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有道理吗?


这是一句关于古代丧葬习俗、墓地风水的封建迷信的说法。

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祖先的坟头塌陷了,子孙后代就会慢慢凋零;祖先的坟头如果没有长草,子孙后代就会贫困破败潦倒。



古时候的人对坟墓的位置,方向,形式等都是很讲究的,对在坟头发生的一切也是非常忌讳的。

因为坟头是祖先住的地方,所以坟头就相当于祖先以后住的“房子”,这个“房子”以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被联系到现世生活的子孙上,可以说古人对待祖先的坟头就像对待自己住的房子一样谨慎。

俗话说“入土为安”,安顿好祖先的坟头,如果某一天塌陷了,就会被认为出大事了。要么是现世的子孙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肮脏的事,要么就是上天要惩罚这个家族。

所以子孙后代的命运就都不会很好,要么入狱,要么死亡,总之子孙后代人口会以各种形式慢慢的下降,因此说“坟头塌消子孙稀”。

同样的坟头有草被认为是这块地风水好,因为只有土地有水环境好才会长草,说明地气旺盛。也有利于子孙后代后世发展。



反而是坟头没有长草的话就说明这里的环境不好,没有风水,没有生气,连草都不关顾,会被认为这块地就没有地气,是为绝地,后代就会贫困潦倒。因此说“坟头无草绝家资”。

现在有些地方连墓都很少扫了,也没有那么多墓地了,坟头比房子都贵了,因此过的好不好,还是拼自己的实力吧,祖先也要好好休息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在我国人的心目中宗族十分的重要,人们对于祖宗都是十分的重视的,尤其是对于家族里面的族谱和宗祠所有家族里的人都会非常的重视。每年到了清明的时候,不管离的有多远,很多人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回到家乡去扫墓,这既是子孙对于自己逝去亲人的怀念,体现的是他们的孝心,也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每年到清明都需要给家里已经去世的老人上坟烧纸,当时整个家族的人都会一起去出发,整个队伍浩浩荡荡气也是相当足的,不过现在人们对于扫墓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



俗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会把当时哪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意识总结成俗语,很多俗语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被流传下来了。“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相信一些人并不是很陌生,讲的就是当时哪个时代人们对于坟的理解,人们认为坟会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定的影响。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祖先的坟有一些洞的话,那这个家族的人就会比较少一些,如果没草的话,那这个家族的经济情况就会比较差。当然了,这句俗语只是哪个时代的说法而已,并不具备任何的实证探究过程或者科学依据。


前面已经说过了,人们对于上坟扫墓都会非常的重视,我国的扫墓一般会有三次,一是清明节,二是重阳节,三是过年的时候,平均四个月机会有一次。如果家族里的人多的话,那去扫墓的时候发现坟墓上有洞就一定会堵上,没有堵上的话,那就证明这家人的上坟次数并不是很多或者说这家人比较少一些,这就是“坟头塌消子孙稀”的来源。经常去祖先坟上去清理一下,这是我们作为子孙应该尽到的义务,但是扫墓是不会去清理草的。因为草就如同柴一样,柴和财的发音差不多,所以这有草就会被人们看成财富的象征。在我们当地,只要有老人去世,家里的人就会在新坟上面埋上一些草的种子或者是根,这就是“坟上无草绝家资”的来源。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对待我们的祖先一定要心存敬畏,这是我国孝道文化的要求,回去扫墓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连自己祖宗的事都不重视,也很难做成大事。笔者认为这句俗语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经常去操心,不能把事做了就完了,要经常性的去回过头去看一下。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很多老的习俗已经基本上不怎么受人重视了,现在火葬已经是一种潮流了,新的丧葬习俗正在农村慢慢普及,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现在来看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需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孝顺父母,不要等到父母没了再去后悔,自己也要踏踏实实的努力的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老农民说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万一谁家的祖坟塌陷,就预示着子孙人丁不兴旺。坟头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话,暗示后世家人过得比较寒酸贫穷。前半句我不知道对不对,因为每年上坟的时候,没有留意谁家的祖坟塌陷。但是后半句,我的确有点不敢苟同,因为每年寒衣节上坟的时候,爷爷和奶奶的坟头上都是秋草摇曳,山草都长得齐腰高,去之前都需要带着镰刀,否则根本找不着坟头。按照这句俗语说的,坟上无草绝家资,反过来坟头这么厚的草,我们家岂不是要家财万贯?最起码也得是经济实力雄厚吧,其实不然。


