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说给他时间,他可以超越八大山人,你觉得是这样吗?为什么?

书法影响力


谢谢你的提问。范曾说“假我三十年超过八大山人”这话符合范曾的个性,比较张扬。

如果是范曾老师刘沧凌,肯定会说:“再假我三十年,也赶不上八大山人的”。这就是个性的不同。


范曾说话,说说而已,不必信以为真。因为这明显违背一般常理。

如果你是能够超越八大山人的画家,何必需要三十年,可能三年也够了。

如果你不属于超越八大山人的画家,给你三百年也超越不了的。


从历史看,自从八大山人去世至今,已经300多年了,这300多年也有不少画家,有一个超越八大山人的吗?

中国当代学八大山人的至少一千人,这么多人中,有超越八大山人的吗?

从现代认知学原理看,艺术与技术不太一样。甚至有很大不同。


例如,汽车工业,纺织技术在100年中,超越前人,真的可以说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一代又一代的新技术,不知超越多少次了。

但是艺术的超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艺术除了技术成分,更大的成分是感情色彩。

这种感情色彩,几乎是无法模仿和超越的。


例如,画一只虾,按照技术成分,现在的画家,画出一只比齐白石更精致的虾,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你要画出齐白石的那个味儿,那就非常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何况还要超越。

齐白石也是八大山人的崇拜者,他对八大山人的学习到了亦步亦趋的地步,但是,也没有从美学上超越八大山人啊?

范曾先生就没有专攻过八大山人。

他在八九十年代临摹过一些八大山人的作品,感觉无法达到八大山人的那种“冷逸”、“孤傲”的美学境界,所以感叹“假我三十年,我会超越八大山人”。现在,早已过去三十年了。范曾超越八大山人的愿望肯定是落空了。


范曾临摹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小品。

范曾说话比较自信,但是,非常不靠谱。

例如,他还说过“我没有学习山水画,如果学习山水画,照样可以出成绩”。像这样的话已经是笑话了。

范曾画了几幅山水画,但是,那个趣味,好像还没有入门。


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

范曾一开始就学人物画,花鸟山水没有涉猎,只是想开拓一下自己的画路,但是,他还是没有踏入花鸟山水门径。

范曾人物画超越八大山人,已经不错了。

但是,就中国画的笔法意境来说,距离八大山人也是非常遥远的。

事实证明,超越前人,不是不可能,但是,最好还是超越自己。

范曾的绘画超越自己来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他几十年如一日,就画一个题材《老子出关图》,难道一个画家就只画老子、牛和牧童?

看看八大山人画了多少题材,而且有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内容吗?


千千千里马


范增能超越八大山人,我认为下面几点能超过八大山人。

1.钱财超过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一生穷困潦倒,而范增锦衣玉食,无所不能!

2.作品数量绝对超过八大山人,范增画画建楼,大搞流水线作业,将作画当成产业,范增作画就是在印钱。而八大是在用生命作画,画尽人间凄凉。

3.信口开河绝对超过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将内心的愁苦作于画中。而范增是把画当做钞票来画!

4.女人超过八大山人,涉及个人隐私,在此不做阐述,大家心知肚明!

这样一个狂人,如果给他时间得话,只能遗害社会,奉劝你早点回去吧,老天说不会给你时间!





张清忠53678808


李苦禅在辞世前的最后时刻评价:“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

思想家、 自由主义大师 李敖评价:范曾人品有问题,当属可信。他的画,乍看不错,但看多了,千篇一律。 他的字,做作讨厌,帐房的毛笔字而已。

清华大学 肖鹰评价:我不确定什么时候知道“范曾”,但我确切知道,无论美术界,还是学术界,对“范曾其人其画”(更不用说其诗作与书法)评价低者不乏其人。收藏家郭庆祥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不点名批评范曾“自我吹嘘”和“过度包装”,要旨也是范曾虽博得“名满天下”,却虚而不实。

曾经黄永玉算的上是范曾的老师,黄永玉在美院教学,范曾当时还是他的学生。

不过范曾并不服气,曾称道,黄永玉的成名之作,很多美院低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做到。而黄永玉的画展画册,范曾更是点评的毫不客气,并将黄永玉称为“小大师”。

范曾作品

在一次国际画展的交流饭局上两人正好相遇,黄永玉哪里忍得了这样给自己穿小鞋的人,几乎就要拳脚相加,范曾瞄好手边的酒瓶子,随时准备予以招呼反击,当然这样有名望的前辈自然被拉开了,并没有发生实际上的冲突。

