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赫赫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為何在1944年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於夢林


蘇德戰爭爆發,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僅用三個月就來到了莫斯科城下,這讓希特勒興喜若狂。雖然中央集團軍沒有攻下莫斯科,但他們一直保有強大的力量,可在1944年的白俄羅斯之戰中,他們被蘇軍給擊潰了,而且損失慘重。

1944年的白俄羅斯戰役中,蘇軍動用了244萬人、5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架飛機以及36000門火炮,他們採用的是德國在1941年進攻白俄羅斯時的戰術,先用伊爾-2對地攻擊機破壞德軍後方的火炮陣地,然後再用坦克分別對維捷布斯克和博布魯伊斯克進行鉗形攻擊,最後南北夾擊明斯克,步兵跟上圍攻。整個戰役中,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損失了17個師,後撤的50個師全部損失過半。

中央集團軍群遭到這樣的毀滅性打擊後,從此一蹶不振,實際上這一切都與希特勒脫不開關係。1944年的時候,德軍已經從列寧格勒和克里米亞撤離,希特勒心裡非常清楚,蘇軍將在夏天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襲擊,但是他卻不知道蘇軍的具體攻擊區域。為了搞清楚蘇軍的進攻意圖,希特勒派遣偵察機對各區域的蘇軍坦克數量進行清點,可是希特勒的這個方法被蘇軍給識破了。

蘇軍在制定攻擊白俄羅斯的“巴格拉昂行動”計劃的時候,最初只有斯大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安東諾夫四個人知情,具體行動計劃是通過專人送達各部隊的指揮部,而指揮部的反饋信息也是通過專人送回莫斯科。為了能夠迷惑希特勒,蘇軍故意不調動烏克蘭附近的坦克,使得希特勒以為蘇軍夏季的主要攻擊目標是烏克蘭。

希特勒錯誤地判斷了蘇軍的進攻意圖後,他的排兵佈陣開始出現錯誤,他把德軍在東線的5000輛坦克和9個戰鬥機團進行分割,600輛坦克和2個戰鬥機團安排在白俄羅斯,其餘前往烏克蘭增援,同時他任命以防守著稱的莫德爾作為烏克蘭部隊的指揮官,而白俄羅斯的指揮官是不擅長防守的恩斯特·佈施。

蘇聯原定計劃是6月初發動進攻,但是他們為了調集40萬噸彈藥、30萬噸燃料以及500萬噸糧草而推遲了攻擊時間。當6月23日蘇軍發動進攻的時候,德軍在白俄羅斯的指揮官佈施卻沒有在指揮部,他們在6月20日那天返回柏林度假去了。佈施的行為簡直和西線的隆美爾一模一樣,前線戰事吃緊,他們卻回柏林玩去了,德軍不敗就是怪事情了。

缺乏指揮官的情況下,白俄羅斯的守軍無法對防禦戰進行統籌安排,加上大部分飛機和坦克都被調去烏克蘭,他們根本抵不住蘇軍猛烈的進攻,白俄羅斯僅僅兩個月就被蘇軍奪回。這場戰役中,蘇軍把戰線向西推移了約600公里,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損失了40.9萬人,其中15萬人被俘。

為了激勵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鬥志,以及打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殘餘部隊的抵抗意志,蘇軍讓德軍被俘的19位將軍、1000餘位軍官和57000名士兵在莫斯科遊街示眾。當德軍的將軍和士兵出現在莫斯科的街上時,他們穿著由輪胎臨時加工成的涼鞋,看著滿臉沮喪的他們,真的讓人無法想象他們居然是當初那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官兵。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希特勒對蘇軍進攻意圖的錯誤判斷,造成了他防禦部署上的錯誤,強大的德國中央集團軍就這樣被葬送了。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對東線的德軍而言,1944年是災難開始的一年,從這一年的年初開始,蘇軍接連實施了數次大規模戰略性反攻。先是北方集團軍群丟了列寧格勒,接著南方集團軍群被迫退出了烏克蘭,而到了這年夏天,災難終於落到了中央集團軍群的頭上。巴格拉季昂行動是蘇軍發起的第五次突擊,從6日23日開始到7月底結束,蘇軍集結四個方面軍的兵力,不僅給予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以毀滅性打擊,還將戰線向西推進了500一600公里,把德軍全部逐出了白俄羅斯。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下屬3個集團軍(包括第4集團軍,第3裝甲集團軍及第9集團軍),原本是德軍最強大的集團軍群,不過經此一戰後它的風光已不復存在。儘管蘇軍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很沉重,但對於人力資源本就匱乏的德國而言,55萬人的損失早已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如此慘重的傷亡,這在以前根本無法想象,尤其是對於戰功赫赫的中央集團軍群而言。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呢?

