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ID:zqfxlgzs)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會撒嬌的人,到底有多爽/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面對“撒嬌”這個話題,都是各種迷思和無奈。頗有一種“有力使不上”或者“不知道往哪使、跟誰使”的感覺。但是,也有少數人,他們撒嬌的能力,真的讓人羨慕。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撒嬌女人最好命》裡那個“你怎麼可以吃兔兔”的女孩,用撒嬌的方式,把男朋友哄得團團轉,百依百順,柔聲細語,為自己鞍前馬後,心甘情願。

而“不會撒嬌”的周迅,只能靠“真愛”死扛,一直處在有話說不出、生悶氣、不開心、“我喜歡你,你怎麼能看不出來”“你怎麼可以不懂我”“既然你看不出來,我就一走了之”之類的極其不順暢的情緒中。

只有靠“主角光環”加持,“真愛無敵”才能扳回一局。

既然撒嬌的人生這麼爽,當我們撒嬌時,到底卡在了哪裡?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你不敢撒嬌的理由/


影響我們“撒嬌”的五種常見心態:

第一,自己不值得。

有部分不敢撒嬌的人,其實骨子裡認為自己“不值得”。

比如說,有些女性認為自己不值得被老公捧在手心裡;不值得被老公無條件地寵;不值得享受更舒服的生活、更好的條件、更輕鬆愉快的感受。

這源於自己的低價值感。我們要看到這一點,堅定地認為:不管我有什麼缺點,有沒有成就,工資掙多少,長得夠不夠漂亮、帥氣,是不是足夠討人喜歡……不管外界如何評判,都不重要,我都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我的價值,是跟隨我本人而來的,和其他任何附加在我身上的東西,都沒有關係。


第二,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

無論我們受到的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幾乎都讓我們朝著“更獨立、更能幹”的標準去努力,而很少有人教給我們“說出自己的需求”。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普遍的觀點是,自己“應該”有能力搞定自己的事情,做一個足夠“乖”“少惹事”“很能幹”“不麻煩別人”的人,才是應該的。

“自己搞不定,說出需求”就是“求別人”,“求別人”是可恥的。

然而,脆弱,也是一種力量。可以示弱的背後,其實是對自己更加的自信,也對對方更加的相信。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嘗試說出自己的需求,你會發現,麻煩別人,不僅不會讓別人討厭你,而且還會迅速拉近你們的關係。


第三,對方靠不住。

出於“自己不能麻煩別人”,以及,認為“對方靠不住”的想法,往往讓我們自己先去嘗試默默消化和自行努力。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對方是不是真的接不住?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讓我們公平地假設,對方有可能接得住,也有可能接不住。但是,我們不去預設對方的立場。

而實際情況中,我們往往預設了立場:對方接不住,我只能靠自己。

在這個“默默自己消化和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其實一直在積累對對方的情緒。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很多事情,當我們終於“憋不住”,不得不和對方說的時候,其實已經到我們忍耐的極限了。

說的時候,已經伴隨著巨大的情緒,並且,情緒很可能已經大過事情本身。

這種情況下,不預設對方立場,我只表達我想表達的,讓事情是事情,而不是情緒。很重要。


第四,被情緒佔據。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被情緒佔據,已經不在說事情,而是在說情緒。

當情緒來時,和情緒保持距離,不被情緒佔據,很重要。

所以,當情緒來的時候,我們需要引入的第一個覺知就是:我現在有情緒了,我看著我的情緒。

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了一個機會,和情緒保持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裡,我們得以抽身出來,不被情緒佔據,看看,情緒之外,我們本來想要說的是什麼事情。


第五,已經不再說事情,而是在攻擊對方。

當你陷落情緒時,你原本的目標就完全不存在了,你已經看不到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當你開始攻擊對方時,對方就很難為你做什麼了。

當這個時候,你倆就會開始一組“反攻戰”。

撒嬌?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永遠把目標錨定在客觀事情上,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而攻擊對方。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你的撒嬌,其實是試探/


