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妻之恨,被唐玄宗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是如何反击的?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个个都是绝色之姿,倾国倾城。其中的杨贵妃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他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让人为之感慨,《长恨歌》全篇就详细的描述了玄宗与杨贵妃如胶似漆的感情。但是有一点为人诟病的就是,杨玉环一开始并非唐玄宗的妻子,而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妻子,从伦理上说,这相当于公公夺走了儿媳,不论如何洗白,都是有违人伦的。

怀有夺妻之恨的李瑁虽然获得了象征性的补偿,但是这种屈辱没有男人可以忍受,那么李瑁是如何隐忍下去,并最终抓住机会反击的呢?

开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为女儿咸宜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杨玉环与她的叔叔一同出席宴会,就是在这场婚礼宴会上,寿王李瑁见到了杨玉环,并为她的姿色而倾倒,最后在其母亲武惠妃的牵线下,十六岁的杨玉环嫁给了李瑁。

三年后,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去世,失去了挚爱的李隆基郁郁寡欢,此时有人告诉李隆基,说杨玉环姿色冠绝天下,并且神似武惠妃。玄宗一听来了兴趣,前往寿王府以看望儿子的名义去见杨玉环。结果果然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吸引,唐玄宗下定决心要得到这个儿媳妇。按照李治,李世民,武则天之间的前车之鉴,玄宗下令让杨玉环出家当道士,同时为了补偿被自己夺妻的儿子,他给李瑁另外许配了绝色女子,同时还赐予了金银珠宝作补偿。面对父皇的横刀夺爱,李瑁尽管怀恨在心,也只能选择隐忍,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满情绪。

到了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发动叛乱。杨玉环跟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径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被赐死。太子李亨在群臣的拥护之下,于灵武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大唐开始对安禄山叛军进行了有组织的反击。自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准备逃往蜀中避难,而李亨却主动提出留下,组织军队抵抗反军,以期收复国都长安。李隆基最后同意李亨留下收拾烂局,但却并没有表达自己退位,传位于李亨的意思。那李亨又如何敢登基称帝呢,这其中少不了裴冕,杜鸿渐为首的众臣的支持。

寿王李瑁当时被任命传令圣旨,要求众人配合李亨收拾残局,但并没有传达退位之意。但是众臣们如何理解皇帝的旨意,还要看传旨之人。如果李瑁一口咬定唐皇李隆基在马嵬驿留下李亨的目的就是因为自己年迈,无力管理朝政,收复长安,所以传位太子,希望太子能够早日平定安禄山之乱。这样群臣就算有异议,也无法千里迢迢找到玄宗求证。而且作为李亨自己,说出这种话是没有用的,只有同样作为皇子且身负传旨之职的李瑁,说出来才更有信服力。

此时对于李瑁来说,是最好的复仇的机会,李隆基与李亨同样关系僵硬,李瑁虽然不至于手刃父亲,但是在父皇与兄弟的皇位争夺中,摆父皇一道还是可以的。

李瑁从小就不受父亲李隆基的喜爱,没有什么存在感,后来又是身负夺妻之恨,根本无力抵抗的李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夺走,从与自己如胶似漆,到与自己越来越遥远。这份仇恨,只能埋藏于心底,如果没有这一机会的话,或许直到死去,这怨恨都不会表露出一丝一毫。


邓海春


老婆变后妈,如果没有如此惊艳的绿帽子,李瑁可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会被人记起。

李瑁娶了17岁的杨玉环

李瑁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生育能力太强大了,一辈子生了三十个儿子,三十一个女儿,李瑁在儿子中排名十八,被称为十八子。

她母亲武惠妃之前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公主都夭折了,李瑁出生后怕养不大,按民间习俗,就送给伯父宁王李宪,由其妻元氏抚养,假称是元氏的儿子,骗过鬼神以求长命。

长到十几岁壮实后,李瑁才入宫封为寿王。开元廿三年(735)年,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为儿子张罗婚事,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妃,当时年龄还不到17岁

