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先学习写楷书直接学习写草书或者行草(比如米芾,王羲之)行吗?

LCY云歌


行,楷书并不是书法的基础。从书法发展地轨迹来看,是有篆书隶书之后才有楷书的,那又何必把楷书奉为圭臬?


僧红楼


1)认识《书法》词义,也叫”法书“。汉字的书写法则。主要讲究执笔.用笔.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疏密得宜,变化错综,全章贯气等等;都是在长期具体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

2)写字要求:把字写好的要求标准.正确.清楚.端正,整齐.熟练.美观。这是功深底厚.最严格的要求及扎实基本功所需要。

3)七字法。笔势.行笔.永字八法.一波三折(写字笔法的细致曲折。波,书法中的捺,折是转换笔锋的方向。技巧掌握).笔画标准等。

4)汉字基本笔画.笔顺是书写书法关键。楷体字的八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汉字点(丶)‘横(一).直(丨).钩( j ).撇(丿).捺(\\_)等等。即点.横.竖.撇.捺.挑.折.勾。笔顺:写字时笔画先后的顺序:汉字的笔顺.一般是从左到右,如“汉”.“语”等.从上到下,如“章”“常”等;先外后内,如“句“.“闻”等.还有少数字是先中间后两边,如“永”.“办”等。

5)字体结构:用不同数量和形体的笔画组成一个正确清楚,端正勻称.美观大方的汉字的现律.叫字体结构法。也叫间架结构,汉字的结构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三类。写毛窀字要注意字体结构练习.(包括硬笔学书写)非常关键。

所以,不先学习与楷书直接练写行书草书,是错误的选择,那一个历史上书法大师,书圣都有着楷书起源影响.而发挥更有成就的著作作品为行书.草书碑文.版本.墨迹.拓贴.临摹而传至今人。

.宋.米芾的行书一一

如1)米芾。(1051一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敝,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曾任书画学博士和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官”;又因狂放,并有法癖,也叫他“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于鉴别,好收藏名迹。行.草书能取前人所长,尢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檣阵马.沈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存世书法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产著有《书史》.《画史》等。

2)王羲之。(321一379,一作303一361)东晋书法家。评者以为其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其书迹为历史代所宝,影响甚大,故有“书圣”之称。法书刻本甚多。此仅介绍.王羲之,王献之楷书两贴字一一

所以学习书法要从楷书入手。楷书是基础,楷书写好后再逐渐写行.草书才能而正确的笔法,这个程序是正确的!

谢谢!!!


高山我行61845


个人观点“一定不行”。事物都有客观发展规律,如人也不是一下子成为“人”的。古人_智人_现代人。小孩也是先学爬行,再站立,再行走,再快跑。想一蹴而就,万难之难。我看过很多人的文章,有得人说没有楷书之前就有行书,所以认为不先学楷书也可以。怎么说呢,练武之人不扎马步也能打得过同级别的人。但你说他是武术大师吗?学习书法不要急功近利。切记这四个字。把楷书写稳,会不自觉的带出行书,草书。另建议:学习书法先把一家书学透,他的(楷,行,草)再兼学各长。有人觉得钟绍京的楷书不错,学的很透彻。但发现他别的书体不怎么样。到底还继续学下去吗?是不是很尴尬?建议先学王羲之各体书法,融会贯通。学习书法非一朝一夕,非心血来潮。望成功!



