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业率如此之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走进大学校园的忐忐


根据2018年最新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应届毕业生的总人数达到了563万,然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仅在434万左右。其中多学生谎报了工作状况,实际的工作人数不超400万,其中有51万左右的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的工作,所以只能够回家待业,或者是盲目的愁筹备考研。

如今,大学生找工作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更难!造成大学生失业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层面

1、经济转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经济转型的深化阶段与关键时期,深化经济转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尤其是由于处在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就业岗位有限。

2、大学扩招的影响

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导致了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19年毕业生的数量超过了8百万。

3、就业观念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发生转变,同时缺乏明确的就业定位,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在就业定位上,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定位。进入大学后,盲目参加各项社团和校园活动,对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技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才发现岗位的能力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由于他们不能恰当的给自己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身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就业指导或是生涯发展辅导,甚至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而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所以,也就很难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4、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上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局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但同时,由于我国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欠发达,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企业层面

(一)、公司招人的本质

公司招人的本质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招到尽可能优秀的人才。在HR眼中,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呢?这主要是从三方面衡量:

1、企业文化适应性。也就是说求职者是否认同组织的价值观,这关系到一个员工能否持续、稳定地在企业内发展下去。

2、岗位工作适应性。这主要从岗位胜任能力与专业水平两方面考察。岗位胜任能力越强、专业水平越高的应聘者,越有机会得到HR的青睐。

3、领导(团队)风格适应性。也就是说应聘者的性格要能和整个团队以及他的领导能合的来。

(二)、企业原因造成所致

1、公司发布岗位时,虚假成分太多。比如说挂在招聘网上的薪资是6-8K,实际薪资却只给到4-5.5K。远远不符合求职者心理期望薪资,导致招聘失败。

2、挑选简历的人与面试官不是同一个人。导致挑选出的简历,叫过去面试的人,往往不符合面试官的要求。

3、薪资与要求不匹配。要求是财务主管,薪资却只给到普通财务专员的水平。

4、急功近利。企业的想法是入岗即上岗,根本没有培训,所以多数应届生,无法胜任本职职位。

三、高校层面

1、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等学校专业调整飘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果专业过热的过热,专业名不副实,学业难与社会实践接规,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毕业生分配市场导向的今天明显显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弱点。

2、高校在大学生实习方面存在短板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习时间短,部分院校不安排实习,由个人找实习单位。这样很难达到实习效果。

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

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

前几天,看了一篇“大学期间不找实习的我,真的后悔了”的文章,讲述毕业之前没找单位实习,求职过程的艰难历程。给大学生们的启事:一定要认真对待实习!

真心希望我们的高校都能认真对待毕业生的实习工作,使实习工作走向正规!

四、大学生层面

(一)、没有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

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了。”

到大四才“知道自己知道了”,其实已经知道晚了。许多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思考,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大部分人都没有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求职意向不明确。

最近,看了一篇“毕业之初我从未听过职业规划,打拼12年,我深深领悟了这沉重代价”的文章,讲述毕业之前没有职业规划,打拼12年所付出的艰辛及走过的弯路。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确立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分析了解自身能力、才华和性格特点;找出自己的特长,确立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并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目标。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激励自己努力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计划将一步一步地实现,这时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将逐步改变。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有具体并且可实现的计划。

  三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助你把握关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安排日常工作的优先级顺序。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将使我们能够把握关键,提高成功的几率。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挖掘个人潜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自己有优势且能得到高回报的领域,这有助于你发挥更大的潜力,最终达成目标。

  五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助你了解当前的努力。为你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估的重要功能。你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价你当前取得的成果。

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让我们少走弯路。在步入职场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制订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然后再去找工作。

(二)、学习不感兴趣

现在很多大学生进入到学校之后,由于学校的管制不如高中那样严格,再加上原本很多教学科目就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够将学习成绩搞上去呢?

(三)、将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由于业余时间比较充足,所以很多人都会有着诸多的不良嗜好。其中打游戏是普遍大学生会上瘾的一件事,如果玩入迷了之后,有很多学生甚至会逃课上网打游戏。除此之外,在大学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堕落,每天熬夜到很晚,早晨起不来之后自然就不会去上课。

(四)、没能选对所学专业

现在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其实很普遍,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年。很多毕业之后找到工作也都不是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就说我的专业生物科学吧,大学毕业70%的人不是从事本专业的,10%的人看起来和本专业相关其实就是卖仪器和试剂的销售工作。仅仅10%的人是到研究所或者一些检测单位的上班,还有一部分是考研考公务员的。很多人上大学其实忽略了专业的选择。毕业即失业,我认为和乱选专业有一定的关系。

