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貧困戶縣域內就醫“先診療、後付費”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醫療衛生事業是群眾最關切的民生,與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今年,雲南的老百姓將會享受到哪些暖心、貼心的衛生健康守護?

1月21日,2020年全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雲南貧困地區“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成功入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第一批試點省份;提質達標縣級公立醫院躍升到106所,實現全省性消除瘧疾的目標,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5.1歲,傳染病總體發病率連續16年、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連續3年保持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在健康扶貧、醫療衛生服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雲南將推出一系列惠民舉措。

貧困戶縣域內看病“先診療、後付費”

為切實減輕農村貧困患者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我省全面落實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報規定,嚴格規範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和轉診轉院規定,防止過度醫療。及時排查、發現和糾正政策執行中的偏差問題。採取設置村衛生室週轉金、醫保預撥資金墊付基本藥物採購金等多種形式,從機制上解決貧困地區村衛生室藥品配備不足的問題。

按照國家要求進一步擴大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救治率達到99%以上。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病患者全部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改進簽約服務質量,完善和嚴格考核辦法,確保履約服務到位。

實施公共衛生服務提升工程

實施“公共衛生服務提升工程”,增強重大疾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將省疾控中心、省地方病防治所和省寄生蟲病防治所3家機構集中遷建,建設區域性國際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效發揮其在區域內能夠“一錘定音”的作用;實施省級區域疾控中心核心能力建設。將保山、大理、臨滄、昭通、紅河、普洱6個州市疾控中心建設成為區域性疾控中心,對其實驗室設備進行填平補齊,有針對性地培訓檢驗人員,提升其區域內開展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核心能力;增強省級結核病、職業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能力。

按照專病專防模式,支持省傳染病院建設結核病診療中心和省三院雲南省職業病醫院總體改擴建項目,進一步為全省結核病、職業病防治提供一個集體檢診斷治療、醫教研培訓和全省質量控制為一體的綜合平臺;提升各級院前急救能力。進一步健全全省院前急救指揮調度平臺,為各地配置急救車輛和車載醫療設備,在鄉鎮衛生院持續建設心腦血管救治站;在人員密集場所逐步配備AED設備。在全省機場、地鐵站、火車站、汽車站、碼頭、旅遊景區、高校、行政辦公區及政務服務大廳等人員密集場所配置AED設備,對管理人員開展技能培訓;提升各級血液供應保障能力。分三年對州市中心血站需裝備的46種設備進行填平補齊。多點支撐,進一步織密全省公共衛生服務網和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處置網。

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全面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改革試點25種藥品的擴圍採購和使用政策。以州、市為單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試點。抓住降低藥品耗材費用的“窗口期”,積極推動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持續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探索三級醫院對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整體託管模式。持續推進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為重點的縣域綜合醫改,紮實開展社區醫院建設,完善慢性病等重點疾病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完善“一老一小”照護服務體系

推動出臺我省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醫養結合的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我省老齡工作的政策支持、資金保障、機構建設和服務供給方式。會同醫保部門進一步釐清“醫”、“養”支付邊界,加大醫保支持和監管力度。推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老化改造,開展老年友善服務,增加老年人就醫便利程度。加快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

當天,會議還就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健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嚴肅工作紀律,實事求是、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讓公眾知曉、放心。同時,做好冬春季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