争夺太子无果

李瑁生性软弱无能,缺乏自信。但母亲武惠妃不但长的妩媚动人,而且继承了姑祖母武则天的优点,争强好胜,对皇帝体贴入微,成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她很想让儿子成为太子,自己就可以当皇后,于是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要谋反,将他们害死。

但是李瑁资质平平,烂泥扶上不墙,并没有赢得李隆基的喜爱,而武惠妃却因害死三个小王子,内心不得安宁,总看到他们的鬼魂向她讨公道,38岁就受惊而死。

老婆变后妈

母亲死后,李瑁太子之梦彻底破碎。更悲催的是老爸看上了他漂亮的老婆——杨玉环。

当年李隆基最宠爱武惠妃,可惜早逝,虽然后宫佳丽三千,唐玄宗一个也看不上,寝食难安,无心料理朝政。有大臣就向唐玄宗推荐太子妃杨玉环姿色绝代,估计这个大臣是为了给死去的三位小王子出口气,故意恶心一下李瑁和武惠妃的魂灵。

没想到的是,李隆基一见杨玉环眼都直了,我这儿子治理国家屁事不懂,找媳妇可真有一套,娶了个天仙一样的老婆,简直是暴殄天物!不如给孝敬给老爸享用。但张不开口啊,背着儿子抱杨玉环上龙床又有背伦理,李隆基百爪挠心,猛的想起了爷爷李治娶武则天的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立马宣旨:杨玉环为窦太后祈福,入玉虚宫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这样做,就是像当年李治让武则天到寺院出家,超凡股俗,脱胎换骨,与之前的俗世生活没有了瓜葛,重新洗白身份。

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新唐书》

当然李隆基也觉得对不起这个老实儿子,就张罗着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安顿好儿子的婚事,心里少了些愧疚,心安理得的把儿媳妇杨玉环抱上龙床,立为贵妃。

李瑁无力的抗争

一起生活了5年的发媳妇突然变成了后妈,在一个宫廷里生活,李瑁怎么对面?怎么称呼?怎么咽下这口气?但抢走老婆的是皇帝,给自己戴绿帽的是老爸,况且老婆变母妃后,三千宠爱集一身,活得风生水起,杨家势力也日益壮大。而自从母亲去世后,李瑁就失去了抗争的资本。

恰在此时,抚养李瑁长大的伯父李宪去世了,李瑁向李隆基请求,以孝子身份给李宪守孝三年,他要把伯父当父亲孝敬。他以这种方式暗示对李隆基非常失望,亲生父亲在他心中已死,伯父才是他值得孝敬的亲人,这是无声的抗争,也是示威,对软弱无援的李瑁来说,他只能做到这些。


聋王异史


关于寿王李瑁被父亲李隆基夺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李瑁就这样算了,其实根据历史记载以及各种碎片,我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李瑁不仅反抗报复了,而且还非常狠。

也许你会有很多疑惑,那接下来我就跟你分析解开这些疑惑吧。


一、夺妻之痛

我们所熟知的杨玉环杨贵妃,其实原本是寿王李瑁的老婆,并且杨玉环14岁的时候就已经嫁给李瑁,只是五年之后,李隆基看上杨玉环,才横刀夺爱,将杨玉环抢走,这个时候杨玉环19岁,李隆基53岁。


李隆基抢夺杨玉环的方法很是不要脸,因为先辈李治已经开过这种先河,李隆基照样模仿一下,就可以瞬间有质的飞跃。

他具体怎么操作的呢?一开始李隆基只是叫太监高力士去到李瑁家里,然后把杨玉环带去寝宫两个人谈心,他觉得杨玉环十分孝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刚好与拥有良好艺术天分的李隆基趣味相投。

估计也就是这个时候,李隆基产生抢夺儿媳妇的想法。他逐渐不满足仅仅与杨玉环聊天,他还想与杨玉环一起泡温泉,骊山温泉感觉很棒,一个人泡没有意思。他与杨玉环泡温泉,李瑁也没有说什么,你泡完送回来就好。

