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的女人

我的第一杯咖啡是“三少爺”請的

1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喝咖啡的女人

奧地利咖啡館

自從十幾年前我看到木牌上這句話,就愛上了咖啡,也愛上了這句話的作者茨威格,幾乎買了他的全部著作。他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看不見的收藏》《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等,令人肝腸寸斷,又像咖啡一樣,具有蕩氣迴腸之美。

最初喝咖啡都是被邀請去咖啡館。尤其難忘第一次喝咖啡。那是2004年,我所在的四線城市還沒有咖啡館,第一次去喝咖啡是被一個綽號“三少爺”的人邀請,是在魯中一個地級市的一家咖啡館。

“三少爺”身高1.70米出頭,30多歲,打扮簡約。板寸頭髮,面紅齒白,聲音柔和,手裡永遠夾著一支菸,無名指和中指的指甲被煙燻得微黃。煙霧繚繞中,談吐不凡,可謂博學強記。語速適中,語調不高不低,吐字清晰,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眼神裡總是閃爍著溫暖和鼓勵。一身考究的藏青西裝,白色或暗條紋襯衣外打著領帶或領結,黑色方頭皮鞋打磨得鋥亮。坐時,喜歡翹著二郎腿。我們都覺得他很有範兒,那麼與眾不同。

喝咖啡的女人

下雪的時候,“三少爺”請我們去咖啡館

咖啡館名字已經不記得。只記得他在下雪的時候邀請我們幾個人去喝咖啡,教我們喝咖啡的禮儀,挨個與我們練習見面的禮儀:微笑、注視、打招呼、握手、遞名片、自我介紹、您請……

有一位歲數大的姐姐練習握手時突然說:"不對,‘三少爺’你是女的?!"我們都愣了,她又說:"手這麼軟,肯定是女的!"

“三少爺”低了一下頭,默默地笑了,然後深呼吸了一下,眼睛注視著我們,挨個打招呼、握手、遞名片、自我介紹、您請入座,聽我講故事嗎?

我們在錯愕中機械地配合著,過了一會才明白,原來是“三少爺”要給我們講故事之前,依舊把見面的禮儀示範了一遍。我們幾個又被這幽默逗笑了。

當時我腦子裡閃過一個人——花木蘭,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是因“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三少爺”呢?是不是也有什麼隱情呢?

“三少爺”拿起小袋沙粒糖包說,我以前喝咖啡喜歡加糖,經歷之後,不需要加糖了,苦中有濃香,才是真正的咖啡味道,但一般人不喜歡喝,也喝不了。我改變形象是因為五年前的一場變故。

“三少爺”眼望浮雲,彷彿打開記憶船艙的大門。她說,五年前,我做生意風生水起,開車轉彎時忽然冒出一個老婦人,我的車把她撞倒在地,她住院了,再後來……。經過協調私了,除了醫藥費還要賠一大筆錢,我把愛車賣掉,回家閉門反省,本來家人和朋友以前都不支持我做這個生意,現在更是兩眼看待我了。

我把長髮剪短,揹著一袋子書去了我們村的山洞。我不帶換洗的衣服,白天出去找活幹,買回一些饅頭和煎餅、鹹菜,喝山泉水,怕娘惦記,只在春節時回了一趟家。第二年春節回家時,以前的老師找到我,給我講了很多。他說,“天欲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多讀書是對的,但不要做書呆子。雖然事故讓你負債累累,但這並不能阻止你繼續優秀。上帝給了你才能,你要發揮出來回報父母、回報家庭,再去幫助別人成功。你反思了兩年,看淡了很多東西,放下了很多東西,是時候“出山”了。你不屬於你自己,你一定要幫助更多人成功。至於你做什麼事,由你自己選擇

喝咖啡的女人

“三少爺”主張終生讀書

就這樣,我出山了。做了現在的這份事業。為了避開熟人,我選擇去陌生的城市開闢出路。起初,我在一座大橋的橋洞子裡住了兩年,為了安全,也為了整潔,我把頭髮理成板寸。有兩套男式西服、兩雙皮鞋、兩雙襪子、兩件白襯衣,兩條領帶,一隻男式手錶。我的衣服是乾淨的,我的鏡子是亮的,我每天出去開闢市場,都穿得乾淨整齊,容光煥發。有時沒錢吃飯了,但也不能萎靡不振,而是充滿希望和喜悅。希望和喜悅會讓人產生飽足感,也就是說,人不單單是靠糧食吃飯,還靠精神餵養自己。

