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也有大學問

糖友大多數時候總是擔心自己血糖過高,殊不知低血糖也是患者長期維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制約因素,而

嚴重低血糖可導致難以忍受的不適、跌倒、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出現生命危險,應該引起特別注意。

低血糖也有大學問

低血糖的診斷標準

正常血糖值:空腹靜脈血糖:3.9~6.1mmol/L。對非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症的診斷標準為血糖<2.8 mmol/L。而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 就屬低血糖範疇。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對低血糖的反饋調節能力,增加了發生嚴重低血糖的風險。同時,低血糖也可能誘發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形成惡性循環。

低血糖症狀

包括交感神經興奮(如心悸、焦慮、出汗、飢餓感等)和中樞神經症狀(如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但老年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常可表現為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狀,以至於被誤診(曾有報道因低血糖昏迷誤診為急性腦血管意外的,因行為異常被誤診為精神病發作等)。

夜間低血糖常因難以發現而得不到及時處理。有些患者屢發低血糖後,可表現為無先兆症狀的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分類

症狀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狀。

無症狀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無低血糖症狀。

嚴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幫助,常有意識障礙,低血糖糾正後神經系統症狀明顯改善或消失。

此外,部分患者出現低血糖症狀,但沒有檢測血糖(稱可疑症狀性低血糖),也應及時處理。

低血糖也有大學問

哪些因素易致低血糖出現?有何預防對策?

1.藥物: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藥物有胰島素、磺脲類和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均可引起低血糖。如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單獨使用時一般不會導致低血糖。應用DPP-4 抑制劑和 GLP-1 受體激動劑的低血糖風險較小。

——對策:胰島素或胰島素促分泌劑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謹慎地調整劑量。

2.病情:1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較長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島功能趨於衰竭,血糖波動大,易忽高忽低;合併較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一些新診斷糖尿病患者經胰島素強化治療後,由於其自身內源性胰島素分泌的增加及胰島素抵抗的改善,此階段易出現低血糖

——對策

:密切監測血糖,充分評估病情,調整血糖控制目標,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及更改方案。

3. 生活習慣1——用藥後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

——對策:患者應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則相應減少降糖藥物劑量,有可能誤餐時應提前做好準備。

3. 生活習慣2——運動量增加

——對策: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或適當減少藥物的劑量。糖尿病患者應常規隨身備用碳水化合物類食品,一旦發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3. 生活習慣3——過量酒精攝入,尤其是空腹飲酒

——對策:酒精能直接導致低血糖,應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低血糖的處理

1. 立即食用下列一種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 飲一杯糖水,含食糖15-20g
  • 飲一杯葡萄糖水,含葡萄糖15-20g
  • 飲150-200ml果汁或可樂
  • 吃1-2湯匙蜂蜜
  • 吃2-3顆糖塊或2塊餅乾(約重30g)

2. 15-20分鐘後,重複測血糖1次,如血糖仍未上升,或症狀無明顯緩解,再服前述糖類食品1次。

3. 嚴重低血糖應急處理

發生嚴重的低血糖如昏迷、神志不清時,切勿強行餵食,家屬應立即呼叫醫療機構緊急援助或將病人送往醫院急診。

低血糖也有大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