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以后,关羽一家惨遭灭门,但是为何张飞后代却平安无事?

亚亚X


刘禅投降后,钟会受到姜维的诱使妄图自立为王,最终被乱军所杀。杀红眼的曹魏士兵在成都大肆劫掠,不少蜀汉官员死于非命,而关羽的后人惨遭灭门。杀光关羽后人的叫做庞会,他是庞德的儿子。庞会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替父报仇”。

庞德原来是马超的部下,他在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归降曹操。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围曹仁于樊城。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派于禁统、庞德前去增援,不料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而庞德则宁死不屈,对关羽破口大骂,最终被关羽斩杀。

曹操、曹丕念庞德忠勇,赐他的儿子庞会为列侯、中尉将军。因为庞德的关系,庞会的仕途还算顺利。到257年时,庞会因平定诸葛诞有功,升任平寇将军、临渭乡侯。寒门出身的庞会能在世家大族掌权的时代混到这个地位已经很不容易了。

263年,曹魏兴兵灭蜀,庞会随军出征,是钟会的部下。刘禅投降后,庞会跟随大军进驻成都,并在钟会之乱时趁机灭掉了关羽后人。

关羽有两个儿子,长子关平和他一同阵亡,次子关兴没过多久也病逝。关兴有两个儿子,嫡子关统无后,庶子关彝在关统死后承袭爵位。所以蜀汉灭亡时,关羽的后人只剩他的孙子关彝,被庞会灭门的应对就是关彝一家子。

不过这个说法是有争论的。因为这个记载出自于西晋王隐的《蜀记》,而不是陈寿的《三国志》。按理说陈寿作为钟会之乱的亲历者,他应该会记载这件事,因为他在关羽传中提到了关彝,但并没有写关彝的下落,所以这件事还是存疑的。

那么张飞的后代为何平安无事呢?

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张苞早夭,其子张遵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次子为张绍,承袭张飞爵位,蜀汉灭亡时担任尚书仆射,力劝刘禅投降,并亲自拿着玉玺投降邓艾。张飞的两个女儿则先后成为刘禅的皇后。

所以张飞的后人一个是投降派,一个是刘禅的皇后,自然不会受到魏兵的冲击,所以平安无事。


石头说历史


刘禅投降,对于全国统一是大幸,对于成都百姓是大幸,对于关羽个人来说是大不幸。

关羽死于公元220年,刘禅投降于43年之后,也就是公元263年,虽然时间久远了,但关羽生前的一次结怨,最终导致家族被灭。


关羽结了什么怨呢?他杀了庞德。

庞德大战关羽,曾经搞得声势很大,他特意打造了一口棺材,命士兵抬棺上战场,准备与关羽打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庞德出征之前,特意指了指儿子庞会,对妻子说:“假如我死了,儿子定能替我报仇!”

这句话在庞会幼小的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四十年后,庞会随钟会、邓艾攻击蜀国,刘禅打开城门投降之后,庞会不抢钱,不抢美女,也不抢粮食,只见他带着一帮士兵饿狼似的冲进了关羽的家中,不问老幼,一个不留。


读者读到此处,唏嘘不已,关羽和庞德并无血海深仇,二人各为其主,各安其命。庞德被抓之后,关羽苦口婆心劝其投降,但庞德毫不领情,居然破口大骂,关羽无奈才将其斩杀。

庞德死了之后,关羽敬重其为人,还为其厚葬,这已算是仁至义尽了,庞会杀尽关羽后人替父报仇,真是太残忍太无道太丧心病狂了!

相比之下,张飞的后人幸运的多了,无一遭到迫害,这是为何呢?

因为张飞“后台很硬”!张飞的后台不是刘备,而是他的老婆夏侯氏。

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亲侄女,当夏侯氏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出城拾柴,结果被张飞抢走了,当得知怀里的是夏侯家的女人时,张飞大喜,于是娶了她,后来生下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当皇后。


夏侯霸投降蜀汉之后,张飞指了指身边的孩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后代!”