拂尘浮生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祐二年(1087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

米芾书工各体,尤以行草见长,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其“刷字”书风至今盛行不衰。他首创以繁密的墨点堆叠成山峰,表现云雨中山峦的浑厚润泽,效果独特,前无古人,画史称“米点山水”,推为文人山水画的开山巨擘。可惜没有真迹流传于世,我们只能从他儿子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以及后世无数仿学之作中见其端倪。米芾雅好奇石,留下过“米颠拜石”的典故。作为书画家,他还特别喜欢罗致名砚和各种文房佳器。历代名家的书画精品当然更不肯放过。凡经他收藏、品题之物,无不身价倍增。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人。


书画赵青山


我是一人。米芾后期成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区别很大。

想要写当然没有问题,只要想练练都行。如果想要系统的练习,那么最好有一定的楷书基础,而且王羲之和后期的米芾并不是一路。这个问题最后变成了学谁的楷书,谁的楷书值不值得学。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很多人都想要自己学。

和他们说要按照具体的顺序学,楷书行书草书这么一路练一遍,不少人根本不听。不让他们练字也不行。

理论上和实际上,我们当代人学习行草书要有一定的楷书基础。不要拿古人说事情,古人没有手机电脑不能打字。写字都是用毛笔,不要以古人的书写环境套用到现在。

表明态度:我个人认为,我们当代人想要学些行书和草书,必须要学习楷书。

还要说明一点,我们当代学习书法当然要学习楷书,不只是田英章的楷书。

并不是帮田英章吹嘘,只要有楷书的基础都可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楷书都是可以学的。

不过事实上,除了田英章说自己学欧楷,现在其他楷书实在没有领头人。

现在一提到学习楷书大部分都想到田英章,这是田英章的问题,还是整个书法圈的问题。

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田英章或者对田英章有想法,就觉得楷书没有必要。不要因为一个人影响学习楷书的过程。

一人有感

米芾最终成型的字和王羲之真的不是一路子,下图著名的米芾帖子《蜀素贴》。

学习行书非常不推荐学习苏轼、黄庭坚、米芾最终成型的字,很难学会也很难学到自己。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1月25日沪。


一人笔记


学习书法并不是非要从楷书学起,但楷书好比地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铁林书院


学书法入门,学哪家,自古无定法。

中国书法的历史沿革:

朝代和出现的字体:

1、夏商周:出现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

2、秦朝:在秦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统一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演变而来。

后来由于篆法苛刻,书写不便,隶书开始出现。

3、西汉:在西汉时期,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4、东汉:东汉时期,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碑刻上的汉隶,字型方正,法度谨严。在东汉时期隶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汉代时期草书诞生,创兴草书,也成为汉代书法的标志,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5、魏晋南北朝:

在三国时期,隶书开始逐渐没落,进而演变出了楷书。

在两晋时期,行书最为盛行,当时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时期,以碑刻为主,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

6、隋朝:正式完成楷书的形式。

7、唐朝:楷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在唐朝时期发展进入了一片新天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入门无定法,书法家也不是都从楷书起笔。

见仁见智吧。


艺术家蓝犁


笔法入门楷书中讲得多,先从喜欢的楷书中学习基本笔法,楷书笔画学像后,找与楷书相近的行书或喜欢的行书与楷书同时学,可先学同一字的楷行两体,一段时间后,看哪种书体自己更喜欢,更有灵感,更易理解和把控,再集中主要精力学哪种书体。

虽然现在一般的主流认为是应该先学楷书,原因一是我们现在生活在楷书时代,意识中离不开楷书的影响,二是楷书是笔法和结构的基础。但是,对现代普通的把书法作为爱好的学书人而言,学书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如规定一定要先学某体书法(会化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有耽误学习别体书法天赋之嫌。所以应先从喜欢入手,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对某体书法更有灵感和理解及把控力,就主要学某种书体。


平和从容123


楷书的形成比草书、行书晚但楷书形成之前一样涌现大批好的书家。所以不写揩书照样可以练行、草书。但中间有个原因:他们虽未练楷书、却练了篆、隶。这就表現出:先知平正方见险绝,所谓险绝就像人站干悬崖边走一步坠落下去、退一步也称不上险绝,那么没有平正的险绝也就只有两种选择了…


高遠鸿


感觉不学楷书直接学草书不太好,因为草书有气愦性,一手而成!就需要基础,而楷书是基本功,只有基本功夫深才有写草书的条件,所以说,不学楷书直接学草书不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