李隆基心太大,泡完温泉他不想把杨玉环送回家,于是想出一个好办法,假借替自己母亲窦皇后祈福的名义,他告诉李瑁,杨玉环从此以后要出家做道士,从此也就不是你媳妇了,杨玉环将成为道士四处祈福。

李瑁听说是给自己奶奶祈福,也就没有办法只能答应。可是没有多久,李隆基就把杨玉环接回去宫里,只是没有名分,李瑁看到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当然按照道理来说,如今杨玉环成为道士再还俗,也是单身可撩,跟李瑁一点关系没有。


李隆基看出来李瑁心里的不快,就为李瑁再找了一个老婆韦氏,让他回家好好生儿育女,这一点李瑁确实没有辜负,后来他与韦氏生了5个儿子,2个女儿。

李隆基呢,给李瑁娶完老婆,很快自己也把杨玉环娶了,并且封为杨贵妃,从此李瑁的老婆变成后妈,实在难以面对。但是这时候李瑁没办法,无权无势,根本不敢与李隆基对抗,他把这个深仇大恨深深记在心里,寻求机会报复。


二、痛快报复李隆基

李瑁这一等,就是九年,等到安史之乱,等到长安失守,等到马嵬坡之变,他看着李隆基被自己的哥哥李亨发动马嵬坡兵变逼的实在无奈并且将杨玉环处死。李瑁知道报仇的机会来了,如今李隆基大势已去,危险系数极低,可以为之。


李瑁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为李隆基效劳,心里却装着这个仇恨,等到李亨带领军队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李瑁知道李亨成为皇帝已经指日可待。但是李隆基并不想李亨很快成为皇帝,李瑁觉得报复李隆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失去权利。

机会终于到了,李隆基叫陈玄礼去传圣旨告诉李亨登基以及皇权的事宜,可是陈玄礼没空,就叫李瑁前往送这个圣旨,至于圣旨具体内容我们也无从知晓,只知道李亨登基的时候诏书写着说李隆基自己觉得年事已高,处理国事力不从心,所以禅位给李亨。

至于具体是什么,我想必然不是这样的,李隆基爱权利如命,怎么可能轻易禅位给李亨,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李瑁这个中间传话人经过添油加醋,把原本圣旨的意思改变,告诉李亨说李隆基同意登基。

从而才会有史书中记载的李亨再三强调是李隆基自己主动禅位,而不是自己篡位,这样才显得合理,大臣也会毫无顾虑支持李亨。


综上所述,其实李亨登基这件事,就是李瑁对李隆基最大的报复,当李亨已经登基成为皇帝,民心所向,李隆基也无能为力,只能空叹息,这就是李瑁最后的报复。


结语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瑁等了九年,终于报仇成功,也算把自己的夺妻之恨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嗔痴历史观


反击?李瑁被抢了媳妇以后最希望的就是唐玄宗忘了这事,过的惶惶不可终日,反击是不用想了。

说起来李瑁的人生简直就是茶几,充满了悲剧,他是唐玄宗的第18子,母亲是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因为武惠妃所生之子大多夭折,只有李瑁一人成年,所以武惠妃对他格外重视,唐玄宗也是爱屋及乌。李瑁后来被封为寿王,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又娶了美女杨玉环,可谓春风得意。

李瑁一度还成为皇位的热门竞争人选,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联手,想把他推为太子。然而就在太子李瑛被废自杀以后,李瑁最有力的支持者武惠妃也因病去世了。所以太子之位虽然空出,但是李瑁却没有得到。

更糟糕的是失去武惠妃,唐玄宗一直没有找到合心的后妃,精神郁郁。李瑁带着妻子杨玉环去安慰老爹,没想到唐玄宗却一眼看中了杨玉环。很快杨玉环被安排出家,再嫁给了唐玄宗,李瑁失去太子之位以后又失去了妻子,悲剧连连。

虽然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然后夺走自己妻子的是皇帝那就麻烦大了。此时李瑁不仅不想报仇,反而怕自己老爹觉得自己有怨望,被一刀杀了,过的惶惶不可终日。

