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3岁还小,有些教育也不懂,是不是大一点再教育比较好?

小妮观影


我个人观点是孩子3岁左右可以送到幼儿园,不是说一定要他学习什么知识。而是说可以让他学习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学习该怎么吃饭,穿衣,怎么独立的去玩等等。在家自己带的话,有的时候各种不放心,不舍得放手。


奔跑的小地鼠


孩子刚3岁还小,有些教育也不懂,是不是大一点再教育比较好?

我的看法是:教育不分年龄,但方法却要跟年龄挂钩。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1、孩子的教育从出生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好,不用教,等大些再来。但往往这么想的家长,孩子的教育却是滞后的,因为这段所谓的还小不教育的空白期,父母的放任不管,带来的就是孩子的野蛮生长。等到你想管时,发现已经有很多不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再来改变就比较麻烦了。

实际上,从孩子出生起,他就在不断的成长之中,从手脚的运用,到会坐会走会说话,这些过程都是成长的过程。

当然,1岁以前,孩子更多还只是在于发现自己身体,掌握身体运用的过程。等到开始会说话,会走路时,他就会不断的探索身边的世界,并且向我们学习沟通和表达了。

这时候的教育,是身体语言,是动作,也是我们的表情。

2、教育懂与不懂,只是说明我们的方法适不适合,对不对路,但不代表就要放弃

比如,我们对一个一二岁的孩子讲大道理,他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能理解我们说的是什么。于是我们放弃了,两手一摊:教育了没用,不管了。大些再来。

实际上,你完全可以换另外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言传身教,用你的行为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过马路时我们抱着孩子,牵着孩子,看着红绿灯来判断要不要过,你这时可以跟孩子说,红灯停,绿灯行。

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了,原来这个灯亮着,就是不能走。要在原地等侯。

这种,就是你的言传身教。这也包括了很多习惯,比如饭前要洗手,睡前要刷牙,吃饭不挑食等等。这些习惯,很多都是在向父母模仿的过程中学会的。

3、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随着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式方法的过程

1-2岁时,你用表情、肢体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6岁时,你用言传身教和向我看齐,加上高品质的陪伴与沟通,让孩子获得好习惯;

7-12岁时,你开始可以讲更多的道理,你告诉孩子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会担当,此时你可以用父母的身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与基础;

13-18岁时,孩子进入青春期,你的说教、道理和陪伴都不可避免的被孩子的同伴、朋友与同学给影响。父母的话作用越来越小,我们需要适应新的角色与责任。

你看,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的教育变得越来越轻。反而三岁以前,培养的是孩子的人格与个性,7岁以前,是孩子的习惯与品格,12岁以前,是孩子的行为、习惯与责任心。

我们,在逐步的放手,而教育,是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我看到太多的家长,小时候不教育,等大了想教育了,却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因为,你教育的职能,恐怕已经下岗,至少也离退休不远了。

那么,你还想着,等大些再教育吗?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判断了。


庭爸,7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如果想要育儿干货,可以关注我后私信:育儿秘籍,我将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实用的育儿秘籍。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庭爸谈育儿


最近,跟学生家长聊天的时候,就说起来,孩子教育问题,有的家长就说现在孩子还小有些教了也不懂,等着上了小学懂事了,再教就行,现在孩子只要开心就好,一般这样的家庭都会出现两个现象,一个是“对孩子百依百顺”,还有一个就是“被孩子吃的死死的”。

李玫瑾老师曾经说过:”孩子越小教育,性格塑造越好,尤其到了3岁的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这时候让他去明白一些事该怎么做是习惯养成的最好时候“。


有的家长会问我,影响孩子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会说:“营造一个有爱的家庭”。家长还会问,在家庭教育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用爱打造亲子好情绪。”

前几天,有几个孩子在教室里玩游戏,其中有一个孩子比不上其他几个孩子,于是就自暴自弃,接下来的游戏就都不参加了;还有一个孩子玩输了,他就开始捣乱搞破坏,也不想让大家玩。


这些情况好像是社会的小小的缩影,在游戏中孩子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是不对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帮他们正向引导。家的力量,就是用耐心,用父母的经验,帮助孩子在逆境中看到他们自己的进步;用乐观,教育孩子正向思考;用包容,提早训练孩子的挫折容忍度。


逆境力,才是给孩子一辈子最受用的礼物。

逆境力教养法一 好胜心强,不愿妥协的孩子。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先天气质”加上“后天教养”的产物,所以,每个孩子都要提早启动情绪教育!


