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是不是得留個幾十萬的銀行存款做急用呢?

嫋類


無論是對保守型,還是冒險型的投資者來說,都應該適度地配置一定比例的資金在銀行存款上,以備家庭急用並保障資金的流動性需求,這顯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尤其是普通家庭,要確保銀行存款幾十萬元也並非易事,因為或許就沒有這麼多錢?根據央行2019年7月中旬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末,我國住戶存款餘額77.66萬億元。

從以上的存款數據來看,人均儲蓄存款約為5.5萬元,也就是說,大多數家庭存款不會超過15萬元。因此,這不是要在銀行存款多少的問題?而是你得有多餘的部分存入銀行才行。

實際上,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而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592元,平均下來每月不到2500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用於儲蓄及消費支出的總和。拿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2500元計算,可能大部分都是用在消費支出上了。

由此可見,這個題目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誰都知道需要存錢,問題是有錢存嗎?要是每個家庭都可以有幾十萬元的閒錢存入銀行,那我們早都是小康社會了。


東震木


一個家庭,隨時會有意外情況發生,急用錢的地方不少,所以,家裡保留些現金流是必要的。但是至於保留多少,看家庭情況和個人財力了,不一定要保留幾十萬那麼多。

分享一下我家的情況

我家是雙職工家庭,我和愛人加起來一個月一萬多吧,有孩子上初中,明年就中考了,教育方面開銷很大。全部加起來,我們家一個月開銷大概要7-8千,一個月就能攢兩三千吧。目前手頭有房貸40萬左右,有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加起來二十萬左右,屬於挺窮的家庭。目前我家備有機動現金兩萬,存在餘額寶裡。

現在的餘額寶利率很低,七日年化收益率才2.2%左右,如果光看利率的話,這2萬存餘額寶裡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為了保佑現金的流動性,以備緊急之需,存在餘額寶裡我認為是必要的,因為別的理財投資沒有這麼好的流動性。

今年年初我得了一場大病,需要做手術,雖然有醫保,還要負擔一筆不小的費用。關鍵的是,住院時候得交一筆不小的押金,這時候,我保留的這2萬機動資金幫上忙了,交押金什麼的都用上了,沒向親友借錢。後來出院了,醫保也報銷了 ,這2萬機動資金我又給補上,以備不時之需。

我把這存在餘額寶裡的2萬元當作一個應付意外事項的資金池,少了,就補上,多了,就取出來做他用。

老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投資理財,不僅僅要看投資收益率,還得給自己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確保自己急用錢的時候,手頭有餘錢可用。所以,給自己留一部分隨時可以支取的錢,確實是必須的。

但是,像題主說的留個幾十萬我覺得可能就沒必要了,畢竟幾十萬也不是小錢了,這筆錢如果確保流動性的話,那麼收益率就會低,損失的潛在收益不是小數目。

至於保留多少錢為好,這個沒有定數,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決定吧,比如家裡有孩子,有病人,那麼留用的備用金就要多一些,否則可以少一些。對一般的家庭來說,我個人建議5-10萬應該可以了。

綜上所述,一個家庭,適當的留用備用金是正確的,這不但是應付意外突發情況的需要,也是穩健理財的表現,不過分激進,給自己留有安全邊際。


李中東


一個家庭留有幾十萬的存款做應急有這個需要嗎?這是根據個人能力而言的,對有些家庭來說確實有必要。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家庭應急必須考慮,但是幾十萬的存款完全沒有必要。

現在中國家庭的資產快速增長,但是能夠長期在銀行保持五萬塊錢以上銀行存款的家庭並不多。

其主要原因是人們對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非常強烈,絕大多數的家庭資產都會投資到股票、理財、黃金市場上,放個幾十萬在銀行存款,無異於天天在貶值。

但同時家庭也會有一些急需用錢的地方,如何平衡這種資金的需求?

