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之後,仍然不放權給嘉慶,當時的真相是什麼?

史學達人


禪讓禪讓,中國古代兩千年的封建王朝,當太上皇的不少,但大多都是情非得已,比如晉惠帝司馬衷當太上皇是因為司馬倫篡位自立了,唐高祖李淵當太上皇是因為李世民玩了手兄弟鬩牆,當然也有自己不想當的,比如北魏獻文帝拓跋弘是喜好黃老玄學,宋孝宗趙昚是懶於政事,像最後這位太上皇乾隆一樣的,還真沒有。

乾隆雖然不想放權,但他想歸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小時候特別招康熙帝的喜愛,有種說法是康熙之所以選擇雍正,其實是為了將皇位傳給孫子乾隆。乾隆對康熙的文治武功非常敬慕。為此,當乾隆即位後,他就說過:

“昔皇祖(康熙)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康熙8歲即位,在位61年,終年69歲;乾隆25即位,60年後正好就是85歲。他不敢比皇祖康熙在位多,所以在位60年就退位歸政。關於這個想法,乾隆在六十多歲時還提過:

“設或七旬、八旬以後,神志稍衰,不能似今之精勤求治,亦不肯貪天位以曠天工,且歷代帝王,享位至四、五十餘年而歸政者,世所罕見。朕非不知足者,又何必定以六十年為期乎?!”

乾隆表示如果自己身體不好了,也是可以提前歸政的,不一定非要在位60年才行。為了等到當上太上皇后可以舒服的養老,他還在紫禁城東北角陸續修建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樂壽堂等多座宮殿,就等著退位後住呢。

乾隆六十年,也就是乾隆在位60年週年之際,他終於宣佈立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並在次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大典之日,乾隆親自將傳國玉璽交給嗣皇帝嘉慶,從此當上了太上皇。

可是當太上皇,並不能說明乾隆就清心寡慾,不問政事了。宋朝那位宋孝宗不就是自己不當皇帝,但是還經常管著皇帝嗎。乾隆當了六十年的天下第一,忽然讓他有一天讓出位子當天下第二,他可受不了。

為了能繼續當天下第一,乾隆為自己保留了極大的權力。那些祭祀和禮儀活動,乾隆當然不願再理會,都讓嘉慶辦理。但是“軍國大計及用人行政諸大端”,乾隆卻說:

“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至錯誤。豈非國家天下之大慶。”

既然乾隆都這麼說了,那誰還敢說什麼。他對外還自稱朕,文武大員進京陛見及新授道府以上官員離京赴任前,都要乾隆批准。乾隆自己就說:“朕雖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其實這也沒什麼不能理解的,誰也不願意到手的權力就這麼扔出去,特別像乾隆這樣好大喜功更不會想什麼黃老玄學,所以不放權給嘉慶,管著大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邯鄲醉



乾隆為什麼禪位呢?是因為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不敢與之比肩,所以乾隆在位六十年就退下來了,但是乾隆雖然退下來了但依然不放權,莫說乾隆就是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不到生命的最後都捨不得放權啊,唐玄宗是想禪位嗎?他是沒辦法,李淵想禪位嗎?李淵也是沒辦法,而乾隆雖然主動退位但是依然大權在握,足足做了三年太上皇最後才歸天,嘉慶才算是徹底上位。


其實皇帝是個危險的活,從古到今大約有六百多位皇帝,死於非命的近三百位,並且平均壽命三十九年,可是皇帝這麼高危的職業為什麼會有人前仆後繼的想要當呢?因為做了皇帝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天下臣民都是皇帝的子民,皇帝擁有著無上的權力至高的地位,這種巔峰的感覺真的會讓人瘋狂,一旦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哪位皇帝會放棄呢?所以乾隆做了太上皇不放權也正常。


婉兮歷史


傳聞,乾隆皇帝對其爺爺康熙皇帝極為崇拜,在做皇帝以後,更是為了表示自己對康熙的崇拜,說出過絕不會比康熙在位時間更久的豪言壯語,康熙皇帝年幼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按照乾隆的誓言,等到乾隆在位六十年的時候,就要禪位給自己的兒子了。