有了这层关系,所以蜀汉灭亡之时,张飞后人免遭大祸。


一半秋色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个皇帝。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没气节的皇帝,公元263年,曹魏名将司马昭一手策划灭蜀之战。而身为蜀汉代表的后主刘禅。不但没有带头防御反而远贤臣、近小人。在刘禅投降后,关羽惨遭灭门,为何张飞后人无人敢动?只因一人!

  

  在关羽被吕蒙杀死后,他的嫡系势力也都随之一起消亡了,只有一个廖化跑回来了。且更关键的是,关羽一直镇守荆州,几乎从未踏入过西川。这就比不上张飞、赵云等人了,这些人一直在西川,两代以后已是盘根错节了!

  

  与关羽相比,张飞的死似乎更令人遗憾。而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张飞有嗜酒这一恶习,且每次醉酒就鞭挞士卒。最终,士卒不堪忍受,被一个因遭毒打而怀恨在心的人趁其熟睡将其杀死并割下头颅前往敌营邀功。那在刘禅投降后,为何关羽惨遭灭门,张飞后人却无人敢动,会有这么打差距呢?

  首先,且不论张飞两个女儿都是刘禅的皇后,最主要的是因为张飞的老婆是曹魏大将夏侯渊的亲侄女!

  

  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00年,夏侯渊的侄女在出外背柴回家时,被张飞给抢走了。当得知是夏侯渊的侄女后,张飞便娶她为妻。后来在夏侯渊被黄忠斩于定军山后,还是张飞的老婆埋葬的夏侯渊。

  也正是因为张飞老婆的这层关系,所以在邓艾破蜀后,才没人找张飞的麻烦。不知各位看官看过之后有什么想法


大海里的方舟


刘禅投降后,关羽惨遭灭门而张飞后人却是躲过一劫,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关羽的私仇,而不是邓艾大军有意为之。

在刘禅投降了邓艾之后,不仅亲自为刘禅解开松绑,而且还下令严禁军队骚扰成都百姓,不许掠夺抢劫民间财富,

同时还下令优待后主刘禅及其子女亲戚和成都各官员。

邓艾不仅优待了刘禅的亲属和蜀汉的官员,而且还私自与朝廷的命令给后主刘禅和蜀汉各级官员等人都封了大大小小的官职,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邓艾在招降了刘禅进入成都之后使用的是怀柔和安抚的政策,他并没有允许部队烧杀抢掠。

这也正是因为张飞后人没有遭到杀戮的原因,但是为什么就独关羽后人被惨遭灭门呢?这就得从关羽“威震华夏”“水淹七军”这一战说起了。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大军围攻魏国襄樊等地,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七军前去救援,关羽与前来增援曹仁的于禁军交战,当时曹操军中有一个将军,作战非常英勇,经常骑着白马和关羽军交战,被人称为白马将军,这个人便是庞德,当时庞德与关羽军交战异常勇猛,杀得关羽军一时为之忌惮。

到了八月的时候,天降大雨一连下了十余天,汉水暴涨,于是关羽便率人挖开江堤水淹于禁军,于禁七军都驻扎在平地被关羽用汉水淹没死伤众多,主帅于禁被迫投降关羽,当时的于禁军中大部分的人都投降了关羽,只有白马将军庞德一人坚持抵抗,部下劝他投降,他以“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来反驳诸将,最后庞德因为拒绝投降,被关羽斩首。

关羽将庞德斩首了之后,这也为日后他的后人被满门诛杀留下了祸患,天道有轮回,事情就是这么巧,44年之后庞德的儿子庞会跟随邓艾大军征讨蜀国,在魏军进入成都城之后,庞会为了报关羽的杀父之仇,便带领手下将关羽的后人关氏一族全部灭亡,报了关羽的杀父之仇,这也是关羽惨遭灭门的原因。

所以还是那句话,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要逼人太甚,你不知道因果什么时候会轮到你的身上。