為了在這場戰役中取勝,蘇軍在戰前也做了充足的準備,其戰備保密工作做得相當謹慎,因為一旦讓德國人發現他們的行動,德國的裝甲師和航空兵便會立刻從烏克蘭轉回白俄羅斯。戰前,蘇軍幾乎所有的行動都在夜間進行,並遵守著嚴格的隱蔽性規定。車輛不允許開車燈,僅以路邊設置的白色標記明確方向;貨車尾部欄板和引擎蓋都塗成了白色;部隊僅在晚上10點到凌晨4點行動,天快亮時隊伍必須立即停下隱蔽......這一系列的舉措保證了進攻的突然性,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

除了戰前準備工作外,蘇德兩軍力量對比的轉變是最大的一個因素。經過多年戰爭的洗禮,蘇軍在戰火中迅速成長,軍官的指揮能力、士兵的整體素質以及不同兵種之間的協調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經過多次戰役的鍛鍊,蘇軍已將“大縱深突破”運用的爐火純青,“鋼鐵洪流”也已經初具規模。反觀德軍,經過數次慘敗以後,中央集團軍群很多優秀的軍官和士兵不是陣亡就是被調離前線,其戰鬥力和士氣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實力此消彼長,於是這進一步拉大了蘇德兩軍之間的差距。

1941年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蘇軍因為敗得太快曾一度面臨補給嚴重短缺的問題,如今歷史再度重演,只不過此時頭疼的人是德國人。德國的工業產能本就不足,而盟軍的大轟炸讓德國的軍工生產更加雪上加霜,如今非但不能彌補前線的損失,甚至連最基本的彈藥供給都無法滿足。“有槍無彈,有車沒油”成了東線德軍最真實的寫照,這進一步削弱了德軍的戰鬥力。

中央集團軍群所面臨的悲催事情不止如此,他們還攤上了一個水平很一般的司令。佈施元帥對坦克的理解遠遠不足,他似乎只懂得就地堅守。雖然他很好地利用了白俄羅斯的地形特點,構築了一條縱深梯次防禦線,但他並不知道以德軍現在的實力根本擋不住蘇聯人“鋼鐵洪流”的衝擊。僅僅一輪衝擊過後,德軍的防線就已經變得支離破碎,再加上佈施又只肯堅守,不懂變通,德軍最終只能被動挨打。如果不是莫德爾被緊急調了過來,中央集團軍群很有可能會被蘇軍一口吃掉。


瞭解更多軍事歷史,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創建於1941年6月的中央集團軍群,是二戰時期,德國防軍在東線蘇德戰場上部署的三個主要的集團軍群之一,參與了除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外的大部分決定性戰役,在1944年蘇軍發動的巴格拉季昂行動中,中央集團軍被徹底擊潰,完全被打殘。

中央集團軍的首任司令員是馮·博克陸軍元帥,下轄古德里安上將的第2裝甲集群、赫爾曼·霍特上將的第3裝甲集群、時任陸軍上將後晉升元帥的馮·克盧格的第4集團軍、阿道夫·施特勞斯陸軍上將的第9集團軍等。

1941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中央集團軍群在馮·博克陸軍元帥指揮下,可謂驍勇善戰,幾乎把蘇聯首都莫斯科給踏平了,即便在1943年前,中央集團軍群士氣之盛、裝備之強、兵員之多,在第三帝國武裝力量中依然首屈一指。

1944年的夏季,對於中央集團軍群而言,則是一個噩夢,在歷時兩個月的戰役中,被蘇軍打得潰不成軍,蘇軍則一下子躍進了近800公里,從奧爾沙一直殺到波蘭首都華沙城下,倘若不是莫德爾元帥及時出現,阻止了蘇軍的凌厲攻勢,東線的戰事很有可能早在1944年底就結束了。