六十年的時間,看似是極長的,乾隆登基的時候就已經二十五歲了,按照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來算,乾隆想活到八十五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問題是,乾隆真的就活到了八十五歲,甚至在禪位後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才駕崩。

乾隆皇帝之所以在登基六十年時就禪位,也是因為自己的誓言。

乾隆可以說是自古至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原本他是不想退位的,奈何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不得不跳,但也只不過是禪位而已,即使乾隆禪位了,也不會放權,畢竟乾隆僅僅是禪位就已經相當於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作為一個長壽的皇帝,最擔心的東西莫過於被自己的兒子奪權,乾隆活得太久了,久到嘉慶皇帝登基的時候都已經三十六歲了,看著自己的父皇一天天年老下去,但硬生生活到了八十多歲,嘉慶皇帝其實也是很擔心的,帝王之家,父子之防甚是嚴重,早年的九子奪嫡,太子之所以會被康熙廢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太子結黨營私,有亂政的嫌疑,同樣的道理,雖然八阿哥在京城中擁有八賢王的美名,但康熙也是因為老八與大臣走的太近,因此一開始就將老八排除了。

乾隆自然不可能不知曉這個道理,因此,即使是禪位了,乾隆依舊需要防備自己的太子。

乾隆皇帝不願放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武則天,晚年的武則天雖然貴為皇帝,但卻被自己的兒子以神龍政變奪了權,失勢以後,儘管唐中宗李顯將其晚年安置的很好,時不時率領群臣給武則天請安,但武則天卻面容枯槁,失去了權力就像是失去了魂一般。

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對權力的依戀相較於武則天只多不少,自然不可能會放權,更何況,放權以後乾隆甚至要為自己的晚年擔憂,就像是曾經的唐高祖李淵,在被李世民奪權以後,儘管晚年盡享天倫之樂,但卻從未出過府邸,不知是李世民暗中軟禁還是李淵太自覺,總而言之,失勢以後的李淵雖然看起來過得逍遙自在,但卻沒有了曾經的風光。

因為嘉慶與乾隆之間微妙的關係,和珅即使知道嘉慶將要在乾隆退位後登基,也不能討好嘉慶,若是討好了嘉慶,便相當於背叛了乾隆,不用嘉慶動手,乾隆就會將處決掉和珅。

總之,在和珅的幫助下,乾隆在禪位後牢牢的把控了三年的皇權,而和珅也在乾隆駕崩後半月便被嘉慶清算。


魏青衣


真相就是乾隆帝對康熙帝的感情遠比他爹雍正要深,到了乾隆六十三歲的時候,想起康熙帝把他養在宮中教育,帶他遊玩、打獵以及呵護種種還落淚痛哭不已,所以在他繼位大典之時曾暗自發願,聖祖在位六十一載,我不能超過如此之數,也就是說他給自己定的,執政期限不能超過康熙帝的六十一年,以示恭孝。

至於弘曆在雍親王府的生活,估計胤禛那個樣子,沒有小孩會喜歡,能陪他玩估計也是白日做夢,所以我們總能發現乾隆的某些言論貌似都針對他爹,而且對他爹行事屢有暗指,比如本文所要提及的秘密建儲制度。

而康乾之間的感情不是乾隆虛情假意隨便說說,如果能裝相幾十年的話,不叫裝,那就是真的。乾隆的執政初期也效法康熙仁政,減免百姓稅負比康熙還要多得多,方方面面林林總總基本都是有樣學樣,以他祖父為楷模,模仿秀搞得很成功,學個八九不離十。

喪妻喪子,嫡長子繼統計劃流產

中期因為富察皇后的原因,乾隆性情大變,其實富察的去世只是爆發點之一而已。

原因在於:

秘密建儲是由雍正起正式施行的,但乾隆帝對秘密建儲這一套頗為不屑,怎麼攻擊他爹的呢:這是庸碌之主的卑陋見識,為我所深深鄙視。但說歸說,這話又不能滿世界宣揚去,既然秘密建儲已經為人所接受,成為成例,所以即便乾隆感覺沒必要,但最終還是依照成例執行了下去。但口中仍不服軟:雖是秘密建儲,但是等皇子長大以後,如果沒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壞習氣,我會昭告天下,公佈太子人選。