万幸的是大概唐玄宗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杨玉环也念着旧情,帮忙说了好话。总之最后唐玄宗并没有难为李瑁,还给他重新找了一个王妃,把左卫勋二府右郎将韦昭训的女儿韦氏嫁给了他。

李瑁此时的心情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对这桩婚事是否满意,他也只能接受。此后李瑁就乖乖的做着他的寿王,安分守己,倒也安享晚年,活到了唐代宗时期才去世,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沉的经远


这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桃色新闻了,被人戴了绿帽子,这事可以说是个男人都忍不了,可给他戴绿帽子的恰恰是他那个一代明君的老爹,可谓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就算李瑁想报复他父亲怕是也没有那个实力。李瑁是唐玄宗宠妃武惠妃的第三子,但由于武惠妃前两个儿子都早亡,因此李瑁从小就被送出宫交由宁王李宪抚养,对外称是宁王妻子元氏所生,直到开元十三年才被封为寿王,他的这些经历注定他只能是个闲散王爷,手中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在一夜杀死三个儿子的玄宗面前可以忽略不计。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失去权力,被尊为太上皇,但即使此时李瑁也没有走到政治舞台的中央,再说杨贵妃已死,玄宗也垂垂老矣,以李瑁的性格也不会对自己的父亲做什么报复性举动。

李瑁的性格来看还是比较平和,后来与妻子韦氏生育了五个儿子,自己也得以善终,算是因祸得福了。




历史的蜗牛


人生有四大恨,分别是:亡国、灭门、夺妻、杀父,皆是不共戴天之仇,古人甚至发誓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要共同生活在人世上。我们的题主寿王李瑁就遭遇了夺妻之恨,而且是被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夺的妻,那么,他最终是怎么反抗的呢?

抱着疑问,编者再次查阅了新旧《唐书》,发现寿王李瑁这一生成也女人、败也女人,最后于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正常去世。此时的皇帝已侄子唐代宗李豫,从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之后,已经经历了两任皇帝了,分别是哥哥唐肃宗李亨、侄子唐代宗李豫。



成也女人

寿王李瑁的亲生母亲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之女,从小父亲就病逝,就一直被姑姑母武则天收养在后宫之中。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继位登基,看上了从小在深宫修炼长大的武氏,就纳为妃子,甚至为了武氏将王皇后废除准备立武氏为皇后。由于出身武氏,遭到群臣的反对,唐玄宗只好改立为惠妃,礼节等同皇后。

武惠妃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宠之下,权倾后宫,为玄宗生育四子三女。奈何武氏所生子女都不容易成活,其中长子李一不到两年就夭折了,次子李敏不到周岁也夭折了。寿王李瑁是第三个儿子,这次玄宗夫妇都特别重视,李瑁一出生就直接送到宁王李宪家,由宁王妻元氏抚养,并假称为元氏所生。直到李瑁长到十几岁,才被接入宫中,被封为寿王,成为玄宗的儿子中封王最晚的一位。

武惠妃就特别宠爱自己的这位最大的儿子。为自己儿子先后向唐玄宗李隆基讨封,李瑁先后被封为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在李瑁17岁的时候,又亲自为儿子挑选名门杨氏之女(杨玉环)为妻。

败也女人

在为自己儿子争取到许多之后,武惠妃还是不满足,要为儿子积极争取太子之位。于是武惠妃就开始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唐玄宗李隆基果然震怒,将三位王子直接废为庶人,不久又进行赐死。由于所有人都认为三王死的冤枉,武惠妃还没有来得及给自己儿子寿王李瑁争取太子之位,也开始疑神疑鬼,担心三王来向自己索命。不久,武惠妃也得病不起,最终就被吓死了,年仅38岁。据说,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特别伤心,追封其为皇后,并发誓自己一生不会再爱上别的女人。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陷入伤心之中。寿王李瑁作为儿子,也就和寿王妃杨玉环进宫为自己老爸请安。谁知老爸李隆基看到儿媳妇杨玉环后,马上将武惠妃的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深深被自己的儿媳妇吸引住了。于是,寿王妃杨玉环就这样被留在宫中,寿王李瑁进宫时还是夫妻二人,出来时就成为自己一人。不但死了老娘,而且丢了老婆,这心里怎能一个苦字了得。

