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为何对步兵有极强的杀伤力?

穷极一生追寻的大伊万


其实,步兵作为军队中最古老的兵种,自身的防护能力一直是十分薄弱的,尤其是到了热兵器时代,对方的各种炮对于步兵都是严重的威胁,到了工业化时代,炮弹从原来的实心铁疙瘩变成了开花弹,炮兵对于步兵已经是成了碾压的状态,再英勇地步兵在面对大炮的时候,都是无能为力的。
这种榴弹对于步兵的杀伤十分严重,现在战场上的人员伤亡80%都是这种破皮伤,就是被弹片杀伤。


现在的迫击炮炮弹不用再预制钢珠,直接把弹体炸碎就可以了。

步兵对付炮兵的办法不多,一个是修工事,把自己埋在土里边,还有一个就是利用火炮的射击死角,而且就算是修工事也是尽量修到火炮的死角,否则任何工事都是扛不住火炮的攻击的,就是所谓的天下武功,无坚不摧。
迫击炮的射角非常高,炮弹几乎就是从头顶上砸下来,射击的死角非常小。

炮兵使用的三种火炮中,加农炮、榴弹炮都是有不小的射击死角,尤其是加农炮由于弹道低伸,射击死角特别大,榴弹炮小一些,而迫击炮的射击死角最小,当然迫击炮的射程由于是弹道的高度最高,所以射程不大,但是对于步兵来说,这种射击死角小的火炮最为头疼,几乎是垂直从天顶方向垂直下落的炮弹对于防护一方来说是防护起来非常困难。


迫击炮可以非常容易的分解成几个部分携带,而且每一件的重量都不大,尤其是82毫米以下迫击炮。基本上可以紧紧跟随步兵部队的运动,随时随地的提供炮火支援。
像这种60毫米级别的迫击炮说句不好听的,有块屁股大的地方就能架设,非常方便。

除了射击死角小,迫击炮的轻便又使迫击炮可以随时随地的为步兵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各个迫击炮,尤其是82毫米以下的迫击炮,象60毫米迫击炮在比屁股大一点的地方就可以假设,可以及时的为步兵部队进行火力支援。而其他的身管火炮,由于距离一线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火炮的时效性要比迫击炮差,尤其是突然出现的目标,而迫击炮是可以紧紧跟上步兵前进的脚步,随时随地的提供火力支援。这种及时的火力支援使迫击炮到了今天也没有其他火炮能够取代。


有痰


迫击炮的最早原型是在当年的日俄战争中的曲射炮,在战争中俄军为了应对不断挖壕前进的日军,便将海军使用的47mm炮改成了可以发射超口径炮弹的曲射炮,而在之后英国又发明出了斯托克斯式的迫击炮,此迫击炮也就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雏形,而尽管发展到了各种高超军武科技的今天,只要还有步兵存在,迫击炮就永远不会过时,而这也与它的独到之处是不可分割的。


因为迫击炮的弹道是弯曲的,相比于直射型的炮弹具备弯曲弹道的迫击炮就可以对一些隐藏在障碍物之后的目标进行攻击,当一些直射炮或是机枪消灭不了的时候迫击炮就可以派上用场,而如果部队没有这些东西那么其只能干着急。



此外其还可以对敌进行火力压制,甚至是干掉敌方的装甲车都可以,再加上其小巧灵活便于携带运输的特点,其是一种永远都不会被淘汰的武器。


迷彩眼观世界


整编第74师刚刚改制时,部队拥有的美制75mm山炮不过24门,另有战防炮34门,而装备的60mm、81mm迫击炮总数却多达302门,甚至超过了重机枪(200余挺)的装备数量,足见迫击炮火力在当时的重要性。孟良崮战役结束后被华野缴获了235门,基本就算“全部上交了”。



这就是迫击炮对步兵极具杀伤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装备数量较大,比如二战苏军配备数量多达348000门。一般而言,山炮、野炮以及后来的榴弹炮、加农炮都属于“战场压制火力”,射程远,单发威力大,但问题是作为“重型装备”其必然装备数量有限,那会的标配是一个军配备一个炮团、一个师配备一个炮营,并且直接归属于各级司令部指挥。