乾隆好名,大清還沒有哪位皇帝是嫡長子繼統,所以乾隆就跟這事開始較勁,但最終的結局是,人不能和命爭,最終不但放棄了嫡長子繼位的嘗試,而且因為輝發那拉氏把他氣得夠勁,連皇后也都不再復立了。

首先是嫡子永璉,自其出生起,乾隆就屬意其儲君位置,但是可惜,永璉不到十歲就因病而死,這是乾隆抱以大期望的嫡子,是自己N多年的期待,可惜嫡長子計劃首告失敗。

為什麼說乾隆有嫡長子情結呢?以後幾年,永瑝、永璋、永珹、永琪、永瑢這些皇子都是可選擇對象,但是乾隆絲毫不為所動,就一如既往的期待著他的嫡子。

富察皇后又生永琮,乾隆高興壞了,永琮的名字暴露了他的心思。琮,廟堂禮器也。但乾隆帝願望再次落空,兩歲的永琮因水痘而死,悲痛不止他一人,連續的喪子之痛讓乾隆和富察氏都受不了如此打擊,富察身體本就不好,為了滿願乾隆,為了乾隆的嫡子情結,富察氏不顧身體再次誕下二胎,沒想到再次經歷人倫悲劇,所以在東巡途中,身心俱疲的富察氏撒手人寰。

也就是說乾隆所承受的不止是髮妻的去世,還有失去兩個嫡子的喪子之痛,同時他的嫡子繼統計劃徹底泡湯,除非再次立後,但親疏總有不同,乾隆對髮妻的感情很深,絕非其他妃嬪可比,您讓乾隆挑,死富察還是死香妃,那沒懸念,香妃死幾十次沒關係,富察氏肯定得留著。

▲後來的輝發那拉氏和富察氏也是沒得比的,她被立後,現成的嫡子就是永璂,但是乾隆帝根本沒有立儲的意思,以後就更沒有了,因為輝發那拉氏斷髮犯上被貶,貌似還是皇后,但按收回的寶冊來算,實際她是被降為嬪了,死後也不能按皇后禮制入葬,至於永璂,徹底沒戲。▲

基於如上種種,乾隆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傷痛和情緒,一下子爆發了出來,一改往日大度做派,僅僅半年而已,革職、降級、罰俸、處死的官員達到一百多人,禮部、刑部差點一鍋端,永瑝、永璋因為死的不是自己生母所以不夠悲痛,被乾隆無情栽贓,栽贓二字不加引號,就是栽贓他們覬覦皇位,其實哪跟哪呀,沒有的事,而乾隆對天發誓“二人絕不可繼大統。”,永瑝一年後就鬱鬱而終,乾隆雖有悔意,但已無力迴天,永璋在擔驚受怕十年後,也撒手歸天終告解脫。

這塊心病是乾隆不可觸碰的傷口,他曾訓諭滿漢大臣,誰敢再提在皇子中選一人立為太子,那就是叛國,那就是離間我們父子。乾隆想借此堵住悠悠眾口,因為不勝其煩,而且這種煩還帶著痛。後續還有人冒死直諫,結果當然就是求仁得仁,直接死掉了。

秘密立儲,乾隆從頗為不屑到無可奈何的選擇

顒琰被秘密立儲絲毫都不奇怪,表面上乾隆搞來搞去挺神秘,其實連朝鮮都早已猜出來了,朝中大臣知道的更早,只不過不犯忌諱不找死,所以都絕口不提而已。

顒琰的命夠硬,上面十多位礙事的哥哥,不是死掉就是獲罪,用排除法都能推算出顒琰這個繼承人來:

永璉、永琮已死,這是顒琰繼位的最大障礙。截止到乾隆三十八年,十位皇子死亡,嫡子之外的永琪頗受乾隆喜愛,但是永琪也早逝死去,永璇剛愎自用的臭脾氣不為乾隆所喜,永瑆有才華但是吝嗇至極,連對家人都刻薄要極致,乾隆說也不好使,說是要飯的出身都是誇他。