在這裡,我認識了你們。我要幫助你們成功。幫助人是優秀的根本,你們成功,我就感到快樂。我活著才有價值。

“三少爺”遞來自己的名片說,背面排列著幾句話:

1、終生讀書;

2、幫助更多的人成功;

3、實現時間自由;

4、實現財務自由;

5、成為一個傳奇的人。

十幾年過去了,至今我還記得他那兩個夢想,一個是時間自由,一個是財務自由,一個是幫助他人成功。他讀書很多,講起來非常精彩。

那時我還不會賺錢,只會隨波逐流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知道去圖書館和新華書店看書止疼,阻擋鄉愁的流淌,從未主動謀劃過自己的未來。接觸“三少爺”以後,我發生了很大改變。就像文友照天說的:“你的性格變得明亮了,你的觀念改變了,日子過得這樣還買DVD影碟機用來學習。”

世界第一杯咖啡是摩卡咖啡

那天,在咖啡館,“三少爺”還給我們講了咖啡的很多歷史和軼聞趣事。

喝咖啡的女人

在舊的背景上的黑咖啡

那咖啡館裡面儼然是一個世界,有茂盛的南方植物,潺潺的流水。有浪漫的歐羅巴音樂,有禪意的中國古琴樂曲。我那時開服裝店很忙累,只有週末能出來放鬆和學習,初次進入咖啡館,彷彿見到人間天堂。“三少爺”彷彿一本有聲的百科書,她只要開口說話,就會令我們就受益匪淺。

她說,你們知道世界第一杯咖啡產生於何時何地嗎?我們幾個當然都不知道。

她說,咖啡原產地是非洲埃塞俄比亞,也有說是波斯的。起初,埃塞俄比亞原住民是咀嚼咖啡豆,用咖啡葉子熬水,當作甜點,有的部落還有咖啡禱告的儀式。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傳入土耳其,在伊斯蘭世界很受歡迎,也曾多次被禁止或放開,從非洲到伊斯蘭世界的作用,使咖啡有了神秘色彩。咖啡後風靡歐州,大量建立咖啡館,不分窮富都能消費得起。在歐洲,有人稱咖啡館為窮人的庇護所。

世界第一杯咖啡就是咖啡傳入伊斯蘭世界時期的事,距今1200多年,由一名伊斯蘭隱士在也門摩卡港煮了世界第一杯咖啡。

多年以後,我對波伏娃感興趣,搜到一部電影,演波伏娃和薩特的,電影名字叫《花神咖啡館》,觀看時忽然想起“三少爺”講的歐洲咖啡館的情況,認真看鏡頭,果然看到藝術家、政客、流浪漢等都到咖啡館聊天、討論,波伏娃和薩特等人在裡面寫論文、編輯稿件、創作文學作品。

喝咖啡的女人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創作

咖啡在美國和德國的不同境遇

從“三少爺”那裡知道,咖啡和茶葉、酒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歷史和文脈。曾經被賦予神秘色彩、宗教色彩、民主色彩、自由色彩。16世紀喝咖啡要冒著被毒打和監禁的風險。戰爭期間有的國家將咖啡製成塊狀,給士兵增加體能,曾授權軍隊使用。在有的國家,喝咖啡是窮人的事。在中國則相反,是知識分子群體一些風雅者或小資者消費咖啡。

至今記得,她給我們講述的當初咖啡在美國和德國的不同境,令我像當年集郵時發現士兵和未婚妻的通信上的郵戳被間諜獲悉,士兵所在部隊受到突然襲擊一樣,令人驚異。

她先給我們講述了美國的“傾茶事件”。咖啡傳入到美國已經是很晚的事了。當初美國積極引進咖啡抵制英國茶葉的輸入,達到保護目的,這成為南北戰爭的導火索。結果是,美國成為最大的咖啡消費群體,星巴克、雀巢咖啡遍佈全球;而德國則發出“反咖啡倡議書”抵制法國輸入的咖啡,用酒館抵制咖啡館的建立,以保證國家經濟利益。結果是,當時德國幾乎沒有咖啡館。後來德國咖啡館從何時多起來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突破十萬多家咖啡館

“三少爺”說,歐美大量種植咖啡,使得喝咖啡成為日常。好多人早起空腹第一件事就是研磨咖啡豆,喝一杯濃香的咖啡。除了家庭自備咖啡機研磨咖啡豆,各種沙龍、會所、咖啡館、酒館、火車、飛機、輪渡上,咖啡都是不可或缺的飲品。他們在工作、社交、搞藝術創作、旅途中享受著咖啡的美妙,就像中國喝茶一樣普遍。對於有的人,咖啡則像空氣一樣重要。

