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探春不是赵姨娘生的,而是王夫人生的,她是不是就不用远嫁了?

凡眼看红楼


我私以为是。探春的远嫁有出于自己本心的选择,也有无奈的成分。那么,探春为何不留在父母身旁,而选择远嫁呢,大致分析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探春是赵姨娘所生,为庶出,后者的不自重让探春只能选择逃离。在阶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类似如赵姨娘者,看似身份地位颇高,但在正室王夫人面前,她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再加上本身的不自重,也让大多数人轻看。这种卑微感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赵姨娘的内心,以至于她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希求获得一点荣誉感。

第六十七回,宝钗给贾府中人送礼,赵姨娘得到礼物后的夸张反应,无不暗示着自身位置低微的现实。她接下来的举动,便是去王夫人面前卖个好,谁知王夫人冷漠的态度让其兴冲冲而来,败兴而归。从这些细枝末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平日老被人低看的人是多么希望被人尊重。


如果连这种最基本的做人诉求都得不到,她就会陷入牢骚满腹的境地。那么她就会通过一些极端或不正常的方式来弥补心灵的创伤,当然,伤害到的都是那些身边最亲的人。譬如在凤姐染病,探春主理荣国府时,赵姨娘的无理取闹便是例子。这种压抑的环境才是探春选择远嫁的主因。

二是探春的个性使然,做出的自我抉择。我们知道探春的为人处世有点偏现代女性,也就是说在婚姻大事上,她会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最起码她不会如迎春那样木讷,被动。这一点,从探春管理荣国府事务上,大抵也看得出来。


在赵姨娘因其弟赵国基死亡后该得多少丧葬费,而前去同探春讨要说法。探春就事论事,颇有原则的处世风格可知,她的民主意识应该是最高的。换句话说,她的远嫁不是出于家族安排的压力,更多的是自我选择。回到本题,假如探春是王夫人所生,最基本的一条,来自世俗的压力得到释放,那么就消除了赵姨娘的人身“攻击”与“威胁”,没有了主因,探春远嫁的几率还是会有,但是很小。


一文几值


如果探春不是赵姨娘生的,是王夫人生的,她是不是就不用远嫁了?


探春是荣国府老爷贾政的庶出女儿,她有一个经常会惹事生非的亲娘赵姨娘。

在荣国府探春是一个才女,在所有姑娘们里面算是聪明的。

说实话,探春管家的水平比王熙凤还高,但是因为庶出,就算她做得再好,作为姨娘的孩子是不会被重视的。


其实赵姨娘也是个可怜的人,她是贾政的妾,她在贾府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她要抓住贾政的心,又要讨好贾母、王夫人,她想让大家承认她的地位,但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做妾是没有什么出路的。

她能为贾政生下两个孩子,同样她也是有些手段的。贾母讨厌她,王夫人更是看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在荣国府连她的子女都要被人岐视。


在封建社会结婚是不可能自由恋爱的,都是由父母包办的,所谓的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特别是大家族里面的更是如此。

他们的婚姻是跟家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嫡出的还是庶出的,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嫡出的话嫁过去可能待遇会好一点,庶出的嫁过去可能会不太好过。


所以探春远嫁跟是不是王夫人生的是没有关系的。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贾府的三小姐,她的生母是贾府惹是生非的赵姨娘,可是她一点都没有沾染生母的脾性,反而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贵大方。探春的优秀王熙凤都极为认可,甚至认为探春可以是她的继任者,如果探春没有远嫁,贾府也不会没落的如此之快。只是很可惜,探春没有可以留在京城和留在父母身边的幸运。

自古远嫁都被认为是悲伤的事情,因为语言不通、环境不属、人员不知,未来的日子将会面对很多的困难。对于探春远嫁的结局,不禁让人猜想如果探春不是赵姨娘生的,而是王夫人生的,她是不是就不用远嫁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探春远嫁从来就和她的身份无关,这是国家之间的政治联姻,探春被选中了就无法更改。

第一,探春的庶出身份不会影响她和番远嫁,同样和番远嫁也不会因为她的身份而有所改变


探春是贾家的女儿,她享受着贾家带给她的尊荣,那么她也必然要承受这个身份所带来的压力,探春的婚姻从来都由不得自己做主。如果不出意外,探春应该会被安排嫁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官宦人家,这个时候探春的身份会她的婚事产生影响。

