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当年和光绪皇帝西逃的时候,他们大概带了多少人?一路上都吃什么,住在哪里?

明说史话


1900年,发生了一个大事件。这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包围了紫禁城,史称“庚子之变”。城外联军打出的流弹,甚至落到了慈禧所住寝宫屋顶之上。这可吓坏了慈禧,以及伺候慈禧的李莲英等人。

李莲英等人建议慈禧出京暂避风头。慈禧考虑再三之后,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决定西逃,并美其名曰“西巡”。史书上给这次慈禧西逃,起了一个更加文艺范的名字,名曰“庚子西狩”。

慈禧这次西逃,挟持了光绪、隆裕皇后、瑾妃同行。原本,慈禧还想带上珍妃,但珍妃却恳请慈禧让她和光绪留守京城。珍妃的这个请求强烈刺激了慈禧敏感的神经,她最怕的就是被人夺权,她认为珍妃这是想和光绪一起,勾结八国联军,逼迫自己退位让权。于是,慈禧毫不犹豫的让人将珍妃投入了井中。

在处死珍妃后的第二天凌晨,慈禧、光绪、隆裕等人,都换上了普通百姓的装扮。慈禧甚至还让人帮她剪去了留了数年的指甲,以免被联军士兵盘查时,露出破绽。

随同慈禧一同西逃的人,还有数名宗室阿哥,以及载漪、奕劻、刚毅等十余位宗室王公大臣。直隶提督马玉昆则率1000余名护军,及神机营、虎神营的部分官兵护驾,一起西行。

因为出逃的仓促,出逃的一行人,连御用服饰、食物、用品,都未备齐,只是带了很少的银两。慈禧等人原本认为,从京城到南口、居庸关这一路上,应该非常繁华,商旅客栈很多,只要带了银两,就不愁没地方住,没东西吃。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慈禧出行的前几天,因为战乱,沿路的人早已逃散。屋舍驿站中的物品,也早就被清军,以及义和团的败兵残卒给抢光了。慈禧不但没有换洗的衣物,夜里也只能睡在连被褥都没有的土炕上。原本锦衣玉食,每餐要吃100多道菜,日耗白银4万两的慈禧,这时候连饭都要吃不上了。

我们经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的慈禧,却是有钱没地方用,一两银子都没办法换回来一口吃的。出行第一天的中午,在承诺给大笔银子的情况下,才跟一个留守大车店的伙计,换来了地里的一些豇豆角,以及青老玉米,一起煮了汤当午饭。

慈禧,这时候还端着呢。光绪都喝了一碗,慈禧却不愿吃一口。慈禧是一直饿到了原本是宫内午睡后,加餐的时间点,才勉强吃了一些玉米粒。

后来,还是沿途村庄的一些大户,知道了是慈禧和光绪路过,才奉献了一些馒头、小米、咸菜之类的吃食,让慈禧的生活有所改善。

慈禧一行人,一直到了怀来县,才第一次有了换洗衣服,吃到了出逃三天来的第一次荤菜。怀来县令吴永,率领一大群人,在怀来城门外跪迎慈禧。吴永的这一举动,让慈禧异常的激动,这是自逃出京城后,慈禧第一次受到如此高的礼遇。

慈禧当晚就召见了吴永,在得知吴永竟然是曾国藩的孙女婿后,她马上任命吴永为办理前路粮台,随驾同行。数天后,吴永又被提拔为了直隶后补知府。吴永成了慈禧西逃路上,受益最大的官员之一。

但是,另外一位宣化县令就比较倒霉了饿。因为他实在无法筹办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供奉给慈禧,惶恐不已之下,被迫自杀而亡。

原本,慈禧准备在山西太原落脚。可是因为山西大旱,提供给慈禧的供给非常困难。同时,又传言德法联军要进入山西,慈禧就决定前往陕西西安。

慈禧经过在太原的休整,派头又重新回来了。从太原到西安,一路上官兵肃立护卫,护驾军也将当年太原地方官员,为乾隆准备的仪仗,重新给翻了出来,给慈禧用上了。同时,又赶制了数十面龙旗等仪仗,用来壮大声势。

慈禧离战火越来越远,有了安全保障,慈禧奢侈的程度也开始回来了,又重新过起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她命令将全国的税赋供奉全部运到她所在的地方。钱来了,供奉也来了,慈禧的吃穿住自然也不同了。

虽然此时的慈禧,用餐还是比不上紫禁城,但同样讲究起了排场。慈禧用餐时,照样要分为荤、素、饭、茶、点心等多桌。并且每个品类,同样要数名太监、数十名厨师来负责打理,日常的菜品同样有近百样之多。这时候,慈禧每天吃饭要花掉200余两白银。慈禧已经很满足了,无耻的说“俭省多了”。足见慈禧之前,日常是有多么的奢靡。

的确,相比慈禧在宫内,日耗4万白银的日子,200多两银子,的确是俭省多了。但是,在当时,一户普通人家,一年也仅需要30多两银子的花销。慈禧“俭省”后,一天200两,够五六户人家过一年了。

慈禧到了西安之后,什么鸡鸭鱼肉自不必说了,燕窝、鱼翅,又成了天天必备品。慈禧为了喝到牛奶,还在西安行宫,让人专门饲养了6头奶牛。同时,慈禧又督促江苏织造,赶制衣物、袍服等物,以及大量的绫罗绸缎,进贡到西安。

根据清宫档案的不完全统计,慈禧逃到西安的第二年二月初,全国各地送往西安的银两就已经多达500多万两,粮食100多万石。而负责征集钱粮的官员,也趁机到处勒索摊派。因为拿不出银两,被迫自杀的地方官员比比皆是。

等到奕劻、李鸿章和八国议和事毕后,慈禧踏上了“回銮”之路。这次就和出逃时,完全不同了。

数万人马护送,沿途要“各设彩灯”欢送。慈禧坐着八人抬的彩轿,后面跟随着3000多辆大车,运输供需给养。所经道路,都要赶修平整,再铺上细软的黄土。当慈禧路过时,再净水泼洒,防止起尘。这就是所谓的黄土垫道,净水洒街。

沿途,还设有富丽堂皇的行宫37座,驿站无数。甚至,慈禧一高兴,还会随时随地的大搞一场庆祝,一次耗银数万、数十万两白银,慈禧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慈禧到达正定府,转乘火车时,行李就占据了22节车厢。她为了短暂休息,还让人临时搭了30多座彩棚。而京城内,从城门到宫门,一路上也是装饰一新,只要是看得见的地方,都重新翻修装饰,耗银达13万余两。

