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难题?

梁大悦1


教育领域创作者认证,求优质回答,谢谢

一,可以按工作量发放讲课津贴

按工作量发放也不是全无道理!

我们单位就是助教24元,讲师36元,副教授48元,教授60元每课时!考核合格就可以按这个标准发放讲课津贴,没什么不好!老师们都抢着上课!

二,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果

当然,这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果,近些年学校为了排名,鼓励科研课题,论文和获奖等产出,并给予重奖。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不愿意讲课了,一个论文奖励三千元,相当于100节中级职称教师上课,有多辛苦,老师自己知道!但一个论文可能一个星期就写出来发表了!一个课题几万十几万成百上千万,一个月就完成申报下来,这都得讲多少课时?一个奖励上百万,更加吸引教师去做,尽管完成也不容易,但愿意去尝试,而不愿意讲课。

三,中小学教师必须以讲课以及培养学生的活动为报酬支付依据

中小学教师教学生知识,培养情感,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传递人类已有知识,传递社会文化文明,教课活动,带领学生实践活动,都是主业,第一活动,根本任务,除此以外都是副业,必须重视讲课数量和质量!必须淡化论文,课题,奖励,称号等无用活动和成果!

总之,这样才能调动积极性,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城市教育研究员


自从八六年开始教师职称评审以来,开头几年还算风平浪静。从一九九二年以来,竞争愈演烈,条条框框也越来越多。学历,教龄,荣誉证书,任教年级,学年教师评定等等,光是这些硬件就使一般教望而生畏。

我所在的乡镇在一O年前有两所中学,十所小学,每年能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最多一个名额,获区级奖的顶多不过两三名,这些名额多半被教育组领导和校长获得,其余的人不可能得到。

从九二年到二0O0年十年间,我们乡一共搞了五次教师职称评审,每年最多争取一个中高。但这几个名额都被教育组和中学领导获得,因为他们硬指标的分数比别人高。至于小学教师,本根就不够资格参加中高评审。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中专,就是少数大专生,没教中学,不能参评。

对于高级职称的评审,我提几条不成熟的建议。

一降低硬件指标,使一般教师有资格参加评审。

二,缩小高职和中职的经济差别。高级职称比下一级职称要高700一一丨0OO元,这也是教师竟争高级职称原因。

三,尽量照顾中小学教狮,名额向中小学教师倾斜,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程世儒


也许是高层不想要教师吃大锅饭吧!以职称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会上课的给多点钱,不会上课的给少点,不服你就来评呀!以后大家就奔着钱拼了命的评职称,本事不行就走关系。最后,评上高职称了不上课,不评职称的还是上课,课上多了有一点水平,甚至超过高职称的教师,于是不服气:你的技术比我差,凭什么拿的工资比我高。教师职称,初心不错,主要是越走越偏了方向。


撒鹰


要破解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难题,就要熟悉评高级职称所需要的条件。目前高级职称指标为学校教师总人数的20%左右,高中部可以占到30%,而小学部高级职称指标相对较少,在10%到20%之间,针对某些学校而言,高级职称指标的确太少,有的学校两年才有一个高级指标,这个难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扩大高级职称指标名额。但老师在评高级职称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材料。

一、论文和课题研究。

论文和课题研究是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一个硬指标,需要提前准备。很多老师都发表过论文,但进行课题研究的很少,主要因为课题研究的时间长,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分为普教课题和校本课题,相比之下,校本科题更简单,也更容易结题和获奖,而普教课题研究的周期长,正常情况下要2到3年才能结题。课题研究过程为选题、立项、开题、研究过程、阶段性研究成果、成果报告、结题和评奖,老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顺利结题。


二、优秀证明。

评高级职称的一个条件就是需要老师有任现职以来至少一个优秀证明,至少是区级以上的优秀证明。很多学校的评优是公开透明的,按照老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民主推荐,但也有少数学校的评优是掌握在校长手中的,与校长走得近的人容易被评为优秀教师,平时也很少公开过,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三、公开课证明。

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上过很多公开课,但评高级职称所需要的公开课证明是指在区(县)级以上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公开课证明,这就需要老师多参加竞教活动。现在的微格课也能认定为公开课,但同样要在区(县)级以上获得二等奖以上的证明材料。