1、根本不知道自己选什么专业

很多我们高考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专业。大学只知道清华北大。大学分一本,二本,三本,大专。在专业上,大多数人只知道师范,医学,会计。尤其在农村,如果你是大学生,很多人见到了你,就问,以后是当老师还是当医生。很多人对专业是没有概念,如果学的其他的专业,他们就会说,出来干嘛的。很多人选专业都是各种问亲戚朋友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里,当然从小就只读语数英的课本,哪里知道其他专业到底是干嘛的。我当时报生物专业,就是一个当老师的亲戚说这个以后出来很多工作可以选择,然后就报了,其实我自己喜欢的是电子设计,最后还是屈服了选择生物科学,读了一学期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互联网,还好当年大学就给自己定位互联网,未来的10年确实证明了互联网的发展。在学校就自学网页设计、php编程等等,出来找工作的时候确实也比较顺利些。

2、确实不知道专业干嘛的

高中的时候,大家努力学习,只为考高分。录取线出来,知道了自己有没有考上,考上了就高兴,一般考上是指一本,二本。很多人以为考上大学就好了,忽略了报志愿也很重要。

报考志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专业的好坏,对专业完全不了解,很多人都是看那个专业听着高大上、看着顺眼就报了。根本不了解它未来发展,不知道专业就业之类。甚至对学校也不了解。很多人也会说,怎么不问老师,亲戚朋友。很多老师也不了解,他们都是毕业多年的,知道的很多信息早就过时了。亲戚朋友里,也没有几个上过大学,即使上了大学,了解到的专业的信息也很少,要么早过时了。当然很多专业也许现在是热门,等你毕业了也一样找不到对口工作。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报专业,对专业不了解。基本是,看那个舒服,顺眼,就报了。根本想不了那么多。

五、供求双方

求职者的需求,也就是求职者在找一份工作时,可能会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薪资期望值、公司各方面福利、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因素。

也就是说,求职者必须要满足公司对人才动机的需求,公司也必须满足求职者的需求,双方才能达成共识,进行一个劳务合作。可事实上,这种互相满足的几率很少,导致了双方一个招人难,一个找工作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岗匹配难。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改善这种局面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


LaoHuang188


本质在教育上,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好好读书,以后就可以不用干活了”,结果他们毕业后凡事要干活的工作都不做。我们单位是国企,生产汽车的,每年都会招200左右的大学生,严格按劳动实习半年,基层岗位实习半年来做,结果就劳动实习半年80%的就跑了,剩下的20%在基层岗位实习的半年又会跑掉2/3,他们认为工作就是穿的干干净净,每天朝九晚五的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


叶蝉135


首先,2000年前基本上不存在失业,甚至包分配。2000年后大量扩招,才出现这样情况。

大量扩招有合理性,配合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充足人才。

例如还是象九十年代中期前每年招几十万大学生,大量底层家庭子弟就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就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城市打拼。中国也就不可能快速城市化。

现在由于城市化过程逐渐放慢,必然有大量大学毕业生无法得到“体面”工作岗位。这个需要转变观念。毕竟不论录取率多么高,有竞争力的比例还是差不多。

但是无论如何,中国接近40年高考,为不同阶层子弟提供了相对公平和廉价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值得总结和坚持。但是也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比如增加职业技术比例……

不论如何,每年出生一千多万,八九百万上大学,都是了不起的事情,当然由于教育质量千差万别,这八九百万大学生可能只有五百万合格毕业,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学生并不能人尽其用。但是即使这样,那些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孩子也不能说大学教育就一无所获。毕竟这样经历为他们生活提供了其他可能。当然家庭贫困的去上私立高价大学这样的情况值得斟酌。高校专业设置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不要关起门来办教育。


巴山夜雨麻辣烫


比统计数据更夸张的是,很多大学的就业数据还是假的……号称95%就业,其实59%都不到


MasonMan


其实压根儿就不存在着所谓“大学生失业率高…”的问题!虽然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逐年增长,然而众多企业需要的各类型、各专业的员工,也在逐年增多。

现在的情形是:

(1)有不少大学生缺乏自知之明,他(她)们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仅有的本科学历却要求和具有硕、博学历的同等待遇,名曰:“都是人,要平等”!…。此类人物肯定是被每个企业都会拒聘。

(2)在学期间,逃学、挂科,除了玩儿就是搞对象,根本就没有好好学习,四年混下来其实什么都不懂,走向社会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无论笔试、面试否不可能合格。

(3)从小到大就没有受过良好家庭的教育,大学期间也没有及时补上这一课!