而迫击炮和战防炮、火箭筒等武器属于“步兵支援火力”,主要任务就是伴随步兵行动,最低可配备到连级部队(偶尔到排),因此归属前线步兵部队长直接指挥,从整74师的编制来看,总装备数量是山野炮的十倍都不止,齐射起来自然杀伤力十足。比如侵华日军的分队支援火力虽然是掷弹筒,但是编有专门的迫击炮小队、中队和大队,单独隶属于联队、师团和军级单位,火力重要性可见一斑。



顾名思义,“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层意思:一是操作简便和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是依靠自身重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与大口径火炮的后装式有明显区别。相比山野炮等压制性火炮,其结构简单、重量轻巧、造价低廉,一个兵都可以抗着就跑,因此才具备着大规模装备的可能。

正因为能够伴随一线步兵行动,所以发现敌情更快、测距更准、首发射击的时间更短,因此战场反应快成为杀伤力较大的第二个原因,而山野炮和榴弹炮一般部署在二线阵地,需要有专门的炮兵观察员(所)进抵前线,观察测距后再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讯工具呼叫炮兵阵地,炮兵还需进行阵地开辟、诸元标定、单发试射等一整套繁琐的流程,当然没有迫击炮来的快。



也是因为笨重,所以山野炮的战场生存性其实并不太好,目标过大,极易遭到敌空军和炮兵火力的反制。但迫击炮可以轻易进行机动,“打一炮换个地方”都不是难事。红军长征期间,仅有的几门山炮因为携带不便全部埋藏或者推入江中,唯一的炮兵火力只剩迫击炮了,“神炮手”赵成章用它创造了多次奇迹,这里就不赘述了。

抗战期间的八路军装备低劣火力贫弱,少量迫击炮几乎成为唯一的炮火来源,总部炮兵团在初建时仅有捞出来的12门晋造山炮和4门迫击炮,下面的师旅团数量更少。所以李云龙能够有“意大利炮”是假,独立团能够缴获和装备几门迫击炮,那都不得了了。《亮剑》里的炮兵连长王承柱虽然出场一集就领了盒饭,但却是非常出彩的一个角色。



第三个原因,迫击炮完成射击准备后射速相当之快,只需要不停的填弹就可以了,操作非常简单,基本可以维持每分钟20到30发的射速(炮弹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再由多门甚至几十门迫击炮同时发射,对敌方的步兵冲锋会造成极大杀伤。大口径火炮的炮弹来的远,有经验的老兵可以根据撕裂空气的呼啸声大致判断弹道进行躲避,而迫击炮弹说到就到,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同时,迫击炮属于大仰角曲射炮,在战场上几乎没有火力死角,无论敌人躲在战壕里或者掩体后面,哪怕是反斜面阵地,都难逃被击中的下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迫击炮就是专门为了杀伤步兵和步兵武器而研制的,针对性很强就是第四个原因,对付步兵集团冲锋、轻重机枪阵地、散兵坑或者堑壕是它的拿手好戏,缺点是不能用来攻坚以及打击装甲目标。



所以才应运而生了战防炮(战车防御炮),作为直瞄火炮它既可以用穿甲弹打击装甲目标,也可以用高爆弹直接轰击碉堡工事,在步兵支援武器中与迫击炮形成搭配,但是其制造工艺和成本仍然偏高,并且体积较大,必然限制了装备数量。

比如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基本可以在四大兵工厂自产,而Pak35、36式37毫米战防炮只能依靠进口,只有中央军嫡系师才配有战防炮连级单位。



特别说明一下掷弹筒和迫击炮的区别,迫击炮弹的工作原理是从炮管被放入后,以自由落体到达底部,通过炮弹尾部的底火撞击到撞针,从而产生的火药推力将炮弹射出,呈抛物线落地后爆炸,并且迫击炮弹是有尾翼的,这让炮弹在抛物线运动期间飞行非常稳定,所以迫击炮的精度很高,也是对步兵杀伤力较大的第五个原因。

