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怎么引起的?

梧桐86054336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以肩关节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又称“五十肩”、“肩凝症”、“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关节周围炎”。

好发于40岁-7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2%~5%,女性较男性多见;
左右肩无明显差异,5年内对侧肩患病率10%;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在12~24个月左右可自愈,但60%不能恢复到正常功能水平。

但是,要注意的是:

最常见的与肩周炎相混淆的疾病有“肩关节周围撞击症”、“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颈椎病”等,上述疾病在治疗手段和预后上具有较大差异。
有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上由于肩痛就诊的老年人中,肩袖损伤的比例高达60%,其发病率远远高于肩周炎。

下面简单谈一下肩周炎的相关知识:

一、肩周炎的分类:

1、原发性肩周炎(特发性肩周炎)
无确定病因,可能与免疫,生化,或激素水平失衡有关。

2、继发性肩周炎

病因明确的,如肩部外伤及手术史等。


二、肩周炎的分期:

1、急性期(凝结期) 2~9月

逐渐加重的疼痛,影响睡眠。
病理表现主要为急性无菌性炎症发作。
2、粘连期(冻结期) 4~12月
疼痛逐渐缓解,出现渐进性的肩关节活动障碍
病理特点是无菌性炎症减轻,粘连加重
3、恢复期(融化期) 5~26月
疼痛逐渐减轻,关节功能改善

病理特点是无菌性炎症基本消失,肩关节粘连逐渐松解。


三、肩周炎的临床表现:

1、疼痛:

初为轻度肩痛,逐渐加重。

夜间疼痛尤重,夜不能眠,或半夜疼醒,多不能卧向患侧。

疼痛可牵涉到颈部、肩胛部、三角肌、上臂或前臂外侧。

多在喙突、肩峰下、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及三角肌处可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

2、肩关节活动受限
为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患者由于疼痛肩关节不敢活动,粘连逐渐加重,晚期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
3、肩部肌肉萎缩
由于疼痛肩关节长期活动减少,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患肩失去原有的外形。
4、全身表现
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烦、失眠、心悸、眩晕等全身不适症状。

四、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CT和MR检查排除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


肩周炎的治疗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治疗分两期:
1、急性期
提高痛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病变组织修复。并在疼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功能锻炼。
2、慢性期

松解关节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增强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具体治疗方法上,可选用针灸、按摩等措施。还可以在麻醉下手法松解,严重的甚至可以关节镜下松解。

配合功能锻炼,效果更好。如下图。


伯健医生说运动


提到肩周炎,前天我的门诊还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大爷,他告诉我说:“大夫啊,最近老感觉右边膀子疼的厉害,而且还是一阵一阵的疼,现在都不敢抬胳膊,前两天下雨时感觉疼的才狠,您看这是咋回事啊?”后来通过对大爷的详细问诊,了解到他是一位建筑工人,主要负责筑墙垒砖,两个胳膊长期处于向上抬的状态,以前也有过膀子疼,以为是累的,休息以后就会好很多。可近来疼的厉害,而且疼的更加频繁,这才想到来医院就诊检查。通过问诊,我初步对大爷诊断为了肩周炎,之后又让大爷拍了X光片,证实了初步诊断。

肩周炎,简单而言就是肩关节处及其周围发生了炎症反应,我们俗称其为“五十肩”。引起此病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长期过度劳累、姿势不佳。比如前面提到的老大爷,他发生此病的原因很有可能就跟此因素有关。第二,与年龄有着一定关系。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此病的多发人群,他们的软组织一般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对外力承受力减弱,因此容易发生肩周炎。因此,前面提到的老大爷发生肩周炎也与此因素有着一定关系。第三,上肢受到外伤后,长时间对肩部的固定限制导致了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发生肩周炎。第四,肩部受到急性挫伤,而且未取得及时正确的有效治疗,从而引发肩周炎疾病。

本期答主:左旺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本人就是肩周炎患者。刚开始左肩膀疼痛,只以为是睡觉姿势不对压的,过了一段时间疼痛更厉害了,左手臂抬不起,向后痛的厉害,手臂只能向前活动。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右侧面睡觉,左手臂动弹不得,一动,就钻心的疼,后去让医生检查是肩周炎,得了这病一只手臂动不得,很难受。


老杜拉面


看了上述几位大夫论述受益了。我就是一位肩周炎患者,一到冬季晚上痛的睡不着觉。到医院看医生,建议我做微创手术。我也贴过各种膏药,中草药热敷等方法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分析我患肩周炎原因,主要是长期座办公室缺乏锻炼造成的。为此,我从今年初开始加强了身体锻炼,坚持每天步行一万步左右,用半小时时间拉单杠锻炼肩臂膀和腰椎。时至今日肩周炎症状已有明显好转,相信坚持锻练下去实现完全好转是大有希望的。


hqs摄缘


肩周炎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好;我是针推科王医师,接触到本病比较多

肩周炎又叫漏肩风是以肩部疼痛,痛处固定,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病证。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活动明显受限,又称“肩凝症”“冻结肩”等。