家中子孙多不多,人丁是否兴旺,跟坟头塌陷没有半点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如果家里子孙多的话,每年都去上坟修理坟头,是不可能坟头塌陷的。从这一点来讲,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也不完全对,有的人家子孙都在外面上班,离老家太远,清明节或者寒衣节的时候回不来,时间久了,风吹雨淋,坟头难免塌陷,这并不能代表家里子孙不兴旺。

还有的人家把坟墓埋在自家耕地里面,耕地里的农作自然需要经常浇水,坟墓自然也会被水侵袭,年复一年,坟墓有时候就会塌陷。如果坟墓里面藏有地老鼠或者黄鼠狼,那坟墓塌陷的会更快。造成坟墓塌陷的因素,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跟家里人丁是不是兴旺,根本扯不上。


再来说一下坟上无草绝家资。或许有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坟头上肯定寸草不长。不过我想除了戈壁沙滩上,其他的地方,可能没有坟头不长草的吧。清明节的时候,坟头上的草还不算太多。可每年十月初一的寒衣节,谁家的坟头都是秋草茂密。但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寒衣节,人们上坟扫墓,都会清理掉坟头的草。并没有人希望自家祖坟上有杂草。倒是很多人家,会在坟墓旁边栽种上棵松柏,只要松柏长青就足够了,不需要坟头杂草丛生。

不过农村倒是有个规矩,就是活着的人,会在新坟上撒了麦子、玉米还有谷子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这些种子撒上以后,如果正赶上下小雨,很快就会长出新苗,也就是农村人常说的小雨淋新坟,家中出贵人。也有人说雨淋新坟,骡马成群。这个时候,的确是希望坟上长出新的禾苗。或许这句话是由此而来的吧。


灵子


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说的是祖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坟头塌陷的,子孙会比较少,人丁不兴旺,而坟墓上不长草的,其子孙后代的生活也是不够富裕的没多少家产,下面具体分析:

坟头塌消子孙稀

每一年的清明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不管人们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去坟地拜祭下自家的祖先,修理下坟地的,人多人少没多大关系,有人去扫墓就可以了,而人多就更热闹些;祖先的坟地是泥土堆埋而成的,而去上坟修理坟地,一般也就清明去一次,一年365天,风吹日晒雨淋的,坟地泥土有点流失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每年的清明节上坟的时候,哪里有老鼠洞的,人们就会挖土把洞封好,哪里有凹陷的也会搬泥土来填好。

而坟墓其实也是房子,只不过是过世的人住的,是阴房,坟头其实就是门头,是出入的重要通道,坟头塌陷消失了,也就是说祖先住的房子烂了都没人去修理好,这说明了子孙后代不重视祖先不修理坟地,还有就是其子孙后代人丁不旺,人太少了,各忙各的,都没人想到要修理下坟头塌陷的祖坟,年日久了也就塌消了。

而现实生活中,没人上坟修理过的坟地,年代久了,因为雨水冲刷,确实会变得比较平,坟头塌消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说坟头塌消子孙稀,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坟上无草绝家资

乡居小菜每一年清明节都跟家里的人去扫墓,而我发现很多的坟墓上都是长各种杂草的,有些还长小树,特别的茂盛;但也有少数的坟墓上都不怎么长草的,若不是有墓碑,看过去就像是一个土堆,被雨水冲得有点塌、平了,不够长草的那些坟墓高、有弧度。