而掷弹筒是依靠手工操作发射装置,手动点燃掷弹筒榴弹的底火,并且榴弹没有尾翼精度较差,更多依赖掷弹筒手的经验和判断,在这方面,日军显然训练有素的多。


度度狼gg


迫击炮是战场上一种轻型的曲射火炮,实际上它的杀伤力并不如那些大口径的重炮高,但迫击炮是一种对步兵相当有威胁的武器,因为它是一款曲射武器,而且离前线足够近,威力还相当大。

毕竟都是薄皮大馅的东西,打比方说,一门105榴弹炮,战斗部装药大致2公斤多,而一门120mm的迫击炮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现代一些炮弹为了远程会减掉装药)。

例如二战苏联的PM38 120mm迫击炮,德军也仿制了这款武器(Granatwerfer 42),它的装药量达到了3.1公斤,已经超过105炮了;就算小口径的迫击炮,装药量也超过一般防御手雷了,被它们轰炸当然痛不欲生。

普通口径迫击炮射程往往不超过7公里,甚至多在5-6公里左右,某些近的只能打2公里不到,大口径的迫击炮打的稍远,基本也在5-12公里左右。这种射程决定了,迫击炮只能是一种前沿火线支援武器。

但正因为它活跃在火线上,这为对方步兵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遇到重炮的时候没话说,防炮、撤退、找掩护,而遇到迫击炮时,却总是伴随着敌方的进攻,或者你正在进攻敌方,士兵们必须冒着迫击炮的炮火展开战术,而又因为前沿士兵的引导,迫击炮火总是打到人员密集又关键的位置上,造成极大的损伤。

因为直面着迫击炮这种战术炮火,士兵们付出了相当多的鲜血,然而除了炮火压制反制外,偏偏又拿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应对方法,有时候迫击炮布置的相当分散,连压制都无法起到好效果。

尤其是那些遭遇到迫击炮也很难反击的轻步兵部队,迫击炮简直可以成为统治战场的工具,形成粉碎一切战术、压制一切火力的大杀器。只要超过2公里,狙击枪、机关枪便无法进行攻击,而迫击炮却可以随时将弹药砸进人堆里。

采用高抛弹道曲射的迫击炮,因为炮弹抛物线曲率较大,因此理论上可以攻击到射程半径内任何一个物体,哪怕躲在掩体后面也没用,这是迫击炮最可怕的地方,压根就没法躲避,除非头顶有个盖子。

这种诡异的弹道也是人们最欣赏迫击炮的地方,它不仅仅意味着你能攻击到掩体后面的敌人,还意味着你可以躲在敌人看不到的地方打炮,甚至可以在反斜面或垂直面后面开炮,敌方即便拿远程火炮压制也炸不到你。而你只需要有个观测员报点,然后根据预先测定的图表调整参数即可。

除了这些以外,迫击炮其实还是门相当强大的速射炮,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迫击炮的射速,然而在一些专门的速射战术配合下,小小的迫击炮却能打出暴风骤雨般的攻击。

我军历史上有个“炮王”赵章成,这位八路军的“神炮将军”相当牛气,早年就有“三炮救长征”的说法。抗战时期,有次八路军缴获了3门迫击炮,战事紧急没人会用,紧急时刻赵成章被临阵授命,他带领6个战士装填,自己调整诸元高速开炮,到战斗结束炮管都打得透红。被俘虏的日军快吓尿了,他们认为这炮火密度实在可怕,八路一定搞了个炮排在打齐射,这是下血本了要搞我们啊!