永璘,乾隆最小的兒子,和珅府邸的“繼承人”,乾隆和顒琰都拿他沒轍,不著調,只要是正事就絕對幹不好,文墨不通,騎射不行,就是吃啥啥沒夠,幹啥啥不行那種人,永璘自嘲:就算皇帝的位子象下雨天的雨滴一樣多,也絕不會有一個能落在我頭上,只盼著哪位哥哥可憐我,把和珅的府邸賜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乾隆三十八年,顒琰被秘密立儲後,亦如從前別無二致,其實就是乾隆放的煙霧彈,論封爵,顒琰算是晚的,就是怕朝臣看出來,其實全天下都知道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乾隆突然宣佈顒琰為皇太子,乾隆禪位。

顒琰的皇太子&皇帝之位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突然召集王公大臣、皇子皇孫宣佈顒琰為皇太子,顒琰的顒字也是這時候修改的,以前為“永”。這些不會令大家驚奇,都是心知肚明的事,但禪位之舉讓在座的各位非常詫異,雖然提議乾隆繼續執政,但是不為乾隆所接受,幾乎同時他也宣佈,軍國、人事行政等方面的大事還是我管,顒琰早晚跟在我身邊聆聽訓諭。

但是乾隆帝的身體當時已經大不如前,畢竟是奔九的人了,精力、記憶力都大不如前,所以不得不放棄了休閒時間,而全部用於施政,還不是力不從心怎麼辦呢?和珅的權限進一步被放大,當時官員們私下都稱呼和珅是“二皇帝”,所以政治架構就是太上皇+二皇帝+兒皇帝也就是嗣君嘉慶帝顒琰。

王傑雖然受寵,對和珅從不給臉,但想讓他扳倒和珅也是不可能的,劉墉更不行,全靠劉統勳的餘蔭,否則當時的地位想都別想,紀曉嵐在乾隆眼中不過是個戲子般的人物,更沒戲,當時真正能制衡和珅的只有首席軍機阿桂,可是阿桂經常被乾隆派往各地跑來跑去的沒時間跟和珅犯爭競,而且就在嘉慶二年,他還死了,所以當時能制衡和珅的人已經不存在了,和珅自然更加肆無忌憚。

連嘉慶都敢陰,嘉慶掌握權柄後和珅焉能不死

初期被訓政的嘉慶也有自己的想法,嘉慶元年就向乾隆帝請示,取消各地督撫和王公大臣的年節孝敬皇帝的貢品就免了吧,這些錢官員自己是不會出的,京官的貢品靠地方,相當於地方提供兩份貢品,問題是督撫也不會自己出錢,還不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皇帝過節,百姓也過年,這就造成越是過節,朝廷捱罵就越多。挺好的注意,乾隆不準。

所以當時嘉慶帝的地位很尷尬,在權利上他連和珅都不如,所以乾隆對和珅的信重有多深,顒琰對和珅的恨意就有多深,但是投鼠忌器,萬一惹毛了乾隆帝,別說自己的帝位,就是性命也是保不住的,一句話自己就完了。

所以,顒琰一直在隱忍,甚至其他大臣和他抱怨和珅專權的時候,顒琰還要假意勸解,我還想用和珅治理國家呢,你們可不能輕視他。這些話有意無意的都飄到了和珅耳中,所以也就愈發猖狂了。

和珅如何陰嘉慶呢,明知道各類奏請要乾隆處理,他特地拿給顒琰,這是拿顒琰找樂玩呢,顒琰哪敢接,直接就讓和珅給乾隆送去,這是我爹要處理的,我哪裡敢參與呢?但是心裡能不恨和珅麼,不接和珅拿你找樂子,接了乾隆一頓臭罵就不會輕。

當初顒琰的老師朱珪被調往京師出任大學士,顒琰知道後寫詩給老師道賀,和珅感到地位受到威脅,不想讓顒琰的這個嫡系老師回京,所以直接找到乾隆告顒琰的狀,乾隆一想也是,你老師回京你寫詩恭賀,那調他回京的事朱珪肯定以為是你顒琰運作的結果,現在就要迫不及待的拉攏勢力了麼?算啦,甭回來了······顒琰能不恨和珅麼?

