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吹捧導師論文”的背後,是博士生的現狀和人情的冷暖

要說最近最荒誕的事情,就莫過於一個期刊上發佈的“論導師崇高感與師孃優美感”這篇文章了。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反應是,雖然知道讀博辛苦,但是竟然要這樣吹捧才能畢業?仔細看了一下這篇論文,其中有多處引用了多本哲學著作中的語句,用又高級又學術的方法,將導師和師母的優點展露無遺。隨便摘抄幾句,讓讀者感受一下。

第三部分師母的優越感中寫道:“在師孃優美中潛伏著女性的大道之美,這遠遠超過了她的外表形體美。”,還說導師和師孃就是“一盞醒悟明燈,照亮著我們的人生路”。這篇文章分析導師和師母從多個方面具體分析,其中還運用了表格,展現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越感的統一,真是讓人開了眼界。


在“吹捧導師論文”的背後,是博士生的現狀和人情的冷暖


吹捧論文發表,是失職還是“綠燈”

這篇“誇誇文”是分為兩部分發表的,分別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以及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作者為徐中民是生態經濟方面的研究院,在2000年的時候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博士學位。這篇謳歌自己導師的文章發佈在《冰川凍土》學術期刊上,更加重了文章的諷刺意味。

這篇文章在得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了之後,自然而然的出現了一個問題:導師是誰?徐中民的導師名為程國棟,同時也是《冰川凍土》學術期刊的主編。由於兩個人這樣的關係和導師的職務,外人難免會覺得這篇文章能成功可能就是借用了程國棟的職務之便。

一篇論文從篩選到發佈是要經過很多個步驟的。首先一個稿件會先通過評審人的手,等從評審人這裡通過離職後,會經過3個或5個匿名人的評審,如果多數人同意的話,稿件就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編輯和發表。在《冰川凍土》的工作人員的看法是,這篇文章怎麼通過的審理沒人知道,但是不管怎麼樣這樣的文章都不應該出現在期刊裡。而徐中民的導師,被歌頌的對象程國棟其實是毫不知情的。何況,有點智商的人都不會選擇用這樣的文章來給自己臉上貼金。

當所有人都把這篇文章當做是“拍馬屁”的時候,論文的作者自己卻覺得這篇論文不是吹捧文,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他說:“導師和師孃是一種互補的正反饋環關係,這樣和睦的家庭在中國到處都是。最主要的形成新的正反饋環是共同發展之路的第二個階段。”一不小心,又被他的才氣所傷。目前,《冰川凍土》的編輯部已經道歉,並且撤稿,導師程國棟也已經引咎辭職。但是這件事情留下來的荒誕感還久久不能散去。

在“吹捧導師論文”的背後,是博士生的現狀和人情的冷暖

用鳥屎做實驗寫論文

是的,你沒有看錯,有學生用鳥屎做實驗發表了一篇論文。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學生為了發論文,將石墨烯隨便摻雜一個什麼東西就發表一篇文章。石墨烯:是一種2004年被發現的物質,是最薄同時也是最堅硬的納米材料,由於其性質,被廣泛的應用到觸控熒幕、光板甚至是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製造當中。用石墨烯摻雜的思路寫文章的話,文章數量真的可以滔滔不絕。在16年的時候由1306篇相關文章,但是到了2019年的時候已經有了1695篇。這樣的文章,就算髮了十幾篇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學生看不下去論文注水,於是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抨擊一下這種風氣。“Will Any Crap We Put into Graphene Increase Its Electrocatalytic Effect?”這名字聽上去就嚴謹又霸氣。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加鳥屎和不加鳥屎的兩種石墨烯作對比試驗,最後證明加鳥屎的確實更具有電催化的作用。不過這篇文章的意義並不是要得出什麼驚訝的學術結果而是要告訴那些寫“水”論文的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讀書,還是要安心做一些有意義的研究。

博士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近的新聞,讓公眾把焦點又放到了“博士生”上。博士這個頭銜聽起來真的非常的厲害,但是提到這個頭銜背後的生活的時候,很多想要申請博士生的人都是望而卻步。每天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有男/女朋友的博士生也沒有時間約會,更別提有自己的生活了。博士生忙著發論文、做實驗和同學鬥智鬥勇。博士生的生活不僅累,而且還苦,更別提能拿到手的那一點點工資了。

但是苦中作樂,大部分的博士生都能在自己讀書的生活裡找到一點堅持的理由。這個理由可能是自己的導師對自己的關照,畢竟不是所有博士的師生關係都像徐中民和程國棟一樣的。有學生在和導師的生活中積累了感情,更有了親切的感覺。因為有的導師對待學生就像對待家人,會請他來家裡吃飯,會盡全力為學生尋找學習和鍛鍊的機會,也會不斷的鼓勵學生。而且在學生畢業後也不忘關心他。有一個學生在畢業後很不順利,導師直接說:“不要你回來吧,我剛申請到了一筆經費,可以給你很好的待遇。”試問,誰遇到了這樣的導師能夠不心頭一熱。

好的導師會為自己的學生指引道路,讓學生的未來佈滿光明。而好的學生也應該用盡自己的力量完成質量高的論文和實驗,對的起老師的知遇之恩。既然選擇了學術這條路,不管多辛苦,都要懷著敬畏的心堅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