中流击楫


关羽在成都的后人是否被人灭门,还是有争议的,况且就算真的被人灭门,也是私人行为,非魏军公共行为,而这里称为关羽一家也是不妥的,是能算关羽后人,而且这不是关羽唯一的后人。

关羽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关平,次子叫关兴,关羽被杀的时候是60岁,长子关平同关羽一起被杀,当时是43岁,长子关平的后人,没有留在成都,而是随关羽一起住在荆州。



根据地方志记载,关羽与长子关平被杀后,东吴的吕蒙攻下南郡后,关平在荆州的妻子和儿子关樾躲藏起来了,隐姓埋名,直到晋朝统一天下后,才恢复原姓,这是关羽长子的一支后裔,一直活了下去。

关羽次子关兴在成都为官,官至侍中,但英年早逝,20多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关兴有两个儿子,长子关统,关统娶了公主为妻,但也是英年早逝,并且死时没有儿子,次子关彝就是关羽留在成都的后人,也就是有可能在成都被庞德儿子庞会灭门的关羽后人。



庞会灭门关彝在正史中不见记载,只是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蜀记》中的记载,而更早时期且身为蜀人的陈寿都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因此关羽后人被灭门是可疑的。

蜀汉皇帝刘禅投降后,魏军中由于争权夺利引发动乱,邓艾被捕,钟会联合姜维准备造反,结果由于计划不当,引起魏军动乱,乱军冲向钟会官府,杀死钟会和姜维,而且姜维一门都被魏军杀害,由于动乱,魏军主帅钟会被杀,邓艾被囚后也被杀,魏军无人约束,因此肆意妄为。



此次兵乱,很多人都被无辜杀害,除了钟会与姜维是目标,其它人都是被无意冤杀的,如刘禅的太子刘璿被杀,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蒋琬长子)、太子仆蒋显(蒋琬次子)等人都被杀害,很多魏军也趁乱抢掠及公报私仇而杀人,如庞会杀关羽后人关彝家族。

再说下张飞的情况,张飞也是有两个儿子 ,长子张苞,次子张绍。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但也英年早逝,并且没有留下儿子。张绍是张飞的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并继承了张飞的爵位西乡侯爵位,钟会之乱时,张绍也在成都,并且这是张飞唯一的后代了。

很幸运的是,钟会之乱时,魏军乱兵没有杀害张绍,若一定要问为什么没有杀张绍,原因就是:张绍运气好



本来蜀汉投降后,是没有这些动乱的,全是钟会引起的,钟会想背叛司马昭,但他的手下却不肯,结果因为谣言四处传,导致了魏军的兵变,兵变中魏军乱兵杀了钟会和姜维,之后魏军没有主帅约束,魏军就开始肆意杀人抢掠,而且是随机的,找到哪里就杀到哪里,并没有列出一个名单,一个一个来杀人。

那些在乱军中被杀的,要么是运气不好,要么是与魏军中某些人有仇恨,如太子刘璿、张翼及蒋琬的两个儿子等人,张飞的次子运气好,就没有被杀,当然蜀汉也有不少人活了下来。



另外张飞本人与魏军将领及其后人也没有大的仇恨,而且张飞的老婆夏侯氏还是魏将夏侯渊的侄女,与魏国有一些渊源,而不像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杀了庞德,擒了于禁,与魏军部分将领产生仇恨,这也是关羽后人被灭门,而张飞后人活下来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如果关羽后人真的是被庞德儿子庞会所杀的话,也只能说明庞会公报私仇了,战争中的仇恨如果要拿到生活中来报,那无论如何也是不对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怕是武功盖世,忠义无双,豪气万丈被后人誉为的武圣的关羽,也有心高气傲,心胸狭隘,不知进退的一面。

关羽虽然善于领兵作战,但是他却自高自大,且不通人情世故,不懂得礼贤下士。 关羽在刘备集团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他是刘备的义弟,处处有刘备护着他,宠着他。他是张飞的义兄,倘若有谁敢于挑战关羽的权威,张飞会第一时间拔了他的皮。