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如果嫁于京城的普通人家,探春的庶出身份可能会成为她的阻碍,如果她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那么她可选择的机会就会很多,可是面对和番远嫁这样的婚姻是探春的本身的身份早已微不足道,探春是作为皇室的女子出嫁,就好像王昭君,即便她只是一个宫女,可是当需要代替公主出嫁的时候她就会被封为公主,她的身份也由此改变。探春的也是如此,这个时候不管她是赵姨娘还是王夫人的孩子,她都会被封为公主出嫁。

探春的庶出身份不会影响她和番远嫁的结果,同样的和番远嫁也不会因为探春是谁的女儿而有所改变。探春是贾家的女儿无法做主自己的婚事,她成为国家的子民她更没有资格去决定自己的婚事。

第二,被南安太妃选中,探春远嫁的命运就注定了,谁都无法阻止

探春和番远嫁这件事情能够做主的根本不是贾家的人,而是作为择选人的南安太妃,她作为皇家的使者到各个王公贵府相看合适远嫁和亲的人选,那么所有女孩子的命运都交到了她的手中,只要被她看中,那么远嫁这件事就板上钉钉了,贾家的人都没有办法阻止。

贾母本来不想让贾家的女儿参选,可是南安太妃的要求无法拒绝,探春等女孩子便不得不被相看。

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因又松了他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

南安太妃对五个女孩子的态度非常明显,湘云和宝琴都有婚约最先被她排除,黛玉是贾母的心头爱也被排除,她对探春和宝钗最喜欢,拉着手说了好一会的话,这便是最大的暗示。宝钗不是贾家的人,只是亲戚,她的身份没有探春的高,因此两相抉择南安太妃便看中了探春。

假如探春是王夫人的女儿,那么她成为和亲之人的可能性就更大的,因为身份和家世的高低在这个时候都是助益。王夫人作为当家主母她也无法护住自己的女儿,对于和亲这样的政治联姻,即便贵如皇后她无能为力,为力家族和国家的利益,她都必须忍痛说服自己的女儿同意和亲远嫁。因为“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贵族女子的个人利益永远都要服从于国家利益。


第三,探春的优秀让她庶出的身份不再重要,探春无疑要成为第二个“元春”

贾家多四个女儿,元春因为“贤孝才德”早早被选入宫中做女史,后来更是做到了贤德妃的位置,除了元春剩下的三个姑娘中最优秀的便是探春。探春做事的果敢、爽利与为人的谦和有礼,使得大家都不会也不敢因为她的庶出身份而小看她。

可是同样的也是因为她的优秀,她必然成为贾家的代表。南安太妃前来相看女孩子们,贾母没有选针扎都说不出一句话的“二木头”——迎春,也没有选还是小孩子的——惜春,偏偏只叫了探春前来陪客,这是贾母对探春的认可和赞赏,其他两个姑娘都因为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贾家的代言人,因此优秀的探春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

从元春省亲回家的表现能够知道元春并不愿意进宫,她进宫都是被家族逼的,可是身为长女她无法推卸自己身上的责任,因此即便不喜欢她也不得不进宫。这一次这样的抉择也同样落到了探春身上,元春身为王夫人的亲生女儿没有办法回避家族的重担,探春即便只是作为赵姨娘的女儿可她也同样无法逃避家族的责任,同意远嫁是她能够为贾家做得最后一件事情。

从元春和探春不同的时期同样的结局可以知道,不管她们是不是王夫人的女儿,她们都无法逃避家族的责任,她们除了委屈自己之外,根本毫无办法。命运的无奈谁都逃不过。



小说红楼


其实探春也很无奈,那个时代庶出的孩子本来就受到不公的待遇,何况是庶出的女儿。探春只有极力往王夫人那边靠,才能维护自己小姐的尊严。何况赵姨娘还总不着调上不了台面,给探春难堪,不给探春长脸,连小丫头都看不起她,靠着这样的娘,探春又怎么能在那人人“都长了一双富贵眼睛”的贾府立足呢!


雪落无声


不一定,贾府总共就只有元迎探惜四个姑娘,当时迎春已经嫁出去了,惜春又太小,而且南安太妃最主要看中的就是探春。当时的贾家已经没落了,根本就拒绝不了这个和亲。所以她去和亲是必然的,和嫡出庶出没多大区别。


南风梧桐


探春的远嫁与出身关系不大,与荣府的衰落有关。


kongfanxi2019


不存在如果。探春只能是赵姨娘所生。王夫人生了探春,还有石头记看?研究红楼梦是不能假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