漏肩风的发生常与体虚、劳损及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肩部筋肉,与手三阳、手太阴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肩部经络不通或筋肉失于气血温照和活养。无论是感受风寒,气血痹阻,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还是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皆可导致本病。



治法;通经活络,舒筋止痛。取局部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肩周炎”这个词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家多少对我都会有些了解。要说患肩周炎的根本原因,首先我们先来科普下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所以又称“五十肩”。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中医认为肩周炎是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因患病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像冻结了一样。

按照病情发展,肩周炎可以分为3个阶段:

肩周炎病程较长,可迁延反复数月,甚至2年左右,有时也可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停止,疼痛症状消失,肩部功能活动逐渐恢复,因此根据不同的病变过程,临床上可以将肩周炎分为急性期、粘连期和缓解期3个阶段。

急性期:约为1个月,有时亦可延续2~3个月;

粘连期:病期约为2~3个月;

缓解期:肩周炎作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有自愈的倾向,一般约需半年~一年。

下面我们来说说肩周炎是怎么引发的:

1、不良姿势

猫背样弓背耸肩,颈部、背部肌肉的负担加重,分布不对称、不均匀。长时间的这种姿势,将使局部肌张力增加,出现慢性劳损与炎症,而诱发肩周炎。

2、肌肉废用

由于职业和工作的关系,经常使用腕和手指,而肩部和颈部却几乎不运动,肌肉处于僵硬状态,也可引起肩周炎。

3、长时间的某一姿势

即使姿势正常,长时间处于某一姿势,可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紧张,甚至劳损,诱发肩周炎。如有的女性患者喜欢做十字绣、有的爱打麻将、长期使用电脑等。

肩周炎有哪些日常家庭护理?

1. 尽量减少用痛手提举重物;

2. 在工作或做家务时避免集中或重复使用同一肩关节,应轮流交替使用;

3. 穿衣可先穿痛手,然后才穿起好手;

4. 避免侧睡在痛手一边;

5. 睡觉或运动前可热敷10~15分钟,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程度;

6. 疼痛严重时,禁止任何功能性锻炼,患者可做轻微的肩部运动,如“钟摆运动”,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以及减少疼痛。疼痛缓解后,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运动,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最多十分钟左右。

关注健康,关注锋仔!


锋仔king


肩周炎(“五十肩、冻结肩”)

医学术语叫做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

有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正在)冻结期、(彻底)僵硬期和解冻期。

主要症状

正在冻结期,又叫疼痛期:在此阶段(持续2-9个月),肩部会逐渐出现疼痛,进而在夜晚睡觉时疼痛加剧(尤其是侧卧患侧)。

彻底僵硬期:在此阶段(持续4-12个月),肩关节会开始变得僵硬,疼痛继续存在。当你在做日常的活动,比如搬箱子或者穿衣服时,会变得更加困难。肩部的肌肉开始废用,因为你会因为疼痛而不使用。

解冻期:在此阶段(持续5-12个月),关节活动度会逐渐恢复,疼痛逐渐减弱。

补充说明:“冻结肩”好发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70岁或以上,以单侧受损为其重要特点。另外,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达5倍!

现在比较好理解的解释就是关节囊发炎,导致疤痕组织形成,减小了肱骨在关节窝内的活动空间,因此限制了关节的运动。

唐尿病患者患病率的增加(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II型糖尿病),是因为关节囊内的葡萄糖分子粘住了胶原蛋白纤维,导致僵硬。基于这个原因,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双侧“冻结肩”。

在女性患者中,激素水平的紊乱可能也是重要的一个病因。尤其是更年期女性更易患病!

第一、如果病情比较轻,可以不用特殊处理,因为其本身是可以自我愈合的。

第二、有运动需求的人,可以保持小范围的摆动训练,肌肉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第三、请运动损伤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物理治疗和特定训练。

第四、服用相关类固醇药物或抗炎药。

第五、手术(如关节镜囊膜释放手术)

恢复

大多数情况下需要1-3年,其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也有一些研究和临床证实了关节镜手术的积极效果。然而,对于患者这只是基于所有保守疗法都无效的前提下进行!