不懂规矩、不明事理,没有礼貌,更不会待人接物,就知道好吃懒做、怕苦怕累…。往往遭到招聘老师或是招聘负责人的极度反感,而自己却还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ayang28163824


大学生失业率为什么偏高?


一方面,大学生失业率偏高;另一方面,企业“用工荒”、招工难,当然是技师、技术工人为主!

大学毕业生,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的“天之骄子”,国家包分配当“白领”干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也!

一、现时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专科学校、职业学院纷纷升格大学,而原有大学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大力扩招的结果下,以每年800多万毕业生之巨的庞大数量,进入本已拥挤不堪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问题出现了,哪里有那么多的、800多万岗位,虚位以待大学毕业生!

需要国家每年新建80个拥有10万名员工的鞍钢、中石油等那么大的特大型企业,而且排出其他就业人员,专供大学毕业生使用;

并且大学毕业生不能挑选只做白领,蓝领也得屈尊,现实吗?

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既失业的尴尬境地,不得不在毕业前一年就坐不住教室,四处托朋友、找关系、递简历,乃至父母亲戚,动员一切可能调动的人力资源力量,全员奋战拼博,加入就业大战,以求在千军万马的就业市场分一杯羹,求得一个顾不上什么体面不体面、专业对不对口、暂栖身的白领职位,慰藉十年寒窗苦、父母企盼的心灵!



二、而在另一方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量劳动密集型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人时代正在消退,需求大缺口是蓝领阶层的职业技术工人、技师,以至高薪聘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退休、下岗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技师,引起又一波“孔雀东南飞”大潮!

而这正是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乃至技校培养的毕业生所具有的就业优势。

所以,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以至技校的毕业生,以其职业技术教育所获得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在拥挤的就业市场,胜出大学毕业生一筹!

三、大学,注重的是理论教育、科研能力,就业必须坐办公室当白领,放不下身架作蓝领工人;既使放下架子当蓝领工人,又不具备技术工作能力,白领无位置,蓝领干不了;

甚而出现了大学毕业生为就业,转身就学职业技术学校的现象,虽然是少数,但是,说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市场经济下,一切都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就业市场的供需规律,你必须正视!



四、职业技术院校注重的是技能性、实践性教育,也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技师,与大学的注重理论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互补的教育整体,而在中国人好面子、讲级别、虚荣心驱使下,不切实际的在纷纷升格大学潮中,迷失了方向,摇身一变、跻身大学行列,失去了本来的优势面目,得不偿失!

家长、考生唯白领是求,不愿意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技校学习,丧失了就业前景一片光明的院校选择,纷纷加入本已就业难的大学院校学习,也使得高等教育整体失衡,催生了大学毕业生本已就业难、以至更难的局面发生。

五、国家当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据媒体消息,国务院已经发出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意见的文件,国家教育部门已有计划,正在制订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将有部分大学专科、乃至本科学校,逐步改建为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技能性、实践性的技术工人、技师,使高等教育恢复整体平衡,适应就业市场的规律。


z山海


作为一个接近四十岁的人,不要管那么多,忽略管一代更比一代强,不要管这年头大学生都从小各种培训长大,不要管上的课有没有用,也不要管上课的老师是不是来自市场的精英,只要这群学生在市场找不到工作,就怼学生上课玩手机!就怼他们不务正业,就怼他们不争气!


正话反话都那么回事


大学生失业率如此之高,是中国教育结构出了问题,因为教育跟社会需求严重脱构,才导致如此严重的高失业率。中国现今大学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知识型的大学生,而不是技术型大学生,不是企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这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缺少技术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知识型的大学生。教育为社会服务,而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反省的。


无所谓213478592


因为它



烟雨142481040


首先,必须定义什么是大学生?当然,每个人定义不同,我认为大学全国排名100之内的可以定义为大学生。其他101-200名的大学定义为职业学院比较合适,可以定义为准大学生,应该定义为高级职业技能人才。200名以后的本科可以定义为职业技能人才,不应该算大学生了。至于其它更低层次教育就不是大学生。其次,大学生失业率?这个指标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制造业、服务业缺人很多,根本招不到人,除非懒惰,否则不存在22岁失业的问题。难道不能够学个驾照开公交车、出租车、滴滴出行?这些行业缺人。实在不行,送个快递总可以吧,再实在不行,卖碗面只可以吧,实在不行,烤个红薯总可以吧,实在感觉太累,KTV总可以去娱乐娱乐一下吧,不要认为考了个学校就得做CEO,因为你那个不是真正的大学。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要你有职业精神,一定会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