那时候我以为是那些坟地的后人嫌每一年的清明节清理坟墓上的杂草太麻烦了而用除草剂除草才不长草的呢,后面问了家里的老一辈,他们说,你个傻孩子,谁会用除草剂来除坟墓上的杂草呢,巴不得长草多呢,因为不长草的话,下雨了坟墓被雨水冲刷,泥土流失,到时候上坟还要搬泥土来填高呢;有些坟地不长草有可能是那地方本来长草就比较少,而坟上的土壤保水性差,特别干旱,也就没多少草长了,毕竟杂草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水量呢。

而要说坟墓上是否长草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财运,生活是否富裕,乡居小菜认为这个缺少一定的事实依据,并不是说坟上没有长草就家资少,很贫穷,毕竟有一定的家资除了运气好,也是要靠人努力奋斗得来的,要是什么都不做,自己也不是富二代,哪来显赫的家资呢。

村里那么多户人家,坟墓也是比较多的,而绝大多数的坟墓是长草的,但穷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像我见有些户的祖坟长草很茂盛,但是他们的家庭不见得有多富裕,村里很多户都起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了,而他们却还住着泥土瓦房,生活挺清苦的。

像我们海边靠近树林那里路边有几个坟地是不长草的,清明节扫墓到现在过了一个月,很多墓地都长草特别茂盛了,而那几个坟墓确是没见长有绿草,而他们的家境还不错,跟村里很多户一样,也是有楼房有小车的,没见他们因为祖先坟上不长草而迁坟。

因为坟墓不长草,扫墓的时候,他们去野外草地那里挖了不少长满草的土块搬过来覆盖到坟上,那几天看着也挺绿的,然而后面没见那些草长得更好,反而是枯萎了,而因为坟墓不长草,为防止祖坟变得越来越平,他们每一年都会铲土铲草皮堆到坟上,还是很有心的,有这样的子孙后代,逝者也是入土为安了,至于家资多少,那就要靠子孙后代自己去努力打拼了。

所以说“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话有点道理,但不是绝对的,作为子孙后人,每一年去给祖先上坟修理下坟地,就不会出现坟头塌消的现象了;而要说坟上不长草,其实每年上坟铲土堆些草皮维护下就可以了,若是介意的话看看哪里地势比较合适可以迁坟的。


乡居小菜


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有道理吗?

在农村,祖先的风水,被认为是影响家庭运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于祖先的坟墓都要定期修缮,例如清明、大年30等,有老人去世选择坟墓,都需要仔细选址,都希望可以选择所谓的“风水宝地”,并在坟墓的周边种上常青树。农村会以一个家庭的祖先坟墓有没有被打扫,来评估这个子女孝不孝顺。

而农村俗语,是农民根据生活经验,总结而成的。用短短几行字,表达深刻农民哲学。“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就是一句表达子女打扫祖先坟头的谚语,表达的字面含义是,如果祖先坟头被踏平或者塌陷了,没有以前的小山峰状,或者出现破洞,则后代子孙稀少;如果坟头上干干净净,没有一颗杂草,那么这家后代比较贫困,难有生财之道。那么,这么一句谚语有何道理呢?

一、坟头塌消子孙稀

抛开城市的集中墓碑,和现在农村流行起来的墓亭,原来的坟墓都是用土垒的,类似于一座小山峰,尤其是一座新坟,又高又大。按照农村的扫墓习俗,最起码会在清明节、重阳节和大年30进行扫墓,尤其是清明,需要进行培土、盖帽和插柳,所以如果常去祭拜,出现塌陷肯定会及时补上,经常培土也会保证坟墓的高度和大小。

在农村,坟墓不仅是埋葬祖先的地方,更是保佑子孙后代的“信物”,没有家庭愿意自家祖先的坟墓比其他人家低人一等,或者破烂不堪,家门破可以不补,坟墓破必须修缮。所以,一个家庭的祖先坟墓坟头塌,那么一方面预示不好的情况,不能保佑子孙后代满堂;另一方面也说明子孙稀少,无人打理坟墓导致。