一般來說,家庭保持三個月收入水平的銀行存款規模,以備不時之需就可以了。

同時可以將一部分的資產配置到銀行理財、定投基金等項目中,這些理財項目的變現能力也非常強,一般兩個工作日就可以實現資金到賬回籠。

現在的金融工具快速發展,小額信貸、信用卡、抵押貸款等短期融資的方式都很便捷,並且融資額從幾千到幾十萬都有,完全可以滿足家庭的急需之用。

所以有家庭長期存幾十萬銀行存款,作為應急自用,只能說明他的家大業大在,幾十萬如同我們手裡幾百塊錢一樣。


財務意識流


每個家庭情況不同,例如,家庭成員人數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健康情況不同,收入情況不同,常規支出情況不同,這些不同,也就決定了家庭面對可能的風險時,要準備的急用資金也不同。


這情況有點寬泛,我們按現在二胎家庭,老大上小學,老二剛出生,兩夫妻都月入一萬,有房貸每月5000元,共30年,沒車,每月支出近1萬,雙方父母健在,都有醫保和基本養老金為例來討論好了。


幾十萬存款,究竟是多少?30萬?50萬?80萬?也有點寬泛。


無三不成幾,我們來討論30萬好了。


再來看看,什麼情況是需要急用現金的:

1、醫療押金,突發疾病住院時押金不能少。

雙方父母,一共就4位老人,還有兩個孩子,這一老一少比較容易和醫院打交道,所以俺每位老人2萬的應急資金,每個孩子1萬的應急資金,這加起來10萬左右的資金,就不要放在冒險的地方如股票,證券等。


這部分如果因為老人有些舊患,可能發生病情加重等問題的話,要儘早做風險轉移,例如幫老人在有醫保的基礎上,加上一份百萬醫療,選擇有墊付功能和綠色通道功能的險種,那麼在真正住院後,可以得到報銷,應急資金可以回來。


另外,手上最好有個一兩張額度高一些的信用卡,沒事的時候消費用一下,有事的時候也是可以當做應急的。但不要辦個10幾張卡,成為卡奴就捨本逐末了。


2、短期失業應急資金,生活費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手機電腦半年一年就換一代,互聯網企業淘汰率也很高,傳統行業也面臨著洗牌。所以,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兩夫妻,一旦有一方失業的話,另一方壓力就陡然增大,故為家庭預留失業應急資金也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來說,雙方同時失業的概率比較低,所以預留一方1-2年年收入作為家庭短期失業應急即可,畢竟不能讓自己失業太久。這部分也是10萬左右就夠了。


3、經濟支柱長期失能或身故資金準備

這主要是家庭風險範疇的討論,概率不高,但比準備緊急資金重要性更高。相對於第二部分的短期收入損失,這個就是長期收入損失風險。畢竟,家庭還有房貸要付,一旦家庭支柱失能或身故,完全中斷本來該有的收入,那麼全家人就會陷入困境,房子可能都被收走,所以,夫妻雙方每年最好都花個1-2千買個定期壽險,保障到60歲退休左右,保額就是房貸加孩子到18歲的教育金,大概50-80萬,用小費用,撬動大保障。


綜上所述,按照劃定的範圍來看,大概需要20來萬的流動資金,也不用用到30萬,整個家庭財務狀況就會比較穩固,能應對較大的人身和社會風險。


如果具體到每一個家庭,按照類似的應急用途來準備應急資金,根據家庭成員,年齡段,身體情況,收支情況等,就可以比較準確的估算出自己家庭需要多少的應急資金。至於是不是幾十萬,也就看大家自己怎麼決定了。


顏姐理財


首先不說一個家庭有沒有幾十萬存款。就算是有幾十萬元也不能都存成存款。因為存款利息太低了,這根本就不合算。

幾十萬元活期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遠低於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至少低1個百分點。也就是100元要少收入一元,那麼10萬元存款要比貨幣基金少收入1000元。幾十萬元就是一年少收入幾千元。如果連續幾年家中都沒有什麼急事,那麼就會少收入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理財收入。

所以為了應急把幾十萬元存入儲蓄是不合適的。應當把幾十萬元買入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或者買入貨幣基金,特別是貨幣基金取用方便,而且收益率高於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當有緊急情況時,可以提出貨幣基金,最多幾個小時就能到賬。如果覺得還是來不及,可以刷信用卡。然後再幾小時或者幾天以後用貨幣基金或其他類到期的理財產品來償還信用卡的欠款。

因此一般情況下,一個家庭沒有必要放有幾十萬存款。在家家都有信用卡可用來應急的情況下。存款有幾萬元就足夠了。其他大量的資金應買入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或投資於基金股票等資產。


孟可的思想空間


如果這個問題你是問我呢,我個人的建議是,最好這樣!


