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前引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幽禁在南宮的太上皇朱祁鎮,趁景泰帝病重的時機,在石亨等人的擁立下得以復辟,重登皇位。當年改元天順,開啟了這位傳奇皇帝的第二段執政生涯。

在熱播劇《大明風華》中,小小年紀就成了大明天子的朱祁鎮,是一個讓人又氣又恨的熊孩子。

母親孫太后苦心孤詣的輔佐兒子朱祁鎮,一心想要把兒子培養成明君典範。可從小就受人追捧崇敬的朱祁鎮飛揚跋扈慣了,根本聽不進母親的諄諄教導,什麼仁德愛民、什麼堯舜禹湯,向來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而且隨著朱祁鎮年齡漸長,越發喜愛聽諂媚阿諛,很會討皇帝歡心的太監王振就成了朱祁鎮身邊最受寵的紅人。

仗著皇帝恩寵,王振在朝中收了一堆乾兒子,搞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孫太后要殺王振,朱祁鎮居然敢和母親頂牛,繼續寵信王振如故。

活脫脫一個小昏君嘛!

雖然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而成,很多地方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可對明英宗在土木之變之前的執政定性卻是沒有錯,的確夠昏庸。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在真實歷史上,正統七年之後,隨著張太皇太后的駕崩,和內閣三楊相繼退出政治舞臺,太監王振再也無人能夠壓制,成為明政府的實際掌舵人。

明英宗對王振的寵信比電視劇中有過之無不及,不僅英宗尊其為"先生",公卿大臣也爭相攀附,呼為"翁父"。還是少年心性的朱祁鎮將朝政大權全然託付王振,官員的升賞貶黜都由王振的喜怒心意,全盛之天下的大明朝快速墮落,國力由盛轉衰,走向了下坡路。

正統十四年,年輕氣盛、自大狂妄的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親征瓦剌,最終兵敗土木堡,六師失陷,皇帝蒙塵,重演靖康之恥,險些將大明朝葬送。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之後被俘一年的明英宗得以還朝,成為南宮裡失意的太上皇,如果不是景泰帝病重無子繼統,可能明英宗朱祁鎮一輩子都要在南宮中度過。

而經歷過屈辱的俘虜生涯和七年的圈禁生活,再次為帝的明英宗是否在政治上成熟了呢?

筆者就帶各位瞭解一下,明英宗朱祁鎮天順時期的執政風格到底有哪些轉變。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勤政的皇帝

雖說明英宗是被石亨、曹吉祥等人擁立的,可重登大位的朱祁鎮在政治上卻成熟了許多,"凡天下奏章一一親決",這也許是經歷過失去權力的滋味,朱祁鎮才會更加珍惜,且非常厭惡身邊人干預他對朝政的決斷。

據天順至成化初年內閣首輔李賢的《天順日錄》記載,明英宗對李賢有曾說過這樣的話:

朕負荷天下之重,五鼓二點即起,齋潔具服拜天畢,省奏章剖決訖,復具服謁奉先殿,行禮畢,視朝。循此定規、定時,不敢有誤。退朝至文華殿,或有政事有關大臣者,則召而訪問商榷。復省奏章訖,回宮進膳後,從容遊息至午初,復省奏章。暇則聽內政,至晚而休。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這就是明英宗的一天,按照咱大白話理解就是,每天凌晨三點半左右起床洗漱,先看會奏章處理一些政務,然後到奉先殿拜謁祖宗,之後上朝,退朝後還要到文華殿繼續辦公,上午回宮吃飯,休息到中午,再開始處理奏章,聽內政報告,到晚上才休息。

按照傳統意義上評點一個皇帝好壞,基本上勤政的都可以歸為好皇帝一類,估計明英宗在第二次執政的行為會令各位大跌眼鏡。

事實上,不光筆者意外英宗的勤政,明嘉靖年間的官員陳建也曾發出感嘆:抑伏觀英廟,以一人之身,而天順中行事與正統中大為徑庭,何耶?