现在的教育都提倡 夸奖式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然我也不否定,这样对孩子确实有好处,但是,如果没有方式方法的一味的夸奖,就会造成孩子处处都要赢,因为他是最棒的,他必须是最好的,受不了输。对于好胜心强的孩子,妈妈该怎么教呢?


平时可以和孩子多交流,比如:“妈妈觉得你学习很认真,我喜欢你这么认真主动学习的态度,就算成绩没有得一百分也是没有关系的!”


从小就要灌输孩子“过程才是重要的,并非结果”的观念,这样培养的孩子就不会怕输,也会去享受做事情的过程。


逆境力教养法二 遇到新事物,不愿意尝试的孩子

这种孩子只玩自己经常玩的玩具,或者总是要让家人陪着玩,遇到困难就有情绪。家里如果有这样的宝贝父母要怎么引导呢?


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制造氛围,把孩子带到他没有玩过得游戏里,或者可以表现出你特别喜欢一个他没有玩过得玩具,邀请他一起去尝试,一起去分享快乐。


当孩子在努力的时候,要给予正向的响应,比如微笑和鼓励。赞美的话语也要和孩子所做的事情一致,比如对孩子说:“我玩的这个玩具太有意思了,我想要跟你分享我最喜欢的这个玩具,我们一起玩吧!”


逆境力教养法三 遇到挫折很容易放弃

这类孩子在做游戏或者玩玩具的时候,遇到有一点麻烦或者需要耐心才能完成时,就会很不开心,会吵吵的说自己不会,就要大人的帮助,而自己不愿意去尝试。


这时候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的疏导和转移方式,就变得相当重要。

平时多和孩子说说你自己遇到挫折时的方法,以及如何排解完成挑战的。


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分几个步骤,分步完成,并赞美孩子的努力,比如:”40张拼图,我们今天就只将左上方10片拼上怎么样?明天再来拼10张“。这样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几次完成就很容易,也容易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也会锻炼孩子发散思维的技巧。


sunny育儿说


我一直都认同这样一句话:教育从来不会早,教育永远不会晚,教育一直在路上。

教育是什么?广义的解释是: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而狭义的解释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两者结合我认为教育其实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在先,教书在后。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其实从宝宝出生开始,我们就一直不停在“教育”孩子。比如教导宝宝翻身、爬行、走路、说话都可以属于教育的范畴。聂圣哲先生就提出这样一个理论: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将来能否立足社会的根本。从人生的教育总量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家庭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劳动教育,两件事情,做家务,学吃苦,先从养活教育开始。

所以,被教育和年龄无关、和地点无关、更加和时间无关。0-6岁是孩子习惯养成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孩子塑造良好性格的最佳时期,所以不能把孩子小、教育听不懂作为不教育孩子的理由,我们可以慢慢的、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动作、方法去教导孩子,过程一定要慢,家长要去适应孩子的节奏,不能让孩子适应家长的节奏。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大家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呢?可以发表评论,也可以关注我私聊相关的内容哦。
我是糖小果妈妈,我在糖小果成长日志和各位宝爸宝妈们共同探讨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糖小果成长日志


3岁定80,无论那一个阶段,都要教,只是选择的方法方式不一样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f80006526c057ba616\

酷小嘟


要做选择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cadd2dcc405470bbc538a337e0a800e\

明珠大鹏


从小开始就要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了,3-6岁是最关键的时期,不是等到大了再教育,孩子的认知从3岁就都已经形成了


国际教育升学规划


3岁看老,从小就要教育好


用户4647791924994


不对,孩子还是应该从小教育为好。

比如音乐就应该从胎教开始


经典音视欣赏


三岁已经到了耳濡目染的年龄,言传身教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