范曾并没有因此而消停,反而发文来揭露“黄永玉丑恶的灵魂”,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在文革期间,与黄永玉相濡为沫,黄永玉说欣赏他的书法,他则屁颠的送去两幅,而黄永玉又说喜欢他的藏品“懿德太子墓的线描刻石拓片”,他则写下“我很爱它,它似乎更爱你”这样的混话,并且也屁颠的送到了黄永玉的住所。

范曾画的嘲讽黄永玉作品


李苦禅先生在临终前特别交代:“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并特意交代,自己死后拒绝范曾扶灵。“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是对范增对好的概括。

文学巨匠沈从文,在文革时期被批斗,范增出了不少的力气,写大字报那是手到擒来。而范曾平安无事却是得到了沈从文的帮助。

沈从文

由此可见范曾的人品确实有些问题,而与黄永玉的矛盾自然与范曾自大、放肆、忘恩负义的性格少不了关系。

反观黄永玉倒是十分有涵养,很少公开表态辱骂范曾。而范曾则是把自身的缺点都涂抹到了黄永玉身上。以此来粉饰自己的伟大。

范曾作品

范曾在羞辱黄永玉的方向,基本都是绘画相关的内容,无非是画的不好,名不副实之类的点评。

都说同行是冤家,在国画领域,黄永玉的地位确实难以撼动,至今仍名列前茅,而范曾虽然有所建树,但是始终无法超越,无奈之余,只能在行外抹黑报复的方式发泄积怨。

想超越八大山人,恐怕再给100也不够。


画家刘震


对于范曾这样的自吹自擂,大不可理会,就当是笑话好了。

这几十年来,范曾大师底气一直很足,常常语出惊人,大言不惭,以至于让听者误认为他是一个演讲家。

范曾曾经把画家的等级由低到高分为六品,依次是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巨匠、魔鬼。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显然,在他自己眼里,他是大师,并且正在向巨匠迈进。

范曾在他的著作《范曾自述》中说到:当我有了这样的明确的发现之后,我的艺术的进步简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全社会震惊,我的画也以空前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仅仅十年的时间,我像从激烈的地震颤动中,大地被拥起的奇峰,直插云天。

一个人有多么自信和狷狂,才会说出这样的大话。

当然,范曾最狂妄的话语要数这句了:

假给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

如果范曾在弱冠之年说出这样的话,听者大多会给他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小小年纪有那么大的志气,敢跟过去的大师掰一下手腕,首先,这份雄心壮志值得肯定。

而在说出这句话时,范曾已经快到80岁高龄,活了大半辈子,难道还看不清自己的能耐和八大山人的实力吗?

八大山人是绘画史上几百年一遇的巨人,有多少人在他脚下如饥似渴地模仿和学习,一些天赋极高的学习者,最多也只能摸到他的腰间,大多数学习者连其膝盖都摸不到,只能在他脚面上打转。

范大师你有那么高大和伟岸吗?不要说给你30年,就算给你300年,3000年,你能摸到他的膝盖都算大功告成了。现在来看,你最多在八大的脚面打转转。

八大山人的水墨写意画淋漓酣畅,水和墨完美交融,墨韵延绵不绝,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八大笔下的一只鸟,一支芦苇,那凝练生动的形态,鲜活张扬的神韵,范曾你能画出来吗?你除过用线描勾勒再填色外,还能画出什么?懂墨韵吗?懂墨趣吗?懂托物言志吗?你好像没有概念,只知道一张又一张的复制《老子出关图》。

再说画中的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国画中最重要的特质,更是画家标榜自我性情的风景,画中若空洞无情,那画画有什么意义呢。

范曾的每张画中,人物表情千篇一律,如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一样,难道全世界的人在范曾眼里都是克隆出来的吗?这肯定不正常。归根结底还是范大师的本事不够,没能力把众人的独特性表现出来,只能用千篇一律来蒙混过关罢了。

如果说起傲气,八大身上非常鲜明,范曾身上也有一些,但在八大跟前,却是小巫见大巫的存在。

八大看破世事了,可以放下所有一切削发为僧,把名利拿脚踢。范曾你有这样的魄力和境界?你恨不得自己一幅画能拍卖到1亿元,然后向满世界的人吹嘘自己的身价。

可见,不论从哪个方面跟八大比较,范曾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怎么能超过八大呢?一条蛇即使胃口再大,在大象面前,除过臆想一下吞象的快感,还能做什么呢?