而这所有的一切,在慈禧口中,却变成了“极从俭省”、“离祛靡费”、“爱惜物力”、“廑念民难”。什么叫无耻至极?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1900年前后的中华大地,可是国难当头。而山西、陕西、江西、直隶等地,更是连年灾荒,民不聊生。而大清统治下的百姓,只是慈禧用来供自己吃喝享乐的苦力罢了。

慈禧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近10亿两白银的赔款,难道是慈禧去挣出来的?慈禧这是为了自己,将4万万中华子民,又给卖了一次。这中华第一卖国贼的称号,恐怕是非慈禧莫属了。


奕天读历史


慈禧奢侈成狂,一顿饭至少108道菜,喝人奶养颜延寿,洗一次澡100多条毛巾,住处更是金碧辉煌……就这样的一个奢侈狂魔落了难。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他们将一枚炮弹扔到皇宫的屋顶上,慈禧惊慌失措,为了苟活,弃掉京城的所有老百姓于不顾,选择西逃。她这次西逃差点进了西方极乐世界。



8月15日慈禧出逃前还把自己的儿媳妇珍妃扔进颐和轩后边的井里。然后慈禧换上了乡村汉族老太太穿的粗布衣服,头发在后脑勺挽起一个大疙瘩,头顶粗布头巾,脚蹬粗布鞋,扔掉护甲,把指甲剪短,俨然一个乡村老太婆。

她带上光绪和自己的亲侄女隆裕皇后,部分皇室成员,十七个太监、两个老妈子和几个宫女,还雇佣了最厉害最有名望的李家镖局护驾。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对老百姓打着“西方狩猎”的旗号,浩浩荡荡向西出发了。一路爬山过河走小道。当天下雨,整个队伍成了落汤鸡,慈禧更是狼狈,妆容已花。因逃跑匆忙连件换洗衣服也没带,只好用体温暖干。



慈禧匆忙赶路肚腹饥饿,无奈数百里不见一个老百姓,拿着银子也花不出去,连最简单的粗米饭和绿豆汤也喝不上。饥渴难耐,到地里搜寻玉米秸秆嚼食,看庄稼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土豆,玉米……烧烧煮煮都是慈禧的美食。


到了昌平近郊,慈禧发现一个破庙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赶紧进里面歇歇脚。更让慈禧难为情的是连个厕所都找不到,只好去野地里解决,更让她崩溃的是连手纸也没,只好就地取材。她怀念皇宫,便盆都是用檀香木雕琢而成的,那手纸就不是普通的纸,是白棉纸,光加工白棉纸都需要三道工序:裁方正、烫平、专业宫女太监用嘴喷湿。现在和从前相比慈禧的生活简直从天堂跌入地狱,慈禧的人生稀碎。皇后和皇室们哪受过这苦,不由得失声痛哭。

最让慈禧受不了的是晚上,成群的大野蚊子一路高歌飞向慈禧,专叮慈禧,把她叮的一个个的大包相连,奇痒难耐,这也许是慈禧长期喝人奶腥味所致吧。

好不容易到了河北境内的怀来县,县长吴永热情招待了她。由于大多老百姓都逃难去了,村里也没几户人家,吴永竭尽全力才搞到几个杂面窝窝头,一些稀饭绿豆粥等,还有5个鸡蛋。慈禧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如遇再生父母。


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回忆说:“慈禧初见竟放声大哭”称赞其“忠臣”。慈禧当即把吴永从七品芝麻官升到四品道台,让他少奋斗10年。光绪和慈禧住进县令的家里。吴永还给慈禧人等找来换洗衣物。

还有一个悲催的人物,宣化县县令,他听闻此事也想趁机巴结慈禧升官,他打探好慈禧要经此地,连忙备食,结果食物变质慈禧才到,他被慈禧的督办斥责一顿,心里害怕慈禧怪罪,家里人受株连,连忙自杀了。慈禧在宣化府住了4天,第一次长住,又继续西逃。沿路有的官员早逃跑了,官府被烧一片凄凉,还有山西境内的天镇县县官为表忠心早已自杀。

慈禧到了山西,那里的官员们还发动大富商们借钱给慈禧,说是借,实际上是白白赠送,有好多人认为“慈禧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借出去的钱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乔家深谋远虑主动送给慈禧10万两,让慈禧感动良久,回京后赏赐乔家,还为乔家的生意广开门路。

慈禧终于逃到了西安,在慈禧眼里当时这是个天堂,慈禧开始贪享起来,据史料记载,设在西安专门为慈禧服务的机构不到一个月就耗费白银29万余两。行宫中还按北京皇宫的规格设了御膳房,108道菜又开始上演。

慈禧西逃虽然吃了些苦,但比起国内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老百姓来说不算什么,特别是备北京的黎民在百姓慈禧出逃后,被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尸堆如山。


小姐姐讲史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次日清晨慈禧携光绪等人便装乘坐马车,仓惶逃离紫禁城,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从北京西逃至西安共历时47天,西逃的前半程是风餐露宿,后半程则是锦衣玉食。

慈禧西逃也叫“两宫西狩”,由于出逃比较仓惶,慈禧只带领了光绪、隆裕、瑾妃和大阿哥等人。在马玉昆率领的一千名神机营官兵的保护下出逃,还有一支私人武装用来代替御林军,就是京城赫赫有名的李家镖局。

刚开始的西逃路上,到处都是溃散的官兵和逃命的老百姓,慈禧和光绪一行基本上没人接应。由于走的匆忙,所有的被服和食物都没有来得及准备。慈禧只能睡在没有被褥的土炕上,衣服也没得换,更谈不上饱餐了。

出宫的第一顿饭就是蹲在玉米地里吃的豇豆和玉米杆,由于沿途水井都被浮尸污染,慈禧只能咀嚼高粱秸秆来解渴。三天后,慈禧等人到达延庆县康庄镇榆林堡,街道是空无一人,但可喜的是怀来知县吴永前来接驾。

由于溃兵的劫掠,吴永仅能准备一锅小米绿豆粥,让饥肠辘辘的慈禧连说:“甚好,甚好,可速进,患难之中得此足矣”。到了怀来县城,慈禧的情况有所好转,迎来了出逃后的首次开荤,三天后慈禧继续启程西行。

慈禧特批吴永随驾同行,负责办理前路粮台。8月21日,慈禧一行到达宣化,吴永被提拔为直隶候补知府,换顶戴并准予专折奏事。八国联军的枪炮声听不见了,稍有安心的慈禧便命庆亲王回京与李鸿章交涉议和。

九天后,慈禧一行进驻大同府,在此停留了四天。生活水平大为改善,这让习惯了奢侈生活的慈禧深感欣慰。各地护驾的人马也纷纷赶到,朝廷的官员也接踵而至。9月7日,慈禧在原平镇下令剿灭义和团平列强怨恨。