所以,诸葛亮让着他,称呼他为“美髯公”。孙权惧怕他,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关羽的儿子。曹操敬佩他,为了能够得到关羽,曹操恨不得到泰国做一个变性手术,陪关羽睡上一觉。

关羽生活在众人为他编织的梦幻之中,像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沉浸在“老子天下第一”的谎言世界里。

樊城之战,关羽大发神威,接连打败了曹操账下两员大将庞德和于禁,威震华夏。 于禁向关羽投降,得到了赦免,关羽败北之后于禁被吕蒙所获,孙权为了向曹操示好将于禁送回了魏国,庞德宁死不降,破口大骂关羽,并捎带着连同刘备一块骂了,关羽一气之下斩了庞德。

关羽杀庞德的行为并没有错,俘虏不降,难道还放虎归山吗?

但是个人认为,关羽的处事方法未免有些过于“小家子气”。

首先,庞德是曹老板的爱将,庞德身上的政治价值,要高于庞德本身的性命,况且即便要斩杀庞德,也应该由刘备或者诸葛亮来决定。当然了,仅仅是情感上的认知,杀庞德是没错的。但是,关羽斩了庞德,这仇可就顶在了关于头上,不仅激怒了曹操集团中的将领,也给自己的死埋下了祸根。

关羽败走麦城之时,夏侯渊、徐晃追不舍,他们的目的不是擒获,而是杀死关羽。 吕蒙的目的和夏侯渊、徐晃是一样的,想当年孙权想把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关羽大骂孙权是“狗”,侮辱孙权的女儿是“犬女”,搞得江东人尽皆知,把孙权女儿羞的不敢出门,不得不说关羽得罪人的功夫比他的武功还要高……

《三国演义》中写道,庞德和于禁被关羽打败之后,曹老板为了避开关羽的锋芒甚至计划迁都,可见曹老板被关羽吓的不轻,而魏国上下对关羽更是恨之入骨,特别是庞德的儿子庞会,恨不得亲手杀死关羽以报杀父之仇。

刘禅投降魏国之后,庞会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庞会抓捕了关羽的后人关彝,并且将居住在蜀地的关氏族人全部杀死,仅有极少数族人因未寓居川蜀而避过一劫。

张飞虽然粗鲁暴躁,咋咋呼呼,但他的名气不如关羽大,和魏国、吴国也从未结下过什么仇怨,所以几乎没有人找张飞后人的麻烦,况且张飞的女儿是刘禅的皇后,张飞的后人们都是皇亲国戚,魏国为了收买蜀国高层的人心,还将张飞次子张绍封为列候。

当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渊的侄女儿,出城拾柴时被张飞所得,张飞知道她是良家女子,于是娶其为妻,之后生下的女儿成为了汉后主刘禅的皇后。夏侯渊死后还是张飞之妻帮忙厚葬。夏侯渊儿子夏侯霸叛逃到蜀国,之所以能被接待,委以重任,也是和自己这个妹妹有很大关系。

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有了这层关系,就算当时曹魏是司马家当权,也多少会给点面子。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关羽的傲气不仅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子孙后代。


白话历史君


公元263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关羽后代惨遭灭门,而张飞后代却被曹魏封侯,这是为何呢?

我们先来说一说张飞的后代。张飞有2个妻子,一个原配,一个夏侯氏。这个夏侯氏就是曹魏有名的将领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为张飞生了两个女儿,且后来都成为了皇后,不过长女在蜀汉未灭亡时便去世了,次女则在蜀汉灭亡后陪刘禅迁去了洛阳。

张飞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名为张苞,在诸葛亮二出祁山时,因追赶敌军,坠崖意外身亡。还有一个儿子,名为张绍,在蜀汉灭亡后,跟随刘禅一起去了洛阳,并且被封为了列侯。

