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的唐太宗,书法水平到底怎样?

小小棣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首先这位提问者所提到唐太宗痴迷书法。

为何痴迷,还唯独痴迷与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由今天如此之高的历史地位也离不开唐太宗的这个重量级的粉丝代言和真情演绎。

由历史为证:

第一件事:唐太宗听说《兰亭序》在智永的徒弟辩才那里,特召见他想要《兰亭序去》,未果。唐太宗尽派监察御史萧翼,通过精心策划,获得辩才的信任,获取到《兰亭序》。

第二件事:唐太宗集当时书坛的书法大家,下一道圣旨,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各自临摹兰亭序。

第三件事:唐太宗李世民遗诏中要求将《兰亭序》枕在脑袋下面,要永远拥有这件挚爱的宝贝。

如此痴迷的书法皇帝,那么他鉴赏书法水平相当高。我们在看看唐太宗周边书法大家,哪一个不是当时的文人才子。皇帝看的真书法多,眼界自然就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书法审美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审美有高度,且唐太宗对书法理论也有深入了解,甚至还写和批注书法理论。

我想基于以上的分享,我们看到唐太宗是个热爱文化,了解文化,亲自带队实践文化的践行者。

皇家自有皇家气,即贵族之气。

因此唐太宗书法里面还有他与生于来的皇家之气。

当然,最后也离不开唐太宗勤奋地练习和书写。

每天要批阅很多奏折,这个过程中自由而然又加强了他的书法应用。

总之,一个审美趣味高的人,内心如此痴迷于书法艺术帝王,他的字还会差到哪里去呢?

 文化频道






艺术万象


应该说,没有唐太宗李世民,就没有王羲之书圣的历史地位。王羲之的字的确很好,但唐代以前不知有多少无名的书家书法水平也非常高,王羲之的书法,在李世民倡导以前已经颇负盛名,但由于唐太宗的酷爱,见了兰亭序特别喜欢,让在朝的擅长书法的大臣临摹,如今我们见到的神龙本兰亭序就是冯承素的摹本。应该说,是最忠实于原作的。李世民生前把兰亭序爱不释手,死后随葬。自此至今,无人见过兰亭序真迹。李世民不仅将兰亭序做为至宝收藏把玩,对王羲之的字坚持临摹,精心研究。他的书法,深受王羲之的影响,代表作《温泉铭》,《晋祠铭》继承了王羲之有晋一朝的尚韵书风,又明显带有盛唐气象,在二王书风之外,增加了一些丰腴。在唐朝,虽然不能与欧虞褚薛,旭素颜柳比肩,但依然是占有他的一席之地,是否可以与徐浩等并提,我觉着相差无远。








兴平南郊窦文海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最有影响力、最有身份的王羲之钻石级粉丝,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而且再也无人可以翻案!当然,以王羲之老汉的实力,没有你老李捧高也有其他帝王接力!

因为是钻石级粉丝,唐太宗书法明显地表露出学书的痕迹,是兰亭序和圣教序!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与兰亭序相比,笔法精致细腻度还弱,用笔变化、笔力及关联到章法布局的变化更是逊色许多,如果一定要给个分数的话,70分当然,是我给的,满分为120分!与圣教比,字法中的最精彩部分显然受益不多,给60分,可能还带有人情分,毕竟他是我心目中不错的皇帝!

如此戏评,不喜可喷!





陈天哲


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水平,在历代帝王之中不是最好的,在唐朝书家中更加不突出,但是,他喜欢书法尤其是王羲之,他对推动中国书法发展,尤其是奠定王家书法的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说他书法不突出,是因为唐代善书者实在太多,欧,褚,虞,薛…哪个不是大佬,如果放在今天,张海,沈鹏之流,给他提鞋都不够格,皇帝之中不算第一,第二也是稳当,主要还有个会瘦金体的那座大山档在前面,总之,唐太宗的书法还是一流的,非常棒!纯手打,太累,就这样!





一双瞳眸剪秋水


人一般多少都会有个业余爱好,皇帝也是人,也需要业余爱好,唐太宗的业余爱好就是书法。但要说唐太宗痴迷书法,这还达不到,毕竟他是个明君,更多的精力在理国执政上。跟宋徽宗不能比,那家伙才是痴迷,以至于要文艺不要江山。

李世民《晋祠铭》

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山,面对唐代书法后世只能高山仰止,这其中离不开唐太宗的贡献。他重视书法的普及与推广,在以下几点贡献突出:

  1. 独尊王羲之,一改当时流行学习王献之而造成的软媚、攲妍的书风。可以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真正把王羲之推到了书圣的位置,关键是唐太宗自己带头学习王羲之,上行下效,以至于后世学习书法的人,最终都以王羲之为宗。

  2. 唐代以“身、言、书、判”设科,对于官员的晋升有书法要求,所以“一时之士无不习书”。所以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唐代很多普通人的书法水平拿到现在都能成书法家的水平,只不过很多人因为官不大,所以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看唐人的写经小楷,确实其中有很多的精品之作。这也是唐代为何能以楷书傲立书法史上。

  3. 唐太宗在他的弘文馆开设书法班,这应该是最早的书法培训班了。让喜欢书法的大臣家的孩子或者民间书法能手可以过来学习。虽然最终没有培养出来一个绝世高手,但对书法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世民《温泉铭》

