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将军,他们真正的做到了“战必胜,攻必克”?

不才讲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粟裕。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刘伯承、彭德怀、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勋邓小平。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蔡申熙、许继慎、曾中生、黄公略、邝继勋、李明瑞。











有才君子


中国朱德,林彪,彭德怀等将军都打过败仗,唯独粟裕大将\t没有打过败仗,真正做到“战必胜,攻必克”。

一九四八年一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准备挺进江南,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国民党军队回师江南,减轻中原地区解放军的压力。

这个决定,无疑有它的科学性和极高的权威性。

然而,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里,那位被任命为一兵团司令兼政治委员的高级将领却迟迟不肯表态。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宽敞的作战室里,时而仰首眺望地图,时而俯身注视沙盘,案上的战报、情报被一遍一遍地翻过,一次次拿起笔,又一次次放下。

闭门不出,拒客不见,他在那间作战室里独自苦思冥想了将近一个星期。

第七天,他终于握紧了笔,笔尖在纸面上跳跃,如奔驰的马蹄,如滚动的战火。

两天之后,一份言辞恳切而态度鲜明的建议电报跨过千山万水,飞向西柏坡党中央住地,飞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建议认为,此时渡江南进不妥,未必能达到吸引敌主力回师南进的目的。相反,十万大军渡江,将大大减弱中原我军力量。应该集中从大别山转出的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和华野主力,在长江以北大量歼灭敌人,进一步打开中原局面。巩固之后再图南下。

这份电报,可谓大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定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华野组建一兵团渡江南进的决定。

毛泽东陷入了沉思,党中央其他领导人也为之震动。

五月初,毛泽东给华野发了电报,要这位将军来中央面谈。当毛泽东和党中央听完他的汇报后,经过讨论,改变了原来的部署,决定在四个月至八个月以内暂不向江南出动,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粉碎敌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六月十七日至七月六日,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这位将军指挥的豫东战役,歼敌九万余人。在中原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济南战役结束后的头一天,做为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也是最大的胜利者,他还没顾上品尝胜利的喜悦,军事家的大脑又马不停蹄地转动起来了,他又向毛泽东提出了打淮海战役的建议和设想。

在这位将军的指挥下,睢杞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消灭了区寿平兵团,打区调黄,又消灭了黄百韬兵团的一个师。根据他的布署,许世友、谭震林兵团解放了兖州。该将领指挥数十万大军,一路春风,势如破竹,眨眼功夫,就把济南围得水泄不通。他集中了十三个纵队的兵力,六个纵队攻城,其余七个纵队打援。没料到敌人援兵竞不敢来,所以偌大的济南城,不到十天就攻下了。

胜利之师,兵肥马壮;常胜将军,踌躇满志,他是不会放过这股侥幸脱逃的敌军的,有了敌人而不消灭,这不是他的习惯。敌情、我情、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一连串的问题在他的脑海里滚滚发酵,终于又酝酿出一个伟大的设想——淮海战役。

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这位将军向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报告,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第二天,九月二十五日,毛泽东便代表中央军委作了回复。回复说: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很有必要。并提出了分三个作战阶段的战役部署。同日,刘伯承、陈毅、李先念也来电表示支持这位将军的建议,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

当然,这位将军原来想的没这么大,后来发展了。刘汝明兵团、黄维兵团从南面、西面来了。中原野战军陈(毅)、邓(小平)率部队跟过来了。仗就打得大了。这位将军开始提出的淮海战役,仅是消灭淮阴、淮安和海州等地区之敌。后来,形势有了变化。首先是东北战场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敌军。在此情况下,蒋介石有将部队撤守沿江,防我南渡,企图与我分江而治,待机反攻的迹象。为防止敌人逃往江南,这位将军于十一月八日,及时 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提出在江北全部消灭国民党徐州集团的建议。建议在消灭黄百韬兵团之后,不以主力向两淮进攻,而以主力转向徐(州)固(镇)线进击。毛主席根据战场变化情况,虚心接受并采纳来自下级指挥员的合理建议。采取断然措施,决定在淮海战场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歼灭敌军主力于长江以北。第二天,即十一月九日,毛主席便给这位将军发来回电,回电说:“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十日,毛主席又给陈毅,邓小平去电:“你们应集全力,包括三、广两纵(按:华野的三纵和两广纵)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这样以来,淮海战役的范围、规模、参加战役的兵力和要消灭的敌人,都比原计划要大得多,多得多。南线决战的局势就此形成。所以,最后的胜利,比预想的也更加辉煌。战争结束以后,毛泽东高兴地对这位将军说:“淮海战役是一锅没有煮熟的夹生饭,硬叫你们给吃下去了。”