下面再来看看关羽后代,和张飞后代相比,确实惨烈了一些。我们都知道关羽败走麦城的事迹,其实在关羽身亡的同时,他的长子关平也被斩杀。

关羽有两儿一女,在《三国演义》里,关平只是关羽的义子,但在真实历史中,关平是关羽的亲生儿子。关羽还有一个儿子名为关兴,不过英年早逝。《三国演义》里关兴是在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身死的。

关兴虽死,但是他留下了后代,长子关统,次子关彝。关统娶了刘禅的女儿,蜀汉未灭亡前去世。关彝则和家族在蜀汉灭亡后被杀。

这里要说一下,关彝的死历史记载中未提及过,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三国演义》里叙述的。

蜀汉是公元263年灭亡的,在公元264年,姜维劝说钟会谋反,但最终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均被曹魏军所杀。而关彝和家族当时并未离开成都蜀汉之地,因此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关羽的家族惨遭灭门,原因分析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张飞家族有靠山,比如刘禅、夏侯霸,而关羽家族在蜀汉灭亡后就没有了势力。

第二点,关羽在世之时,为关家树敌太多,所以当蜀汉灭亡后,关家才会被下毒手。

第三点,当时正逢战乱,魏军在成都烧杀抢夺,他们也不知道关家有什么人,所以关家才会被乱军所杀。


理科男读历史


关羽和张飞,自涿郡与刘备认识后,便被刘备的口才所折服,也为刘备远大的志向所倾倒。故而,三人于桃园中义结金兰,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终身。但可惜的是,关羽在襄樊之战后,败走麦城而被斩杀;张飞于阆中筹备物资出征的过程中也被部下所杀;就连蜀汉君主刘备也于夷陵之战后托孤于白帝城。

随着一代人的逝去,到了刘禅时代。作为刘备的儿子,刘禅的表现差强人意。到了263年左右,魏将邓艾剑走偏锋,攻下绵竹,直逼成都。蜀汉的众臣为了所谓的“顺从天意”,大呼刘禅投降。而在蜀汉归降于曹魏后,发生了一件大事:

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伐蜀,在蜀汉投降后,直奔关家,把关家的一众老小都斩杀了。但是,与关家交好的张家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何?

关羽生前傲慢的所造成的恶果

虽然关羽的忠义仁厚值得敬佩,但他的傲慢却为士大夫诟病。关羽与张飞是两个极端,关羽出生于贫民家庭,而张飞出生于“小地主”家庭。两者的出身,造就两者在先天上对世家大族有不同的见解和态度。他们走到一起结拜,只为了一个理想。

因此,关羽对待世家大族就是一种傲慢无视的态度。关羽的这种傲慢,如果是他在世且有地位的话,他人必不敢多嘴和落井下石。但是,只要关羽到了落难的时候,这些铁打的世家大族必定会采取报复。所以,在关羽去世的时候,关家就逐渐开始没落,走了下坡落。当关家被灭族时,这些人都采取了漠然无视的态度。

关家无后,张家朝中有人

关羽就二子一女,长子关平长期跟随关羽,最后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次子关兴,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但在不久后也逝世了。在第三代里,只有关兴留下二子,但长子关统虽然娶了公子为妻,却一直为后,不久后也逝世了。而次子关彝,在和姜维一起复仇的途中,死于乱军。所以,自关羽之后,关家的后嗣并不多,到了后期,整个关家,都是寡妇居多,与杨家将类似。

而张家不同,张飞尊敬世家大族,常和他们交好。张飞的次子张绍,官至蜀汉侍中、尚书仆射,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先后成为皇后。

故而,面对张家这个国戚,根本没有人会在当时的场合去屠杀张家。

有仇必报与杀鸡儆猴

关家被屠,不得不说是命运的轮回。关羽在公元219年,水淹七军,杀了魏将庞德。而公元263年,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伐蜀,趁混乱之际,尽屠关家。

虽然说,庞会屠杀关家,是为父报仇,但是以当时蜀国已降,关家尽管扯了三代,但名义上还是和国戚拉上一点关系的。庞会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了关家,这样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乱上加乱,激起蜀汉的强烈的反抗。


因此,个人认为,庞会屠杀关家,可能是钟会,或者是司马昭在后面的指使。因为蜀汉虽降,但还是有姜维这派的反抗意志存在,魏军为了杀鸡儆猴,但又要师出有名,在当时只有庞会这个“杀父之仇未报”的理由了!