乾隆帝到了訓政這幾年,記性不行了,剛吃過飯還要吃,說是自己沒吃,誰敢跟他犯驢非說他吃了呢,精力大不如前,但即便這樣也不放權給顒琰,而是再次把和珅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有人說這是乾隆給嘉慶留下錢袋子,臨終捧殺和珅云云。

其實乾隆和顒琰的關係還真不咋地,選顒琰繼位非常非常純粹的就是無奈之舉,同時他也離不開和珅,死前他是絕不可能放權的,而因為身體的原因已經無法正常處理政務,所以只能交給忠心耿耿一輩子的和珅,和珅貪汙這他知道,但勝在聽話,乾隆的話,和珅總是堅定的貫徹到底,乾隆放心和珅,可他不放心顒琰這個兒皇帝,所以政務哪怕是庶務也不願顒琰插手的。

...


古今通史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無心之舉,兌現承諾

乾隆曾經當著朝官的面講過下面一段話:

“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比擬,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意思是,康熙爺爺在位61年,他自己不敢超過爺爺在位的時間,到自己在位60年的時候,就退位給兒子。

這也算他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因為康熙是6歲當的皇帝,在位61年,活了68歲。乾隆25歲繼位,當60年皇帝,就85歲了。他自己不相信自己能活85歲,在那個年代,擱誰誰也不敢信啊。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日夜操勞,古往今來沒有能活這麼久的。

他這麼說,一來表露出自己的孝心。二來是個空頭支票。

誰知道,乾隆真的活到了85歲,為了兌現承諾,不得不退位,禪讓給嘉慶。

二、外得賢名,內不失權,名利雙收

堯舜是古史記載中兩位聖明君主,歷代皇帝都以能效仿堯舜之道來標榜自己。但是禪讓之舉數千年屈指可數,乾隆此舉兌現承諾的同時,效仿堯舜,成全了自己明君的一個美名。但同時不放權力,對自己有沒有實際的損失,依舊是金口玉言,何樂而不為。

三、權臣蠱惑,順勢推舟

乾隆不讓權,和珅也出了一把力氣。乾隆跟和珅的關係,估計人人皆知,短短五年間,把和珅從一個三等侍衛提拔到軍機大臣。

乾隆在位時,和珅依仗與乾隆的關係,囂張跋扈。和珅深知自己的地位離不開乾隆。於是乾隆退位時,他極力勸說乾隆,不能放權,還舉了李淵孤獨老死的例子。乾隆本來就捨不得權力,加上權臣的蠱惑,於是他退位不放權。





歷史的爭論不休


乾隆禪位之後,是為太上皇。

說到太上皇,歷史上最有名的有兩位,一個唐高祖李淵,另一個就是乾隆皇帝。而李淵當太上皇,是因為當時的李世民已經大權在握,在加上玄武門事變,最後登基已經是重中之重了,所以最後李淵只能無奈的選擇退位,但是乾隆不一樣,他是自己退位的。


乾隆退位做太上皇不過是為了當初的一個承諾,乾隆皇帝登基後,便承諾:康熙皇帝是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年,我是絕對不能超過他的。乾隆當初說這句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真的做皇位六十年,康熙皇帝之前根本沒有一位皇帝,在龍位上做了六十年之久的人,但禪讓皇位之後,嘉慶皇帝沒有實權。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和珅上書

1796年,乾隆下詔書退位後,嘉慶皇帝成為皇上,乾隆自立太上皇。乾隆退位後本想放權給嘉慶,可和珅建議:昔日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將權利全數給了李世民,最終還不是孤獨終老,鬱鬱寡歡而死嗎?乾隆皇帝聽了和珅的話後,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和珅非常受乾隆歡迎,有人歡喜有人憂,對於沒有實權的嘉慶皇帝,對於和珅是非常憎恨的,畢竟自己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

2、

政治危機

當時最大的政治危機那便是大清王朝表面的強盛,實則特別腐敗。天朝上國都是清朝統治者自居的,從沒有人承認過,乾隆晚年大批的宗教、農民起義,將腐敗的大清王朝差一點就要推翻,可見大清情況已經是江河日下,當時的八旗兵已經沒落。

