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被稱為“太平宰相”的晏殊,一生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雍容富貴的生活環境中度過的,因此,描寫“

富貴”生活,正是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他有《長生樂》即是其描寫富貴生活的作品。詞雲:

玉露金風月正園,臺榭早涼天。畫堂嘉會,組繡列芳筵。洞府星辰龜鶴,福壽來添。歡聲喜色,同入金爐泛濃煙。清歌妙舞,急管繁弦。榴花滿酌觥船。人盡祝、富貴又長年。莫教紅日西晚,留著醉神仙。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紅日西晚

從宋人筆記記載來看,晏珠對文學藝術如何表現富貴生活的理解,往往不在物慾,而在精神感受,有其超越凡俗的特質。詩詞表現富貴大略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貪慾型的極力炫耀自己擁有的財富之多地位之尊、居宅之豪、衣食之貴;言財富則金帛田產,言地位則公侯將相,言居宅則富麗豪華,言穿著則珠光寶氣,言餚饌則玉盤珍饈。這種作品表面看來似乎切題,實則沾滯拘泥,未能脫塵超俗,是一種層次低級的情趣,晏殊所不取,並譏之為“乞兒相”。第二種是超越型的:超越於富貴生活本身的物質享受,其作品雖也取材於“富貴生活”,但卻能超越於“富貴”的直接描寫,不是用貪得無厭的“乞兒”眼光去表現“富貴生活”,而是用藝術家的眼光去追求一種高品位的“富貴氣象”;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富貴氣象

不是用感官去感受“富貴生活”給自己帶來的物慾享受,而是以心靈去感受“富貴生活”賦予自己的那種超物質的精神含蘊。這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情趣,表現於詩詞,則可達到“皮毛落盡,精神獨存”的藝術效果。晏殊詞描寫“富貴”以及他對富貴生活的品味和理解,正是此種境界的完美體現。關於這一點,吳處厚在其《青箱雜記》中有過很具體而又精彩的一段記載:

晏元獻公雖起田裡,而文章富貴出於天然。嘗鑑李慶孫《富貴曲》雲:“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名花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餘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說其氣象。若‘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故公以此句語人曰:“窮人家有這景緻也無?”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富貴出於天然

由此可見,晏殊在表現“富貴生活”時,他不同於李慶孫,“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說其氣象。”這段話是晏殊審美情趣的最好自白。他的這種“不言金玉”而惟取“氣象”的表現方法是遺貌取神的方法,是以優裕富貴的物質生活為基礎,超越於物質的一種精神享受。面對樓臺殿宇,他卻欣賞飄飛於樓臺側畔的楊花;面對簾幕重重,他卻欣賞任情穿梭於簾幕中間的盈盈飛燕。同樣,在“梨花院落”中,他欣賞那令人心曠神怡的“溶溶月”;在“柳絮池塘”邊,他感受這令人愜意舒適的“淡淡風”。他這才是深諳了“富貴”的內含之美。對此,我們可以從四個層面加以理解: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盈盈飛燕

如晏殊所云,此種“景緻”,“窮人家”的確沒有,只能是達官顯貴才有的“富貴氣象”。達官顯貴整天生活在富麗堂皇的庭院之中,司空見慣,本已不以為然,若再專門形容“金玉綿繡”之類,追求物慾享受,必然若傖父乞兒,了無意趣。所以他對李慶孫詩中“

金書字”、“玉篆牌”之語言甚覺膩味,其沒有脫開貪婪金玉的低級俗趣。所以,晏殊所表現的是一種超越富貴的精神昇華,是異於常人的高層境界。歐陽修《歸田錄》也記載了晏元獻對詩言富貴的看法:

晏元獻喜評詩,嘗曰:“老覺腰金重,慵便玉枕涼。”不如“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此善言富貴者也。人皆以為知言。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燈火

這段話和吳處厚《青箱雜記》裡的那段話有同樣的內含,都是摒棄物慾,只求精神;脫離物象,意在象外。因其“腰金”、“玉枕”飾言富貴,突出金玉,故給人以“貪財”的感覺;而“笙歌”二句,雖言富貴,卻不滯於金玉之物,只是從“人文環境”角度進行描繪,通過感官透射出“富貴氣象”來,這自然是高層次的表現。並非所有的達官顯貴都能感受到這種“超然物外”的“富貴氣象”,惟有意趣高雅、深諳富貴內含者才可感受得到。若是低俗等閒之輩,他才不管什麼“楊花過”、“燕子飛”,也不懂什麼樣“溶溶月”、“淡淡風

”,他們所關心的恐怕只是金銀財寶的搜刮佔有,錦衣玉食的口體物慾享受。真正的“文人士大夫”們具有的審美情趣則是:雍容華貴、意態閒雅,愚拙見精巧,淡泊寓濃豔。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雍容華貴

