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空曠的大街,稀疏的人流和車流、餐館酒店關門……新型冠狀病毒將人們留在家裡。對於成都這個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而言,全都宅在家裡吃得怎樣?老百姓的“菜籃子”能裝滿過節嗎?

面對突發的疫情,成都市商務系統和農業農村局科學應對,全力保供。其中,彭州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每日組織6000多噸蔬菜,3000多噸水果,而成都益民集團春節期間儲備的蔬菜總量也超過2000噸。

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探班菜市 供應充足,價格親民

1月29日中午12點,記者在成都市桂溪街道天仁路和平綜合農貿市場裡看到,時令蔬菜整齊的碼放在菜架上,三、四家攤位上掛滿豬肉、雞鴨等,不時有戴著口罩的市民選購蔬菜和各色肉食。尋問價格,與平時差異不大。

1月29日上午,張先生在李家沱菜市買了半隻打理乾淨的兔子,25元一斤,平時只要18元左右。“過年漲點價也可以理解,更何況今年又這麼特殊。”張先生說。

1月27日上午,王女士去了青白江區的陽光菜市,市場裡菜品豐富、一切如常,“我在生鮮超市買的蒜苗8元/斤,陽光菜市5元,價格與往年春節菜價沒有多大的變化。”王女士說。

每年春節菜價均略有上浮,今年突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成都市市場波動並未出現大動盪,為探究這背後的“秘密”,記者聯繫了成都益民集團和彭州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

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流通渠道 不關門、不歇業保市場

1月29日,四川省農產品流通協會發出倡議:農批市場不關門不歇業保貨源、保品質,聯保聯供、跨區域聯動。

春節大假期間,成都益民集團39家益民菜市及1家益民mini店均正常營業,且營業時間恢復到7:30至20:00。組建了“菜籃子”“米袋子”保障服務隊,充實到益民菜市的蔬菜採購、配送、銷售等環節,確保及時向臨時缺貨市場配送補貨及做好各市場的銷售工作,確保蔬菜種類持續豐富,市場不出現斷供現象。“1月27日、28日我們新增涼山等地基地蔬菜150噸,近日正加強對接攀枝花、彭州、崇州、金堂等本地菜和應季菜生產基地,山東、雲南等外延基地群,組織貨源保障市場供應。”成都益民集團宣傳培訓部部長陳國忠說。

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一改春節縮短開市時間習慣,今年春節大假實行24小時開放經營,並積極對接產地,加強貨源組織,充分發揮“南菜北運,北菜南運”社會調度功能,春節期間每天組織新鮮蔬菜約6500噸,品類達120餘種(其中日常所需的白菜、土豆、蓮花白、萵筍等作為重點保供產品),水果約3200噸,品類基本齊全。

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記者從成都市商務局獲悉,該局成立了工作專班,密切關注重點商貿企業生活必需品價格、銷量情況。完善預警機制,及時發現生活必需品脫銷斷檔、價格異常波動等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提早研究、妥善應對。聯動區(市)縣,全面梳理全市商貿流通企業肉類、蔬菜、水果、食鹽、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庫存水平和供給能力,統籌全市生活必需品聯保聯供,防止出現區域性、階段性市場波動。指導紅旗連鎖、舞東風、永輝超市、市鹽業公司等10家市級應急保供企業,拓寬貨源渠道、提高庫存儲備、延長營業時間。

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據成都市商務局統計,目前成都市大型商貿連鎖企業商品庫存充足,價格穩定。肉類供應方面,提前與屠宰場、生豬批發市場和生豬銷售公司之間開展購銷合作,同時儲備有25噸白條豬肉,確保市民春節期間能買到平價豬肉;在糧油供應方面,成糧集團儲備有面粉110噸、食用油200噸和大量的儲備糧,以及1600噸本地、2600噸外地成品米收儲準備,具備2小時內配送至市內網點能力,充分滿足市民採購需求。

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生產給力 保“菜籃子”不斷檔

1月29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切實抓好冬春蔬菜生產,摸清供需底數,制定應急預案,加大生產力度,千方百計增加產量,配合有關部門保障蔬菜順暢供應,保持市場充足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

1月29日,金田種苗公司總經理李春文告訴記者:“今年公司蔬菜種苗生產量比去年增加了20%,在年前200萬株菜苗已經銷售到峨眉、眉山、夾江等地,還有200萬株苦瓜、冬瓜、茄子、辣椒等菜苗也將在近期銷售完成。”據成都市蔬菜種子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協會的種苗生產企業都在加緊蔬菜種苗的培育生產,確保蔬菜供給不斷檔。

城“空”“菜籃子”不空 抗擊疫病心不慌

1月28日成都市農業農村局推出九條措施,全力做好“穩生產、保供應”各項工作。

措施包括:制定應急預案,確保豬肉等“菜籃子”產品不斷檔、不脫銷。暫停全市農(集)貿市場活禽交易和宰殺。落地落細落實穩定生豬生產政策措施,推進規模養殖場復產補欄。加大種苗保障供應,指導種苗企業開展工廠化育苗,確保防控期間生產用苗,強化農機、灌溉等措施,確保大春備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發揮網格化監管體系作用,強化對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生產檔案等管理,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合格證制度,把好產地準出關。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合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和供銷社企業加強與大型商超、規模連鎖企業的產銷對接,積極開展蔬菜、豬肉、家禽等訂單農業、直採直銷。加強與德陽、眉山、資陽、攀枝花等合作共建共享“菜籃子”生產保供基地,有效補充季節性蔬菜品種短缺問題。

發揮供銷系統農資供應的主渠道作用,做好種子、農藥、肥料、農膜等大春備耕物資準備,增加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的市場供應。加強與發改、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的會商協調,開展豬肉、蔬菜等主要產品全產業鏈信息監測和分析預警,從生產、流通、零售、市場監管等多方發力,強化市場研判,正確引導市場預期,落實好應急預案,防止農產品供應和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做到及早研判,妥善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