隨著老美援助的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達,坦克、卡車、火炮大量補充進軍隊,地面部隊實現了摩托化,在莫斯科,斯大林和其總參謀部擬定了代號“巴格拉季昂”的夏季戰役,總設想是以明斯克為總目標,實施大縱深的快速突擊,以多點突破後坦克部隊的猛攻來向德軍縱深挺進,以防止德軍退至第二和第三道防線來阻擊蘇軍,並把德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圍殲在白俄羅斯明斯克以東。

6月13日至18日,蘇軍遠程航空兵連續幾天夜間出動轟炸機1472架次,突擊了明斯克、佈列斯特等處機場,穩穩地壓制了德國空軍,確保了制空權,為後來蘇軍地面部隊的推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6月22日,蘇軍發動了白俄羅斯戰役,1942年6月22日,正好是德國入侵蘇聯的紀念日,特意選擇這一天來進攻,當然意義非凡,讓恥辱激發蘇軍內心的鬥志,發揮每個士兵最大的戰鬥力。

當天,蘇軍集中了4個方面軍166個師,共140餘萬兵力,5200輛坦克,7000架作戰飛機,31000門各類火炮和迫擊炮,浩浩蕩蕩地向駐白俄羅斯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發起了猛烈進攻。

很快打開了第一批缺口,就向德軍縱深陣地推進,密集的坦克如潮水一般湧來,大批步兵隨後跟進,且每次攻勢前,都會有猛烈炮火和飛機轟炸來開路,所以蘇軍的攻勢銳不可當,許多被炸懵了的前線德軍官兵,還沒意識到發生什麼事情,就被蜂擁而至的蘇軍坦克和步兵無情俘虜。

6月28日,蘇軍羅特米斯特羅夫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就把萊因哈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海因裡希的第4集團軍分割開來,蘇軍大量坦克在這條裂縫裡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德軍的第一道防線已經徹底崩潰並已不復存在了。
此時,德軍統帥部已意識到中央集團軍群這個爛攤子,是時候應該另找能人來收拾了,於是,佈施元帥被撤了下來,頂上了被寄予厚望的原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元帥,莫德爾遂成為德軍第一個同時指揮兩個集團軍群的總司令,足見統帥部對其信任和器重。

莫德爾元帥立即從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調來幾個裝甲師穩住戰線,但無奈前線的德軍不斷地往後退卻,7月4日,明斯克已被蘇聯近衛第11集團軍和第31集團軍攻克了。

德軍第4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的一部分,共有10萬人的兵力,被合圍在明斯克以東的一個大口袋裡,蘇軍最初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剩下就只是圍殲這些基本失去鬥志的德國官兵。

7月5日開始,蘇軍成批的炮彈淵源不斷地落在包圍圈中的那些絕望的德軍官兵頭上,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只是一昧地躲在工事內,當然,也有個別的德軍始終在陣地上堅守甚至突圍反擊,認為援軍很快就會來到。

7月8日,包圍圈內彈盡糧絕的德軍中,共有5.7萬人被蘇軍俘虜。至此,蘇軍共推進225-280公里,收復白俄羅斯大部地區,而中央集團軍群卻損失了25個師,約35萬兵力,前線甚至還出現了400多公里寬的缺口,大批蘇軍從這個缺口內像潮水般湧來,甚至還一直殺到華沙城下。

但莫德爾元帥也絕非等閒之輩,馬上把幾個裝甲師連同被擊潰的一些德軍很好地揉合在一起,於8月3日,在防線正面全殲了孤軍深入的蘇聯第3坦克軍,再一次暫時性地穩定了前線。

總之,在這次戰役中,德中央集團軍群被殲了28個師,損失了54萬的兵力,勉強尚有戰鬥力的就僅剩下8個師了,其它的都被擊潰了,另外損失飛機2000餘架、坦克和自行火炮2375輛、火炮14395門、汽車57150輛,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被打殘了。

