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探春远嫁,母亲赵姨娘的态度冷若冰霜,是真的吗?为什么?

猫婶陛下


探春在《红楼梦》里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是一个自带光环的人。当然,这个光环不是她的出身。她的出身一直是她感到羞耻的地方。或许探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原生家庭”很不好的人,而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一个没有格局的母亲赵姨娘身上。

古代大家族的子女,无论是哪个姨娘生的孩子,都要认定正房太太为妈妈,而不怎么称呼自己的妈妈,探春和宝玉一道长大,而且在王夫人那里也很受宠爱,所以一直和宝玉比较亲,格局也够大,在一些认识上也是很厉害,做事果断爽利,但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都是给自己不好看,让探春觉得很丢人,要么是在大众面前吵吵闹闹,要么是和小丫头们撕扯,很没有大家族的一种威严,所以这是让探春痛苦的地方。

至于远嫁,在第五回判词中是这样写的: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我没有看过《红楼梦》电视剧的这一段,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因为探春在前八十回并没有和自己的母亲和解,一直是气冲冲的,恨不得见面就撕的感觉,至于探春远嫁时,赵姨娘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我们不得而知,按常理分析的话,即便内心有隔阂,在古时远嫁女儿,嫁出去了就可能永远见不到了,或许两人内心都会有些恻隐,至于真正怎么想,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大野泽的风


探春远嫁,生母赵姨娘冷若冰霜?这大约是受高鄂续本的影响而做出的推测,其实,我倒觉得八七版探春远嫁时的母子情深更符合作者原意,特别是临别时那一句发自肺腑的呼喊“娘”,更是催人泪下。




母女连心,赵姨娘虽然做事不稳重,常常惹得探春抱怨,但是对骨肉亲情也非常在意,娘家兄弟赵国基死后,她会争竟娘家的丧葬费,不仅为了体面,也是为娘家兄弟的生活考虑,毕竟,二十两银子就是普通人家一年的嚼用。她因贾环受丫头欺负而恼怒异常,怕是也不仅仅为了茉莉粉替去了蔷薇硝,更多的是为了贾环不受人尊重。而且,这母女二人的私下来往也很亲密。



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宝玉和林黛玉说话,说了一半时赵姨娘就进来了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她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经过,顺路的人情"。从赵姨娘的话可以看出来她经常来这里,而赵姨娘一来,黛玉就知道她是从探春这里过来,可见赵姨娘和探春来往很频繁,并不像外面所表现出来的水火不容,这也很好理解,毕竟血浓于水,她生了探春,对探春自然关注。而探春之所以没有养成迎春式的怯懦胆小,也许中间也与赵姨娘的关注有关。



赵姨娘不会冷若冰霜,天下有狠心的子女,却少有狠心的爹娘,更何况探春并非狠心的女儿,明里暗里没少对赵姨娘照顾。


萍风竹雨123


【读红漫谈】(第62期)

(一)赵姨娘生性有些糊涂...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次,赵姨娘受那些婆子们的怂恿,被她们当了枪使,去跟丫头芳官闹。还互相动了手。不仅没有闹出威风,反而丢了老面子。

探春觉得赵姨娘不该这样做。这是很不合适的。

尽管赵姨娘是个妾,是个姨娘,在这个大家族里,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 ,甚至可以说算半个奴隶。但是毕竟比丫头的地位要高。直接和丫头去吵,这就无形之中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了。而且又是听别人的怂恿,这就更不合适了。

探春刚刚理家的时候,又是这个赵姨娘 ,为了兄弟去世的抚恤金,探春没有多给二十两银子,又去和探春吵。

探春如果多给了,那么,背后肯定有人要议论生事,今后这个家探春怎么当?

不多给,赵姨娘又生气,觉得探春太铁面无情了。

结果这一场闹剧,探春失了面子,赵姨娘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糊涂是什么?

(二)探春远嫁,赵姨娘是什么态度?

因为探春远嫁,是八十回以后的事。八十回以后的书稿,是遗失了?或者是其他原因?不论如何,我们读不到了。

我们只能看到现在的通行本《红楼梦》,还有零星的脂批,以及前面的那些诗词的预言。

探春远嫁,生离就是死别。宝玉哭得很伤心,结果又病了一场。

赵姨娘听说探春远嫁,反而高兴。为什么这样呢?她说,探春这个丫头平时特瞧不起她,把她看得还不如丫鬟。如果她挡在前面,环儿也出不了头。想要她孝敬我,是办不到了。唯愿她像迎春一样嫁出去受罪。

这就把赵姨娘写得很不堪,心很硬。而且似乎幸灾乐祸。

曹雪芹会不会这样写?谁知道?但是想了想,我估计不会。

虽然探春按当时的婚姻制度,她不能称呼赵姨娘为母亲,只能称呼姨娘。但是这不怪探春呀!

