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取消职称,工资与什么挂钩最合理,并且也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乐土書法


首先,职称不会取消。职称是对教师水平的评价,衡量和肯定,也是一种荣誉,也是世界各国的基本作法。

既然不能取消,那就不能不与职称有关系。多少而已。评上的,自然希望挂钩,越多越好。没评上的。反之。这是一本难唱的经啊!以工作量,以工作年限。以成绩,以及以职称,都有理,又都不全面,怎么办?怎么办?


文树道


职称已经严重阻碍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我认为教师职称可以套用公务员工资实行办法,公务员现在实行如果不能正常升职,但工资待遇满10年自然晋升副科级工资待遇,满20年自然晋升正科级工资待遇,以此类推。教师工资也可以这样,职称可以不取消,但工资待遇满多少年要自然晋升,这样既不损害领导们和已经晋级高级职称人的利益,还可以提高不能正常晋职称教师的积极性,弱化职称作用,最后让职称退出历史舞台。


齐鲁新闻网


如果取消职称,那么,最公平合理,也最能调动积极性的教师收入,最好与这四种工资挂钩!

其实,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也是大家最希望实行的三种工资。

一、“同工同酬”得到的工资。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说,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报酬,不分职称高低,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相同的工作,就应该获得相同的工资收入。那么,还有谁有意见呢?还有什么理由提意见?不一样的工作,收入就不一样,公平合理,而且,所有的教师都会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副科教师就领取和主科教师不一样的报酬,后勤处的教师就按照后勤的标准发工资,都是语文教师就一样的报酬。

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下得到的工资。

就是说,在同样的工作种类下,干得多、工作量大的教师工资收入理应很高,而相同工作、工作量小的教师,就没有理由获得高工资。例如,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师,一个人一周5节课与另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一周有10节课,那么,他们的工资收入比应该是1:2。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师,同样的周课时,那就看他们班级学生人数,同样的人数时,就看批改作业次数等等。——

就是比较工作量的大小而确定工资的多少。这样的话,教师就会想多代课,多批改作业,多……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公平合理!

三、“优绩优酬”得到的工资收入。

有同样的工作和工作量的教师,还要比较比较他们的工作成绩。例如,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幅度如何?后进生的转化率高低与否?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生比赛中获奖情况怎样?等等等等。在班级学生的程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教师的工作成绩发放报酬,这就是“优绩优酬”,这样的报酬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说什么的。也就是说,这种报酬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也是可以调动积极性的工资。

四、教龄工资。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地工作了那么多年,应该给予奖励,而这种奖励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辛苦费,而这种收入也是最真实、最合理、也能调动积极性、促使教师长期从教甚至是终身从教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认为,以上的这几种工资,如果真的谋划好之后,与教师的工资收入挂钩的话,教师的积极性肯定会高涨,也是最为公平合理的办法。


中小学教育者


一部分网友发起对教师职称的讨论,有的认为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不合理,要求取消职称。就目前教师职称改革的方向来看,取消教师职称是不现实的。假如取消职称,教师工资该如何来核定?又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呢?


职称工资是教师工资中差距最大的部分,每年差距都有几万元。如果取消职称工资,这对评上职称的教师极为不利,为了权衡利弊,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核定教师的工资。

一、工资与老师的师德挂钩。

考核一位老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德。如果一位老师教育教学业绩很好,但师德不好,会影响教育行业的整体形象。这样的老师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教师。在发放教师工资时,可以增加教师师德工资。对于师德不合格的老师,停发教师工资,并由教育主管部门介入调查。



二、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教师的绩效工资有70%与职称挂钩直接打入到老师工资账户,30%的绩效工资用于老师绩效考核。既然取消了职称,教师的绩效工资应当100%计入老师的绩效考核。如何考核老师的绩效工资呢?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对老师实行竞聘上岗制。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让有能力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竞聘到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岗位上来,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绩效工资的作用就是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绩效工资不是按照职称工资计发,这样会出现教好教孬一个样的现象,现在很多学校的绩效工资都是与职称工资挂钩,混一天日子,也领那么多的工资,不利于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增加教龄工资。

在目前教师的工资构成中,虽然有教龄工资,但少得可怜,20年以上教龄的领取10元,而且还封顶。其实教龄工资可以按照20元每年的教龄计发。比如有30年教龄的,每月的教龄工资就是600元。

以上是个人看法,不喜勿喷。欢迎在评论区交流留言。


Lance课堂


教育取消职称,我认为应该和教师的工作量挂钩比较合理。理由如下:

1、现在都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校长拿着高级职称,工资拿的最高,相比较一线教师,他们的工作量最低。

2、许多老教师到了50岁以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不想上一线了或者不能上一线了,而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拿着高工资,相比较一线教师,她们的工作量还是很轻的。不过比起那些领导,他们还是重一点,人都是要就老的。可是有些领导就不一样了,年纪轻轻,拿着高工资,不公平。

3、和工作量挂钩,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特别是一线教师。这样才能提高成级。



我的夜里只有你


2000年前,教师设立职称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文化层次不同的在职老师设法提高相应的学历,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而眼下情况应该与那时不同了,现在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是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各学段教师知识文化上也没有问题。所以职称的意义已不如工龄的意义了。应运用教学质量的好坏来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才是关键。


北兆山木兰山


真正懂教育的人,绝不会让人的灵魂过多的被铜臭所玷污。

所以,职称必须取消!

人生而平等,勿须与什么挂勾,人为的给人分三六九等,团结互助,共创美好明天才是教育应有之义。


流浪四海的fish


首先要说明的是,正常的情况下,按教师职称区别教师的工资的做法,本身没有错,只要正常实行也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评定职称,安职称不同把工资分成三六九等,就事论事本无可厚非,更无取消之理由。问题出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被领导校长关系任意操控和人为的改变,使评定结果出现了不合理不公正性,这才致使职称工资被广大普通教师所诟病。如果能公正公平的评定职称,职称无需取消,也无需再找更合理的工资发放依据。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工资与什么挂钩合理?只要与公平公正挂钩就合理,哪些因素不容易被人为的篡改,哪些依据不容易被人为的操控,就要与工资挂钩,例如教龄,教学成绩等。都可以成为工资挂钩的因素。

无论制定什么样的参考依据,关键还在于实际认定机构,确实要实事求是,要真正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评定。绝不能像当前的职称评定那样出现走过场走形式或偷偷摸摸出来结果就完了的现象。

作为普通的老师,毕竟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就一定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用相声说教育


取消教师职称!工资与工龄,学历,所教学科挂钩才能从根本上调动积极性!近些年中小学教师,上课的不如不上课的工资高!不会上课的当校长,当上校长就不上课!还霸占高级职称!腐败之极!


手机用户56735178898


年功(教龄) 60%—工作量30%—实绩10%;教龄代表最大贡献,工作量代表当年贡献,实绩代表多做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