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的中原是指哪些地方?

老罗说家


大家如果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经常会听到中原这个词,那么到底哪里是中原?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一是泛指的大概念,包括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甚至山东的一小部分;三是小概念,仅指河南省。这里所讲的中原文化,从地域上主要是一个中概念。

“中原”的区域地理意义

作为一个区域地理概念,把中原细分为“狭义的解释”与“广义的解释”。

1.广义的解释:“中原”指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位居天下之中,素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说法。西周时期,周公辅成王,以洛邑居天下之中,营建东都洛邑,进一步强化了河洛地区乃天下之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最早的国家出现于中原,所以有时“中原”的意义约略与古代的“中国”、“中华”相近。但在通常意义上,广义的“中原”主要指以古豫州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尚书·禹贡》分中国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豫州因居于九州之中而称“中州”。其境东接兖、徐、扬,西以荆山与雍、梁接界,南以荆山和荆州分界,北至黄河与冀、兖分界,今河南全境、山东西部、湖北北部,皆古豫州之地,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东汉时期,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所辖区域较《禹贡》之豫州缩小了很多,约略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黄河以南、伏牛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向东至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向西至晋南部分地区。由此可见,中原的地理涵盖较广,与周边地区,尤其是与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北部渊源甚深,政治、经济联系一直比较紧密。

由三块平原组成。一是河洛地区。即以黄河与洛河交汇处和以伊洛平原为中心的豫西一带,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北临黄河,西接秦岭和关中平原,东达豫东大平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也是夏商周等九朝的京畿之所。二是黄淮平原。

郑州北郊的桃花峪,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这里是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淮冲积扇平原的顶点,由此向东,便是黄淮平原,这是中原的主干,为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分,由黄河、淮河冲积而成,故可细分为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两块,沃野千里,广袤无垠,黄土深厚,水源充足,多为宜耕的良田。

三是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的西南,为唐河、白河冲积而成,面积2.6万平方公里,土地肥沃,和黄淮平原一样,为重要的粮仓。“豫州”所以被称为“中原”,除了其地理位置居于天下之中,还由于这里拥有这三块平原沃土。

2、狭义的解释:专指河南省 河南又名“中原”“中州”“中土”“华夏”“神州”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原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上下5000年来,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不过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部分的河南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以上就是我对“中原”的回答,如有不足之处,请评论留言指出。

我是


黑白史


谢网友!中原既然是位置居中的平原或原野,那我认为中原指现在的关中平原。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西咸新区),这是国家认定、目前被全国人民认可的,官方文件和中学地理教本可以查询,且原点就在关中平原腹地,所以如问中原指现在什么地方,根据中原一词的解释,中原的准确位置在现在的关中平原。

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一句中,漆沮是古时的漆沮河,在陕西省富平县境内,现在叫石川河,由两个发源不同的小河漆河和沮河汇流而成,最后融入渭河。由此可以断定,中原当时应该指现在的关中平原。

《诗经.小雅.吉日》,是描写西周天子周宣王狩猎场面的文章,天子之所指天子居住的地方,那应该就是当时西周的京都镐京了,而镐京就在现在的西安地区,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一句中的中原应当指现在的关中平原(渭河平原)。

至于以后"中原"一词,是如何扩大、延伸、偷换概念和挪用的,而且被用来指河南一带,这可能与人为、误传和政治中心北移等有关系,但中原一词刚开始真正指的陕西关中平原。一方面,关中在唐以前都是兵家必争之争,谁拥有关中,谁就拥有天下。周武王、秦始皇、隋文帝、李世民都是在先拥有关中的情况下才夺取了天下。另一方面,关中在唐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天子之所,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因为帝王居主的地方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来讲,本来就是全国的中心,更不用说从今天地理位置上来看,关中平原腹地也本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的中心地带。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宝贵意见!谢谢!🙏🙏🙏


知未是也


中原是方位区域名词,感觉上抽象,实际很容易理解,这里的“中”泛指天下之中,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版图之中心。因此,古时的中原就是现代所称的华北大平原。北到长城,南到淮河,西到函谷关,东到东中国海。其中黄河以北称河北、河朔。黄河以南称为河南、河淮。

上述的河北、河南是地理区域,不等同于现在新行政区域的河北和河南。全区因位于函谷关以东,所以四世纪时称为关东。因为又位于崤山之东,所以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三世纪之间也称为山东。此山东,不同于现在行政区域的山东。

中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和核心,所以也是中国历史的心脏地带,最大的特征是一望无际、沃野千里。中国本部是中国历史舞台的重心,中原是中国本部的中心,中国的历史绝大部分源出于此。

