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喇叭天天响为农村防疫助力

应急广播村村响,惠民声音户户通。针对部分农村地处偏远,上了年纪的农民群众没有上网阅览信息的习惯,云南昭通市、宣威市和弥勒市通过“村村响”小喇叭、流动“小喇叭”在各个村寨、社区,以及城区重点公共场所、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地方循环播放,做到宣传无死角。群众每天通过小喇叭就能了解疫情最新情况和防治方法。

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农村防疫是取得这场战役完善的重点之一。截至目前,确诊、疑似、死亡病例都在增加,防控一点放松不得。而相对城市,农村检测和医疗条件显得落后,但外出打工人员却为数众多,对春节期间疫区返乡人员重点关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云南省委、省政府除在省委常委会领导下成立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之外,还采取了20条具体措施。全面开展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对辖区内外来人员和外出返回人员逐一登记、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比较多,他们大多数使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即使是智能手机也多半不会上网,接收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加之昭通市和曲靖、宣威市人口较多,呈现在外务工人员多、学生多、亲戚多“三多”特征,春节返乡之际,人员流动大幅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的可能性随之增大,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做到人人尽知、个个明白,就要拓宽传播渠道。昭通、宣威、弥勒等各乡镇、各村寨响起的“小喇叭”,就充分发挥了让村民了解疫情最新情况和防治方法的重要作用。

小喇叭及时,因为它能在第一时间将防疫工作进展和疫情防治方法及时传递到各家各户;小喇叭可心,因为它是村民十分熟悉又喜闻乐见的宣传工具,在疫情“人传人”的特殊时期,还避免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跑不受欢迎的尴尬;小喇叭管用,村民表示,“要不是大喇叭天天讲,我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呢!”在宣威市农村,依靠小喇叭获取信息的人不在少数。

宣威市28个乡(镇、街道)346个行政村4292个自然村5216个终端10432个喇叭同时响起,响彻宣威全境的村村寨寨、万水千山。昭通市镇雄、昭阳两县区通过应急广播平台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每个时段20分钟,大关县也在各乡镇组织车辆流动宣传车,车上安装“小喇叭”,深入偏远的村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这种接地气有生气的宣传方式,值得推广与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