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南门村产业扶贫“输血”变“造血”

南昌新闻网讯 曾经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湾里区太平镇南门村,在扶贫工作的开展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美丽蝶变”,干净、整洁,处处是风景,并逐渐被打造成为村庄秀美、村民幸福的秀美乡村。

南门村共有住户96户,430人,扶贫工作开展以前,低保户有4户1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9人。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偏,交通条件差,只有一条1.8公里4米宽的环山水泥路。村里能用来耕作的土地资源非常匮乏,人均不到3分地,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外出务工、经商。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为零,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政公用集团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来到南门村挂点帮扶,因村、因户施策,紧紧围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三条主线,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着力实现了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贫困户收入增加,村集体实现“造血”功能。

“2017年9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湾里区太平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驻村工作一晃而过,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派出单位市政公用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17年顺利完成贫困村的脱贫摘帽,2018年完成全部贫困户脱贫的任务。”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胡四维表示。

村里从哪些方面将脱贫的路走通了?首先从党建切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组织要求开展“三会一课”及党员活动日,驻村“第一书记”带头上党课。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家党员对接一户贫困户、负责一个项目、抓好一片环境包干,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设计并制作了“南门村干部每日工作清单”,明确了工作任务,杜绝了村干部“怕慢假庸散”现象的出现。

同时,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摆在突出位置。2019年村里完成产业道路安保设施建设、进村公路会车点建设、涂家垅至太公垴道路建设3个扶贫项目建设,经过重新规划和改造,曾经脏、乱、差的南门现在干净、整洁,处处是风景,基本实现了村内路灯亮起来,道路两旁绿起来,整个环境好起来的目标。

输血变造血。南门村扶产业引项目,富民项目落地生根。因地制宜开发南门生态及旅游资源,成立了南昌市湾里区潘头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市委组织部下拨的30万元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投入“世外桃源”产业种植果树,每年可以获得3万元的稳定产业受益分红。2019年举办了“赏花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湾里及南昌周边游客,为南门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奠定了基础。与梅岭旅游公司合作,开发献忠水库周边旅游资源,每年可获得10至15万元左右的旅游分红。30KW光伏村站经多方协调现已建成并网,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万至3万元左右的发电收入。

此外,村里加大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力度,实施就业、产业、光伏、教育、医疗、金融、社会救助等帮扶措施全覆盖。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公益性岗位,担任村护林员、保洁员;有完全劳动力的鼓励并帮助外出就业。在‘世外桃源’产业项目上设立了党建扶贫基地,贫困户可以作为‘扶贫基地’的签约员工,按日结算零散务工,从事除草、采摘、护园等工作。”胡四维介绍说。经过一系列的精准帮扶措施,2019年贫困户收入显著提高,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800元提高到18200元,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新年期间,帮扶单位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给村里送来了米、油、板鸭等慰问品和节日的问候。简叠英、李火根、龚声旭等村里的贫困户接过物品连声表达感谢。此次,南昌市政公用集团还向村里捐赠了书籍。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希望南门村在第三任扶贫书记的协助下,稳固当前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结合南门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项目,让南门真正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美乡村。”(全媒体记者 徐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