带孙子,周一到周五都在忙,跟原先在单位上班一样,只有在周末有点闲时。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尊重老人、给老年人生活创造更多自主空间的意识,也需要一同提升。从孩童的自由,到青年、中年的奋斗,人生的最后一节,也需要能更多的自主、自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