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民国初期,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当时政局仍由北洋系把持,按地域各立山头分为三大部分:

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以及“东北王”张作霖控制的奉系。

虽然同源于北洋,但这三家人马谁也不服谁,相互争斗不休。谁打赢谁主政,大伙走马灯轮流坐庄,军国大事有如儿戏。

列强们特别是日本,趁着中国疲弊之时疯狂攫取利益。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接手了沙俄在东北的利益,并有驻军予以守备。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马匪出身的奉系首领张作霖极有手腕,周旋于日本人和南方军阀之间。对于日人,老张是既厌恶又利用,能用时搞好关系、空头许诺,用完了耍赖不认账。

敢这样欺骗耍弄阴险狠毒的日本人,张作霖也有其底气,握有三十万重兵,令日本人也有所忌惮。

张作霖机关算尽,却没能算出自家后院起火。奉军砥柱郭松龄,竟举起反奉大旗,带领七万大军打进山海关,攻占锦州。这让老帅极为被动,一度备齐柴火随时准备烧房跑路。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剧照

郁闷至极的张作霖,把自己关在屋里抽大烟解闷,抽两口起来骂几句:“小六子混账玩意儿”,然后倒头接着抽。

这事关小六子(张学良小名)什么事?只因郭松龄就是被小六子一手提起来的。两人亦师亦友,好到让张作霖认为“两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地步。爱屋及乌的老帅,对郭也是大加重用。此次突然发难,令其手忙脚乱猝不及防,自然恨得咬牙切齿。

备受器重的郭松龄,是出于什么原因举起反旗?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以身犯险?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郭松龄

经历

郭松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人,自幼家贫。他切身体验过国家多难、民生多艰,这给他心中埋下立志改变的种子。

军校毕业后随军驻防四川,并在1910年27岁时加入同盟会。年轻时代的郭松龄,追求思想进步,即使委身奉系也非心甘情愿,这应是他反奉的根源。

之后郭考入陆军大学(前身为保定军官学校,近代唯一的高等军事学府)深造,接受了系统军事教育。1917年投奔孙文护法军,失败后被迫返回东北,并加入奉系东三省讲武堂任教,因此当上张学良老师,师生相知相惜。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剧照

郭在军事上颇有才能,曾以一团兵力击溃皖军两个旅,又在东北剿匪时表现出色。这让对待下属“只要好好干,什么都会有”的张作霖刮目相看、破格重用,也逐渐消除了对这位“革命党”的戒心。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惨败,郭松龄率部断后,保护张作霖有惊无险回到奉天(沈阳),自此在奉系的地位得以确立。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剧照

即便如此,郭松龄在奉系仍受排挤。旧军阀部队有个通病,拉帮结派现象严重,争权夺利纠纷不断。张作霖的老兄弟张作相、吴俊生等人是实力派,杨宇霆一帮人是“日本士官派”,“陆军大学派”则以郭松龄为首。

杨宇霆是老帅心腹,曾与同学徐树铮合谋冒领奉系370万军费,用于发展自己势力,因事发被撤职,后因张作霖爱才方得重新启用。在张的眼皮子底下竟敢做此行径,此人野心极大。其野心也促使他极力主张奉系染指关内,让老帅颇有“深得我心”之感。

郭松龄属少帅阵营,力主不事内争、保境安民。相左的政见,也使二人水火不容、频生龌蹉。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矛盾爆发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系胜。论功行赏时把山东给了张宗昌,原定把江苏给姜登选,却被杨宇霆横刀夺爱,姜登选只能去了安徽。这下出了乱子,安徽本打算分给郭松龄。立功最大反而两手空空,所有好处都让“士官派”占了,这让郭十分不满。

后来杨、姜被孙传芳所败,丢失苏皖,这让郭松龄郁闷到极点,直接找到少帅控诉:

杨宇霆这帮人在苏皖损兵折将,现在又缠着老帅,让咱们替他们打地盘,冤大头我是不愿意当了。只有把杨宇霆等人赶走,让少帅当家,东北才会有希望。

此时的郭松龄,已经生出了倒奉之心。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1925年郭松龄得到张作霖与日本密洽,准备购买武器进攻国民军。不禁大怒:

国家危殆到如此地步,他老张还为个人私利出卖国家……我是军人不是私人走狗,他要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在国家民族的层面,郭的立场还是很有原则的。个人私利受损失可以忍一忍,涉及到勾结日本打内战,就已触及到了底线。

同年11月,在国民军支持下,郭松龄起兵。一路长驱而入,逼得老张要“下野”。后在国民军倒戈和日军夹击下,兵败被杀。

是什么让郭松龄从奉系悍将转变为“倒奉急先锋”?


郭松龄优缺点都很突出,有才能有爱国情怀,但性格偏激冲动。单凭一己之力,想颠覆盘根错节的军阀势力,悲惨结局也就成了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