中央集團軍群就這樣遭到毀滅性打擊,其戰敗的主要原因,首先,1944年夏季的那支中央集團軍群,已不再是當年的那支具有一流戰鬥力的部隊了,經過三年的蘇德戰爭,原先所屬的中央集團軍群的優秀中下級指揮官很多已被調往其它戰線或陣亡或被俘。

剩下的官兵大多戰鬥力只能說是二流,加上前線指揮官頻繁地人事調動,指揮官們不能很好地瞭解自己部下的能力,併發揮出戰爭初期的那種默契,因而失利就在所難免了。

其次,雖然中央集團軍群很好地利用了白俄羅斯的地理位置來配置縱深梯次防禦,但始終缺乏足夠的預備隊。

所以在戰役一開始,當德軍的第一道防線被捅破後,由於沒有及時插進預備隊來堵住缺口,蘇軍坦克如入無人之境,在德軍防線後方縱深穿插,且蘇軍的突破口不在一兩個方向,而是幾乎在整條德軍防線上,這樣一來,即使德軍在第一道防線後配置了預備隊,但由於蘇軍的突破方向多而猛,數量有限的德軍預備隊還是無法頂住蘇軍的凌厲攻勢,最終導致整條防線的崩潰,可見蘇軍坦克部隊大縱深戰略的犀利。

再則,德軍的維捷布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突出部,實在太引人注目了,這些地方其實大多都是意義不大的據點,但德軍統帥部一再下死令嚴守每一寸土地,導致據守的德軍一旦被蘇軍突破後,遭到最終圍殲,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而後來明斯克以東的大包圍圈就是這麼來的,不少德軍就成了囊中之物。

最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員佈施元帥,對坦克機動作戰的認識,還遠遠不足,所實施的原地堅守不得後退的命令,根本不適用於對擁有強大裝甲力量的蘇軍的防守,況且,在戰役一開始,佈施元帥就犯了一個致命的失誤,即在強大的蘇軍面前竟然還抱著寸土不讓的統帥部命令,沒能真正做到收縮兵力重點防禦,可以這麼說,過長的戰線,把兵力不足的中央集團軍群給拖垮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主觀上,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隸屬於納粹德國國防軍,當然必須服從德軍總部的戰略企圖!客觀上,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就是納粹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定海神針!

北方集團軍群在列寧格勒吃緊、南方集團軍群在烏克蘭到高加索方向出問題、中央集團軍群自己在莫斯科附近的潰退 …… 如果不管其它戰略方向只顧自己,中央集團軍群早晚會變成失敗的光桿司令!其它戰略方向出了問題中央集團軍群都得管!為自己看上去很牛就不管具有協同作用的其它德軍集團?玩呢 …… 這是戰爭不是電遊!

舉個栗子:就那麼一袋子錢,又吃喝拉撒又房租水電、又和人幹架又到處惹事、又下樓買菜又上班併購、又大人養老又小孩遊學 …… 後期中央集團軍群已經沒有像樣的戰略預備隊,結果就是隻出不進乾耗家底!耗到莫斯科拱不動了、耗到火星行動腿腳傷了、耗到巴格拉季昂骨架散了、耗到柏林戰役改番號了……最後可不就涼涼了!

蘇德之戰是史詩級的國家戰略決戰!德軍贏在初期出其不意閃電戰,蘇軍贏在後期生扛國力大縱深 …… 相比主觀敢拼客觀能拼的蘇聯戰鬥民族,德國確實耗不起!而中央集團軍群作為其武裝力量之一就更耗不起了!

提問到1944年中央集團軍群為啥不靈了,這就是答案明擺著的偽命題嘛!早期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開始衰弱就是起於莫斯科城下的大潰敗,耗到1944年中央集團軍群已無早期的強大實力……更厲害的是其對手蘇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而成長壯大了!此消彼長的結果只能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1944年的潰敗!

多次警告還是屢教不改以致耗光老本,最後被勒令破產清算退市回家 …… 確實就得這樣啊!不然呢?!