两天后,慈禧一行来到阳曲县,太原府知府许涵度携阳曲县令白昶均接驾。第二天抵达太原府,抚署被装饰的颇有宫廷气象。当年嘉庆巡行五台山时置办的东西都被派上了用场,慈禧随后减免山西沿途税赋以稳民心。

慈禧在太原住了二十一天,每天给亲王、郡王各发60两银子,贝子每天30两,二品以上大员每天7两,三品一下5两到2两不等。慈禧本想在太原落脚,但因大旱补给困难而作罢,临走时再次发布扩大税赋缓征豁免令。

从太原到西安这一段行程,早已没有了初行时的慌乱和狼狈。10月19日,慈禧一行抵达西安的门户潼关,七天后到达陕西省府西安。至此,慈禧再次开启出逃过程中的奢靡生活。陕西巡抚端方为接驾而大兴土木。

慈禧进城的当天是雨下不止,街道两旁跪满了等待接驾的百姓。为了给慈禧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端方用五万两白银对巡抚衙门北院进行改造。因工期拖延问题,慈禧不得不将南院陕甘总督衙门作为行宫。

后来慈禧嫌南院房屋太少,最终搬到北院巡抚衙门居住。端方为慈禧专门设立了一个皇差办理部门,一个月时间就花了近三十万两白银。当时西安专门设立支应局办理皇差,不到一月时间,就用去白银29万两。

慈禧出宫时的马车也被换成八抬大轿,护驾官兵也用上当年乾隆用过的仪仗,还有二十四面壮声色的龙旗。西安的御膳房设置了荤、素、饭、菜、粥、茶、点心等十多个局,每个局的厨师及打杂的都有十几人。

慈禧在西安的菜单共有百余种,端方专门为慈禧订购了六头奶牛供其喝奶。每天都有冰镇酸梅汤来降暑,这些冰可都是从太白山运来的。每天的喝奶和运送冰块要耗费数百两白银,慈禧大呼比在京城节省多了。

国难当头,慈禧还要举办祝寿活动。龙袍、龙卦都没带来,慈禧便命两江总督紧急缝制并送到西安。还从南方调来绫罗绸缎,赶制各种衣服。慈禧在出逃途中,向各省下达了谕旨,让各地将钱粮运到太原和西安。

截止到次年的农历二月,各地运往西安的银两达500多万两,粮食有100多万石。除此之外,各地官员为了讨好慈禧,纷纷进贡各种奇珍异宝。泾阳县吴家寡妇周莹把家藏的楠木屏风献出来,还捐了10万两白银。

慈禧凤颜大悦,将周莹收为义女。潼关有个财主还用万两白银通过李莲英从慈禧处买到道员职位,慈禧手下的太监们更是肆无忌惮的进行敛财。当时正值陕西三年大旱,民间饿殍遍地,为防民变才下令赐粥。

次年九月,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联军相继从北京撤走,慈禧这才决定返京。出发前,慈禧命沿途地方官,将所经之路全用黄沙铺地,每六十里设一行宫。慈禧乘坐八抬大轿,携带70万两白银和大批物资开始上路。

颇有凯旋而归之气势,长安百姓被驱赶到南门外跪送。临潼知县夏良才因拒绝李莲英的索贿要求而遭到报复,他准备的接驾膳食全被抢空。慈禧到达后,李莲英进献谗言,慈禧欲处死夏知县,光绪说情才保命。

(慈禧乘坐火车)

到达开封后,慈禧为搞祝寿活动而停留了一个多月。到了直隶正定府,慈禧决定乘坐火车回京。为此车站搭起了三十多座彩棚,京城地方官全员出动,将沿途建筑装饰一新。1902年1月8日,慈禧一行回到北京。

综上,慈禧的西逃之旅,仪式由简到繁,伙食由果腹到铺张,可谓品尝了民间疾苦,但并没有对慈禧有所触动,反而西逃之后的生活更加奢华。西逃期间,从乡绅巨富到一方要员,有人哭有人笑,可谓热闹非凡。


野史也是史


1900年,八国联军打北京,慈禧和光绪逃出北京,一路向西。

从1900年八月十五,逃出北京,到1902年1月7日,回到北京,慈溪一行人,西狩长达16个月,说是西狩,实际是逃亡。

那么,慈禧逃出北京时带了多少人呢?

根据“庚子西狩猎丛谈”记录,7月21日,慈禧化妆成为一个汉族老妇,带着同样汉人装扮的光绪,一起出逃。

随行的人除了光绪,还有隆裕皇后,王公大臣有:载漪,奕励,刚毅,荣禄等十几人。还有众多的太监和宫女,再有随行护驾的步骑兵1000多人,刚出北京城的实习逃亡队伍,实际大概有1300多人。

但这个的数字,随着慈禧一路西行不断壮大,沿途条件的改善,保护慈禧的需要,一路增加随行人员,到达西安市时,居然已经达到万人规模。

慈禧逃亡队伍,进入山西境内是时,已经不是最初的窘迫之态,而是“ 威仪日盛,堂皇壮丽,有宫廷气象”。

慈禧一行人,9月4号到达西安,慈溪远离危险危险故态复萌,又过上了豪华奢侈的帝王生活。仅太后和皇后一天开销多达二百两银子。

慈禧在西安待了一年,这时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局势得以稳定,慈禧开始回京之旅。

此时慈禧的銮驾队伍,已经多达数万人。


谷子的地


慈禧当年和光绪皇帝西逃的时候,他们大概带了多少人?一路上都吃什么,住在哪里?

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鼠年),闰八月,共384天。西方的19世纪最后一年,中国的黄帝纪年第4597年,也是大清朝的光绪二十六年。

这一年是慈禧太后这个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老佛爷”,最高光的一年。因为这年6月,她意气风发地向德、意、日、英、法、美、俄、奥、比、西、荷等11国同时宣战,并下令杀死包括各国公使在内的所有外国人。

当然,这一年也是她一生中最狼狈的一年。八国联军很快就打进了紫禁城,号称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并没有什么卵用。慈禧太后连夜逃跑,仓皇西窜,当然是以“狩猎西巡”的名义。

对于这段极不光彩的西逃,正史是讳莫如深的,好在有一本《庚子西狩丛谈》,比正史记录的还详细。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婿),因迎驾有功,被慈禧提拔并命之随驾“西狩”,日夕为两宫服务,目睹了此行全过程。

后来,吴永口述经过,刘治襄写成见闻录《庚子西狩丛谈》,成为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慈禧“西狩”及回銮期间最权威的史料。

慈禧太后确切的逃跑时间应该是“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即1900年8月15日。记不住?45年之后的同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历史是多么的天道!