感谢朋友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中原中原,翻译一下就是指中国天下至中的平原地区。虽然古来就有中原即指河南一说,虽然我也是河南人,但我不是太赞同这个把中原概念范围局限在河南一省的说法。


个人认为的中原区域,大致是这么一个范畴:北到黄河、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淮河、西到伏牛山的广大平原地区。

按此标准,黄河以南的河南大部,阜阳、宿州、亳州、淮北等安徽西北部地区,济宁、菏泽等山东西南部地区,徐州等江苏西北部地区,都属于中原。

如果不信,想想徐州等在历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就知道了。


之所以用中原代指河南,大概是因为从商朝一直到北宋,历代的政治中心都基本在河南境内,存有商丘、郑州、安阳、洛阳、许昌、开封等古都城市吧。就是秦、西汉、隋、唐等在关中建都的王朝,关东(函谷关)以东特别是洛阳要么是另一政治中心,要么是无可替代经济中心。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请指正。你认为中原主要包括现在哪些地方呢?欢迎讨论。



司马砸光


“中原”是一个我国历史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举例来说,光是成语典故,就有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见于许多的史籍资料、文学作品,如爱国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么,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是指现在的哪里呢?

首先,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谓“中原”,指的自然就是处在天下之中的原野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收录的则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优秀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同时,它也是“中原”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不过,这时的中原大多代指的还是原野之中的意思,并非是一个广大的范围。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道,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处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称作“中州”,后来,豫州有时也被称作中原。

此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同时具备三种用法,第一种是采用倒装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中,便记载了越王勾践的一席话:“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同样是在《国语》中,还有着“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的句子,这里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种意思,即除去秦、楚这样地处偏远的国家后,位置比较居中的诸侯国们的统称。第三种含义就是著名典故“问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带了。

春秋战国之后,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渐变少,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后两种用法,诸葛亮在其名篇《出师表》中就曾经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此处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国占领的东汉旧都洛阳一带地区。

后来,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写下“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的诗句,而唐代学者李善在《文选注》中为诗句里的“中原”注解道:“中原,谓洛阳也。”此后直至隋唐时期,中原多是用来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放在今天则大致是河南省的区域。

到了宋朝,疆域面积比起汉唐有所削减,而中原的概念则更大了。金国攻灭北宋后,南宋人民所说的“中原”就变成了原本北宋所占有的黄河流域大片地区,陆游笔下王师所北定的中原,指的便是包括古都洛阳、东京汴梁等多地的故土。

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了《辞海》,其中对中原解释道:“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由此可见,古代所说的中原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不过两种含义都大体指的是河南及其周边地区。


邓海春


中国自古以来的中原是指哪些地方?

中原地区这四个字我们一直都可以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但是究竟哪里才属于中原呢?中原到底有多大呢?请往下看!

中原有被称之为华夏、中土等,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原的本来意思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是天下的中心。

“逐鹿中原”

中原地区的重要性是不用过多的提及的,毕竟作为中心地区,这里曾经是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从夏商开始共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有“逐鹿中原”的说法,给人们的思想就是得到了中原地区就可以轻易地在天下立足,成为天下之主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中原地区是指洛阳到河南的一片土地,在中华文明伊始的时候,“天下之中”的地域称号就是指的如今的洛阳一带,这里经过了几代朝廷的积累,已经衍生出了最新进的文化技术,用这里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养育出了最多的人口,一直到了先秦时期,这里开始有了天下中心的说法,并且得到了绝大多人的认同,这里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认可。

《诗经》

而中原这个词最早出现于《诗经》之中,比如:“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这是能够查到的有关中原一词最早的记载,但是这里的中原指的并不是某一具体的地区,而是地区中心的含义。

这里能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有原因的,中原地区的地理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这里土地肥沃,人类最早就是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的,这里的土地对于早期农耕技术落后的人们来说就是一块宝地,在这里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可以得到满足。

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同时,这里的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出现旱灾和雪灾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大多数的人们都会选择在此定居,人口到达一定数量之后,政权就随之诞生。

其实中原地区最常出现在华夏民族人民的口中,外族或是其他国家基本不会这样称呼我们,所以中原代表的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区的别称,更多的是无法宣之出口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自称为华夏儿女,那么作为华夏别称的中原地区就是我们生活的故土,是历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欢迎小伙伴们留言评论吧


阿輝今天很可爱


古代各国争夺天下的时候,总会提到“中原”这两个字,诸葛亮北伐时打的旗号就是“匡扶汉室,克复中原”,那中原究竟是指哪个地方呢?实际上中原一般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被认为是今天的河南省。实际上在早期中原地带就是中国,因为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位置。所以能够占领中原,便可以得到天下,而古代八大古都中,中原就占据了四个。

  “中原”是一个我国历史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举例来说,光是成语典故,就有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见于许多的史籍资料、文学作品,如爱国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么,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是指现在的哪里呢?