二、坟上无草绝家资

农村的坟墓讲究“前水后山”,虽然不可能完全达到,但是青草茂盛,也代表家族兴旺。清明插柳实际上也有这个意思,我们回顾古代的官帽,都有一个竖立的帽穗,插柳意味着后代升官发财。另外,在清明的时候,坟墓周围的杂草都会去除,但是一般坟墓上的杂草不会,因为草意味“柴火”,通“财”,如果去除了草实际上就去除了财,不利于子孙发达。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草啊、树的都不除,那样也会被认为是不孝顺,例如村里有一种叫“浆浆树”,农民是恨之入骨,因为长得快,其根部会插入坟墓中。造成坟墓裂开,一般都会想办法去除。



但是,最近村里流行一种新的处理方式,之前我在文中也说明过,就是给坟墓加上水泥,很多人开始不能接受,觉得“不透气”,也没有“财”了,但是很多人家为了图省事,改造的人家很多,也成为农村的一门生意。

综上所述,农村的这个俗语实际上有从风水的角度考虑,也有从子孙祭拜祖先的传统习俗角度考虑,伴随农村“水泥坟”、“坟亭”等新颖坟墓出现,这个俗语逐渐不被认可。无论未来如何,祭拜祖先,打扫坟墓,我觉得是子女缅怀先烈,牢记家族历史的很好方式。对比,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指尖三农


坟头有塌陷,子孙难觅见;坟头少长草,后人不会好!这说明了先人坟茔对子孙的重要。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

农村重视祖坟就犹如重视祖宅一样,没有祖坟就没了寄托,没有祖宅就没了根。因此,不管贫富与否,都注重对祖坟的修葺,若遇到不顺的还会重新择址迁葬。只要是家族有人,就绝不会让祖坟塌陷消失。为此,农村流行「坟头塌陷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的说法。



一、坟头的变化

农村的坟头会出现三种变化:第一种就是长满野草而找不到;第二种是完全看不出此处是坟头,即完全塌陷消失,与其他无坟头处别无二致;第三种则刚好相反,坟头不但不缩小消失,反而越长越大。


二、坟头塌陷不一定子孙稀,子孙稀也不一定坟头塌陷

农村的坟头塌陷了,可见已很久没人来及时修葺,从侧面反映出该墓主的后人极少,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绝对。因为古代皇帝有「天子七庙」的宗庙制度,即祭拜始祖(比如太祖)以及上六代先祖,而中间那些先祖则因「亲尽」而迁移到偏殿,即「祧」。

而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某些人仍会去祭拜几百年前的老祖坟,但是,自老祖坟而下的中间那些祖坟都有祭拜吗?在讲究礼法的民间,「五世而迁」,丧服尽于高祖,于是「出五服」了,而始祖相当于是「百世不迁」。通俗来说,就是说祭拜至高祖,外加始祖。而高祖之上,始祖之下的列祖列宗可能就无人去祭拜了,但这并不能说明子孙稀少,反倒可能繁衍成了大姓宗族。



当然,有的坟墓没人祭拜确实是因为无后世子孙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孤坟野鬼而坟头塌陷。

另外,刺楸在上面所提到有些坟头自然长大,这种坟头其实与子孙多寡没关系,就算没人去添土修葺,但确实会因土壤腐殖质堆积而变大。


三、坟头无草不一定绝家资

我们平时所讲坟头草,讲的就是坟头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长草,这是正常现象,不长草反倒不正常,除非用混凝土和石头把坟头硬化,如此一来坟上长的草可能较少。如果某个坟头不长草,那真会让子孙后代变穷吗?