志愿军在攻打长津湖以南下碣隅里的战斗中,也遭遇过美军迫击炮的速射重创,志愿军58师173团进攻美国海军陆战队阵地,该团1营连续2次突破对方阵地,最后都让汹涌的迫击炮给炸了回来。

对面其实仅有陆战队一个I连在防守,但对方在两次被突破时都用迫击炮速射封堵住了缺口,这1个连打出了1700多发迫击炮弹,最终致使志愿军进攻受挫。事后统计,I连伤亡79人,基本也是山穷水尽,如果不是疯狂的迫击炮堵口,他们早完了。

(所以说,火力不足癌根子就在美帝身上)

现代的一些局部冲突中,迫击炮更是被玩出了花活,比如叙利亚战争中,人们就有利用IPAD配合工具定位,然后在巷战里攻击到相邻不远的敌军阵地。由于迫击炮的高抛弹道,这种炮击亦是相当无解。

更过分的是,因为迫击炮结构的简单,叙利亚的一些武装直接在阵前制造和组装迫击炮,他们自己铸造铁壳、调配炸药,甚至直接“新品开发”,用钢罐加工出“煤气罐迫击炮”,威力相当强劲。

有意思的是,迫击炮不光是对士兵凶狠,它还是个“将军杀手”,有不少将军都倒在了迫击炮的炮口之下。

比如二战时日本的阿部规秀中将,他在1939年11月7日于河北涞源率军作战时,被杨成武发现了指挥部,于是八路军调来几门迫击炮,几下子就干掉了日本的“名将之花”,据说当时整个日本都痛得直抽抽。

还有美军的中将小西蒙·玻利瓦尔·巴克纳,也许这个名字令人陌生,但冲绳战役就是他在地面指挥的。巴克纳在战争胜利的最后时刻身亡,成为美军太平洋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和职务的将军。

起先外界盛传巴克纳是被日军狙击手干掉的,后来被报告头部、躯干中了榴霰弹片,然而巴克纳当时已经把冲绳日军的炮兵解决干净了 。再后来才被确定,他是最后一场战争中被日军最后一门迫击炮炸死的,将军太麻痹大意了,“名将之花凋谢在琉球群岛”。

叙利亚战场上也出过这种事,2017年9月23日,俄军顾问阿萨波夫中将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遭遇极端组织的迫击炮攻击身亡,成为近年来俄军损失的最高级将领。而当时他指挥的部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极端组织正节节败退,一不小心,“名将之花凋谢在代尔祖尔”。

这些将军的殒命,实际上也透露出迫击炮另一个可怕的地方——隐蔽性极高。迫击炮几乎没有太大的炮口焰,发射时主要是尘埃和一点硝烟,声音也不明显,再加上它极为轻便,小型的迫击炮甚至可以让单兵驮着满山跑,然后当做“狙击炮”来打。

早在红军长征时,我军就已经通过改平射、高精度化发射,让迫击炮具备了某些“狙击”的意味。到了抗美援朝时期,发扬“冷枪冷炮运动”时,许多战士发挥了战术创造力,硬是将迫击炮当做狙击武器使用,这种战术被称为“游击炮”。

游击炮手通常会单兵扛炮上山,仅带两三发炮弹,潜伏并布设阵地后,会在远处埋个拉线手雷,把拉环接得长长的,上面埋点浮土,然后对美军阵地发动迫击炮袭击,打完撤走时立即拉燃手榴弹。手榴弹炸起的浮尘会被美军误认,浪费大量的弹药反制,暴露的火力点又会被游击炮抓住机会来上一发,而这时战场上满是尘土硝烟,再想抓迫击炮手可就难了。

这种“狙击炮”形同幽灵鬼魅,炸得美军死伤惨重,最后打成了精,有“一炮顶三枪”的说法,令美军难过的要命。反制?你拿一个炮排去对付一门迫击炮划得来吗?

