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赏石消费有什么不同?

戈壁猎石


古今赏石的差异

风格是艺术作品形成的一种必然的规律,表现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和自然形态,是其基本美学形态的呈现。所有风格的形成与该艺术的成熟不无关系,奇石形成赏石风格也是如此,也是经历了历史的沉积与发展,从最朴素的赏石观逐渐形成一种风格,必然是赏石艺术成熟的标志。那么我也分享一下古今赏石风格有什么不同!


明清时期,赏石风格日渐成熟,对奇石文化推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具有代表性的是同时代的园林建筑的太湖石、灵璧石的运用,古典园林的四大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中的奇石景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自唐宋至明清,以米芾说为代表的“瘦、皱、透、露”的赏石观和风格趋于成熟,代表了当时的审美情趣与风格,“瘦、皱、透、露”具体意义和文化内涵了是什么,请听奇石哥一一解读。


瘦”是指奇石的形,就是奇石的外形特征。古人受士大夫思想的影响和审美观的浸淫,追求以纤瘦清奇为美,而灵璧太湖石的石形清瘦嶙峋,似文人铁骨铮铮;多有石型挺拔,凸现筋骨,暗合士大夫骨气凛然与坚贞。所以“瘦”就成为古代赏石观的首选因素。

”是奇石外形呈现变化的特征。以灵璧太湖石为代表的奇石,皮枯多褶时隐时现;石体凹凸万千若明若暗,褶皱线条或明或暗错落有致。褶皱皱起伏变化中无形之中见有形,明与暗,露与藏变幻无穷,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方位,起伏不平中有节奏,若明若暗中有旋律,千变万化奇趣横生就是奇石特征体现着“皱”。



透”是指奇石的质地,就是指石头的透光的能力和纹理的一致性。古人追求石头的干净与细腻,以玲珑剔透纹理纵横为美,石质细腻洁净表现表里如一,用石质通透代表深邃高远,致密彰显个性之坚毅。石头虽然坚硬致密却玲珑剔透,在通透中见深远,在致密寻求光芒,“透”即是一种淡泊与宁静的精神追求。



漏”是奇石的孔洞玲珑,洞洞相通连贯透空。古人身体里深深地植入了中华文化的烙印,“通透”与死板相悖,通透意味着空灵变化,代表气贯神通,也就是气顺,气可以在孔洞游走,气行则体活,奇石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灵物。石头玲珑透空瞬息变化,灵气游动赋予奇石灵魂,给人以活生生的感觉。无怪乎著名赏石家沈均儒先生所说的那样:“石不能言最可人。”奇石的“漏”就体现体现着石头的“灵与活”。


古代文人孤高自许,难免不偶,只好放逸天地,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而石可谓正中其下怀。在他们看来赏石不是世俗的而是脱俗的,赏石不是形而下的而是形而上的,赏石不是喧闹的而是孤寂的。赏石便是在享受孤寂!

现代赏石

今日之时代,娱乐至死,赏石大众多不甘寂寞、只图一乐,同时不乏攀比、竞争以及借石生财之动机。捡石时三五成群,淘石时呼朋引伴,赏石时各抒己见,参展时挤破脑袋,评奖时不甘人后……在他们看来,赏石就是找乐子、寻开心!


对于赏石,古人有古人的理论,今人有今人的标准。理论或标准之差异事小,但由此所体现出的对赏石认知之差异却很大。如米芾论石以“瘦、皱、漏、透”,可知米得其表矣;苏东坡说米氏“但知好之为好,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石之一丑,则众美俱出”,可知苏得其肉矣;明林有麟言石以“一洗人间肉飞丝雨之境”,可知林得其骨矣。而今人论石以“形、质、色、纹、声、韵”,可知今人得其毛矣!


后素斋书画鉴赏


奇石的消费,就是指欣赏石头,收藏石头,享受大自然艺术。奇石的消费和其它艺术品消费一样,属于文化消费。奇石的消费与一般的文化消费品大不相同,它把天然性、奇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提供于市,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古代的奇石消费

古代的奇石消费都是些风雅之士,从文人到士大夫再到王爷、皇帝,社会知识阶层的休闲人居多。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以经商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感悟、享受自然乐趣为其特点。而渔、樵、耕、猎等劳动大众,包括那些有钱但是社会地位不高的商人在内,在当时基本都是赏石的圈外人。古代的奇石品种发掘较少,消费面较窄,也就没形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大宗交易市场。


现代的奇石消费

现代的奇石消费面就很大了。从地域来说,地不限东西南北中;从社会层面看,人不限工农兵官商;从文化档次看,品不限高中低雅俗。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逐步形成的奇石消费群体,其人数接近一千万。在奇石的产出、流通环节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石农、石商、收藏家。所以现代的奇石消费规模是历代赏石难望其项背的。
奇石的消费是一种纯文化消费,它的消费观念随时代变化。奇石爱好者需要良好的心态,吸收奇石文化的正能量,在快乐中消费。


图文由食全石美阿拉善原创。原创不易,如需转载分享请注明出处,谢谢🙏


食全石美阿拉善


米芾拜石传名久,水浒书载花石纲。寿山青田多墨客,巧手雕刻做印章。太湖石美增园秀,鸡血成名展娇黄,如今五湖四海客,玩石赏石售石忙。如火如荼网上炒,风情万种动心房。











祝德寿


古人爱石与今有很大区别,古时人们能见到的石种也受限,其挖掘设备也原始,其石就显得珍贵,北京颐和园中那块败家石,今天看来也是一般,现代出土的一些玩石或玉其石质也是一般,现代人追捧翡翠、和田玉等其历史才几百年,出土古墓中的玉石都是地方杂玉多为石英岩质,奇石有传承,(不然何来米芾拜石)可到今天古人玩的奇石却不多见,年份较长的如灵壁石,太湖石(水浒说的花石纲就是指太湖石)青田石、寿山石一般做为印章石年份也是几百年而已(古人印章多为金属),现代人信息发达,眼界开阔没有不玩的东西,就这奇石分几大类,玩画面石的、玩象形石的、玩雨花石的、玩灵壁石的、玩玛瑙石的、还有专玩矿精石的,这就是发展。











一石闲人


古和今赏石消费有什么不同,时代不一样,平台也不一样了。

古代

朋友圈有限,平台有限。大多应该是知己好友文人墨客。发掘量也有限,大多消费比较含蓄。

现代

发掘量大,消费认知提高,平台多样化。消费公开透明,更有甚者以【赌石】为业。时代造就了消费观念的改变!


渝A無銘之境


能消费了奇石?能帮我?





魏继秉


古时奇石多入官宦家,今日奇石已入普通百姓家。宅无石(时)不发,室无石不雅,赏石文化在逐渐升华,不久的将来会时(石)来运转,遍地开花。


田心218877600


古代的人收藏奇石是为了欣赏把玩,现代人收藏大多数人是为了欣赏把玩+投资。





用户3155173832136


有不同的,当今赏石除古代五耍素外,还有一点就是食色性也。性,能够繁殖,再生。











沈冰37


对石头的认识深浅不一,也与个人喜好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