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喂毒",這是真的嗎?

寶寶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是不一樣的,6個月的時候,在這之前,基本的營養來源都是母乳或者奶粉,在這往後,大人就可以在寶寶的食物裡面添加一些輔食,可以減少一部分經濟花銷。

但一定要原汁原味,不能添加任何調味料,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咀嚼功能和吞嚥功能都發育的不夠完善,如果加入這些調味料,就會增加寶寶的身體負擔。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在給寶寶準備輔食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往裡面添加一些鹽,認為這樣吃起來比較有味道,寶寶也愛吃,同時也給寶寶補充了鈉元素和氯元素,實不然,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當下年輕父母上班忙沒時間帶孩子,為了生活,掙錢,要麼給家裡請保姆幫忙,要麼就是把孩子送去交給老人照顧,殊不知老人管教孩子的觀念都是自己那輩人的老一套,大多時候也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雅惠和老公平時上班很忙,一個是財會總監,一個是私企部門經理,平日裡有做不完的工作,2019年的時候,他們迎來了生命中一份特別的禮物,雅惠順利產下一名男嬰,瞬間讓這個家庭氛圍愉悅了很多。

孩子的出生,誰來帶便成了難題,都要上班,經倆人商量後,決定讓婆婆來家裡先幫忙帶著孩子,婆婆也答應了。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雅惠的性格比較好強,坐完月子沒多久,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家裡有婆婆照顧孩子,自然也就放心了許多,安心做著自己的工作。晚上回到家,孩子餓了雅惠便會帶孩子回房間餵養母乳,一段時間過後,孩子慢慢有了變化,成長了一些,又白又圓,長得很可愛。

孩子逐漸的長大,到現在快滿1歲,男孩子,飯量大,婆婆和雅惠商量著要不要給孩子的飲食裡面添加點輔食,這樣一來,也減少了日常買奶粉錢的花銷,婆婆三番兩次的勸說,雅惠同意了。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作為新手媽媽的雅惠,雖然在職場上經驗豐富,可回到家帶起孩子,一點經驗都沒有。

一次休假,雅惠在家裡陪孩子,用盡各種辦法,孩子總是哭,她沒有辦法,只能讓婆婆抱著孩子,自己做飯,就像和婆婆商量好的,開始給孩子每天的飯食裡面增加一些輔食,雅惠每次做的時候,習慣把白粥熬成米糊加點蔬菜汁,讓孩子吃,可這似乎並不符合孩子的胃口,吃不到兩口就會吐出來。

婆婆就納悶了,孩子不喜歡吃難道是因為飯裡面沒有味道嗎?

打這以後,婆婆每次做的時候時不時的會給輔食裡面放一些調味料,就像鹽,經常習慣性地加到飯裡,給孩子喂的時候,孩子也吃的很好,婆婆很欣慰,孩子喜歡吃,於是就開始變著花樣的給孩子做飯。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慢慢地,雅惠每次下班回家,孩子也不哭鬧著餓了要吃奶,她很詫異,當她第二天發現婆婆給孩子餵飯孩子吃的很好的時候,拿到自己跟前嚐了一口,的確,很有味道!

想到這麼久以來孩子一直吃鹽味這麼重的飯,她生氣的把碗摔在了飯桌上,對著婆婆喊道:"這麼小的孩子,都不到1歲,不知道不能讓孩子吃鹽嗎?飯這麼鹹,至少都趕上成人的量了,相當於給孩子"投毒"你知道嗎?什麼都不懂"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婆婆卻說道:"我大孫子我還能害他不成?男孩子,吃鹽才會長高個,以後才會有勁,更何況我就放了那麼一點,飯有味道孩子才喜歡吃,你做的好孩子為什麼不吃呢?"

雅惠聽完這話心中的怒氣一下子湧上心頭,給老公打電話讓婆婆離開家裡,孩子以後她自己帶。老公夾在中間兩邊為難,為了能讓兒子安心上班,婆婆便收拾好自己東西走了......

那麼,不滿1歲的寶寶輔食裡面可以加鹽嗎?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不能,這個時期的寶寶腎臟功能發育的不夠成熟,過多攝入的話會引起腎臟功能的衰竭,增加成年之後患高血壓、心臟病以及其他併發症的風險。

寶寶的味覺會比成年略遲鈍一些,像一些魚肉泥等食物,不加鹽的情況下,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要用自己大人的感官能力決定寶寶是否需要。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二、0-6歲兒童的吃鹽建議

專家建議:

  • 1-3歲寶寶應儘量少吃鹽
  • 3-6歲寶寶每天吃鹽應不超過2g
  • 6歲以後兒童鹽攝入量最好控制在3-5g內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參考攝入量指南》數據表明:對不同年齡段寶寶的每日鈉攝入量做了具體推薦(如圖):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三、 攝入過多鹽對寶寶的危害

1、給寶寶腎臟增加負擔,導致心臟功能受損。

2、抵抗力下降,鹽量過多,可使口腔唾液分泌物減少,因為滲透的作用殺死寶寶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失調之後,會很容易生病。

3、智力受阻,攝入過多鹽,會阻止寶寶體內對其他鈣、鋅的吸收,體內缺少這兩種元素,會影響寶寶的骨骼增長,引發各種疾病。

聽說,不滿1歲的娃吃鹽多等於

日常生活中,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儘可能多樣化的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同時也要仔細閱讀包裝外部營養成分表中納的含量,判斷哪種食物寶寶該不該吃,每次該攝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