续书把赵姨娘写的太夸张了,太恨探春了。毕竟那是自己的亲骨肉。探春远嫁,从今往后还能不能再见一面?很难很难!几乎没有这个重见的日子。(续书写探春很快回来探亲,那可能不符合原意,那是嫁到了海外,不是乘坐一趟航班就可以回来的)难道赵姨娘把她生了一场,不难过?反而幸灾乐祸?巴不得她受灾受难?从人性上来说,不可思议。





梅月竹风


赵姨娘和探春虽为亲生母女,但关系并不好,几乎没有母女之情。

在《红楼梦》第100回里,得知探春要远嫁时,赵姨娘是很高兴的,书里写道:

却说赵姨娘听见探春这事,反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他的丫头还不济。况且洑上水护着别人。他挡在头里,连环儿也不得出头。如今老爷接了去,我倒干净。想要他孝敬我,不能够了。只愿意他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

不过我记得87版的《红楼梦》(后面新拍的没看过)里,做了改动,探春出嫁时她哭的很伤心。


而书里探春出嫁离家那天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提到她。

赵姨娘因为自己的种种行为让女儿看不起,她并没有反省自己,而是生气,认为女儿太强了,儿子也出不了头,将来能依靠的是儿子。甚至希望女儿像迎春那样的下场,可见这个亲妈是多么恶毒!

探春和自己的亲妈赵姨娘完全是不同的人,探春看不上自己的亲娘,主要是因为赵姨娘很市侩,做为一个妾,赵姨娘其实也是有她可怜之处。


赵姨娘实际上是贾政的三个妻妾里最受宠的一个,正室王夫人跟贾政并无多少感情可言,而周姨娘温厚少语,是个善良的人,没有生孩子,在贾府里只求自保,她活得很小心。

偏这赵姨娘,一开始的时候仗着贾政宠她,仗着自己生了一儿一女,做出很多令人厌恶的事情。赵姨娘嘴碎爱说闲话,心也不正,陷害凤姐和宝玉。她还总是给女儿探春找麻烦,探春当家的时候,她跑去找探春,希望自己娘家给些额外的银两,她埋怨女儿对宝玉比对自己的亲兄弟贾环更好。


赵姨娘的种种行为都让探春感觉有这个亲娘是很丢脸的事情,所以跟她不亲,不认她是自己亲妈。

赵姨娘呢,原本手上一幅好牌,却被她打得稀烂。在她被鸳鸯的魂魄附体,发疯之后不久就病死了,她死的时候,书里都没有什么笔墨来写,只是写了贾政命人照顾好贾环。当时贾家已经衰落,家里不断出事,贾政也疲于应付,对于赵姨娘的死,表现得非常冷漠,就跟家里死了一个仆人没有什么区别。

在红楼梦里,赵姨娘的确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角色。


沙栗


冷若冰霜?当然不是的。虽说以前因为某些事,对女儿心中有些不快。但是,女儿毕竟是自已身上掉下的肉。今天要远嫁他方,相隔千山万水,此生是否再能相见——难!

虽说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下人,在做人做事方面不够体面,但是对女儿的疼爱不比别的母亲少(她想给探春母爱,而探春嫌弃她地位卑微,丢自己的面子,不愿和她亲近。但是她是一个下人,没有这个能力争取到,这份母爱的权利)。

今天赵姨娘那满脸的泪,就是诉说着她心里不舍,疼和委屈。她几次想上前跟女儿诉说离别之情,都被王熙凤那严厉的眼神给吓退了。

母女连心,其实探春心中也是有这位母亲的,临近登船,再次回望家人,看着母亲那满的泪水,心有多疼?!她心碎地望着母亲,用满脸的泪告诉她:奴去也,莫牵连。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儿女是母亲身上的肉,对儿女的情,只有母亲最懂!!