到越南战争时,美军依然在迫击炮上倒了血霉,北越军队经历了常年的战火考验后,一个个技战术相当了得,许多人练就了一手“穿林打炮”的绝招,他们先测算美军阵地位置,然后在丛林中寻找“树眼”(即树冠稀少,让出片天空的地方),有合适的树眼便在这里架迫击炮,一发接一发的对美军进行轰炸。

而美军面对的是黢黑的丛林,天上的飞机又啥都看不到,除了冲进丛林拼命外,便只有狂撒落叶剂和胡乱轰炸来应对了。不过呢,美军也会用迫击炮配合弹道估算来反击,据说迫击炮弹炸在树冠上造成的杀伤更大。

如今的迫击炮纷纷开始了重型化、自动化的发展,形成了新型的机动化作战兵器,一门自行迫击炮即可轰炸出一片火海,数字化计算,打完就跑,比过去杀伤力更强大,还更难反制。


王司徒军武百科


因为迫击炮本身就是为了杀伤步兵而设计的,这种武器大部分装的就是榴弹破片,在爆炸之后产生的流弹可以大量杀伤周围的人群,而步兵就是首当其冲的。

在战场上,武器主要分三种,一种是杀伤性的,比如手榴弹迫击炮榴弹炮这种,这种武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杀伤人群;一种是爆破性的,比如手雷山炮战防炮等等,这种武器的主要目的是爆炸,摧毁工事,炸碉堡,地堡等等;另外一种则是穿甲型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装甲武器,比如坦克装甲车这种的。迫击炮设计本身就是为了杀伤人群,这是其杀伤性强的主因。

其次,攻击距离近,打得准死得多。在所有重火力武器中,迫击炮是攻击距离最近的武器,一般来说,使用迫击炮大多是在2公里以内发动的进攻,在这个距离上肉眼都可以看得见了,直接瞄打起来肯定更方便了。


优己


曲射火力在战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标准说法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大射角,弹道弧线高的曲射滑膛火炮。由于初速低、弹道弯曲、使用起来轻便灵活,能以曲射方式射击隐蔽物后面的目标。也就是说敌人躲在墙角、堑壕等障碍物后方,自认为对方看不到打不着时突然一声炮响,从天而降一枚迫击炮弹全员报销。

迫击炮一直都是伴随步兵作战的强有力压制火力,由于弹道高曲射几乎可以全地形攻击,对于直射火力够不着的障碍物后方敌人,可以轻而易举命中。特别是对于战场上大量步兵突击时可以起到压制作用,大家都知道手榴弹好用甩上一颗可以放倒一片。而迫击炮就是一颗大号手榴弹,只不过射程更远、爆炸威力更大能放倒的步兵更多。

现在迫击炮种类更多,有轻便单兵携带式,也有车载自行式,射程和威力各不相同。但一致的地方都是曲射火力,采用高爆破片杀伤大量有生目标,对于简易的工事桥梁乃至轻型装甲车辆都有攻击效果。常见的60毫米迫击炮杀伤半径在15-20米之间,以往大炮一响就往地上一趴或者找个弹坑躲的招术,在迫击炮从天而降的弹道下是毫无用处的,妥妥的步兵杀手反正就趴地上祈祷别命中自己就好。


河东三叔


步兵是战场上最脆弱存在,任何一种武器都对步兵极具杀伤力,所以步兵在阵地战中为需要搭设掩体,或者挖掘战壕,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由于子弹和大型火炮很难命中躲在战壕中的步兵,所以战壕就成了步兵们在战场上的避风港。

但是,迫击炮的出现和传播却打破了这个避风港,因为迫击炮的射角更大,也就是说它的炮弹的飞行路径与重型火炮不同,可以直接从天而降,避开了战壕的遮掩,重型火炮的炮弹即便落入战壕,也是打在后侧,迫击炮却能落在战壕中心,杀伤力更大。

此外,迫击炮可以装备多种炮弹,包括烟雾弹、照明弹、杀伤爆破弹等,其中杀伤爆破弹对于步兵威胁最大,炮弹落地后,弹片四溅,一发炮弹就直接炸倒一大片,被命中的步兵大多都会立刻失去战斗能力,如果击中要害部位,还会直接毙命。

最重要的一点是,迫击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以由单兵直接携带,士兵带一门迫击炮显然比带一把枪更具破坏性,所以在部队中大量装配迫击炮,面对敌方部队可以直接来一轮火力覆盖,直接灭杀一小半,或者把对面的阵型打散。