  首先,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谓“中原”,指的自然就是处在天下之中的原野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收录的则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优秀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同时,它也是“中原”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不过,这时的中原大多代指的还是原野之中的意思,并非是一个广大的范围。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道,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处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称作“中州”,后来,豫州有时也被称作中原。

  此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同时具备三种用法,第一种是采用倒装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中,便记载了越王勾践的一席话:“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同样是在《国语》中,还有着“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的句子,这里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种意思,即除去秦、楚这样地处偏远的国家后,位置比较居中的诸侯国们的统称。第三种含义就是著名典故“问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带了。

  春秋战国之后,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渐变少,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后两种用法,诸葛亮在其名篇《出师表》中就曾经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此处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国占领的东汉旧都洛阳一带地区。

  后来,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写下“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的诗句,而唐代学者李善在《文选注》中为诗句里的“中原”注解道:“中原,谓洛阳也。”此后直至隋唐时期,中原多是用来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放在今天则大致是河南省的区域。

  到了宋朝,疆域面积比起汉唐有所削减,而中原的概念则更大了。金国攻灭北宋后,南宋人民所说的“中原”就变成了原本北宋所占有的黄河流域大片地区,陆游笔下王师所北定的中原,指的便是包括古都洛阳、东京汴梁等多地的故土。

  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了《辞海》,其中对中原解释道:“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由此可见,古代所说的中原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不过两种含义都大体指的是河南及其周边地区。


一休广祥


以事论事,莫东拉西扯,旁征博引的论证证明,就十分简单了。

中原的原字的意思,不是平原草原荒原的原野的原意思,而是“元”的元初的意思,即,元.始.初.起的元处意思,用数字序列表示呈:0.0至1之间数.1.2.3等数列式。其中0就是元,0至1之间就是始,1是初,2是起,3是开始进行。用跑步比赛为例呈:运动进入比赛起点线处,各自自由活动筋骨作准备赛时热身运动为0前的混顿态,当发令员喊各就位,运动员立于起跑线上准备跑不作其它杂动作时为0,发令员喊预备时运动员俯身作要跑姿式,此为1数,发令枪响,运动员跨步越过起跑线的笫一开步为2,两腿脚都出起跑线身体加速时为3。因此原即元,中则是数学的数字坐标式,即十字坐标图上纵横数轴上的0位置于正负数罗列。中就是0位置。从而可知:中即原即元即0处。它们都指中间的中点处位置所在。

由是在地图的各地区地名上就可知中在哪里了,即,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配上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中在哪里定下来了。别再硬证西为中,南为中,北为中,东为中,只中不为中了。

引起争议除抢旅游资源外,主要古人作法今人不明白造成误解使然的。

古人敬天达敬畏的程度,因而嵩山为天地之中,从而仅可设司天台,人王不得居此。因而对原理下,北为阴南为阳,北不可去,南对称也不可去,从西顺黄河只有东西两向可去了,而东向已有炎帝居淮阳故处占,从而仅有西向入陕地,陕为狭处再放阔的地貌词,陕之西为盆地其名由此确定的。盆地内有平原,而同开封至海岸的中土大平原无法可比的,然以慰抚法将平原负于汉中关中,又移洛水与渭河上支流上命名,以此为移山挪地大法入关中,撑起人王居地中央意。

这就是:关中,嵩山,淮阳。也就是:一1.0.十1,的三点一线数轴式形式。河洛区范围得以确立确定,当陕西名出现后将关中与嵩山淮阳切割开,因旅游争虽归无知也属自然。

武则天迁帝都入洛阳后,王居处不论在哪都是“天幕开”处,即帝都就是通天彻地的中央核心点处。民言“天眼开”.“开天眼”是帝都“天幕开”同意同源。自此监天司随帝都所在处再建,不再仅设嵩山了。


味哎儿


我们华夏族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原,秦朝,汉朝时期中原就是陕西,山西,河南这块,唐朝时期还是这三个地方。后来,五胡乱华,我们的祖先被迫去了南方建设,然后中原就是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历史那条河


广义上的中原是指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即长城以南,河西走廊以东,秦岭—巫山—武夷山以北地区,狭义上的中原仅指其核心地区——山东西部+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安徽北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