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系列1——電動車銷量下滑,股價腰斬,如今迎來發展良機

大家好,我是格菲大師兄查理,專注於上市公司和行業的深度研究,我們格菲一共有7位師兄妹,他們各有所長,歡迎關注。

今天查理要為大家解析的是——比亞迪,這是查理為大家分析的第55家公司。

說起比亞迪,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比亞迪的車可以說是國產車的代表,而且這公司啥零部件都靠自己造,可以說是比較純粹的國產品牌。

比亞迪系列1——電動車銷量下滑,股價腰斬,如今迎來發展良機

比亞迪這個公司本身業務結構比較複雜,可以分析的點也比較多,大師兄準備分兩期進行分析。由於比亞迪近年遭受銷量下滑之痛,股價也一度腰斬,公司目前正處於轉型期,所以第一期先著重說一下比亞迪的轉型之路,後面的一期會分析一下公司的發展、業務和估值情況。

這裡的轉型不只是比亞迪的業務轉型,還包括技術和戰略轉型,這裡主要分為三部分。

1.電池轉型

在之前,新能源車主要是在商用車以及物流車上應用,由於技術原因私家乘用車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而在商用車上主要是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比亞迪在這方面也做到了業內第一,技術路線成熟,安全可靠。

但是隨著乘用車的發展,磷酸鐵鋰電池的儲能密度明顯不如三元鋰電池,而且隨著技術發展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在這階段,寧德時代因為在三元鋰電的技術領先,迅速佔領了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比亞迪在17年才開始佈局三元鋰電。

憑藉著自有汽車品牌的銷售,公司的三元鋰電市佔率也比較高,但是技術還是有差距,在前不久比亞迪又放出來“刀片電池”的技術,準備應用在比亞迪“漢”車型上。

比亞迪系列1——電動車銷量下滑,股價腰斬,如今迎來發展良機

在這裡我們就不去談論“刀片電池”和三元電池的技術之爭了

,查理諮詢了幾個做鋰電的朋友,這個“刀片電池”技術就是CTP技術,也就是動力電池去模組,一般來說動力電池都是現有電芯,然後做成電池模組,最後在做成電池包,這個CTP技術就是將電芯一步到位集成到電池包,可以節省模組和結構件帶來的成本,使電池體積能量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受制於技術和安全性問題,三元電池目前是沒法應用的,只能用在磷酸鐵鋰電池。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目前屬於兩條腿走路,讓自己在電池路線上的劣勢能得到一定的扭轉。

由於篇幅有限,關於電池的路線問題,我們就不做過多的探討了,我們在這裡更多的從企業戰略角度去看比亞迪的發展。

2.產品結構轉型

比亞迪之前存在車型體系混亂的問題,導致消費者無所適從。

從18年開始,公司逐漸解決了之前車型體系雜亂、識別度不高的問題,公司聯合前奧迪設計總監打造“王朝 系列”,目前,秦、漢、唐、宋、元家族均已完成了家族體系的搭建,不同家族定位分明,而且採用了“Dragon Face”的外觀,辨識度也進一步提升,打破了比亞迪長期以來low的印象,並先後出現如宋MAX、元EV、唐DM、宋Pro等多個“爆款”車型。

比亞迪系列1——電動車銷量下滑,股價腰斬,如今迎來發展良機

隨著公司產品定位的明確,以及自成風格的設計,預計未來比亞迪的市場認知度會進一步提升,有利於公司在汽車行業更加穩定的發展。

3.業務結構的戰略調整

前面我們說過,比亞迪一直以來都是“自給自足”,從電池到電控,再到電機,啥東西都是自己生產。這樣做跟芯片行業的IDM模式一樣,整個產業鏈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且內部應答迅速,有利於產品快速的推向市場,並獲取高額的利潤。

但是劣勢也比較明顯,一方面,如果面對技術的快速變革,公司就會存在轉向速度慢的問題,比如在動力電池方面,公司其實已經吃虧了;另一方面,管理成本大,精力分散,不能保證自己在每一個領域都做到行業頭部,容易出現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的問題;第三,封閉式的系統,就無法將自己的技術得到最大化的應用,外部的需求只會轉向自己的競爭對手,自身在細分領域的發展空間反而受限。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比亞迪從18年開始已經著手進行變革,放棄非核心零部件的自產。

此外,公司還將具備核心技術的IGBT放開外供,後期將會推動IGBT業務的獨立上市。

比亞迪系列1——電動車銷量下滑,股價腰斬,如今迎來發展良機

在這裡查理給大家說一下這個IGBT技術,全稱叫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一種芯片,與動力電池的電芯併成為電動汽車的“雙芯”,這麼說大家就知道這個東西有多重要了吧。這個“IGBT”芯片,其實是用在電控上的,它直接控制驅動系統直、交流電的轉換,決定了車輛的扭矩和最大輸出功率。目前國內只有比亞迪和中車能夠生產,技術含量非常高,目前我國90%的IGBT芯片都是從國外進口。隨著電動車的發展,未來IGBT的需求會進一步提高。

比亞迪還將拆分動力電池業務,並將推動獨立上市。因採用自產自銷的模式,近幾年比亞迪在動力電池上的優勢逐漸被寧德時代趕超,而且差距在逐步拉大。受此影響,比亞迪動力電池開始戰略轉向外供。通過引入車企作為電池業務的戰略投資者的方式,綁定動力電池的供應,在這方面,公司已經與長安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不排除還將會引進更多的主機廠。

比亞迪系列1——電動車銷量下滑,股價腰斬,如今迎來發展良機

其實這個對於車企也是好事,畢竟目前國內寧德時代一家獨大,這就像半導體領域的臺積電,如果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對於車企來說,其地位必將弱勢,引進更多的供應商可以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到是,就像半導體領域的三星,比亞迪除了生產電池還賣車,車企引進比亞迪的電池也會考慮到同業競爭的問題,未來車企選擇比亞迪可能更多的是作為對寧德時代等巨頭的戰略性抗衡,而很難將主要的供應需求交給比亞迪。

總的來說,比亞迪的轉型十分值得期待,隨著公司的轉型,未來有望重回發展的快車道!

這一期對比亞迪改革轉型的分析就到這啦,下一期查理將為大家帶來比亞迪的發展、業務和估值的分析,不見不散喲!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