淮海战役,消灭了敌军主力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计五十五万五千余人。至此,蒋介石南线精锐部队被歼净尽,江,淮、河、汉广大地区遂告解放,为渡江南进,最后推翻一个旧的政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毛主席说“我的这些战友中,粟裕最会打仗”。

这位享有如此盛誉的高级将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粟裕。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王松林


古代打仗,讲究以声夺人,先在心理上打击敌人的军心,往往在军队人数上弄虚作假,以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所以经常就说谁谁统百万大军,讨伐不臣,就像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百万雄师,实际就是二三十万人,这也是他的极限了。

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一个国家的产出不足以支撑一场百万级别作战的消耗,所以一般都是几千,几万的在对打,像数十万规模的都很少见,最接近百万级别的也就战国时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了,双方兵马加起来有百万之众。都是以倾国之力在打这场仗,而这场战争的胜利者,秦国大将白起,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名将。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后世称之杀神。白起一生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百万军团作战的,粟裕,林彪,彭德怀。他们带领被毛主席思想武装的解放军,狭天下大势,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扶持的国民党,解放全中国。做到了挥师百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尤其是后来彭德怀元帅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奠定了立国之本,更是让外国人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老罗说世界


兵圣:匈奴

孙武,与伍子胥率吴攻楚,以六万战二十万,五战五捷,北威齐晋,南定越国,其所著兵法《十三篇》名列《武经七书》之首。

一统六国之悍将:

王翦,灭赵擒王,平定燕国,定魏地,扫平三晋,南征百越,平生未尝一败。

大汉冠军侯:

霍去病,十七岁从征匈奴,八百骑兵以少胜多,俘虏单于之祖父;十九岁攻伐河西,生擒匈奴贵族120多人,降服匈奴王及麾下四万众;22岁率兵五万和舅舅卫青分而击之,歼敌7万多人,直至匈奴圣山封狼居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流传千古,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汉初三杰、兵仙、神帅:

韩信,灭霸王于垓下之战,杀龙且于潍水,虏魏、破代、灭赵、定燕,东击齐国,著有《韩信》兵法三篇,为后人留下大量战术典故: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暗度陈仓、背水为营……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军之首:

粟裕,从南昌起义时就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一身转战三万里,其所指挥的,高邮战役、徐海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等,所到之处攻无不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有无数先辈书写了一个个传奇,我们后人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观世界





浊酒慰平生


1.杀神白起。白起从来只打有把握的仗,抓住对方弱点往死里整,歼灭战十分出色,敢于帅军深入楚腹地。后来,为了不打败仗,跟秦王翻脸,被赐死。

2.孙膑。孙膑擅长谋划,以小败换大声胜。因为他心思缜密,打仗次数又不多,所以从无败绩

3.吴起。最早提出精英部队概念,也是最亲近士兵,得到爱护的将领,打仗也有狠劲,大战七十四场,打胜了50多场,其他平局,厉害。

4.李牧。李牧喜欢种田,屯兵和扮猪吃老虎。爽文主角,从无败绩,最后死在政治上。

5.项羽:项羽领兵打仗全胜,败给韩信那场,真的是军队后勤不行,士兵跑光了。就这,这哥们还转战千里,要不是脸皮薄,早逃出生天了。可惜啊。

6.韩信:没得说,全胜,而且多为兵不钝而利可全,死于政治。

7.周亚夫,打一场仗,赢了,死于绝食。

8.卫青、霍去病:算是以福将起家,以勇将建功,但命都不长。

9.刘秀:挂逼,从没打输过,却都是挂,福将。

10.岳飞:打仗没输过,死于政治。



安殊意


南朝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毛泽东主席在批阅《梁书·陈庆之传》时,曾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确实陈庆之是一员令人神往、敬仰的南朝第一名将!

汉朝韩信

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汉朝霍去病

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此战后,匈奴失去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这是我所了解的符合“战必胜,攻必克”的将军,平生战绩可自行查阅。


随心随性不随情


吴起,一生大小72战,全胜64.从来没有失败过,阴晋之战,五万多魏军对付50万秦军,大胜,应该是历史战争史胜利之巅


中周ZWT


汉初韩信,中国谋战派代表人物,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始,平三秦,进关中,在刘邦与项羽荥阳对峙期间,灭魏,伐赵,下代,攻燕,定齐,淮水战龙且,垓下破项羽,成千古风流人物,生平所战,无一败绩,刘邦称其攻必胜,战必取,国士无双


远谈生活


秦国一代名白起,一生从无败绩。史称杀神,在秦国和赵国大战时,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竟然火烧四十万赵国投降士兵,此一役,赵国再也不是秦国对手,不久被秦国灭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