不扯历史了,接着说慈禧。总的来说,慈禧逃跑的比较仓促,而且战况不明,需要保密,对内不能说要跑,对外更不敢声张去哪儿,所以前期确实吃了很多苦。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因为办事的人逃跑前想当然的以为,只要带上银子,到哪儿都不愁买不到吃的,结果却是,兵荒马乱的,别说吃的买不到,连安全都成问题。

根据《庚子西狩丛谈》、孙丽萍等《流亡日记》及网络有关篇章,慈禧太后详细的逃跑路线图如下。

前一天,即1900年8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接连5次召见军机大臣,结果就剩刚毅、王文韶、赵舒翘三人在值了,其他都跑回家了。

第一天(8月15日),天未明时,慈禧一听说八国联军打到东华门了,吓得要跳水自杀,被镇国公载澜给拉住了。太后这才哭着徒步出宫,光绪皇帝,妃子、阿哥,紧跟着,到最后连王公大臣,总共1000多人,开始逃跑。从此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

椐军机大臣王文韶的记录,逃跑之前慈禧太后剪掉了自己的长指甲,和光绪都换上汉人的服饰,打扮成一个老村妇的样子。当然了,在匆匆离开皇宫之前,慈禧还下令,将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推入井中淹死,后来这口井就叫“珍妃井”。

当天早上忽然下起了雨,“从者皆未携雨具,全被淋透,狼狈不堪。”当天傍晚,逃到昌西贯市村(今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的回民村落。住在镖行的“贯市李”家。

《庚子西狩丛谈》:“由贯市赶到岔道,都宿在破店中,要求一碗粗米饭,一杯绿豆汤,总不得找处。比较逃荒的老百姓,更为苦恼。”

逃到河北境内,延庆州知府秦奎良把自己的轿子献了出来,慈禧才有了轿子坐。可轿子总共就四个,皇上与伦贝子共同坐一个。

第二天(8月16日),逃到怀来县岔道。也就是《庚子西狩丛谈》作者吴永当知县的这个县,吴永赶紧献上轿子,皇帝跟阿哥才都有了座驾,挽回了一点皇家的颜面。

第三天(8月17日),逃到榆林堡。驿站的人早跑光了,只有一个家丁董福看门,大街上也没有人,最后躲一处民宅四合院(今刘树海家),歇息了下来,妃子、王爷、宫女、太监,骑步兵们,“悉现饥疲之状,盖已狼狈数日矣。”

第四天(8月18日),还在榆林堡。前两天,乡民还把蔬菜啊,日用百物啊,大筐小筥地送来,第三天就不行了。出去找都找不到,无论是城里的居民还是乡里的人,都把东西藏起来了。

第五天(8月19日),黎明就从榆林堡走了,走十几里来到土木驿,驿马早被逃兵抢完了,居民全都逃到山里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好在有宣化镇何乘鳌带马队来接驾,又走二十里,住在了沙城的东大寺。

第六天(8月20日),逃到宣化县鸡鸣驿。宣化县令陈立斋来迎驾。住在土财主贺家的贺家大院(指挥署),走的时候慈禧还亲笔写下,“鸿禧接福”四个大字。贺家如获至宝,刻在墙头上。曾国藩孙女婿吴永因跟了几天,劳苦功高,开始委以重任,高兴得屁颠屁颠。

第七天(8月21日),逃到宣化府。《丛谈》作者吴永从知县一下子提升到知府。高兴得连当天发生了什么,也忘了记了。

第八天(8月22日),仍在宣化。宣化知县陈本,升官到道府,刚中堂保奏的。不知道吴知县这天是什么心情,这天他也什么都没记。

第九天(8月23日),还住宣化。升官后的吴永上折子谢恩,被慈禧太后召见,恩准以后有大事可以直接上奏。说着说着,又说到义和团乱的事儿,慈禧“挥泪不止”,吴知县“怆然涕下”。

第10天(8月24日),依然在宣化。昨天得到上奏权的吴知县,第二天就上了折子,条陈十件大事。第一件就是让慈禧太后下罪己诏。然后是派人安抚京师,剿办解散义和团,破格任用人才,豁免丁粮等九件国家大事。逃难途中的慈禧忽然又有了临朝听政的感觉,准!

第11天(8月25日),住宣化不走。

第12天(8月26日),住宣化不走。

第13天(8月27日),住宣化不走。传命庆邸回京与各国议和。

第14天(8月28日),逃至怀安县境。

第15天(8月29日),逃至怀安县城。

第16天(8月30日),逃至大同府天镇县。天镇地处晋、冀、蒙三省的交界,“老佛爷”慈禧在一个叫慈云寺的寺庙休息了一晚。

天镇县令听说太后马上要来,“当即恭备一切”,结果慈禧在宣化呆的时间太长了,天镇县准备的食品都腐烂发臭了,重新采办又来不及。负责督办的甘肃布政使岑春煊不愿意,天镇县令服药自杀,以死谢罪了。

第17天(8月31日),逃至阳高县。

第18天(9月1日),逃至聚乐堡。山西按察使升允迎驾,在村东路北一深宅大院(王官屯李家)借宿。正当慈禧吃上本地特产绿豆面条,山蘑、木耳、香草、黄花等野菜做卤时,忽闻前面吵闹。原来是当地几个后生上山采摘野菜时摔断了腿,来讨要医药费。

一查才知,是太监张天顺为讨好慈禧,逼着村民们上山去采的。慈禧只得杀了张天顺,村民这才退去。虽然甘肃提督董福祥带着自己的回族部队前来护驾,但慈禧还是不敢久留,第二天一早,就又跑了。

第19天(9月2日),逃到大同县。大同府总兵杨鸿礼带领大小官员出城五十里,恭迎圣驾。慈禧一行住在镇台衙门。大同府的迎驾工作做的比较到位,物品供应也丰盛,直到此时,慈禧一行的生活才出现明显改善。

在大同,慈禧对随行官员做了调整任命载漪为军机大臣,载澜为御前大臣,以溥伦管理前锋护军练兵事。并下令杀戮义和团民。

第20天(9月3日),逃到华仁县。因为接待太过简陋(“供张草率”),呆了一天,立马上路。

第21天(9月4日),逃到岱岳镇。当地官员也准备了行宫,但是“行宫湫暗”“食物亦缺”,慈禧一行稍做修整,马上就走了。

当天又逃到代州广武镇(今属朔州山阴县)。受到广武镇首富杨应魁的款待,王公大臣也被安排住进当地民宅。在广武镇,慈禧可是感动到不行,因为临县前来送粮草的人和牲口都成群结队,代州知州率全班文武官员和鼓乐班子跪迎五里。走的时候赏杨应魁黄马褂,赐字“大夫第”。