如果您现在疼痛特别明显,建议先在局部做做肌肉组织的松解,可选择针灸、拔罐和推拿。待疼痛缓解后一定要进行肩关节康复锻炼,可推荐的训练参照如下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113a14fe2c864edc003e6057edd33fb\

张正阳Thomas


肩周炎是无菌性炎症,首先抗菌消炎,其次是通经活络,最好活血化瘀。肩周炎自然好了,没有那么复杂。



恒泰霖


肩周炎,也叫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是指在这个年龄段,属于高发性的肩关节疾病,重症的患者非常痛苦,梳头不行,有的提裤子都是一种困难,小问题却极其影响生活质量。

原因诊断与结果诊断

现在的医学很多时候,把这两种诊断搞混,例如,肩关节痛为什么?医生会告诉你,这是肩周炎造成的,我觉得有问题,肩周炎是一个结果诊断,也是由于生活中的各种原因,最终造成这个结果,不是肩关节痛的根本原因。

疼痛特点

肩周炎的人,不是症状都一样,有的人是上举困难,有的人水平方向抬不起来胳膊,有的人手向后伸困难,很多人夜间疼痛会大于白天,随着疼痛的持续,越来越不敢活动,病痛也越来越重,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提倡锻炼的原因。

造成原因

收集过很多肩周炎患者的发病经历,一个是源于曾经的外伤,例如,肩袖损伤、肩关节脱臼造成肩关节长期活动受限;一个是长期的过度使用,造成肩关节活动肌群劳损;还有一个是颈椎病或其他疾病,造成神经损伤,肩关节活动减弱等!

处理方式

对于肩周炎的处理,难点是判定肩关节活动相关肌群的痛点位置,每个人都不一样,绝对没办法套餐化处理,找到痛点手法按摩就可以,每个点5分钟,再就是做肩关节受限方向的被动运动,已录过小视频!


乔栋谈健康


「肩周炎」,是对肩关节周围引起疼痛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炎症疾病的统称。其相伴的名字还有冻结肩等。如今,这个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众所周知,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通常有较严重的夜间疼痛,且伴有整个肩部逐渐加重的整体僵硬,限制日常生活、工作及休闲活动。



那么,正如题主问的:「肩周炎,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


实际上,引起肩周炎的机制非常复杂,很多能引起肩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因素,比如外伤、免疫系统疾病等都能引起【肩周炎】。


甚至,还有一大部分肩周炎,我们医学界也找不到原因,于是我们就给这一大类找不到原因的,取名叫「特发性」冻结肩或「原发性」冻结肩。但是,医学界经过研究还是发现,原发性冻结肩还是与其他疾病和问题有关的。

比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冻结肩的风险更高,患病率为10%-20%[1,2]。此外,你可能不知道是,肩周炎甚至还与八竿子打不到的【甲状腺疾病】[3,4]有关。而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在骨折、脑血栓、脑出血等后,长时间肩关节不动更是明确的引起肩周炎的因素。


我们一再强调【肩周炎】要和【肩袖损伤】区别,但是肩袖损伤等外伤也会继发肩周炎(冻结肩),以及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肱骨(大臂骨头)骨折或肩部手术[5]。甚至还有医学报道显示,肩周炎也会继发于其他离肩膀很远部位的外科手术,比如心脏手术[6]。因此,各种手术后尽早的开始进行肩关节活动锻炼,很可能可以有效预防肩周炎。


在医学界内部,关于肩周炎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业内的健硕认为可能是患者肩关节周围最初发生炎症,尤其是关节囊、喙肱韧带及肩袖间隙发生炎症[7],这些炎症把肩关节周围乱七八糟的结构都乱七八糟的黏连在了一起[8].......。

但是,尽管我们并不是十分确切的知道您的肩周炎到底是因为什么引起的。但是不管是特发性冻结肩,还是创伤后冻结肩,无论是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还是其他相关躯体疾病,其实,肩周炎恢复时间大多都没有很大差异。而且治疗都以生活中康复锻炼和物理治疗为主。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


参考文献

  1. Pal B, Anderson J, Dick WC, Griffiths ID. Limitation of joint mobility and shoulder capsulitis in insulin- and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Br J Rheumatol 1986; 25:147.
  2. Huang YP, Fann CY, Chiu YH,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3; 65:1197.
  3. Wohlgethan JR. Frozen shoulder in hyperthyroidism. Arthritis Rheum 1987; 30:936.
  4. Bowman CA, Jeffcoate WJ, Pattrick M, Doherty M. Bilateral adhesive capsulitis, oligoarthritis and proximal myopathy as presentation of hypothyroidism. Br J Rheumatol 1988; 27:62.
  5. Evans JP, Guyver PM, Smith CD. Frozen shoulder after simple arthroscopic shoulder procedures: What is the risk? Bone Joint J 2015; 97-B:963.
  6. Bruckner FE, Nye CJ.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 ("frozen shoulder') in a high risk population. Q J Med 1981; 50:191.
  7. Ozaki J, Nakagawa Y, Sakurai G, Tamai S. Recalcitrant chronic 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 Role of contracture of the coracohumeral ligament and rotator interval i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9; 71:1511.
  8. Neviaser TJ. Adhesive capsulitis. Orthop Clin North Am 1987; 18:4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