雖然有很多人說高的房貸已經把中國百姓的存款給耗盡了,甚至出現了負債。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在銀行裡留下幾十萬。


舉個例子:

一個家庭存款100萬,購買一套150萬的房子,除去首付和裝修等其他成本大約50、60萬,至少也還有40萬預留款。


這部分錢有個特徵,看似是你的錢其實又不是你的錢,看似不是你的錢但是又能讓你花的錢。

我們可以叫這部分資產為“負債存款”。


負債存款對普通家庭的意義

負債資產意義重大,根據家庭成員數量和家庭經濟負擔,我們可以通過通過調整首付款數量來在一定範圍內調整我們的負債資產。


1.應急需要。

我看到過一個案例,一個朋友的孩子聯繫好的小學,突然生了變動。於是朋友很著急,正巧有人告知一個國際學校空出了名額,讓他立刻交費佔名額。一年學費大約是15萬。另外還有突然失業、生病等等,都是需要一定應急的錢。

2.週轉需要。

如果把錢都用來購買高利率長週期的理財產品,那麼如果有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很被動了,比如教育、醫療、養老等週期性規劃,都需要早做安排。

3.投資需要。

一些朋友可能常接觸到不錯的投資機會,如果備一些好變現的、流通的資產,對於資產升值也是很有好處的。例如,有個朋友就是聽說親戚家所在的企業有內部購房指標,於是很快用手中的錢購置了一套小型集資房。


建議:

10-40萬的備用金一般比較合理,當然也不用完全存活期,購買像餘額寶之類流動性高的貨幣基金也是完全可以的。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90%以上的家庭拿不出來幾十萬存款,你怎麼留著做急用?

01拿不出這麼多錢

說實話,雖然現在人民確實富裕起來了,但是實際上拿不出幾十萬銀行存款的家庭還是比比皆是。

也許很多家庭的資產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但是這也不代表他們的銀行存款能拿出幾十萬出來。

真正在銀行裡面存款有幾十萬的人在中國很多,但是比例不大,更多的可能是幾萬甚至只有幾千的人。

這些人還是能生存下來,說明不一定非要留個幾十萬做急用。

02與其銀行存款不如做點其他的

如果有幾十萬,與其放在銀行裡面做存款,還不如選擇其他的。

銀行存款主要就是靈活性了,可是存活期基本上是沒什麼利息的,但是存定期靈活性又變差了,而且利率也還是比較低,存在銀行裡面並不划算。

更好的選擇是存貨幣基金或者債券基金,靈活性雖然不如銀行存款的隨取隨用,但是最多也就是T+1或者是T+2,這樣的靈活性基本上也能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了。

而他們的收益是超過銀行存款的,這樣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03急用在什麼地方

其實幾十萬的急用,往往就是生病了才會這麼急,其他時候都不會這麼急。

而實際上我們可以選擇保險來保障這一點,經濟情況允許的話可以購買重疾險補充一個大病醫療與意外險。

通過這樣的保險配置,對於生病來說,完全不需要被幾十萬的銀行存款了。並且保險是保障你,治病的錢只是你前期交的一點保費。

綜上:除了生病沒有急用,而生病可以通過保險保障,有錢可以選擇其他收益高的渠道,完全沒必要配置幾十萬的銀行存款,況且有幾十萬存款的人比例真的不高,大多數人還是在溫飽中掙扎。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歡迎關注,一起解鎖更多財經掙錢知識吧!!

易將學財


個人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準備一筆幾十萬的備用金做急用,但這筆備用金不一定要存銀行。

為什麼要準備幾十萬的備用金?