第22天(9月5日),逃到阳明堡(今代县阳明堡镇)。住在贾家大屯。光绪皇帝也学老佛爷的做派,给贾家赐了诗:“五世同堂真富贵,一心念佛见如来。”山阴县过境,花费当地白银数万两。

第23天(9月6日),逃到雁门关。善于察言观色的岑春煊掐了把野黄花,献给慈禧,慈禧说“塞上早寒,得花迟,京师今盛矣”,不禁“泣下沾衣”。

第24天(9月7日),逃到崞县。住在原平镇(今原平市)。慈禧第一次颁布了“痛剿”义和团的上谕:“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剿除不可。”正式下令解散和围剿义和团民众,以平息西方列强的怨恨。

同一天,李鸿章给正在逃路的慈禧发信,让赶紧回京,安抚局面。慈禧怕洋人追究她的责任,根本不敢想回京的事儿。

第25天(9月8日),逃到忻州。住在贡院。知府献上了新鲜的水果,“天颜甚喜”。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三乘黄色的轿子,皇家的等级也稍稍能够体现出来了。

第26天(9月9日),逃到阳曲县黄土寨。太原府知府许涵度、阳曲令白昶,都来接驾。住一天就走了。

第27天(9月10日),逃到山西省会太原府(今太原市)。“巡抚毓贤方统兵驻固镇,自藩司以下,文武官吏皆于省城外数里地齐集迎驾。”,住进巡抚署。

太原府新制了24面龙旗。地方上的大小官吏,趁此难得的机会争相报效,以显示忠心,纷纷给慈禧献出金银玉帛,膳食服用也百般周到。抵达太原的当天,慈禧也下了第一道减免和缓征山西沿途赋税的旨令,君臣同乐。

慈禧在太原停留了21天。

第48天(10月1日),巡到徐沟县。从太原起驾,随行人员又增加了许多,沿途还有陕军、甘军、川军等肃立道旁,全力警卫。

徐沟县知县密昌墀和当地富户王五昌早在城内的王家巷筹备,将王家的金禄堂三进大院修葺一新,粉刷彩绘,张灯结彩。凡慈禧衣食住行可能用到或经过的地方,都用红毡铺地,黄缎围墙,整整用去了白银五万两。慈禧等人仅停留了一下就匆匆离开。

第49天(10月2日),巡到祁县。住在当时祁县最著名的票号“大德通”总号。

第50天(10月3日),巡到平遥县。在此地,为了供应慈禧一路上的花费,四川合江县一个叫陈光弼的道员捐出一万两白银,赏头品顶戴。

第51天(10月4日),巡到介休县(今山西介休市)。走到义安村的时候,忽悠有个叫郭敦源的义和团头目冲进仪仗队,被就地正法,介休县知县陈日稔被“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第52天(10月5日),巡到灵石县。过韩侯岭(韩信墓在此)时,由于地势陡峭,山道难行,逃亡的大军耗费了整整一天。

第53天(10月6日),巡到霍州县(今山西霍州市)。霍州知州李义铭通过告示招聘了当地最好的厨师,专为慈禧做饭炒菜。然而岑春煊还不满意,以“供应不周”参了他一本,李义铭也被“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第54天(10月7日),巡到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在此停留两天。慈禧继续加大对义和团的绞杀力度,“责成藩司廷雍剿办拳匪”。

第56天(10月9日),巡到平阳府(今临汾市)。

第57天(10月10日),巡到太平县史村驿(今襄汾县)。

第58天(10月11日),巡到曲沃县侯马驿(今侯马市)。曲沃县令王廷英早在高显设三个行宫,备好45处公馆,备有八珍、八八席、六六席,支银数万两。

第59天(10月12日),逃到闻喜县。停留两天。刚毅病得走不动了,被留了下来,三天后病死。

第61天(10月14日),逃到安邑县北相镇(运城盐湖区北相镇)。

第62天(10月15日),逃到临晋县(今临猗县临晋镇)。停留两天。

第64天(10月17日),逃到蒲州府(今运城永济市蒲州镇)。在蒲州,慈禧先是降旨革去庄亲王载勋爵位,囚禁于蒲州。然后革去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职位。

为什么突然发难自己身边的亲信?因为这天八国联军统帅、德国军官瓦德西由天津抵北京。奕劻、李鸿章照会各国使臣开始议和。

最后慈禧又下了第三次关于减免山西赋税的圣谕,将太原至蒲州沿途经过地的赋税由缓征改为豁免。三次免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也保证了她们一行西逃路上的安全。

第65天(10月18日),逃到永济县上阳村(今芮城县风陵渡镇上阳村)。

第66天(10月19日),逃到陕西潼关。在风陵渡找了三只旧木船渡黄河,因为船太破,没有刷漆,都用锦绣绸缎包起来,慈禧这才坐船度过黄河,离开山西,来到陕西潼关。是山西共跑了50天,沿途经27个府、州、县、村。

本来慈禧是准备住太原的,但正赶上山西大旱,供给困难,又听说八国联军要进山西,吓得一溜烟就跑陕西了。

10月26日,第73天,逃到陕西省城西安府。逃亡之路,总算是告一段落。慈禧在西安,又恢复了奢靡腐败的生活。每餐饭菜百余种,光厨师就100多人,两宫每日花费白银200两。

1901年10月6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在西安待了一年的慈禧起驾回京。因为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已经与11国代表签好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月后,老佛爷慈禧太后回宫的队伍已是数万人马,从西安到北京一路也建好了富丽堂皇的37座行宫。


看客读史


1900年8月15日凌晨,八国联军即将攻占北京东华门。慈禧太后不得不带着光绪皇帝,一路向西,途径河北,山西两省直到西安,这是一条非常近的路线。

仓促离京

一开始,事出仓促,两宫的行踪是比较保密的,为了安全考虑,暂时并没有下旨各地方接待。慈禧太后多人改头换面,化妆为民妇等形象,出了紫禁城。

大概到了西华门外找了一辆骡子车。到了西直门一带,碰到了马玉昆残部,加上一些神机营的其他兵将,大概是2000多人一起上路。

亡命之苦


一行人最先到达了离京城70里外的昌平贯市,住在一个比较破败的寺院里,粗茶淡饭。之后,又到了当时直隶省今天河北的怀来县。虽然是夏季,但是夜间的天气还是很阴冷的,颇有几分饥寒交迫之感。根据岑春煊的回忆:

由于两宫以前并没吃过这种苦,慈禧忍不住大哭,而光绪皇帝因为饮食问题腹泻不止。

可以想见,当时的交通不便,行走慌忙,并没有携带多少粮食和清水。清末的怀来县不像现在,可以找旅馆酒店住,找餐厅吃饭。而是两眼一抹黑,啥也没有,没有办法之下只能勉强在鸡鸣驿站里过夜住宿。

