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立皇后,后宫嫔妃却人数众多,秦朝灭亡后,下场如何?

陈明辉


暴君必然好色,这是讨伐君王的正大理由之一,但纵观从秦孝公但秦始皇甚至不成气候的胡亥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他们沉迷于美色的事迹,而之所以秦始皇会被冠上好色之徒的帽子,乃是因为他每消灭一国,就缩放一国的宫殿放在咸阳北面,然后把那个国家的美人都安排住进去,而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夸张,那些美人倾倒的胭脂水粉让渭水都不流淌。

假如真的有那么多美人,肯定便宜了先入关的刘邦,他也确实纸醉金迷投入温柔乡中,可以屠夫项羽来了,那些美人要么被奸淫掳掠,要么被烧死。


万卷古今情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朝开天辟地,第一次统一了华夏版图,建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新政,以期实现长治久安。始皇帝的愿望是无比真切且务实的,他希望他的帝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同时还能传之于“二世、三世,以至于无穷”。

帝国官僚系统在始皇帝的监督下飞速的运转,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为了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认可这个新生的帝国,始皇帝耗尽了心血。为了免受北方强大的游牧势力的侵袭,始皇帝又派遣士兵北伐匈奴,前后十年,在北方边境上铸造了一条蜿蜒万里的长城。

(蒙恬北伐匈奴)

始皇帝的文治武功,耗尽了他的心血。为了证明他的丰功伟绩,他需要建成一座天堂一般的城市,用宏伟的建筑来昭示秦帝国的伟大以及他所选择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正确,因此规模庞大的阿旁宫开始矗立在关中平原。

然而让始皇帝始料不及的是初生的秦帝国民力疲敝,无法在短时间内承载的了始皇帝如此恢弘的愿望。在始皇帝去世的第二年,大泽乡的陈胜、吴广就揭竿而起。虽然秦帝国的军事机器依然锋利,然而在短短3年之后,随着一支楚人的部队进入关中平原,秦帝国的辉煌逐渐落下了帷幕。

现有的很多史料,都无法明确得知秦始皇时的皇后究竟是谁?秦始皇的后宫人数据说达到了万人之数,这些女人在始皇帝去世后的命运如何,连距秦汉之际只有100多年的司马迁都讳莫如深,语焉不详。

秦始皇是有王后的,虽然没有留下名字来。但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依然可以猜测得知秦始皇时期的宫廷政治以及它是如何影响秦帝国的历史走向的。

(秦朝宫殿)

秦国王室惯例,秦王婚姻,多由太后决定。太后如何为自己的儿子选定王后呢?一般而言,太后为王子所选的王后,都是自己出身的娘家。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是魏国夫人,她为武王迎娶的是魏夫人。秦昭王的母亲是楚国夫人,她为秦昭王迎娶的夫人是楚夫人。安国君能成为王太子,是以祖母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的支持,宣太后为他选定的正妻是华阳夫人,也是楚国夫人。

嬴政即位之时,太后一共有三位,养祖母华阳太后、亲祖母夏太后、生母帝太后。未来嬴政的婚姻,取决她们三人。不过,帝太后因为与嫪毐的不正当关系被驱逐出京;秦王政7年,夏太后过世。在秦王政10年时,嬴政要大婚时,能主持婚礼的只有华阳太后,他为秦王政所选择的王后应当是楚夫人。

秦王政灭楚后,在楚地流行一句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汉之际,对于这种图谶之说非常忌讳。实际上,来自楚地的叛乱一直未曾平息。秦王政迟迟不立皇后与太子,应当也与此有关。在昌平君与项燕反抗失败后,秦人与楚人的矛盾就已经达到了顶峰,后来项羽的疯狂报复应当是这种情绪的表现。

始皇帝去世一年后爆发的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打出的革命口号除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外,还有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仍在世,号为张楚政权。扶苏和项燕都是当时一等一的贵族,在此前的中国还没有过平民政治,因此陈胜、吴广他们认为自己威望不够,为了团结楚人,冒用公子扶苏、项燕的名号。项家为楚国将领世家,这个没有问题;扶苏是秦国公子,与团结楚人的战略目标有何关联?只有一种解释,扶苏公子的母亲是楚夫人。

昌平君作为一个楚国人,为什么能够在秦国政坛上宦海沉浮,最后还能在项燕的拥戴下,反秦归楚,成为楚国最后一个国王?也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昌平君当年就是护送楚夫人前往咸阳的送嫁将军,作为王后亲信被安排在秦国任职。后来,秦国攻楚甚急,昌平君选择了报效祖国,最终失败。

(秦宫楚系外戚)

这样一来,楚地的反复,对秦始皇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在六国都被统一后,秦王加了尊号“始皇帝”,正常来说应该也要设置“始皇后”。不过,来自楚系外戚势力的提升,必然会让前线平叛的秦军将士感到困惑,也容易让大权独揽的始皇帝感到掣肘的力量。因此,始皇帝坚持不设皇后,也不立太子,并非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而是因为秦帝国初年的政治形势,使得秦始皇只能选择高压政治,原本要设立的“始皇后”和“太子”都因此迟迟没有下文。

始皇帝在巡游途中突然驾崩,胡亥和赵高、李斯矫诏扶苏、蒙恬自杀。扶苏原本作为嫡长子,背负冤屈在身,性情刚烈,不愿意再申辩,就真的自杀了。胡亥除掉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立刻回到咸阳即位,再派使者杀蒙恬。秦始皇葬于帝陵后,胡亥下达了一条命令:后宫无有子嗣者,不宜出。