此時的大清已經不是當初入關時鼎盛的大清了,乾隆也不放心嘉慶能處理這個局面。

3、嘉慶的能力

其實他不放權,是因為永琰並不是理想的繼承者,乾隆根本就不放心把權力交給他,肯定是需要一個過渡的時期,而他成為太上皇的那幾年,也算是對嘉慶的一個歷練了。又或者說乾隆就是在考察這個皇帝是否合格,如果嘉慶不能夠讓他滿意的話,其實他完全還是有著能力在更換一個皇帝的。


歷史盛典


自秦始皇一統六國自稱皇帝之後一直到清朝宣統皇帝退位,中國歷史上的皇帝達到了422位之多。這些皇帝之中有千古明君也有萬世昏君,除了極少一部分皇帝以外,這些帝王都夢想著可以長命百歲甚至是長生不老,甚至一些英明君王因為害怕駕崩導致晚年信奉鬼神之說從而走向昏庸之路。

通過歷史我們同樣也不難發現古代帝王雖然權利為第一人,整天被人稱呼萬歲可長壽之君屈數可指,乾隆皇帝可以說在歷史上是一位比較長壽的皇帝之一,乾隆皇帝本來是可以成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奈何自己不想超越其爺爺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最後選擇禪讓給嘉慶皇帝,自己又做了三年太上皇。

當我們瞭解到乾隆做太上皇那段歷史後不由的好奇,為何乾隆禪位之後,仍然不放權給嘉慶皇帝,當時是不是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實乾隆做三年太上皇期間不放權無非還是捨不得天下第一人的權利,我們要知道乾隆皇帝選擇退位成為太上皇,並不是乾隆真實意願。古代帝王的壽命都驚人的相似,長壽皇帝少的可憐,乾隆登基為帝的時候已經是二十五歲了,另外古代帝王都是以仁孝而治天下,更何況甚是在乎名聲的乾隆皇帝呢。乾隆皇帝基本上每天都把康熙皇帝如何如何掛在嘴邊,把康熙皇帝當作標杆一樣,乾隆皇帝為了彰顯孝道,曾經立下誓言,在位時間不得超越康熙皇帝。

乾隆說出此言明顯是在博得孝道之名,本來乾隆登基都二十五歲了,不超過康熙在位61年時間,也就說乾隆最多在位60年,到時乾隆就是一位85歲的老人,乾隆有沒有這麼長的壽命還是未知數,起碼早點說出這樣的話可以得到孝順的名聲,這是乾隆在耍小聰明。

奈何乾隆命好,前面有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為其攢下資本讓乾隆無後顧之憂,沒有了煩心之事人自然壽命就會長一些,乾隆也是如此,沒想到乾隆到了85歲仍然健在。此時的乾隆心裡十分後悔,當初自己為了博得孝順之名立下誓言,如今已經到了退位的時間,如果自己依然佔據九五之位難免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也有辱自己仁孝之名,更可況君無戲言,如此之下乾隆皇帝只能無奈退位,把皇位禪讓給嘉慶皇帝。

我們要知道權利這東西如同毒品一般讓人流連忘返,乾隆享受了60年的至高無上的權利,讓其放下權利做一位太上皇顯然是不可能的。另外乾隆此時雖然是一位老者,可人之天性越老越有危機感,乾隆認為帝王之家的親情一般都比較冷漠,自己倘若放下權利難免會被嘉慶皇帝所壓制,畢竟古往今來的太上皇都不是太過如意,乾隆皇帝為了自保,為了享受權利快感才牢牢的把握權利,不放權與嘉慶。

綜合以上我們只能說乾隆皇帝太過命好,二十五歲登基一直到活到了八十八歲,從登基之後就一直牢牢掌控著權利,那怕成為太上皇依然是權利第一人。乾隆皇帝因為耍了一次小聰明讓自己違心退位,或許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期間心裡也及其不痛快吧。


豫北老崔


權力是個好東西,就像毒品一樣,讓品嚐過它滋味的人慾罷不能。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人前赴後繼就為了登上這個位子,乾隆的爺爺不就說還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嗎!試問有怎麼會有人會心甘情願的從皇位上退下來。

乾隆退居二線當太上皇其實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所以即便當了太上皇也不會真的放權給嘉慶。那麼他為何會退位呢?