吴永接驾

原本地方官员没有收到两宫出京的消息,然而不久之后,怀来县知县通过驿站管事的吴永得知了这个消息,名不见经传的他感觉到机会来了,立刻带领一众衙役,慌忙到驿站接驾。此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君臣之间对视苦笑了一番。

不过,吴永考虑确实还不周全,也是因为来见驾心里急切。一众人等来不及准备,只拿着一些简单的食品。过了一小会,杀了一头猪,给慈禧和光绪奉上了小米粥、玉米面、窝窝头等家常吃食和炒菜,尽了自己作为臣子的孝心。

要是平日在宫里,对于养尊处优的大清帝王与西宫太后而言,这些当然是粗糙不看难以下咽的。但是,此时原本尊贵的慈禧和光绪,基本上已经筋疲力尽,有吃的就可以了。这简直是久旱逢甘霖啊,慈禧吃完之后非常高兴,夸赞吴永非常忠心,在变乱中尚能有心迎驾,心生几分感激之情。

一路向西

吴永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跟着两宫銮驾,负责膳食工作,担任行途中的粮台会办,直到西安。实际上,慈禧带着一帮残兵,在到太原之前,为了吃饭,兵士沿途不免烧杀抢掠,百姓深受其害。

路途遥远,行程颠簸,两宫到了山西太原之后,逐步安稳了脚跟,要求地方按照超准供应,基本上是每天200两,生活饮食才有了保障。

慈禧和光绪开始行天子令,发放谕旨,宣示各地,要求沿途的地方官要准备迎接与供应事宜,那种吃糠咽菜的日子又成为过去。此时,山西由于天旱民力贫瘠,晋商乔家25岁的贾继英,孝敬了20万银两给两宫使用。

到达长安

10月26日,他们奔波了两个多月,终于安全地到了西安。慈禧,众位王爷和随扈大臣就组成了临时朝廷,疏导通讯渠道,打通驿传急递铺系统,发电遥控朝政。

同时,临时朝廷在西安设置皇差和支应局,耗费甚大,各省的孝敬也不够,只能让西安的富户在捐献。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对外宣布议和,尽量满足洋人要求,最终派李鸿章签订了辛丑条约。1902年两宫回銮,重归北京,衰败不堪的清廷又延续了十年。

吴永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在路上日夕召对,可谓荣宠非常,成为他的政治资历。但是朝廷局势不是那么简单的,吴永从基层知县突然登龙门,促进不适应朝廷的气候,也被军机处大臣和岑春煊等人排挤倾轧,从前途无量变成了心灰意冷。

庚子西狩

到了民国初年,吴永担任山东提法使。后来,由吴永本人口述,刘治襄执笔,写了一本书叫《庚子西狩丛谈》,内容详细记录了沿途的情况,还有一些机密事件。

而所谓采用永庚子西狩这个颇具东方智慧的名称,指代两宫往西逃亡,极具微言大义与曲笔之妙,深得儒学之精要,顾及了大清的颜面,就是这位聪明的吴大人所发明的。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古有靖康之耻,二帝北狩;明朝时期土木之变,英宗也去北狩;等到了清末慈禧太后不玩北狩,搞上西狩了——不过性质都是一样,丢人现眼的存在

不过,北狩和西狩是有本质不同的;前面三位北狩的皇帝,是被人抓了当俘虏,实在没办法记载,只好美化为北狩;而西狩的慈禧等人则是逃亡,一路向西、屁滚尿流的那种,不过无论是哪种狩,都很丢人这是一致的


眼见八国联军就要攻破北京——慈禧太后当机立断,选择西逃

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号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已经享受了大半辈子好生活;一顿饭108道菜,洗一把澡100多条毛巾,大量的水果拜访室内不吃只为闻香,总之是要多作有多作。生活奢靡不说,还非常不自量力,眼见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慈禧太后觉得可以跟外国侵略者刚一波了,不仅下旨同时向德、意、日、英、法、美、俄、奥、比、西、荷等11国同时宣战,而且还杀死了包括各国公使在内的所有外国人。多么的意气风发,这一高光时刻没能持续太久,八国联军一股脑的就干到紫禁城了

眼见一颗炮弹落到皇宫的屋顶上,慈禧太后可是吓破了胆,差点就要投井自尽,还好周边的人拉住了她,急召军机大臣议事却发现早已树倒猢狲散。眼见只有三四个人前来商讨大事,慈禧只得无奈选择西逃。顾不上什么仪仗礼节,她十分麻利的就拆下了自己的护甲,剪短了精心打理的指甲;把头发盘成髻、换上麻布衣服粗布鞋,拉着光绪等人,再叫上没有逃命的百官,仓皇逃出了皇宫。当然,在走之前,她也不忘报个私仇,下令将光绪的爱妃珍妃以“免受洋人侮辱”的理由,投入井中溺死

好歹也是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活命,慈禧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且不说京城之中还有多少民众受到战争之害,就是她自己又有多少奇珍异宝来不及带走,统统留给了八国联军呢?有命才有机会享受不是!慈禧太后以西行狩猎的名义,就这样出了京城。本以为逃出北京,就可以稍作休息了,可是她不知道,噩梦却刚刚开始!

兵荒马乱之际,钱虽然是硬通货,但却不是万能的!

此次出逃,可谓是非常狼狈的。原本慈禧已经安排好相关人员督办日常。奈何这些人完全没有经验,只知携带大量金钱即可,却不知兵荒马乱之际,连个人都难找,更何况是找商户呢?慈禧一行人一路爬过大山穿过小河,挑着小道是一个劲儿的走。赶上当天下雨,因为准备不充分,并没有携带雨伞这一类的必需品,所以整个队伍淋成了落汤鸡,慈禧也是不例外,甚至说更加狼狈。妆容已花的慈禧,此时不仅要面临面子问题,还要面临生理上的折磨。因为逃跑太过匆忙,所以慈禧连件换洗衣服都没带,湿透的衣服黏在身上,这对于平日锦衣玉食的老佛爷来说,实在是以种挑战

终于,逃亡部队到了昌平近郊,有人告诉慈禧发现了一个破庙,此时的老佛爷也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骄奢淫逸,顾不上什么体统,赶紧下令进里面歇脚。慈禧这次是真的落难的感觉,一路上没什么吃的,地里刨的地瓜对她来说就是美味,而一碗稀薄的绿豆粥更是人间极品,吃惯了108道菜的慈禧,此时此刻对于这等粗鄙的饭食,是赞赏有加

当然了,除了饮食方面,更让慈禧无奈的是个人方便问题。荒郊野岭的,别说坐便器了,连个厕所都没有,只好去野地里解决。而让她更加崩溃的是连手纸也没有,只能像老百姓一样就地取材,什么树叶啊小棍啊之类的。此刻的她,无比的怀念皇宫,且不说便盆都是用檀香木制成的,就是单纯的手纸,也是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啊!养尊处优的慈禧太后,不禁失声痛哭,与她有着同样感受的,是皇室的其他成员,这简直就是天堂掉进了地狱,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才能完啊?