淡然686868


探春远嫁,赵姨娘冷若冰霜?这应该是书里的情节,在电视剧八七版里,她们母女是曾经抱头痛哭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看书的话,她态度冷淡是正确的,这才是赵姨娘的性格。

因为按照本书的第一百回来讲,探春是替南安太妃的女儿出嫁,那实际上是和亲,总之是嫁的非常远的。

而我们知道古代的女子出嫁,如果自己家的人不去接,她是不能自行回家的,所以说,嫁出去的女儿就等于嫁出去的水,更何况她嫁的这么远,并且是替嫁的,所以和贾府,特别是赵姨娘没啥关系了。

尤其是探春在贾府时,赵姨娘只觉得探春压制了她母子,并没有让她得到一丝好处,有女不如没有,因此探春出嫁,她是非常欢喜的,喜的是再也没人压制她了,她和贾环还可能过的更好。(这个蠢女人肯定是认为探春对她不好,比如她认为探春攒钱了给宝玉用,不给贾环用,自己的兄弟死了,她也没多给点份例好处等。)

因为探春是她生的,这次嫁了那么个贵婿,肯定也给贾府挣了面子,那么大家感激探春的时候,也多少会顾到她这个生身的娘。所以探春远嫁,她是暗自欢喜,以及冷漠无情的。


荷唯洛之恋


首先在古代,对女人来说,儿子才是终身依靠,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以后是别人家的媳妇,自己是依靠不上的。


赵姨娘的思想正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赵姨娘对儿子贾环关怀备至,充满着希望,把老了以后的生活希望都寄托在贾环身上。


起初赵姨娘并不是对探春不好,而是对贾环过于关心,导致疏忽了女儿探春。赵姨娘一颗心全放在贾环身上,探春那里自然少了许多。


探春不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王夫人自然对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怀,吃穿用度不短少就行了。但是小孩子需要的不是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加需要母亲精神上的关怀。看到贾环得到如此多的关爱,探春的内心自然是不平的,王夫人对自己不关心,探春也知道因为不是亲生的,但是赵姨娘对自己不关心,就是让探春格外不满。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探春慢慢变得格外喜欢顶撞赵姨娘,一方面是吸引赵姨娘对自己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发泄自己的不满。但是赵姨娘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女儿为什么总是瞧不上自己。于是在探春从年幼长成少女,这漫长的过程中,和赵姨娘的关系越来越不好。


这样情绪的积累,即使到了探春远嫁,赵姨娘也表现的冷若冰霜,一方面是过去情绪的延续,另一方面赵姨娘也松了口气,这家里再也没有人处处对她冷嘲热讽了,被自己亲生的女儿瞧不起,毕竟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情。


最爱科学


《红楼梦》中探春远嫁已在八十回之后,非出自曹公之笔,就不去就原文借来引用了,个人觉得,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改编中,探春远嫁那一场景中赵姨娘的表现特别到位。那一刻的赵姨娘,让人动了恻隐之心,那一刻撕心裂肺的表现,也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做母女连心。

那首歌特别能表达当时的离愁别苦: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不管怎么说,探春是赵姨娘肚子里掉下来的肉,探春那么出色那么争气,赵姨娘脸上也有光。虽然以前探春管家时,赵姨娘埋怨过她,觉得女儿不帮她,不拉扯她,让她很是生气,但是,在关键时刻,在那个年代,一次分别也许就是永别的时刻,谁还会再是铁石心肠?更何况赵姨娘平时只是出身卑微,不太靠谱,她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

所以,题目中所说的探春远嫁时赵姨娘冷若冰霜是不太可能的。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程高本里,探春远嫁前,赵姨娘表现不太好,她没有因亲生女儿即将远离故土而悲伤,而是沾沾自喜,觉得女儿要当王妃了,这下她们赵家要扬眉吐气了。她的反应令探春十分失甚至反感。但是,这一段,写的干巴巴的,有点像一个乏味的人,在讲一件乏味的事儿,让读者特别不得劲儿。但是,这一段,毕竟是流传下来的一个还算靠谱的版本。要不怎么办呢?关于这一段,曹雪芹或者没写完,或者是写完了又遗失了,反正是没有了!至于说合理不合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儿。

有人认为,赵姨娘无论有多坏,在亲生女儿离家前,她也难免会流露出真感情,也会依依不舍的。有人又觉得,赵姨娘从始至终,就是一个蛇蝎心肠的恶毒妇人,即使亲生女儿远嫁,她考虑的也是会给她带来什么荣耀,或者是什么实际的好处,她不会担心女儿到了国外,生活习惯不习惯,婚姻幸福不幸福等等。

我倒觉得,作为母亲,她也许会觉得不舍,但也会无奈,或者在探春远嫁前已经死了。谁知道呢,反正原著没有结尾,就引得后世没完没了地猜吧!反正谁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阿瑶29


探春远嫁最难过的莫过于自己的亲娘,赵姨娘虽然因为探春在舅舅份子钱不徇私情而生气!但是探春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血浓于水,探春远嫁和藩山高路远水迢迢,这一去还有机会回来吗?不会回来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赵姨娘其又不知?她哭的撕心裂肺,几次想上前抓住女儿的手,想再和女儿待一会,都被王熙凤严厉的眼神阻拦!贾府的一个姨娘身份卑微,唯有泪千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