四、普通话等级证明。

如果普通话水平不达标,同样不能评为高级职称。在我们的地区,从2020年起,小学和初中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要达到二级甲等,否则不予申报高级职称。

五、近五年年度考核综合评分要名列前茅

年度考核综合评分是反映近几年来的工作成绩,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学校会根据近五年年度考核综合评分由高到低依次确定申报高级职称人员。如果年度考核分较低,要评高级职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结语:

职称不但与工资挂钩,而且还是老师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积极准备相关材料是破解评高级职称的有效方式。


Lance课堂


怎么破解?实际完全取决于上层,一个老师,想进职称,唯有向目标迈进。

轻教学,重证书,唯有如此,才有希望。

第一:课题。

不管你愿不愿意,课题作为评职称的硬件,是一定要有的。

你不会,那怕找人代写,也一定要有。写好了,还要想办法找人送上去,不然也得不了奖。

第二:优质课。

不管你善不善于表演,那怕你年过半百,也要努力争取。普通话要好,形象要好,课件制作水平要高,要有新意。以上只要努力做到,只要有资格参赛,至少三等奖。

第三:荣誉证书。

那怕你成绩不好,教学水平也不太高,也不要灰心,只要领导愿意给你,总能找到你身上的闪光点的。

领导不给,自己争取,小地方,2000元要个证书还是很有可能的。和领导搞好关系,以后你评职称会更方便。

这三样缺一不可,只要你都有了,你离职称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要有指标,你就有希望。

别看这几样,小地方的老师,再努力估计也弄不来。

职称最大最大的弊端一个是指标,另一个就是条件。指标太少,条件太高。

如果指标放开,条件不降,对很多老师来讲也没任何希望。

如果条件降低,没有指标,同样也没任何意义。

但这两样要想改变,普通老师是没有决策权的,决策权在上层。

如果学校每个老师把精力都放在职称上,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不再静心教学,更别说备课批改作业了。老师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提防,学校还是学校吗?

尽快改革吧,不能取消,就放开指标,降低评审条件,让每个普通老师看到希望,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大家说呢?


人生如梦LLH


如何破解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难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应该说,国家实施教师职称制度的意义是重大的,设计是科学的。然而由于一些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出了偏差,导致老师对高级职称评审怨言颇多,呼声高涨。

比如2016年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后,虽然淡化了论文条件,可是却突出了业绩条件。怎样证明你的业绩呢?就是看你获奖的级别、获奖的次数,考核的优秀次数。学校初步评审也是按业绩条件把符合条件的老师积分排名。

问题是有人为了评职称而搞课题,为了评职称而发表论文(说句实话,有多少人是自己写论文凭质量自然发表的呢),为了评职称而花心思获取奖励和年终考核优秀。

加之多年来高级职称晋升僧多粥少,埋头于教育教学的广大一线老师们自然怨言不少,呼声高涨。

笔者以为,想要破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鉴医护人员职称晋升办法。目前医护人员高级职称晋升的办法不是评审,而是考试,且没有指标限制。考试合格的晋升高级职称,有多少晋升多少。这个办法比评审的办法要公平公正一些。

二、适当降低高级职称工资和中级职称工资的差距。当前二者月收入相差一千元左右,这是一些人拼命评审晋升高级职称的主要目的。

三、改革教师高级职称制度,使其更加人性化。比如今年河南省的评审变化可谓诚意满满,最大的亮点就是提高职评比例,政策上大力向农村教师倾斜,降低职评标准,其中正高职称上浮30%,其中还规定:晋级高级职称的教师教龄满30年(男),女满25年;晋级中级职称的教师教龄满25年(男),女满20年;这些教师可以不受职称结构比例限制,还有两个很有力度的措施:一是“大龄教师直接晋级制度”:年龄满55岁,男女教师教龄满30年者,无业绩(证书)也可直接晋级,不用评委会评审。二是专家评议环节不人为设置淘汰率、不限制通过率,只要符合评价标准要求的人员全部予以通过。

这样的改革,对普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富诚意的大礼包。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如何破解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的难题!