鸿鹄迎罡


看范曾的经历,丰富多彩,成绩斐然,国画及国学水准都有相当的造诣。然而,不用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就知道这是他说过的最荒诞的一句话。


1,背景

范曾的原话是:“假给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是谁?他的介绍很好查到。

生于南昌,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宁惠王朱磐烒八世孙,弋阳王朱奠壏支系。他的父亲朱谋鹳是一个哑巴,巧心善画。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剃发为僧;后改为当道士。八大山人的山水和花鸟画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其简笔写意花鸟画。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风格独特,常有出人意料的结构造型。

记得以前在关于八大山人的文章中看到过对他的解读,经历坎坷,心态孤傲,冷眼看世间,情绪在他的画作中得以体现。

画中常常是一个呆鸟,白眼朝天。看到他的作品,会发现果然如此。

这种畸形、病态的艺术感,在了解他的经历和伤痛后,能够感到理解和欣赏。

八大山人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


2,比较

对画本身说不出道道,但从画家的背景,可以说一说。

没有同样的遭遇,怎么能产生类似的心境。

八大山人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画表达他的心境,

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纵观范曾的经历,离奇、坎坷与八大山人相比,相差甚远,如同鸿毛泰山。

不要说再给三十年,给范曾三百年、三千年,他也没可能复制八大山人的经历,绝无可能经历朱耷的痛苦与感悟。

心境的历练差距这么大,又岂是能够通过技艺弥补?


3,结语

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那里,苦难有时会成为伟大作品的催化剂。

对于艺术家而言,个人的苦难与困顿是一种考验,但同时也是灵感的来源。

八大山人独有的身世背景造就了他的艺术品格。

对画家来说,作品是内心的表达,而心境的形成由于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梵高的最后一封书信里,有着这样一句话:“只有画画才能表达我心中之所念。

范曾何德何能,敢谈超越朱耷。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Celave


虽说八大山人的画技也属平平,但范曾的画技更俗,技法早已定型,给他多一百年他的画也是俗。林衡鉴藏极品“宋徽宗御玩”汝窑现身,打破74件汝窑之说,此汝窑呈暗淡紫玫瑰色,名为“暗纹莲花杯盏托汝窑”,在已知汝窑中极为罕有之颜色“暗淡紫玫瑰色”,底款刻有“崇宁元年皇宋官窑御玩”十字,即是宋徽宗崇宁元年御制之器物,杯盏托通高10.8cm,杯高6.4cm,口径9.1cm,盏口径14.6cm,高4.5cm。

此“暗纹莲花杯盏托”釉如凝脂琼露,瑰色温润,器型巧致雅绝,杯盏两者结合严丝合缝,盏托内外釉色表里光洁如一,盏托内部制作工艺是最高难度的,但此盏托内部上下釉色均衡,釉面光滑细腻入微,是炉火纯青的工艺境界,一丝不苟一毫一厘都是极致工艺,巧夺天工之器,胎质细润顺滑,细腻柔软,似婴儿肌肤,器型规整,其制作工艺超凡,莲花杯表面暗刻莲花纹,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肥润,温润而柔和,历经千年,釉色更是温润自然,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汝窑之固有特点, 通器臻善,极致完美,当属汝官瓷中顶级罕见极品。

此汝瓷造型古朴大气,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尤以此暗淡紫玫瑰色更是罕见之顶级尤物,“宋徽宗御玩”的汝窑更是与众不同。

北宋汝官窑必有落款,没有落款的必不是汝官窑。有落款的汝窑也未必是宋汝官窑,那是属伪品,这就要看该器物的制作工艺水平而论,只有北宋汝官窑其各项制作工艺才是“登峰造极”之器皿。

世界馆藏的汝窑其实也全部是从民间捐赠或购买所得,有些人言之凿凿民间无汝窑?这是对先辈艺术结晶的大不敬。目前市场上的汝官瓷十分稀少,也决定了它与众不同不菲身价,它的稀有程度更是独一无二,横比所谓传世数十件的汝窑,更是鹤立鸡群,谁与争雄,当属汝官窑精品之冠。

▲ 真正极品“雨过云破天青色”宋徽宗御玩汝官窑,明天发布敬请关注

林衡一生致力专研历代失佚名画、真宣、汝窑,已发表一百六十多篇文章论文

宣斋艺术馆 古今顶级鉴藏家 林衡敬启!