西逃足足有一年半之久的慈禧,到底经历了什么?

《庚子西狩丛谈》是一部记载慈禧太后西逃行踪的笔记,由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口述后而成,这本丛谈成为记录这一时期两宫生活的重要史料,毕竟真实的情况也不可能出现在正史之中,皇家能把自己的落魄写出来么?但是吴永就不一样了,毕竟这也是他发迹的开始,从一个七品无名官一步登天成为四品大员,就是靠的西狩!

一路逃到河北境内的慈禧一行人,终于有轿子坐了,还是沿途官员贡献出来的,可由于数量有限,光绪皇帝只能与伦贝子同坐一个,也是够寒碜的!随后一行人逃到怀来县岔道。也就是吴永当知县的这个地方,吴永第一时间献上轿子,皇帝跟阿哥才都有了个人的座驾,勉强挽回了些面子。说来也是巧,一路上吃不饱穿不暖的慈禧一行人,终于在吴永的竭力安排下,喝上粥吃上面条了,感动的是不行不行的,就像是半年没吃肉的人第一次吃肉,别说是什么和牛火腿,就是最差的大肥肉,也会香的不得了吧!也正是如此巧合的安排,让吴永成为救驾有功的大臣,得以随行伺候慈禧一行人

就这么一路逃亡,先后至宣化县鸡鸣驿等地,由于当地土财主伺候周到,临行之前慈禧还赠了墨宝,大笔一挥写下“鸿禧接福”四个大字,土财主一家是如获至宝。至于吴永,则因为跟着伺候了几天,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开始委以重任,高兴得吴永是不能自已,以至于当天啥也没有记录,升官后的吴永请奏谢恩,随后被慈禧太后召见,恩准以后有大事可以直接上奏。说着说着,又说到义和团乱的事儿,慈禧太后一时间想起自己受的苦,是“挥泪不止”,而刚获恩宠的吴知县是激动的“怆然涕下”

后面的出逃,其实就没有一开始这么艰难了,无论是吃住方面,都有了比较好的安排。沿途的官员也都尽心尽力的进行准备,虽然也有人因为准备不当而被革职甚至畏罪自杀,但对于老佛爷来说,倒也无妨。行程是比较紧凑的,但总归还能吃上饭,坐上饺子,住上大宅子不是?

最终,落脚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待了好一阵才返回北京。此时的北京,也在李鸿章的斡旋之下,不再危险了。只是,这一次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慈禧太后倒也不以为然,慢慢悠悠的就回了京,一路上是早已建好的三十余座行宫

昔日受的苦,都抛诸脑后,享受现在成为慈禧的新目标。这一点从他在西安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且不说战乱未定,百姓仍水深火热,她的身边再次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奴婢仆人,而每天的饭菜,也恢复到了108道的水准;如此统治者,大清不亡就怪了!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清朝后期政府一直以来都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清朝当时的军队大都软弱无能,贪生怕死,慈禧就是最好的代表,话说这位老佛爷在八国联军没打来的时候是呼风唤雨,生活的穷奢极欲,风光无限。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没有选择留下来,利用权利坐镇指挥,陪百姓共存亡,而是带着孩子一路西去逃跑避难去了…这种行为太让后人伤心了、太丢脸了。


说说这位老佛爷当年逃亡时候是不是还那么大的阵仗,还是不是一顿饭吃一百多道菜?



1900年应该是慈禧最难过,印象最深刻的一年,这一年中慈禧经历了人生以来的大起大落。就在这年八国联军以平定义和团的名义打到北京城,当时的慈禧听到消息后仓皇失措,决定带着光绪家眷及身边重臣西行逃路。


当时由于走的匆忙,又怕走漏消息,慈禧和光绪及妃嫔家眷身边重臣一行百十号人都换成了普通老百姓的装扮一路步行走到西华门坐上事先准备好的几辆骡子车直奔西直门,就可以出城了,没想到在西直门竟然遇到了被八国联军打散了的马玉昆和他手下的几百人,一起上路护送慈禧西去——西安。




由于事发突然,一行千百号人走了近六七十里的路来到了昌平近郊的一个破落寺庙里短暂休息,之后又不停息的赶夜路,虽说是七月(农历)的天气,但是到了晚上还是冷风阵阵,养尊处优的两宫太后忍不住痛哭起来,也顾不上老佛爷的身份了。


由于慈禧出逃是秘密进行的,对外则宣称“西狩”,外人不知道老佛爷要逃那么远,所以沿途官员并没有收的接驾两宫的消息。两天后一行人走到了河北境内的怀来县,当时的县长叫吴永,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小道消息,心想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就领着县衙一群人带着吃的去巴结慈禧,这招还真是管用,当时的慈禧一帮人等早已经饿的偏心贴后背了,面对吴永送来的小米粥、棒子面和窝窝头和普通的农家炒菜,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要香。慈禧面对吴永的雪中送炭更是感激的老泪纵横,在回到北京的时候立马给这位县长升了四品道台的官职。


一行人在怀来县得到了接济,西去的路上吴永又派家兵护送,大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向西去西安,所到之处官员都事先准备吃喝住处,沿途的富商更是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供慈禧开销,慈禧看到这样的情形,又端起了老佛爷往日的架子鼓,开始发号施令。


直到1902的开春朝廷经过和洋人多方的周旋,慈禧才得以回宫。接着祸害清政府直到死亡。


小八戒愚论


对于慈禧太后而言,这样的出逃经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她还没有掌控朝政的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她就曾经和咸丰皇帝一起逃往承德。但是很显然,这次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要比四十年前狼狈了很多。

慈禧西逃随行的有多少人?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各国宣战,8月14日,北京城沦陷,慈禧太后在清军节节败退后,就已经做好了逃命的准备,但是始终还在犹豫,次日慈禧用早膳时,一颗流弹落进了御和园乐寿堂的西偏殿中,离慈禧太后很近,慈禧十分惊恐,这时才决定立刻逃亡,不在看情况了。

慈禧太后是当时洋人最想抓住的人,所以肯定不能像往常那样,招摇过市了,所以慈禧西逃相对是比较低调的,主要的乘员是这么几个,光绪皇帝,溥儁,溥伦,皇后,元大奶奶(慈禧内侄媳),两位格格。按照当时伺候慈禧的宫女回忆,两位格格各有一位宫女伺候,皇后也有一位宫女,慈禧有两位宫女伺候。男性三位,女性十位,还有李莲英等若干的太监,人数并不算多,总共是乘坐三张车逃出皇宫。

慈禧西逃,一路上去了哪?食宿如何呢?