说实话,按现行的晋升高级教师的标准或办法。这个难题无解。

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从根本上改革:

一是职称与工资的挂钩太紧密,差距大;二是所给的指标太少;三是职称评定中的腐败。

现在的职称工资分为十三级,意见最大的是一级十档跳动副高级七档,工资一次提高800多元。

如果采取公务员的自然晋级的办法,我想矛盾会有很大的缓解,比如说,三年内,考核合格,由十档自然过度到九档,九档自然过度到八档,五年内考核合格,且答辩成绩及格。晋升为副高级教师。这样是十一年(如果是有优秀的青年教师,可以按现行的办法提前晋升副高级)。

同样的,副高级教师五年考核合格,且完成相应的工作量。自然晋升六档,六档在晋升五档。

这样自然晋升的办法。弊端是可能产生慵懒的现象。需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tangwenmin看教育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最为突出、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晋升高级,由于参评的人数多、指标少、条件要求较高等原因,教师有意见。

对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破解的建议。近期也有一些省市出台了缓解性的措施,各方都在努力,但距离真正解决难题还有相当的空间。特提出几点建议,供决策及有关部门参考。

1.深入调查,制定规划。教育及人社部门应尽快深入学校一线,对各级各类学校现有教师的职称结构、实际需求等做认真调查,列出需求清单,并依据国家政策及当地实际制定科学规划。

2.调整政策,增加指标。增加教师高级职称指标是破解高级职称难的关键。人社及教育管理部门,要落实国家制定有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改善待遇的重要文件,对原有教师职称计划等政策作适当调整,增加或追加教师高级职称指标。

3.体现关怀,给予特惠。可以参照公务员职级晋升的办法,即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在30年以上的、取取得中级职称的教师,只要考核合格,自然晋升高级职称;在城市学校工作的教师,教龄达到35年以上的中级职称教师,考核合格自然晋升高级职称。对中青年教师仍然执行原有的政策与办法。

4.调整级差,平衡收入。对现有高级、中级及初级职称的工资标准做合理调整,缩小各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加大教龄工资比重,减少因职称级别不同而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

5.管办分离,严格监督。改革完善现有职称评审的条件、程序、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价,减少中间环节,加强过程监督,体现公平、公开、透明、科学的原则。

除此之外,要解决职称增加带来的所需经费。建议国家把教师职称调整的经费纳入国家教育经费拨款之中,省市政府也应增加投入予于支持。

总之,解决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难题,需要时间,也有一个过程。需要综合施治,多方协作,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杨永厚说教育


如何破解,取消就破解了。如果实行考试(其实连考试也没必要,因为平常有考勤、有名次、有年度考核等)晋职称,避免人为操作,同时加大对作弊惩罚力度,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现在执行的职评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弊端越暴露越多,尤其是在全社会高举反腐的大旗之下,有必要对职评制度进行好好的反思。实行职评制度弊大于利,且滋生腐败,诱导工作偏向追求证书荣誉,尤其是导致工资收入不平等。由于一评定终身,一旦评上之后,工作积极性锐减,又没有(也不可能有)相应措施,反而影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职称与工作不对称,职称不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工作情况,甚至走向极端,出现为职评而职评的现象。取消职称,将会解除广大职工工资晋升的“桎梏”,恢复正常工资晋升渠道,使社会更加和谐、清明。


天趣斋


既然公务员都可以实行职级与职务并行,那么我觉得教师也应该实行工龄自动晋级制。就是说,对于教师达到一定的工龄就可以自动进行到下一个职级。

比如说农村教师30年就可以晋升为高级职称。这在河南地区已经实现。我觉得河南的这一种办法应该得到推广,工龄达到30年就可以直接定为高级职称。

现在很多人都反映晋升高级职称越来越难,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把主要的十佳和精力都用在了教学上,但是对于评职称确实没有能力和实践,

因此我觉得对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间断的老师来说,尤其是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可以进行优惠,比如说达到25年就可以晋升为高级职称。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优秀的农村老师,在流汗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怀,毕竟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工资待遇水平很一般,而且教学环境比较差,教学的硬件设施比较短缺。

所以应该对于农村教师进行一定的优惠。让那些农村教师只要在农村待够30年自动晋升为高级职称。这也为他们退休以后,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和职务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