秦始皇扫灭六国,广纳六国后宫嫔妃,因此始皇帝后宫人数不在少数,可是始皇帝子女只有33人,那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子嗣的嫔妃。即使是这些有子嗣的嫔妃,在胡亥杀死始皇帝的公子、公主后,也成为了没有任何政治地位的女人,她们的命运与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当是一样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道观、没有寺院,“不宜出”这三个字背后的血腥气几乎不可避免。

一、这些后宫嫔妃可能被迫殉葬。虽然秦国在秦献公时已经废除人殉制度,但是秦帝国当时尚未生乱,天下人口已经恢复,参考二世胡亥的倒行逆施,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存在的。

二、这些后宫嫔妃在后来的关中大乱中被杀。

刘邦在将士陪同下,来到了豪华的阿房宫。他看见宫殿这么富丽,幔帐、摆设儿好看得直叫人睁不开眼睛。当然还有秦帝国在扫灭六国后从全国搜罗来的美丽的宫女,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后来项羽夺函谷关关而入关中,鼓噪而行,刘邦不得不负荆请罪,请项羽为盟主。项羽身负国仇家恨,一把火将秦宫烧的干干净净。那些尚在秦宫中的始皇帝嫔妃,也在此次灾难中香消玉殒了。

(秦宫大火,死伤无数)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政治谶语,果真应验。秦始皇力图避免楚系外戚在他在世时掌权,厉行高压统治,可能是希望扶苏等人在未来施行仁政。大泽乡的“诈称扶苏、项燕”的口号,终于成为了秦帝国的催命符。


而知而行的历史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除自秦武公起秦国实行的活人殉葬制度,但秦始皇死后继位的胡亥很有可能重新使用了活人殉葬,因为秦朝人口已经恢复,并且皇帝的女人不可能遣返出宫,那时候有没有尼姑庵,所以只有打入冷宫和殉葬,重要的是,胡亥可能是个暴君。


Juff2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名皇帝,也是名气最大的。他一生政绩斐然,被后人赞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都没有册立皇后,虽然没有正妻,但是他却有很多个小妾。当时秦国强盛,秦始皇后宫中塞满了各国佳丽,据说人数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了10000人之多。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些佳丽在史书上却没能留下任何的痕迹。

在秦始皇过世之后,她们更是离奇的从秦宫失踪了,这是为什么呢?秦始皇之所以不册立皇后,其实跟他的母亲赵姬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史书记载,赵姬是一个非常放浪的女人。她跟吕不韦婚内偷情,而在当上太后之后,还豢养男宠。秦始皇是个非常爱面子的男人,生母品行不堪,自然让他面上无光。

最重要的是,因为生母跟吕不韦的私情,秦始皇的身世还一度令人怀疑,这是让秦始皇最难以忍受的地方。所以秦始皇最终表明了态度,把自己的母亲赵姬赶出了咸阳,还诛杀了赵姬的男宠,把吕不韦充军流放。因为自己母亲的缘故,秦始皇非常的仇恨女性。他担心自己一旦册立皇后,万一碰上一个像自己母亲那样的女人,那秦国就完了。所以他虽然颇多内宠,但是却不愿意娶正妻。

秦始皇的后宫中多的是各国佳丽。据说秦始皇最喜爱的儿子扶苏,他的母亲就是楚国女子。而赵姬后来又返回秦国,为了拉拢自己的儿子,她也为秦始皇娶了不少赵国佳丽回宫。而秦二世胡亥的生母,就是一个赵国女子。赵高之所以能够服侍在胡亥身边,也正是因为他出身赵国的缘故。

秦始皇对自己后宫的妃妾们只有面子功夫而已,从来没有过于恩宠过任何一个人。相反的是,秦始皇还一力的打压这些女人们背后的势力,以免她们仗着自己的恩宠祸乱朝政。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没有任何其妃妾记录的原因。而等到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登基,他的手段更加残暴。

他担心自己的兄弟姐妹回来谋夺他的皇位,于是把几十个手足杀了个干净。不仅不放过手足同胞,秦二世就连自己的庶母们也不愿意放过。秦二世命令宫中没有为秦始皇生下子嗣的妃妾们全部殉葬,根据《史记》记载“皆令从死,死者甚众”。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始皇的妃妾大量的从秦宫消失。

而寥寥几人诞育过子嗣的,子嗣大多也被秦二世给杀害了。秦二世就把她们幽禁在宫中,非死不得出。后人皆知秦二世而亡,后来项羽率军占领了咸阳,一把火烧掉了咸阳宫。这些从秦二世手中幸存下来的妃妾,大多又葬身在了这场大火之中。

而秦朝原有的历史典籍,也因为大火烧了个干净。秦始皇的女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史书上对她们的记载寥寥,在秦始皇死后,她们看似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奇失踪”,其实都是死于非命了。


微言健康1965


不说那么多没用的。据历史记载,秦始皇死后,没有生孩子的宾妃就只有陪葬了,生过孩子的就会随着孩子加官进爵,但是秦二世这个败家玩意,岂会放过后宫佳丽三千人呢,有很大一部分宾妃被秦二世拉入后宫,继续淫乱后宫。


朗行者5刘霍


连胡亥的亲兄弟都被杀害,那些嫔妃结局也不会太好,所谓红颜薄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