很多人所謂的“撒嬌”,其實沒有真的撒嬌,而是“憋著一口氣”地試探。

比如:我就是覺得你這個人靠不住,肯定不會滿足我。好,我“勉為其難”撒個嬌,就等著看你反應。這個時候,如果對方的反應稍有不適,你其實心裡就會好像“終於等到了時機”“可讓我逮到了機會”“你果然這樣”,然後,我們自己立馬爆炸了。

反過來,你“憋著一口氣”式的試探本身,對方也一定能感覺到。也就指望不上他還能做出什麼讓你欣喜的反應。

也許,這種“撒嬌”本身,你就沒想過能成功。

“撒嬌失敗”,是你潛意識裡的期許。你既然希望失敗,它就很難成功。

撒嬌是放得出去,收得回來

很多人不敢撒嬌,源於一種深埋心底的隱憂:我倒是可以撒嬌,但是,一旦我真的撒嬌,如果對方接不住,怎麼辦?

如果我“屈尊降貴”地跟你撒嬌,就是伸出我的需求,一旦不被看到,就好像赤裸的自己,被別人扇了一個嘴巴。

那會怎麼樣?

那麼,我就會瞬間崩潰成渣渣。

也就是,一旦放出去,我就收不回來。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我放出去的情感,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對方能接住。如果對方接不住,我又收不回來,那麼,這個時候,我的感覺就被徹底打散了,被打散的感覺裡,有:憤怒、屈辱、恨、委屈、無力、無奈、恐懼等等。

這些被打散後的感覺,實在太可怕。

這樣的感受,我自己無法消化,也無法承擔。

為了避免這種自己難以收拾的局面發生,那麼我的選擇就有兩個

1. 我不發出需求,自行消化,表現為“有那廢話的功夫,我自己就幹了”;

2. 我先武裝好自己,再揮劍指向對方,表現為“發號施令,強硬地向對方提出要求”。

這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溝通模式。

要麼“忍”,要麼“戰”。

而,撒嬌,要求我們“放得出去”,別人一旦接不住,我們又“收得回來”。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擁有“穩定自我”,才能撒好嬌/


“收得回來”,往哪裡收?

往“自己”這裡收。

這就依賴於我們有一個“穩定的自我”。

如果說,以上種種,是撒嬌的“招式”;一個“穩定的自我”,才是撒嬌的“心法”,是“撒嬌”最穩定的根基。

“穩定的自我”,源於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看到”和“回應”。如果很遺憾,我們不是那個足夠幸運的小孩,自我是破碎的,只能靠自己後天建立,我們該怎麼做呢?

後天的修復,也要從不斷被“看到、回應、放心依賴直至放開依賴、自我形成”這個過程入手。

首先,你要非常有意識地意識到:建立一個“穩定的自我”,這很重要。

這個意識是兩個層面的:不僅從理性上認識到這個問題,還要從感受上認識到這個問題。

其次,我們就要從身邊人中,去尋找“鏡映”——也就是,被看到的感受。並且,有意識地積累這種“被看到”帶給我們的積極感受。標記它,感受它,內化它,記住它。這很重要。

然後,從這些不斷被標記的“被看到”的積極感受中,獲得積極的力量,帶著這個力量,嘗試去整合自己。這裡整合的,不只是“好”的方面,還有看到自己那些“不夠好”的方面。通過這些整合,嘗試去聚攏和形成一個“自我”的形象。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最後,在生活中去鞏固。不斷地嘗試去標記自己“好的感受”和“壞的感受”,不斷進行整合,讓自己更加全面、豐富、真實、夯實和穩定。

這裡我特別想說的一點是:後天完全靠自己努力去建立一個穩定的自我,不會容易。

你要有心理準備。

對於自我的改變,你都應該有心理準備,那一定不是你看了一篇文章就能“恍然大悟”的事情。我們過去幾十年的生活經歷,讓我們形成了心靈上的一個黑洞,我們應該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和耐心。不放棄,多嘗試,多努力。別無他法。


會撒嬌的人,憑什麼好命?

三木水,心理諮詢師,北京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學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取向,帶你從心理學看透世間萬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