中國種植咖啡始於1996年,主要產地是雲南,品質好,被稱為世界上種植咖啡的黃金地帶。

喝咖啡的女人

咖啡樹開白色花,非常漂亮

中國咖啡館已突破十萬多家。最受歡迎的品種前三名分別是拿鐵、摩卡、焦糖卡其朵,第四第五分別是卡布奇諾、星冰樂。咖啡館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北京,第三是廣州。第四第五分別是深圳、廈門。四線城市也到處都有浪漫詩意的咖啡館。

“三少爺”說,我每次出差,都是先尋找咖啡館,然後就近找旅館。找到咖啡館,就覺得靈魂安寧了,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書了。我很多力量是來自咖啡館,因為,很多書的前幾十頁都是在咖啡館讀的,餘下的回旅館繼續讀。

我的咖啡情結

咖啡情結從此深深根植於我心。

喝咖啡的女人

喜歡這樣喝咖啡的女人

有一次我採訪一個心理醫生,她請我去古街的一家咖啡館喝茶,這就更有意味了,令我的採訪很有感覺,稿子很快出來。

我還採訪過一個京劇團團長,他被請到學校和文化機構教授書法。他很客氣,他自己沒有喝過咖啡,但依然選擇在咖啡館接受採訪。在那裡他講述了很多精彩和刻苦的經歷。在小城,能傾聽這樣一位自學成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講述成長曆史,而且是在咖啡館,實在是一件美事。

還有一位文學總編,每次去他家,他都單獨給我拿一隻白色的闊口瓷杯,單獨給我撕開一袋從國外帶回的速溶咖啡,傾入,倒上滾燙的水,飄出一股濃香,他再去給沏茶、喝茶,我們一起聊天,談論讀書和文學創作。有兩回去飯館吃飯,他還帶去四條,每人一杯。

還有一位小我十歲的書畫媒體總編,過一段時間就拋過來一句話,有空嗎?想你了,去你家喝咖啡。她這樣說的時候,我就說有空,此時樂於排除掉一切障礙,迎接她的到來。我們一般中午,她讓我別特意給她做飯,正常給老人做飯即可,她會給我帶來午飯,她帶過涼皮、麻汁餅、牛肉洪小面等。飯後,我們就喝一兩杯咖啡。滔滔不絕地講,或者安靜地聽,有時是我,有時是她。

喝咖啡的女人

喝咖啡,傾聽或暢談

還有一位五車先生,我的良師益友。在我回家探親時,在哈爾濱火車站前的上島咖啡給我要了兩杯熱咖啡,看著我喝,他自己則不喝。我給他倒了半杯,他很樂意地喝了。等咖啡的空擋他問我,冬天穿裙子冷不冷?我說,不冷。我這不算什麼,蘇聯比哈爾濱冷,她們尚且穿裙子。咖啡上來了,他說,喝吧,暖和暖和,就去上車吧,別晚了。

六車,她說,學富五車,我是六車,還有一車是閥門。她則更是有意思,我每次去她的第六車資產店時,她就在黑乎拉巴的大門店裡,給我騰出木椅讓我坐下,先給我來一壺她們家鄉特產鐵觀音,再給我單獨來一杯熱咖啡,她自己並不喜歡喝咖啡。我們的話題很廣泛,從信仰到文學經典,從奇異人物到古典詩詞,從人性到有錢難買願意的一些獨特感受。她指出我一些特點,都是點到為止。她對人和事的取捨,尤其我每次受傷時她給我的安慰,她對我無知的包容和引導,她對我善意的誇獎和肯定,都讓我更懂得謙卑,讓我變得更自信。

這些人裡,只有六車是見過“三少爺”的。六車看上的人不多,對“三少爺”卻欣賞有加。那天她忽然問:那個“三少爺”現在怎麼樣了?