牛皮吹大了,君無戲言

古代皇帝壽命都不怎麼長,乾隆可能從一開始也沒想到能活那麼久,當那麼久的皇帝。於是曾經誇下海口,說只要當60年皇帝,不能超過他爺爺康熙。

但也許是他吃得好玩得好,一不小心成了中國最長壽的皇帝,60年已經不夠花了。怎麼辦?牛已經吹出去了,所謂君無戲言。於是不得不想了個法子——當太上皇,幕後操縱朝政。

保護和珅,帶帶新人

乾隆是非常喜歡和珅這個人的,會拍馬屁又會給他攬財供他揮霍。但繼位的嘉慶是很厭惡這個人的,乾隆深知一旦他退下來,和珅必死無疑,為了成全一段君臣之間的佳話,保護和珅,他也只好再辛苦幹幾年了。

另外一個,對於當皇帝乾隆已經是個老油條,而嘉慶是個菜鳥。為了保證政權的順利過渡,嘉慶能儘快上手,乾隆也就勉為其難再幫幫他咯。

不管理由再多,最根本的還是人的慾望在作祟,不肯放下主宰天下的權力。


歷史小跟班


當時的真相就是乾隆不想放權給嘉慶,而有沒有人或者法典約束他而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當時的真相和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吧。

一、從有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只有九位太上皇,沒有什麼祖宗典籍要求乾隆必須讓權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自稱皇帝開始,一直到清朝乾隆之前,中國經歷了83個王朝,一共2132年,算上乾隆皇帝,歷史上一共只有9為太上皇。秦始皇之前的時期我們就先不算了哦。

第一位就是被逼退位的李淵了,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李淵被迫退位,自然沒有實權在手;第二位是李旦。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殺掉韋后,擁立自己的父親李旦做了皇帝也就是唐睿宗,之後自己稱帝,李旦成為了太上皇,沒實權;第三位是李隆基,他把自己的父親尊為太上皇之後,自己的兒子如法炮製,李亨讓他做了太上皇;第四位是宋徽宗趙佶,靖難之變時期成為太上皇,被迫退位讓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

第五位是趙構,雖然是禪位,但是也敢於一些政事,只不過沒有那麼過分;第六位是趙昚,也就是宋孝宗,第七位是趙惇,第八位是朱祁鎮,也就是土木堡之變時期那位被俘虜的皇帝。

之後就是我們這次的主人公乾隆皇帝了。可以看出,前幾位太上皇,不是被迫退位就是直接被尊為太上皇了,都是手中沒有什麼實權的,所以也沒有什麼退位禪讓之後不能管理朝政的規矩。

再加上乾隆是清朝時期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活著的太上皇,所以清朝是沒有留下什麼祖宗典籍要求太上皇是不能幹政的,因此乾隆讓位不讓權也沒人說什麼。

二、乾隆自稱十全武功,覺得自己還能打

乾隆在位一共六十年,從25歲登基開始,就平定多出亂世,一直到85歲高齡,仍然覺得自己身體很好。

包括處理政事,在影視劇《少年嘉慶》中有這麼一段橋段:到了早上上朝的時辰了,85歲的乾隆皇帝十分急切的呼喚自己的隨身太監,責怪他怎麼沒有喊自己起床上朝,說大臣們一定都等的著急了,這個時候太監說,現在嘉慶皇帝已經上朝了。

然後乾隆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已經把皇位禪讓給嘉慶了,不再是自己當皇帝的時候了,乾隆皇帝帶著落寞的背影慢慢的走回到龍榻上,長嘆了一口氣。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乾隆雖然禪位了,但是潛意識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去上朝,也能處理政務的。

三、乾隆不想退位,只不過礙於自己的許諾不得不禪位

公元1735年,25歲的乾隆正式接起了自己阿瑪雍正的皇位,乾隆最佩服的就是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了,因此在乾隆登基的時候焚香祈禱說過這樣一段話:

不知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也就是當年我的爺爺,也就是黃祖父曾經在位61年,我不敢和皇祖父相比,如果老天庇佑,讓我活到85歲,也就是乾隆六十年,我就把皇位傳給我的皇子,政務交給他我自己退居二線的意思。

沒想到,老天爺真的讓乾隆皇帝活到了85歲這一年,也就是到了當年許願的年份了,乾隆一看,這可是當年許願時說過的誓言,如果不退位,那就是欺騙天下欺騙上天啊,當時皇帝還是十分相信皇權天授的。