总而言之,关家被屠,一方面和关羽的为人处事有关;另一方面,关家无后,没有人在朝为官,为关家撑起大梁柱。


韶华倾梦


前几天看了一个小视频,一辆宝马把一对母子撞倒了。小男孩从地上爬起来,冲着宝马就是两脚,然后走向车门。男车主下来了,小男孩毫不畏惧,迎面就走向了车主。

小男孩大约不到十岁,像个小学生。

创作者留下了个问题,说是否考虑要生个男孩呢?

在微头条也有种说法,说生两个女孩幸福指数最高,生两个男孩最低。

豹眼一向无意重男轻女,也一向主张弄璋勿喜,弄瓦勿悲。只是看到这个问题有一点感慨,顺便多说几句。

据《蜀记》记载,庞德的儿子庞会,跟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国被灭后,庞会把关羽全家给灭了。

尽管当时邓艾已经下令,严禁掠杀民众,但庞会还是报了杀父之仇。

关羽杀庞德没有大错,庞会杀关羽全家也没大错。各为其主、为父报仇,杀人都有很充分的理由。

虽说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杀父之仇也能放得下,也太没有血性了。

为何张飞后代平安无事呢?

张飞被张达、范疆所杀,他们跑到东吴去了。

张飞也有儿子张绍,不去东吴寻找杀父仇人,还等着张达、范疆再回来杀你全家吗?

且不管关羽后代是否有生活在成都的,是否被庞会全部杀掉,庞会要杀关羽后人的原因就是关羽杀了庞德,纯属私人恩怨。

邓艾有令,不得乱杀无辜,张飞没有如此的仇人,魏军也没必要杀张飞后人全家。

刘禅投降,张飞之女贵为皇后,是重点看护的对象。张飞长子张苞早夭,次子张绍如果不反抗魏军,自然就平安无事。

这事其实很简单,没有多少可说的。


豹眼看历史


关羽惨遭灭门是事出有因,而张飞后人安然无恙则只能说运气好了。

根据《蜀记》记载,在蜀汉灭亡以后,庞德的儿子庞会为父报仇,将关羽一家全数杀死。

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不过庞会杀关羽全家,应该并非在刘禅刚投降的时候,此时关羽和张飞的后人应该都没有出事。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的大军以后,成都城内空虚,刘禅选择了向魏军投降。邓艾为了收拢人心,一面采取宽大措施,厚待刘禅等人,另一方面严格约束部队,禁止掳掠。

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魏蜀两国征战多年,彼此之间多有杀伤,真的细数的话,肯定不止关羽和庞德两家人有仇。邓艾既然决心以宽大政策拉拢蜀人之心,那么肯定禁止一切仇杀。如果庞会开了这个先例,势必引发大的恐慌,邓艾绝对不会轻饶了他。庞会再想报仇,也不敢轻易冒险。

然而此后邓艾被构陷悖逆,被押解回洛阳。随即钟会试图叛变,魏军众将不服,各军围攻钟会,将其杀死。卫瓘又派遣田续等人追上邓艾,将他杀死。魏军一时群龙无首,在成都烧杀劫掠,“死丧狼籍”。庞会应该就是借这个机会,将关羽一家全部杀死。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此时魏军群龙无首,杀谁不杀谁,除了庞会有明确的目标,其他各军可就不好说了。死在此次乱兵之中的,还有张翼、蒋琬之子蒋斌、蒋显等人。甚至还有魏军杀入宫中,刘禅的太子刘璿也被乱军杀死。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能躲过一劫就只能靠运气了,所以张飞后人能幸免,只能说运气比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