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迫击炮还有制造成本低,射速快等优点,一分钟发射二三十枚炮弹,相当可怖。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迫击炮的优点,个人觉得量大管饱非常合适,对于步兵而言,除了地下掩体,没有任何其它防备迫击炮的方法,但地下掩体建设又比较困难,这就使得迫击炮成为了步兵克星。


精英出鞘


迫击炮是是最常见到的大杀器,口径从120mm车载迫击炮到37mm前苏联的铁锹炮,都可以对步兵造成极大的伤害。(前苏联的37mm迫击炮,也可以当工兵铲用)


靠什么来杀伤步兵?不管什么口径的迫击炮,都可以产生破片,通常情况下,大口径120mm迫击炮炮弹可以产生大约1200块破片,60mm口径迫击炮炮弹可以产生200至300块破片,这些破片多为球墨铸铁,高速破片极为锋利,对于车辆和一般工事破坏力极大,对于步兵如同砍瓜切菜,简直就是噩梦。

第二高温火药气体和冲击波,在爆心,几乎没有人可以存活,高温火药气体对人皮肤眼睛体表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烧伤,冲击波可以摧毁人的听力,对人的五脏六腑造成软杀伤,内出血,爆炸气浪还可以把人抛起来然后摔下来,非死即残。



第三爆炸还可以使得泥土碎石砖头飞溅起来,也可以对步兵造成附带伤害。

第四迫击炮是曲射火炮,通俗一点讲就是弹道弯曲,加上现代化的观瞄,对于矮墙小山和工事后面的敌方步兵都可以有效打击,这个是直射火力无法替代的。一贯是土豪的美军,现代化程度那么高,迫击炮也没有被淘汰,而且美军还把M224型60mm迫击炮提高了射击速度,最快每分钟30发。(美军M224型60mm迫击炮。)


一颗小白杨188818128


从实战的统计资料来说,炮兵对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武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迫击炮,至于是否存在迫击炮对步兵杀伤力极强的问题,还有待研究,主要是原因太多,影响确实不小。

主要原因不是迫击炮的性能有多先进,而是在于它的设计特点,决定了它的使用,迫击炮主要是一种伴随步兵使用的武器,使用相当的广泛,一般来说小口径的迫击炮都不列为炮兵装备使用,使用的数量很多,在许多情况下,迫击炮负着相当重要的火力支援任务,主要对抗的就是步兵,迫击炮最大特点是弹道几乎是垂直下落的,一旦爆炸,还可以向4周飞散,这一点让拥有较大的杀伤面积。更重要的是,反应速度快,往往是伴随火力,对付步兵集群目标非常合适,自然对步兵的杀伤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麦田军事观察


迫击炮是一种大仰角具备曲线弹道的火炮,自从其问世以来就深受各个国家陆军部队的青睐,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迫击炮更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迫击炮在结构设计上不同于其他炮弹,迫击炮炮弹将炮弹和火药合并在了一起,由于其炮弹底部有一个撞针,一旦炮弹落至发射管底部,撞针就会移动点燃火药,炮弹随即被发射出去,这样在发射之后不会有弹壳,同样还提高了换弹速率。

很多地面作战情况之下,步兵大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同样也是最先受到攻击的。迫击炮虽然射程较近,弹道较高,但是其威力巨大,杀伤性是范围性的,其爆炸之后可以向四周散布弹片对步兵造成伤害。


当然凭借迫击炮的高射速,轻便便于携带,数门迫击炮就可以对敌方进攻部队形成一道密集的炮弹雨,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覆盖敌方火力减缓敌方前进速度。

由于迫击炮发射之后炮弹的飞行轨迹是一道弧线,能够对位于壕沟甚至建筑物后面的敌方士兵进行打击。同样的,迫击炮的发射位置也没有太多限制,由于大仰角的设计也可以在己方掩体以及战壕内进行发射,这也间接的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时至今日,迫击炮依旧深受很多国家的欢迎,当然很多国家也对迫击炮进行了大幅度改进,精准度、机动效率以及炮弹射程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