因此,乾隆正式宣佈退位,禪位於嘉慶皇帝。

但是乾隆對於皇權還是十分迷戀的,因為從他當上皇帝開始,一切都挺順利的,沒有什麼煩心的事情發生,自己並不想交權,於是打著幫助嘉慶更好的管理朝堂處理國家政務的旗號,當上了掌權太上皇,名義上將權利交給嘉慶,實際上還是自己處理朝政。

結語

乾隆是大清朝唯一的太上皇,也是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對於皇權的痴迷程度自然不會太弱,因此當時的情況就是嘉慶雖然繼位,但是也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傀儡皇帝罷了。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乾隆自稱是“十全老人”,一生創作了四萬多首詩詞,雖然水平一般,但是精神可嘉,值得後人學習。從康熙開始,經過康熙與雍正兩代人的不斷完善,大清開始富強起來,到了乾隆時期,剛好國富民強,原本一手好牌,無奈乾隆沒有打好。

雖然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皇帝,但是一生建樹其實屈指可數,至於他晚年禪位給兒子嘉慶,更是一件十分有趣之事,為何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禪位過程

乾隆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六下江南,初心不錯,結局耐人尋味,搞得江南地區民不聊生,可悲可嘆,乾隆還一無所知,繼續沉浸在天國美夢之中。乾隆時期可以說是清朝的鼎盛時期,也是清朝走下坡路的開始,從此以後,再也剎不住車。

原本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乾隆不可能當皇帝那麼久,至少不可能超過康熙的六十年,畢竟康熙皇帝8歲就成為皇帝,乾隆25歲才登基。乾隆一直模仿偉大的爺爺康熙,甚至連當皇帝的年限,也以康熙為基準,希望自己能夠當六十年皇帝。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乾隆一直沒有立太子,可把大臣們著急壞了,大家紛紛勸說乾隆一定要抓緊時間開始立太子,可是乾隆對大家的建議愛搭不理,要是大家多說幾句,還可能惹怒乾隆,導致吃不了兜著走。

就這樣,乾隆一直拖到68歲,大家對他立太子這件事情更加在意,一再勸誡乾隆,他才表態,自己當六十年皇帝就退位,也就是說到自己85歲退位。要知道,在古代活到85歲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對於普通人尚且困難,何況是平均年齡僅39.2歲的皇帝群體,想要活到85歲幾乎不可能。


也許乾隆當時這樣說僅僅是為了敷衍大家,他自己也沒想過自己能夠活到那麼久。結果上天很有意思,一轉眼,乾隆活到85歲,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得兌現,乾隆無可奈何將皇位傳給嘉慶。


二、背後歷史真相

嘉慶沒有經歷過什麼儲君培養,而是突然傳位,一年左右時間培養就立馬上任成為皇帝,要處理國家大事,當時的嘉慶顯然是力不從心的,要是稍有不慎,則可能導致國破家亡。

乾隆之所以禪位給嘉慶後還一直讓和珅把持朝政,實權牢牢握在手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乾隆希望輔佐嘉慶一段時間,讓嘉慶適應新的生活,能夠管理好國家大事。


經過乾隆三年時間的輔佐,嘉慶在處理國家大事方面確實長進不少,只可惜他始終沒有明白乾隆的良苦用心,就連和珅這個乾隆留下的王牌,嘉慶也沒有明白乾隆用意,不得不說嘉慶實在沒有做皇帝的頭腦與遠見,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依舊是乾隆。

除了輔佐嘉慶之外,另外一個乾隆禪位後繼續把持朝政的原因就是乾隆還沒有當夠皇帝,禪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兌現自己當初的承諾,並非真心想要禪位給嘉慶,只是被逼無奈而已。所以乾隆哪怕真的已經成為太上皇,對皇權的控制,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結語

很多時候,歷史中的事件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尤其面對皇權這種誘惑力足夠大的東西,基本上沒有幾個人能夠抵禦住。乾隆一生直到將要去世之時,才恍然大悟自己一生做下很多錯事,可惜早已來不及,歷史從來不會回頭,也沒有後悔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