宣斋艺术馆


范曾自我吹嘘吴道子的画也不如他,就不是有点膨胀、有点狂了,简直就是疯了。暴露他虽然混迹书画艺术界一生,却根本不懂书画艺术的规律和真谛,可能未老先衰,大概得了老年痴呆症了!书画就像诗词一样,与天资、灵感有关,不是通过努力就可以超越的。有些诗人、作家、画家,自己早期的作品,后来穷其一生也无法超越,何况他人?比如曹禺,年轻时创作了《雷雨》,解放后虽努力一生,也没有再写出《雷雨》这样的不朽作品,流于平庸。再比如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是你再写个“白发三万丈”就算超越了。范曾说出这样的傻话,可见其还不明白文艺创作的规律和特性。其实范早期的作品,也是这种灵感、天资的产物,现在想超越,都不容易。仅他现在一幅画就卖几百万,他还愿意、能够回归以前相对困乏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就是个问题。没有了这个环境,天天与赵忠祥吹吹牛、喝喝小酒,不要说超越,就是找到当时的灵感,画出当年一样的作品都成问题 ,还奢谈超越,简直是痴人说梦!八大山人出身与生俱来的尊贵的皇族,后国破家亡,这些阅历是范曾这辈子怎么努力奋斗也体验不到的。同理,吴道子对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贡献,是始祖性、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范曾与他根本没有可比,谈何超越?


日月明rym1220


范曾不仅自傲,而且自恋。其实中国画的伟大画家不可能出在人物画上,因为人物画是中国画的弱项,就如田径和足球很难超过欧洲非洲人,中国画的真正长项是花鸟和山水,特别是花鸟,白石虾,悲鸿马,黄胄驴,苦禅鹰,可染牛,更不用提八大鸟了!这才是中国画的真正名片,范曾连这个都没弄明白,妄谈超越,是无知之极!即使画人物,也要扣时代主题,画出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画,如蒋兆和难民图,王盛烈的八女投江等,这己经成了时代记忆,远比范曾的老子出关,曹操东临碣石强不知多少倍。从绘画语言创新而言,叶浅予的舞蹈人物,关良的戏剧人物,更是甩范曾不知多少街。更不用提黄胄和程十发的少数民族人物了!不是瞧不起范大师,的确是他太缺乏自知之明!一一(摘自南昌@农哥哥)


太阳坑


艺术之事情,不是时间,是心静。八大山人是对艺术有正确的理解和理念,才会有创新和突破。

艺术不存在高低,而是智慧上的增砖添瓦。谁能超越谁?八大山人是在艺术上做的减法~简。这就是他的艺术理念。外行可以欣赏艺术,最好不要谈艺术,因为艺术是最谈不明白的事情。

艺术不是打架斗殴,上苍给了每一位健康人时间是非常公平的,没有偏向任何人,是每个人自己去决定艺术生命力存在多久、流芳多久所有权。

艺术不是打架斗殴,打不过别人喊父亲来帮忙解决,创不创新、创没创新、突没突破,不存在任何理由和说词。如果这样:属于智慧出了障碍。叫:脑残、脑袋里进水了。

艺术须要与生活、大自然、学识、经历来作帮助、辅助,才能获得创新、突破成就之成功!!!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只争朝夕,耐得住寂寞。八大山人是和尚,石涛也是和尚。想要出好成就,就要做不是和尚的僧侣,才会创造出伟大的成就,流芳百世!

自古雄才多磨烂,从来纨绔少伟男。

(本条回答问答题之答题,未提任何人姓氏名谁,只是借此地宝地,晕说若干,对事不对人,如有误伤何人,纯属巧合。 特此申明。)

枯笔于泠思斋.

2019.9.5.


石千石519


在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史上,八大山人已经是一座高峰,几乎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不但收到后来的景仰和赞美,更成后来者艺术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范曾说如果给他一些时间,他就可以超越八大,问题是还需要多少时间,是五百年,还是一千年呢?成就一个顶级艺术家,和时间并没有太多必然的联系,更多的还是取决于艺术家的天赋和造化。说实话,以范目前的德行与禀赋,就是让他再活一千年,也几乎可以断定他还是无法超越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他这么说这也完全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或恬不知耻了。所以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胡编乱造。从某种角度看,范就是一个懂得吹嘘与钻营的江湖术士。和一个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人相差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