杨玉环被留入后宫之后,唐玄宗李隆基估计认为有点太直接,面子过不去。就以为自己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大唐皇帝,为了女人,自己老妈也可以拿出来利用滴。)随后,唐玄宗立忠王李亨为太子,在失去老妈和老婆之后,寿王李瑁再次失去成为帝国未来储君的希望。

寿王李瑁在失去杨玉环后的第二年,宁王李宪去世,于是玄宗借机让寿王李瑁为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后来,唐玄宗李隆基估计想到作为皇帝直接抢儿子的老婆有点不地道,后来亲自做主为寿王李瑁挑选了了一位姓韦的王妃。可是过了没有10天,玄宗就跟着为杨玉环赐封了“贵妃”称号。


寿王李瑁之后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安定郡小书生


俗话说“丑妻近地家中宝”,“老婆漂亮有人惦记,地离的远,日子过的不安心”,李瑁因为娶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结果老婆被人惦记上了,给他戴了顶绿帽子,而给他戴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爹唐玄宗李隆基!



据记载,李瑁是在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礼上认识的杨玉环,仅一面之缘李瑁便对杨玉环一见钟情,随后李瑁央求李隆基私母亲武惠妃进行赐婚,之后自然水到渠成,李瑁跟杨玉环结成连理!


对于皇位之争,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自然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成为太子。于是作局,诬陷当时的太子李瑛和他两个兄弟企图造反,结果李隆基把太子李瑛和另外两个儿子全都给杀了。之后随着李瑛被废杀,太子之位的人选就落到了李瑁的身上。

“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李隆基要下诏确立李瑁为太子时,武惠妃却暴毙而亡,此时风流成性的李隆基看上了李瑁的老婆杨玉环,而李瑁的太子之位也因此落空。为了得到杨玉环,李隆基让杨玉环出家成为道士为窦太后祈福,一年后李隆基接回杨玉环并让她成为了自己的贵妃!



面对这样的变故,李瑁也是无奈,父亲让自己戴了頂绿帽子,这让李瑁这个作儿子的无法面对现实,而李隆基为了安抚李瑁,为他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而李瑁也只得认命,谁让他爹是皇帝呢!

一年后,李瑁假托为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为由,远离了令他伤心之地,跟韦妃相依为命,并生育了五个子女,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对于夺妻之恨,李瑁也想反击,但是由于给他戴绿帽子的是他父皇,李瑁也是无可奈何,忍了吧,忍了吧!最后李瑁55岁含恨而死!


唐古看今


唐玄宗在武惠妃去世后,居然荒唐地爱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并且巧立名目把她据为己有,后来又册封为贵妃。面对这种惊世骇俗的丑闻,寿王李瑁最终选择了乖乖献上妻子,隐忍终生。他这种选择对很多有个性的人来说比较窝囊,那么,寿王真的是没有血性的人吗?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选择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的环境来孤立地看待问题,寿王当时的抉择是有深刻的现实原因的,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1、皇权社会和儒家理论的伦理纲常要求寿王隐忍皇室丑闻

我国古代贯穿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社会的儒家思想纲领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臣父子”。寿王与唐玄宗既有君臣大义、又有父子人伦,在名分上处于臣子和人子地位的寿王相对玄宗是弱势一方,他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亲和君主。

而且儒家还有个理论叫做“亲亲互隐”,意思是如果父亲干了什么坏事,做儿子的要帮忙隐瞒和遮掩,而不是曝光揭露。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寿王,当然只能努力配合身为父亲和君主的玄宗演戏。