在刺楸这边,有些农民会特意在坟头上栽上像丝毛草和斑毛草之类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作为坟头草,当成是坟头的头发。栽的坟头草为簇生,因分蔸多而很难灭绝。所以如果不长草,可以栽种一点坟头草,要是坟头草都栽不活的话,这可能与当地的生境有关,例如某些地方缺水而不易长杂草,而与子孙后代的家境没必然联系。



四、刺楸来总结一下

由此可见,坟头塌陷子孙稀少并不准确,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子孙后代的繁衍情况。相反,有些完全无后的坟头却可能会因特殊原因而越来越大。

而坟头长草与坟地的土质有关,也可能是坟地周围长了某种能抑制野草生长的植物。


以上就是刺楸对「坟头塌陷子孙稀,坟头无草绝家资」这句农村老话的看法,如果觉得回答的还行,就点个赞给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在农村,祖坟属于阴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阳宅,阴宅和阳宅都有着诸多的讲究和说法,认为祖坟的方位和相关的环境会对子孙后代都有着诸多的影响。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意思是如果某祖坟坟头塌陷,那么这家人的后代就会子孙稀少,寥寥无几。如果某祖坟坟墓上寸草不生,那么这一家后代就会比较贫穷,难寻生财之道了。

在我们这里农村,清明时节远在他乡的子孙后代都会 想方设法“千里赶上坟”,甚至于比过年回家还有来的迫切和必需。因为民间有讲究,对祖坟的修缮,只能在清明时节,也就是清明的前四后三,总共七天期限,平时即使发现祖坟上面有了破洞,也是不能随便动的。



那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坟头塌陷子孙稀

我们知道,祖坟在地里面其实是容易遭受破坏的,比如有人种庄稼,就免不了要浇水,特别是河水漫灌,坟墓作为一种人为挖的坑洞,就免不了会遇水塌陷夯实。所以坟头塌陷也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如果这家人后代子孙比较多的话,总会有人在清明时节给祖先上坟,把这些洞给堵住的。但如果这家人没有子孙后代了,或者说子孙后代不旺就会很少有人过问这些事情了。所以说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是十分有道理的。



坟头无草无家资

看到这句话,可能人们会觉得奇怪,清明扫墓的时候,不是要把祖坟坟头的杂草拔去的吗,这样才叫正儿八经的扫墓呢。告诉你这个草,不是一般的杂草!

在我们这里农村,习俗是在一个新的坟头,子孙后代会植一个柳枝在上面,可能是因为柳树极易成活的缘故吧。如果这棵柳树从此枝叶繁茂,那就寓意子孙后代会升官发财,如果这棵柳树没有成活的话,那寓意就是子孙后代生活会过的比较艰难,不容易出人头地。

小时候在农村,听村里人说某爷爷的坟头就长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柳树,农村人叫它“各巴巴柳树”,就是这棵柳树有一股大枝长的弯下来了而且枝叶繁茂,说他们家一定会有当大官儿的人出现。结果还真有那么两个孙子当了不小的官。

这个或许只是巧合吧,到底有没有道理不是个别现象就能说明的。

现在,不少地方农村的祖坟因为征地拆迁都迁移或者抹平了,各地都在倡导火葬和集体公墓安葬,坟头上的这些说法慢慢的也就淡化了。随着将来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祖坟更会越来越少,这些农村俗语也必将淹没在文化长河中了。作为现代文明人我们对此有个了解也就足够了。


村姑说村事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坟墓的坟头塌陷了,那他家的子孙后代人丁稀少,坟墓上没有杂草,这家就会很贫穷,没有生财之路。在农村,祭拜祖先都是很隆重的,像清明节,很多人都回去扫墓了。一年也就一次,去扫墓了,肯定要把该整理的地方都整理好了。



坟墓都是在山上居多,所以也会有老鼠、蚂蚁等等,特别是老鼠,把坟墓挖得都是洞呢。还有雨水的冲刷,坟墓也有所塌陷。像以前,去扫墓都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但现在没那么多人了,我就发现我们村有这情况,回来扫墓的人不多,可见没那么重视了。如果这家人子孙多,去的人也会多点,那他们肯定会把坟墓给整理了,像有的人出去工作回来,家里又少人,又没人扫墓,也没人管理,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了。其实我觉得“坟头塌消子孙稀”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全对,因为有的人是太远了,在外面定居不回来了。像我一个堂妹的老公就是家里,去了很远的地方,家里的墓没人打理,但也人丁兴旺。