蘇軾有《於潛僧綠筠軒》詩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乃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蘇軾所追求的也是超越物質的精神享受,他的所有創作無不滲透著飄逸出塵的超凡境界。黃庭堅也是棄塵絕俗的雅士,他出身貧寒,秉性孤高,傲視世俗,其作詩評詩皆以“絕俗”為標準,他說過:“寧律不諧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語俗。”他論詩如此,論人論畫論書都特別強調絕俗。比如在論及李白人品詩品時他說:“太白豪放,人中鳳凰麒麟,譬如生富貴人,雖醉著瞑暗啽囈中作無義語,終不作寒乞聲耳。”顯然黃庭堅認為,以金玉言富貴不免露出“寒乞聲耳”,是為俗。當然宋人也不盡能脫俗,俗儒庸士大有人在。《後山詩話》記述過這樣一件事:“王歧公詩喜用金璧珠碧,以為富貴,而其兄謂之至寶丹也。”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傲視世俗

這是對王歧公詩趨俗的善意諷刺。《王直方詩話》也記述過一個類似的故事:“王禹玉詩,世號至寶丹,以其多使珍寶,如黃金必以白玉為對。有人云:詩能窮人,且試強作些富貴語看如何。其人數日搜索,雲止得一聯曰:‘脛挺化為紅玳瑁,眼睛變作碧琉璃’,為之絕倒。”這個故事說明具雅趣者雖刻意搜求,其作品仍在物象之外。晏殊本具“意態閒雅”品格,之所以寫富貴只言“氣象”,也是和這樣一個大的去俗趨雅的人文環境分不開。“富貴景緻”能給晏殊什麼樣的情思感發?他常常是在歌舞宴樂的歡娛之餘,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如前引詩句所云。作者把情思由“樓臺”、“簾幕”轉入“楊花”、“飛燕”,通過“楊花”和“

飛燕”這兩種物象寄託情思,藉以表現其春光難留、佳人索居的憂傷心緒。同樣,在“梨花院落”中,作者於花陰寂寂中對溶溶月色而懷念伊人;在“柳絮池塘”邊,這“淡淡風”吹來的涼意,也使作者心中平添了惆悵之感。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柳絮池塘

當然,這些情思,要讀全詩才能體會,而孤立地從所引兩句中是不好捉摸的。能充分地說明這層的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他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夕陽西下

在悠閒富貴的享樂生活中,還不時從心底湧出一種憂傷來。對此,楊海明先生分析得非常精彩,他說:“這種憂傷,是感懷‘伊人’的不見,還是感懷時光的流逝?作者沒有明說,也不必說清’,只讓我們從他‘獨徘徊’的動作中去細加思索。這裡既沒‘寒士’酒足飯飽後的滿足感,也沒有柳永渴念戀人的那種焦灼感,有的只是達官貴人在享樂之餘所生出的對於生活的進一步‘反思’,和一個命運基本‘圓通’才不免也會生出的那種淡淡的惆悵。我們在這類作品中所‘品嚐’到的,就不是那種‘肥飫甘醇’、‘山珍海饈’所直接散發的‘色、香、味’,倒像嚐到了盛宴之後所送上來的一杯高級龍井茶,在啜飲之後卻又能倍加深切地‘回味’起剛才的豐盛酒席。所以,和柳永那些儘量要用‘香衾雕鞍’、暖酥膩雲’之類字面‘裝飾’出來的富貴景象相比,晏殊這些詞才是‘真富貴’、真貴族的作品。”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憂傷的意境

晏殊也有難以脫俗的“俗人心態”。他確實是一位命運“圓通”的人,所以最怕“富貴生活”的逝去,故對“富貴生活”的依戀之情也最深,其描寫也因此大多基於良辰易失、美景難再的情緒,比如“可奈光陰似水聲,迢迢去未停”。(《破陣子》)“門外落花流水逝,相看莫異樽前醉。”(《鵲踏枝》)如此等等。很多作品表現了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座有嘉賓樽有桂,莫辭終夕醉。”(《謁金門》)正是他追求享樂心態的自述。這種心態與“俗人”相比並無兩樣,話說白一點,越是富貴,就越怕死;越是怕死,越要追求享樂,這是一個連晏殊這樣“意態閒雅”的名儒也無法擺脫的思維怪圈。很多評論家在論及大晏時都很強調他的“高雅

”、“閒雅”,而對其平庸的俗人心態卻沒能指出。

描寫富貴生活,是北宋詞人晏殊詩詞取材的一大特點

富貴

​其實晏殊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超人,其詞的“富貴氣”中有“”的一面,也有“”的一面。如前所引之《長生樂》就是一首祝壽之作,中有“

畫堂”、“組繡”、“芳筵”、“金爐”等語,無不散發著對物質富貴的讚美,所以,只談“”而諱言“”,並非晏殊全人。對此劉揚忠先生有段精闢的論述:“應當承認,晏殊儘管自命高雅,但他受安逸享樂的太平時尚的影響,加上本人長期高官厚祿,生活未免平庸而缺少新鮮的審美體驗,因而他的思想意識和審美情趣中也有庸俗浮濫的一面,表現在歌詞創作中,有時也似晚唐五代的頹廢詞人一樣,彈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陳詞濫調。……還有一些套話連篇的祝壽詞,藝術價值不大。在這些方面,他比起被他瞧不起的那個‘骫骳從俗’柳永,並無太多高明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