“三少爺”?天吶,我幾乎忘記了她。十幾年過去,我不知她去哪裡了。我打聽過她,有人說她可能去北京了,有人說她可能去寺院了。總之,多次打聽都只有這兩個“可能”。

我的生活裡再也沒有了“三少爺”。

我的咖啡我的味道

其實,我的生活永遠有著“三少爺”。她的理想是幫助更多人成功,成為一個傳奇的人。我忽然理解了成功的更多內涵。比如我,變成“性格明亮的人”,變得謙卑和自信。變得喜歡咖啡的浪漫情懷。

儘管很多咖啡人士對速溶咖啡不屑,我還是興起,特買來卡布奇諾雀巢白咖啡,與以前的1+2特濃紅咖啡對比,區別滿明顯的。

喝咖啡的女人

雀巢咖啡和卡布奇諾同時倒入黑色陶盤,顏色明顯不同

將二貨傾於黑陶瓷碟,兩種本色躍然碟上。1+2特濃雀巢咖啡偏褐,卡布奇諾偏白。

1+2特濃雀巢咖啡13克一條,一條為一杯。

喝咖啡的女人

卡布奇諾19克一條,一條一杯

卡布奇諾19克一條,也是一條為一杯。同樣速溶,為什麼多6克?恁精緻的包裝也顯得這麼胖胖乎乎的。

我個人習慣,覺得一杯太濃,都是把1+2特濃一杯為二,連喝兩杯或否,隨意而定。原則一天兩杯,不多喝。隔天或多天更佳。

時間一般在早飯後。盛年時,不論早午晚,都不影響睡眠和心臟。不惑之年,原則不在晚上喝。特殊情況,也不教條。

初嘗速溶卡布奇諾,不敢貿然,先傾入不及一半,試之,湯寡味淡。

喝咖啡的女人

咖啡放得少,湯寡味淡

又傾入一些,漸有成色。

喝咖啡的女人

試探多放一點,卡布奇諾姿色倏然生動起來

索性繼續傾入至二分之一,卡布奇諾姿色倏然生動起來。嫋嫋娜娜,其味也香。頗有歷練之氣,醇厚、篤定,再無浮浪之相。如果說前兩次嘗試倒入的是宣紙,後一次就像水墨,宣紙托住水墨,水墨可以寫意出一朵青蓮,或一顆芳心。

輕拈小勺,徐徐圖之,便有咖啡館研磨的咖啡樣貌,當然,有人會說速溶咖啡如何能與研磨咖啡味道相媲美?或者有人說,二者各有千秋。

卡布奇諾的量,我的黑咖啡杯一杯同樣是一條的一半,即二分之十九克,比特濃的二分之十三克要多。

品之,其香醇不如1+2特濃厚,但比其綿軟,口感滑爽。

今天仲秋佳節,三位老人都睡下。何不再來品嚐卡布奇諾?來一塊小月餅。有了前幾天的經驗,此番出手直接傾入一半。

喝咖啡的女人

咖啡中出現月牙的形象,多麼美

不料,一出手,那善解人意的卡布奇諾,便在美麗的黑陶瓷咖啡杯裡現出一彎新月。這才是傳說中“境由心生”啊。它怎麼就這樣臨到了我?

不過,今天是仲秋,怎可以顯出缺月呢?應該一輪圓月才好啊。然而,蘇軾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何況,“一隻腳不能踏進兩條河流”,一杯咖啡當然也不能同時“陰晴圓缺”了。

悵然中,輕提咖啡小勺,居然有一輪圓月赫然杯中!都道是“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此刻,怎麼逆流而上,就那麼悄然地圓滿了?

喝咖啡的女人

咖啡出現滿月的形象,令人欣喜

如此善解人意的卡布奇諾,怎能不再來一杯?明月啊,明月,團團圓圓,不請自來,在咖啡杯裡,有了旭日的光暈。明月幾時有?把咖問青天。

喝咖啡的女人

再好的咖啡,也要來一塊點心

再好的咖啡,也要來一塊點心。那彷彿是宇宙的心。有了它,才能真正安然享受咖啡的意味深長。今天自然是圓圓的月餅了。

從未想到在更年期時領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啊,照無眠。仲秋的月,照無眠夜。然而,我並不悲慼,當我發現頭髮變白,第一次遭到一個叫“老”的怪獸的重擊,當時深深思考了一次人為什麼活著,老了的時候,那些奮鬥還有什麼意義?很多事情忽然都想開了。正所謂“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

近幾日,又領教了忽然一陣出汗的厲害,然而,這不是正中我這大困蟲的下懷嗎?每次夜裡醒來難以入眠,就去看一首藍卷《外國詩歌選》或者幾句明清小品《小窗幽夢》或《幽夢影》短而不連貫的書,或者讀一章經,直看到睡意襲來為止。平時沒時間,現在能這樣讀一點,這不是賺了嗎?

有了這些秘密,才有了喝咖啡時的那些愜意,有了一顆安靜的心去領略杯中日月。那些秘密,那些秘密呀,都是月亮告訴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