在生活當中,意外無處不在,我們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臨。

一旦疾病和意外的風險發生,必定會給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少則需要幾萬塊的醫療費用,多則可能需要十幾二十萬以上的醫療費用。如果平常沒有儲備資金,當風險來臨時需要幾十萬的醫療費用,我們該怎麼辦?

是像家人朋友借?還是申請網絡眾籌?




備用金應該存放在哪裡?

作為家庭的應急儲備金可能是隨時會用到,所以這筆錢一定要能夠靈活取用。

1、存放銀行活期



根據央行公佈的基準利率,目前銀行的活期利率在0.35%左右。如果把幾十萬都放在銀行活期,所獲得的利息低得可伶,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2、商業保險

意外險主要是保障因意外傷害導致的身故、傷殘、醫療。幾百塊錢就可以買到幾十萬的意外險保額,槓桿率極高。

重疾險主要是保障重疾疾病,針對年輕人來說幾千塊錢就可以買到幾十萬的重疾保額。

商業險的主要作用是起到槓桿的作用,用較低的保費買到較高的保額。如果我們能從平時的儲蓄中拿出一小部分資金購買保險,其餘的資金拿去做較高收益的穩健理財,這樣不僅可以獲得保障,資金還能保本升值。



綜上,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風險無處不在,每個家庭都應該準備一筆急用的備用金。

我們可以從這筆資金當中拿出一小部分錢為自己和家人購買健康保障型保險,其餘的資金拿去做投資理財,這樣我們在獲得保障的同時,還可以獲得理財所得的利息收益。


九九讀財


一個家庭,是不是得留個幾十萬的銀行存款做急用呢?

溯源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唯一,肯定得留部分錢,保持流動性,以防家庭急需

1、目前國內的中堅家庭基本都是70年、80後,全部是上有老下有小,特別的老年人,身體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衰減,這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身體健康情況。下有小,小孩子幾乎全部都還處於讀書階段,而小孩子讀書一樣有很多不確定,同時最重要的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為了確保老的晚年愉快,小的健康成長,留一筆應急資金這是必須的。

2、當前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信用就是有錢維繫這,所以求人不如求自己。

3、溯源建議:一般家庭留30萬應急資金足以。

這30萬資金可以用於購買銀行大額存單,目前銀行大額存單年化報酬均值在4.5%,一年有利息收如=300000*4.5%=13500元,可以用於家庭生活改善。

或者考慮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智能存款是中長存款和大額存單相結合的創新產品,是民營銀行攬儲的殺手鐧,目前大部分民營銀行智能存款回報都在5%以上,甚至高達5.4%,且是無風險、隨存隨取,流動性極高,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則30萬一年利息收入=300000*5%=15000元。

4、不建議將流動資金放在支付寶和微信。

主要原因在於:回報率太低,目前貨幣型基金收益基本都回落到3%以下,而上月cpi為4.5%,跑輸通脹。其次,支付寶和微信轉出繁瑣,且收取費用和額度限制,真急需是這可是致命的事情。

總之,留一部分資金在銀行,兼顧流動性和收益性,這是一家庭必備理財選項。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一個家庭,的確應該儘可能多地備一些存款應急,尤其是現在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面對的是父母漸老孩子還小的局面,沒有一定的存款做支撐,遇到突發情況會非常被動。

不過,現階段每個家庭留幾十萬存款也不現實,可以說是心有餘力不足。據央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存款突破70萬億,達到71.6萬億,按照現有的14億人口來計算,人均存款5萬元,按照數據計算全國的家庭平均存款為大概為15—20萬。


數據看著還是很理想的,現實可是很骨感,因為社會的大多財富都是掌握在20%的人手中,很多普通的家庭都被平均了,在2018年末80%的普通居民人均存款僅為1.3萬元左右,按照一家三口來算,一個家庭存款大約在4萬左右。 這只是理想中的家庭存款,現實是很大一部分家庭都沒有存款,甚至是負債狀態。

一個家庭,如果有條件,儘可能要預留一筆錢來應付急用。除此之外,可以考慮買大病或者意外保險來抵禦風險,這些保險產品所需費用並不高,比如我們單位統一買的大病保險,個人一年只需要繳納30元。這樣就能以較少的錢來應對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