说到“坟上无草绝家资”,农村的坟墓一般都会长草的,人们觉得坟墓长草是个好的象征,寓意着子孙旺盛、家境也会变好。如果坟上没长草,证明这个墓地不是好地方,家庭也穷。我外公的坟墓就是这样,坟上不长草,但周围都长,我也很奇怪。以前那里是种地的,杂草也多,但自从我外公在那里下葬后,就那坟墓光溜溜的,没长草,也挺奇怪的。话说回来,我舅舅家的家境确实也不太好,也不知道和“坟上无草绝资家”说得上联系。

总之我觉得老人遗留下来的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并非像俗语说的那种坟头塌陷子孙稀少。我觉得不可一味的相信,总归还是需要看自己的努力才能生财。就比如现在光棍多,就算坟地打理再好,也不会有人送个老婆给你吧。


壮乡小美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下面我给大家说说这句俗语到底有没有道理。

这句俗语是说通过坟墓的外表来看后代人过得怎么样。如果坟头是略有崩塌的,出现了一些损坏的情况,却没有后代及时来修,那么就说明后代的人不多,人丁不旺。而如果坟墓上是没有草,那么就说明后代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从这句俗语我们可以看出来祖宗对于坟头的外表还是很重视的。但是这句俗语是参考以前人们思想得出的,那么它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如果坟头出现了一些损坏,不会有多少后代及时去修。现在大家都要上班或者上学,没有人会那么快知道祖宗坟头损坏。大家都要忙,人们很少回去祭祖,每年回去祭祖也就几次,不可能天天回去,自然就不会知道祖宗坟头出现损坏。除非家里有人告知或者是家乡人告知,不然也要等到自己回去祭祖才能发现祖宗坟头出现损坏。而坟墓上没有草与后代的经济条件完全没有联系。由于坟墓是露天的,因此就会有被水浸泡,如果没有及时干的话或者雨水过多,将坟墓浸泡了一段时间,那么就会淹没坟墓上草的根部,使草的根部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大量酒精,然后草就会酒精性死亡,因此就不会有草生长在坟墓。这与子孙的经济条件没有关系,经济条件越好有可能越忙,就更少时间回去祭祖,就不能及时清理坟墓。所以我认为这句俗语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有要补充的,请在下方留言,谢谢大家。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牧豆人


在以前那个年代人过世后只是简单的放进棺材然后埋到土里,接着用土覆盖上,堆成一座小山峰,这样算是一座坟墓了。但是古时候的对去世的先人非常的尊重,有祭拜先祖的美德,祈求先祖保佑后代生生不息。墓地等于就是先人居住安息的地方,必定要打理的非常好,同时古人也非常的封建,致使有了这么一句“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话。

坟头塌消子孙稀

古时候的坟墓用泥土就堆积起来,经过风吹雨打就会踏下去,如果没有人去修复和打理,自然就变成了一副没有人管的野坟。没有打理的野坟说明这坟的后代可能是没有了,或者说被后代已经遗忘了。确实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没有了后代子孙,坟墓经过风吹雨打后就塌掉,从坟墓就能看出这个死去人家里人丁是否兴旺。

坟上无草绝家资

这句话稍微是有带点封建的思想在里面了。平时清明节我们去扫墓都会除去坟墓周边的杂草和树木,但是坟上的草是不能除去的,坟上有长草说明这块地土壤好,水分足,对古人来说就是风水好。如果坟上不长草说明这块地土壤和水分不好,自然就被认为风水不好。古人封建的思想就是祖先坟地风水不好影响下一代人发财,所以以前有钱人家葬去世的人都会找风水大师来找个风水宝地来作为先人的墓地。

总而言之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封建的思想被淘汰了,我们也将古人好的思想语句留下供我们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以上是个人所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