2、武惠妃死后,寿王失去靠山。面对能一日杀三子的冷酷玄宗,他只能隐忍

寿王之母武惠妃曾是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寿王也子以母贵,在众多皇子中最被玄宗喜爱。充满野心的武惠妃为了替寿王谋得太子之位,拉拢宰辅,收买人心,最终挑唆玄宗废黜了太子李瑛,并以谋反罪为名一日之内同时杀了太子李瑛、光王和鄂王这三个自己的儿子。

虽然武惠妃后来自作自受把自己吓死,太子之位也没落到寿王身上,她精心挑选的儿媳杨玉环也被自己丈夫玄宗夺走为爱人,但一日杀三子的玄宗又是何等的冷酷和凉薄。因为武惠妃不得人心,寿王也在舆论上陷入被动。母亲死后,寿王失去了在玄宗面前的最大靠山,从此也失去了在玄宗那里的独特地位,又因惠妃夺嫡之事背负原罪,可谓众叛亲离,在这种危局之下,他还能有什么反抗和不平之心?

3、唐玄宗吸取了前代教训,打压皇子地位,不给他们实际权力,寿王无能为力

唐朝初年在皇子政策上实行分藩制,即皇子们成年后,会分派到地方担任官职镇守一方作为藩国来拱卫中央政权。虽然藩王在实际权力、土地、兵力和封户等各方面都受到中央全面的制约和限制,但他们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仍然享有很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在玄宗之前,唐朝皇室发生的历次激烈政斗中,都有藩王作乱的身影。

而唐玄宗本人出身只是庶出小王,他就是利用分藩地方的机会结交豪杰和势力为自己所用,最终发动了唐隆政变推翻了中宗韦后。因此唐玄宗即位后,为了政权巩固,不再把皇子分派到地方,而是建了十王院、百孙院等,把这些皇室成员用荣华富贵的牢笼给变相圈禁了起来。寿王作为其中一员,手中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他用什么去反抗玄宗呢?

总的来说,提问者这种想法太现代化了,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寿王与唐玄宗既有君臣大义、又有父子人伦,在名分上处于臣子和人子地位的寿王相对玄宗是弱势一方;从现实生存角度来说,玄宗是代表皇权掌握生杀大权的强势帝王,寿王只是富贵悠闲度日的闲散皇子,他也不可能有力量形成对玄宗的反击。


春和九如


唐玄宗李隆基曾经最宠爱的女人是武惠妃,寿王李瑁则正是李隆基和武惠妃所生的儿子。

不过,武惠妃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她才死了没多久,李隆基便打起了自己儿子李瑁的王妃的主意。

武惠妃原本想让李瑁取李瑛而代之,成为李唐的皇太子——将来的皇帝,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才斗垮了李瑛,她自己却也撑不下去了。

她还没来得及利用李隆基对自己的宠爱,让李隆基册立李瑁为皇太子,便一命呜呼了,从而便宜了躲在一旁瑟瑟发抖的李亨。

武惠妃一死,李瑁伤心之余,也知道自己没了倚仗,再想觊觎储位恐怕已是难如登天了。

武惠妃一死,李隆基也很伤心,伤心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伤心了好一阵之后,他想起来自己是皇帝呀,可不能为了一个女人一直颓废下去,所以决定另找一个可以取代武惠妃在他心中的位置的女人。

找了谁呢?

李隆基的儿媳妇,李瑁的王妃——杨玉环。

李隆基乃是一国之君,坐拥万里河山,何况天下佳人无数,他为什么偏偏却看上了李瑁的王妃呢?

这事恐怕还得怪武惠妃,她活着的时候为了争宠,为了打垮李瑛、李琚、李瑶等人可没少得罪人,她深受李隆基的宠爱,所以没人敢找她的不痛快。

可是,她死了,她的仇家自然便敢找她儿子李瑁的不痛快了。

所以呀,李隆基明明没见过寿王妃杨玉环生得如何,偏偏有人在他耳边嚼舌头:“皇上,我听说呀,寿王妃不仅模样生得美丽动人,身段妖娆妩媚,歌也唱得极好听,舞也跳得极好看,啧啧,不如召她入宫为皇上唱一曲、跳一段?”