8月15日早上,李莲英帮慈禧梳了一个汉家老太太的发型,慈禧和光绪皇帝也换上了汉族的服饰后,就开始了西逃,当天夜里到达了西贯市村,出了皇宫后,慈禧太后再也享受不到宫中奢华的生活了,当晚的御膳就是些玉米加窝头。

次日慈禧一行人到了岔道住宿,吃的东西是糙米,绿豆汤,这是当时大多数百姓日常吃的食品,两日后西逃的队伍到了榆林堡,这里比较偏远,能吃的就是些野菜,后来又经过沙城到了宣化县,在这里是当地的一个财主接的驾,后来慈禧等人又到了怀安县,天镇县等地,岑春煊陪同,很多接驾的官员也得到了赏赐。

八月底到了高阳县,沿途大多是借宿在当地地主,财主家中,慈禧太后等人到达广武镇时,沿路很多人得知了消息,往广武运送不少物资,所以在这段时间,慈禧过得不会很差,之后慈禧等人经过了雁门关,停留在原平镇,在这里慈禧下令清剿义和团,在这期间慈禧太后让李鸿章北上。

后来慈禧太后等人经过了曲阳县到达了太原府,慈禧在山西下令,减免缓征山西税赋,试图拉拢民心,十月初慈禧逃到了平遥,当地的一些官员,士绅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所以慈禧西逃在这段时期并不缺钱,1900年10月26日,慈禧逃到了陕西西安府,在这里又开始了铺张浪费的生活,一百余位厨子伺候她,每餐多达上百道菜,慈禧太后在西安待了一年,1901年10月6日,才决定起驾回宫。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慈禧西逃,其实只有最开始比较窘迫,后面的时间,仍然是过得极度奢侈。

慈禧西逃,从京城一路向西,奔太原、到西安,回銮又绕道开封。从1900年8月15日逃出紫禁城,到1902年1月7日回到北京,长达16个月的流亡时间。慈禧这一路,除刚刚出逃时比较狼狈、窘迫外,其他时间都是非常奢靡的。

出行规模

根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七月二十一日凌晨,慈禧与光绪化装成汉人,着便服出逃。随行的王公大臣有载漪、奕励、刚毅、荣禄等十余人,另有护驾部队士兵一千余人。当然,还有众多的太监、宫女等服侍人员。据此估计,西逃的人数规模大概在1300人左右。这个规模不是固定的,随着沿途情况好转,规模在逐渐增大。据说到达西安时已经有万人之多。

慈禧一行由于是仓皇出逃,准备并不充分,被褥、衣服、食物等物资都很匮乏。最狼狈时,甚至出现了夜晚睡觉没有被子的极端窘迫情况。吃的也非常艰苦,只能以小米充饥。“夜宿土坑,既无被褥、又无更替衣服,两膳亦无米饭,仅以小米粥充饥而已。至怀来、宜化,始由地方官络绎进奉。”区区一国之尊,沦落到如此地步,让人无不感叹。

奢靡生活的恢复

慈禧的窘迫之旅不过很短暂,过了怀来,宣化后,情况逐渐好转,生活慢慢走上正轨。一是远离了战乱,地方有了接待能力。二是生活开支由各地源源不断供应。

怀来知县吴永因为接驾有功,被临时任命为前路粮台,负责一路筹办粮饷。

吴永上奏:“请伤各省将应解京炯,核定成数分别解送行在户部以济要需。”光绪发布上谕,“联恭奉慈与暂行巡幸太原,一切度支,均关紧要,所有部拨各省关京响及内务府 经费,并年例应行解部各款,著全数改解行在,以应急需,而资分拨,毋得玩误。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此时开始,为了维持慈禧一行的奢靡生活,各省不断进贡银子,一场搜刮民脂民膏的浩大运动开始上演。

巨大的开销

一边是地方在紧张筹措银两,一边是慈禧在西逃路上的各种“摆谱”。比如吃,尤其是慈禧到达西安后,每天自己吃饭的花销大概在200两左右。日常饮食由荣禄全权负责,仅后厨就有不下10人。下面又设各种管事太监若干人,如饭茶、粥、点心、荤菜、素菜都各专人负责。菜品极为丰富,甚至还有从南方运来的燕窝、鱼翅。没有牛奶不行,从河北买来几头奶牛,每月又是200两银子。

从内务府长期腐败来看,可以推测,在慈禧吃饭这块,同样也少不了各种腐败。比如采购方面,必有太监吃回扣的现象。不过,慈禧个人吃饭等日常生活的花销还是小数目。真正大数目是维持朝廷威严的各种开销,比如织造龙袍等皇家服饰。

慈禧在忙着享受的同时,另一边,行在军机处紧急派出钦差大臣赴各地催缴粮饷。刑部郎中俞启元赴江苏、浙江,直隶候补知府吴永赴湖北、湖南,敦促各地尽快向西安“输血”。

全国各地调拨到西安的饷银一共多少呢?据负责总统筹的岑春煊奏称,“已有五百万之多”,另外,还有粮食大约100万石。

住地的临时扩建

500万两银、100万石米,其实这只是小部分。1900年10月26日,慈禧一行到达西安,次年10月6日离开西安。在西安的一年里,慈禧始终住在巡抚衙门。当时的陕西巡抚端方为了迎接慈禧一行,将巡抚衙门进行大规模扩建、翻修。由于工程量过大,当慈禧进入陕西后,仍未完工。端方又临时决定,将原来的总督衙门进行紧急翻修。当慈禧到西安后,嫌原来的总督衙门太小,仍住在了巡抚衙门内。两座衙门的扩建、翻修费用,大概花去了29万两。

当国内局势稳定后,慈禧一行决定回北京。回銮的过程从10月6日开始,到次年1月7日,整整三个月,这90天内,慈禧的豪奢程度达到了顶峰。

财政的不断吃紧,百姓的生活压力再次加剧

慈禧这一路,各种奢靡,实难准确统计。粗略计算,耗费4000万两肯定是有的。1899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仅为8820万两。慈禧这么一折腾,一半的财政收入没了。

慈禧的折腾,可谓穷奢极欲,各地大兴土木、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无数。沿途百姓普遍比较贫困,尤其是陕西、山西等地,因为旱灾还闹着饥荒。

慈禧的西逃,实则是加重了各地百姓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