一條波浪大河寬


微操大師希特勒調走中央集團軍大部分重裝備。

自從第三帝國的德國最後一次反攻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的徹底失敗,歐洲東線戰場上出現了攻防轉換,原先一支進攻的德國變成了防守方,一支防守的蘇聯變成進攻方。而且德軍由於一系列的戰役的失利,造成德軍中央集團軍側翼暴露。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微操大師德軍最高統帥希特勒誤判形式,將中央集團均得重裝備調離到南方,包括超過百分之百時的坦克、超過三分之一的火炮和自行火炮。

兵力不足和火力不足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還遇到了蘇軍特別戰術:欺騙。經過3年衛國戰爭的洗禮,蘇軍前期的兵源素質差和軍官指揮僵硬死板已徹底扭轉過來。蘇軍經過充分的準備發起了巴格拉基昂行動,參戰兵力125萬人,蘇軍先解決了芬蘭逼迫其求和,又在前線無線電沉默,使德軍毫無防備。戰役開始之後,缺少坦克等重裝備的德軍無力阻止蘇聯的鋼鐵洪流,而希特勒的命令卻是禁止德軍撤退戰至最後一人。此役結束,德軍中央集團軍損失了四十五萬人,德軍的在東線的軍隊由三百四十六萬降至一百九十九萬,蘇軍在東線對德軍形成了壓倒性優勢,而且蘇軍由此打開通道可以長驅直入攻打德國腹地。


陸棄


蘇聯有美國軍事大力支持,幫助,讓蘇軍如虎添翼,有了對抗和打贏,打勝德軍的資源,實力和能力。蘇軍有強大空軍,陸軍,坦克部隊,是不可戰勝的。德軍看起十分強大,實際十分柔弱,後勤遠遠跟不上,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苦苦掙扎,哪有不失敗的道理?德軍沒有制空權,這仗無法打下去,只能眼看包圍,圍殲。蘇軍兵力人山人海,坦克鋼鐵洪流席捲戰場德軍,德軍來不及反抗,就被俀虐了。德軍戰術呆板不靈活,防線寬大縱深漫長,兵力嚴重不足。蘇軍戰術靈活,避實就虛,避重就輕,聲東擊西,重點攻擊,以強大優勢兵力和坦克洪流,打得德軍潰不成軍,紛紛逃竄。蘇軍戰力強悍,強勁,德軍攻勢不猛,後勁又不足,哪有不失敗的道理?總之,蘇聯有美國大力援助,戰鬥力也遠遠強於德軍,德軍戰敗已是遲早的事。打戰靠實力說話,有實力打勝仗。無實力打敗仗。蘇軍實力遠遠強於德軍,這是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


中國美6220


在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蘇聯紅軍實施"巴格拉季昂"戰役中,蘇軍出動四個方面軍共140萬人的兵力,對佔領白俄羅斯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約120萬人)發動進攻,戰役結果:蘇軍全殲德軍17個師又3個旅,使其50師損失過半,約2000架飛機被擊毀,德軍整個中央集團軍群被擊潰。蘇軍解放了白俄羅斯全境和立陶宛、拉脫維亞的部分領土,並於7月18日進入波蘭境內。


廖敏鑫


德國缺的是石油!石油!!石油!!!

德國和中國一樣是多煤少油的國家,閃電戰的成功依靠於德國擁有強大的工業支撐,但工業的血液卻是 石油。沒有石油的德國根本撐不過三個月,所以一旦戰線拉長,戰爭成本將成倍的增加,德國打不起這樣的消耗戰…

在圍攻斯大林格勒的時候,希特勒也曾派德軍去奪取蘇聯南部的高加索油田,同時也在要求國內技術專家大力發展煤轉油技術(這項技術耗電量大,成本也高),但德國石油的供應依舊捉襟見肘…

簡單點說:沒石油,玩個球!!


得瑟的小皮匠


在300多萬蘇軍的瘋狂反擊之下,僅有幾十萬兵力,而且有一部分精銳還被元首抽調去加強西線防禦的情況下,東線是完全依靠自己的頑強的彈性防禦,戰線其實一直是維持得不錯的,而且期間曼斯坦因差點奪回過戰爭主動權,古德里安擔任德軍總參之後也數次有效遏制過蘇軍攻勢,甚至古德里安的衣缽傳人溫克將軍在指揮希姆萊臨時拼湊的超爛的黨衛軍“維斯瓦”集團軍群時都能取得局部勝利,堅持到1944年已經是奇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