后宫虽有佳丽三千,奈何李隆基一个也瞧不上,他又急于从伤心中挣脱出来,这会儿寿王妃被描述得如此动人,所以犹豫片刻之后,也就点头召见了寿王妃。

这一见可不得了,杨玉环的风姿,瞬间让李隆基惊为天人,此女那是李瑁这样的小子能拥有的?肯定得让朕来疼呀!

所以,李隆基后来就将杨玉环从李瑁的身边给夺走了。

李瑁被李隆基夺走了自己的心爱的王妃之后,心中是何感受呢?

虽然出于为李隆基隐藏这不堪入目的“夺妻”一幕,史书并没有记载李瑁当时的反应,更没有记载李瑁和杨玉环之间的事,但是李瑁当时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是又无奈,又心酸,当然更多的想必是羞愤。

只不过,他对此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因为李隆基不仅是他的父亲,更是皇帝,皇帝坐拥江山,这片土地是皇帝,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是皇帝的,这片土地上的人当然也是皇帝的!

所以,即便明知李隆基是要夺走李瑁的王妃,李瑁也不敢不给。

李隆基也挺有意思,也知道这么明目张胆地抢自己儿子的王妃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所以让杨玉环扮成女道士入宫,当所有人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他又重新给李瑁找了一个王妃——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的三女儿。

李瑁这边重新册封了王妃,李隆基那边也迫不及待地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了。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不顾一切地逃出了长安,李瑁一路陪同,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对李隆基此前的“夺妻”之举展开反击呢?

实际上,史书对李瑁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是他在马嵬兵变之中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事却值得揣摩。

李瑁到底是站在李隆基这一边,还是站在李亨那一边?

众将士请诛杨国忠和杨玉环之后,李隆基却让高力士和李瑁去给皇太子李亨传口谕,为何让李瑁一块去,高力士一个人去不行?更何况,李瑁此前早已遥领益州都督、剑南节度使二职,更应该继续和李隆基一起入蜀稳定局面才对,这恐怕也是李隆基出逃时带上李瑁的用意。

可是,此时李瑁却被叫去给李亨传口谕了,是李隆基自己决定的,还是李瑁自请,又或是李亨暗中推动?

马嵬兵变发生还没到一个月的时间,李亨便在灵武宣布即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帝,从这一点来看李瑁在和高力士去传口谕之后很可能给了李亨暗示,李隆基已失人心,李亨这才敢先斩后奏的称帝。

如果说李瑁对李隆基有所反击的话,最有可能的就是在这次传口谕的过程中,暗中给李亨透露消息,并且支持李亨夺位。


宁糊涂


在中国的词汇中,"仇恨"一词,大者国仇家恨,小者涉及到个人: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可谓不共戴天!

"脏唐乱宋"是人们对两个朝代特点的评价。而盛唐为何又冠以一个"脏"字来形容,皆因出现了两个奇葩。

一是做为太宗李世民九年才人的武则天,后来却做了儿子高宗李治的皇后,实属乱伦。

二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因宠爱的武惠妃去世,郁郁寡欢,在太监高力士的撺掇下,强纳儿子一一武惠妃亲生儿子代王李瑁的王妃一一杨玉环为妃,老公公强夺儿媳妇,这叫"扒灰头"!在民间也属大忌!

一个三十不到的儿媳和一个近六十岁的老公公哪来那么多的爱情故事?皇权至上,御用文人媚上,多属编造而已。

什么,七月七日长生殿……,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只能骗一下尚不谙世的少男少女而已。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说的一点没错。李隆基可曾考虑到儿子李瑁的感受?父皇的荒唐也只能去忍,苦水自已往下咽。

题中质疑李瑁为何不反击之问,缺乏历史常识!除非求死,别无二路。

这种现象其他朝代少有出现,而唐朝出现过两次,尤其是李隆基,三千佳丽都不爱,独宠儿媳为一身,真不知他是咋想的。毁了大半世英名,至今遭人非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