是啊,為什麼?陳建給出了答案,當然是英宗皇帝"艱難險阻備嘗之矣,人之情偽,悉知之矣",才會一改正統時期的怠政嬉戲,一門心思去做好皇帝的本分。

那明英宗在天順朝又都幹了什麼事?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天順施政

明英宗復辟,重用石亨、曹吉祥等人,冤殺于謙,這是繼土木之變後,明英宗身上又一大汙點,洗是洗不白的。

曹吉祥、石亨掌權期間,招權納賄,扶植黨羽,敗壞吏治,給天順初年的朝堂帶來極大的混亂。但曹、石兩人的跋扈專權,又引起明英宗的反感,於是逐漸疏遠石亨、曹吉祥,並親近賢明正直的大臣李賢。

在李賢入閣輔政後,嚮明英宗揭露了石亨、曹吉祥之輩的私心,重新扭轉了英宗對"奪門政變"的認識,明白此舉完全是成全了政變集團搶功奪權的私利。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同時因為曹石集團黨羽遍佈朝廷內外,擁有兵權,政治上相對成熟的明英宗並沒有倉促出手,而一面在內閣提拔李賢等文臣,抑制曹石集團的勢力;一面以錦衣衛為爪牙,偵緝他們的不法事,等時機到來,明英宗才迅速發難。

石亨的侄子石彪領兵在外期間,圖謀鎮守大同,以成石亨在外奧援,明英宗識破後為了剷除掌握內外兵權的石亨,先假意示好麻痺他們,並以封侯許願召石彪回朝,然後令錦衣衛逮捕了石彪,審出了石彪私藏繡蟒龍衣,坐實了他的謀反之罪,處以死刑。

而石亨也在明英宗假意寬慰下,先解了兵權軟禁,不久論罪下獄而死。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之後太監曹吉祥的下場也同樣悽慘,在看到石亨的敗落,曹吉祥狗急跳牆想要提前謀反,結果在宮內早就失去權勢的曹吉祥,很快被逮捕,叛亂也很快平息。

通過曹石之亂,我們可以看到明英宗從正統時期的政治小白,已經成長為一個權謀老手,這種政治上的成熟可是實打實的。

奸黨被剷除,大明朝堂氛圍為之一肅,李賢為代表的文臣開始在英宗的支持下,實現治世的政治抱負。

年富、王竑、李秉等一批能臣幹吏被髮掘出來,委以重任,王越、韓雍、項忠等知兵事的文臣也被英宗重用,受掌軍政,為安定邊關出了大力。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有意思的是,有了正統年間宦官干政的教訓,明英宗雖然對死去的王振極盡哀榮,可終其天順一朝,並沒有出現能左右朝政的宦官,朝廷大事,內外奏章都是明英宗一人批閱,如有不決則會召大臣商議,不會假宦官之手處理。

而且史書上有這麼一條記載,說是鷹坊司的太監想要出宮採獵,明英宗怕他們擾民不同意,但太監苦苦哀求,英宗警告他們採獵期間,他會派人調查,如果敢滋擾州縣,必定重懲,結果外出的太監不當回事還真滋擾百姓,讓英宗知道了狠狠將他們杖責一番後貶謫。

由此可知,宦官的存在感於正統朝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正是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明英宗,才更加明白皇位的不易,也能體會到民間的疾苦,在復位執政期間,每遇災年,英宗皇帝必然賑災免稅,同時多次減免宮廷採辦,崇尚節儉,以舒緩民困,推行仁政。這都是經過磨難的人才能有的體悟。

或許明英宗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但絕對算是一個好人。

在明英宗重登皇位執政的七年裡,做了三件著名的仁政,第一,釋放了圈禁在鳳陽高牆內五十多年的建文帝兒子;第二恢復了當初因無子,而遭父親宣宗廢掉的胡善庠皇后尊號;第三件,叫停了洪武朝又延續下來的殉葬制。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寵信宦官王振、造成了土木之變奇恥大辱,復辟後冤殺于謙,放任了曹石亂政,都是明英宗執政生涯所犯的無可彌補的政治錯誤。

從天順二年開始,認識到曹石之輩帶來的混亂起,明英宗就開始積極向做一名合格的皇帝靠攏,雖然在他最後七年的執政生涯中,沒有做出什麼可歌可泣的歷史功績,但至少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和向好的一方面做出的努力,這也算是他對前期的昏聵所做出的自贖。

單看最後天順時期的施政,或許明英宗還能算得上是一個守成之君吧。

大明風華: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皇位後執政有了哪些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