最后再说说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水平,后世赞其书法曰“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当时的一些名臣,例如房玄龄等,都夸奖李世民的书法“书迈钟张”,就是说李世民的书法水平已经超过钟繇和张芝了。

唐太宗李世民对自己的书法评价也非常高,有的自恋的感觉,尝曰:“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然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李世民的传世作品主要有《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

李世民《屏风帖》

客观评价,李世民的书法放到今天那也就是省级书协秘书长的水平,可是在唐代也真算不了什么,只不过他的身份地位摆在哪里,大家多少也要给点面子的。不然后世怎么没人学他啊,他的书法甚至不如宋徽宗的瘦金体影响大,跟宋高宗赵构比都要差不少。毕竟术业有专攻,人家的主业还是皇帝吗。


翰墨今香


痴迷书法的唐太宗,书法水平如何?

李世民,高祖次子,在位二十三年,为谥文皇,

工真、草、飞白书,尤其是喜王羲之书法。下诏求购。

其中命萧翼由山阴辨才处赚得《兰亭》真迹。

曾御制《温泉铭》并行书。尝作《笔法》、《笔意》、《指意》三说以训学书者。

书写常有戈笔之法难达精准。于是作戬字空其右,而命虞世南填补之。由此可见,太宗做学问书之法,非常认真,要求自己严谨。

虞世南填补后,太宗世民问魏征:“朕学世南似尽其法?”魏征说:“天命所临,万象不能逃其形。非臣下可拟。然惟戬字之戈法乃逼真也。”

此故事一如王羲之夫人说王献之写的字仅有一点是似王羲之,其实此点乃亲补之。相映成艺趣。也说明书法确实至功备概之。

法眼一窥便知水平。鉴赏力也列于书蕴也。

李世民非常敬叹魏征法眼,一眼望穿,此境。李世民自论曰:“吾学古人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而形势自生也。”

由此太宗骨力有见,形貌与气势稍微差些,这也是谦和而已,太宗比之虞世南有其左,但是《书断》曾有评其书法记载。“太宗书受之于史陵,工隶书飞白书,行草得力二王法度,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

后来评价颇多,《述书赋》云“太宗备集王书,圣鉴旁启,虽蹑闾井,未登阶陛,质讵胜文,貌能全体,兼风骨,综法体,”

宋代米芾《书史》有趣评语:“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世南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然又赞称“龙采凤英,天开日升,亟戬多难,力致太平,云章每发,目动神敬。”可见米芾褒贬皆有,可见还显敬佩太宗文识。

还有好多的古人评价,皆为奉谀夸大之辞了。诸如文皇书远接右军,晚来手敕,清远绝伦。笔力遒劲,一时之绝。

宋黄庭坚的一句评说,打动人心,“亦是富贵后能不废学尔。”值得深思。

对于古人书,吾侪依然不能乱语,也因隔了时代久远,其书墨鲜见,妄加言论,其实取趣味之嫌,故从书史找来评价,重有鹦鹉学舌,捎回来与同道略知太宗之书境。

下面是太宗书墨:





狂喜淡墨a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武功盖世,统领三军,南征北战,为大唐江山功绩卓著,而且文治有方,仁义爱民,当了皇帝后,行休养生息政策,重农工重文化,开启贞观之治时代,国强民安,为大唐盛世奠定坚实基础。他尤其喜爱书法,特别推崇王羲之书法。得到王羲之《兰亭集序》后,终日观摩,爱不释手。为了与众人分享,命冯承素、褚遂良等人临摹《兰亭集序》,在其逝后,据传让《兰亭集序》真迹陪葬。可见其对书法的热爱之情。

唐太宗李世民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唐代的书法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推动贡献。他在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高俸禄养着书法人才,并以书法取仕,专设弘文馆官衙。由于他的倡导推动了唐代书法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等,开启唐朝书法盛世。

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学王羲之,且英俊雄迈之气超过右军,可谓古今帝王书法之冠。其存世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屏风帖》等。太宗所书《晋祠铭》不仅开了行书上石之先河, 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名碑,是太原晋祠的镇祠之宝。此碑书法秀丽遒劲, 神气雄浑。《温泉铭》则是太宗的又一佳作。书法二王一脉而不墨守成规, 雍容和雅,圆劲遒丽, 朗润流美,通篇流溢出一种虎步龙行,豪放不羁的开国帝王的英武气概。论其骨力、 气势,在虞世南、欧阳询和褚遂良之上。启功先生称赞此帖: “烂漫生疏两未妨, 神全原不在矜庄; 龙跳虎卧温泉帖, 妙有三分不妥当。”后代帝王无人能及。


尚羲书院


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李世民是帝王命,成不了书法家。宋徽宗是书法家的命,不该去做帝王。(下面附本人小作品猫与山水)






怒笔狂花


唐太宗对于中国书法事业的贡献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是他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把王羲之的书法推上一个高峰。从唐太宗时期开始,王羲之的书法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标本,尤其是蘭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唐太宗爱好书法,他的书法水平在历代皇帝中,应该说属于上等水平。做为一代帝王,他不但有较高的书法水平,而且对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对中国书法事业的贡献可以说是“利在唐代,功在千秋”!


书法乐趣


从唐太宗的书法作品来看,确实是有相当的功力了,且秉承了书圣王羲之的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