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零"的突破,創造"中國第一",他們是來自中南大學的"院士天團"!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生榮譽。一個學校所擁有的院士數量,是評價學校學術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中南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他們分別是——

(按當選年份)

王澱佐

實現

王澱佐,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06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獲國際礦物加工理事會授予的卓越科學貢獻的"終身成就獎"。長期從事選礦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礦物加工浮選理論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所創立的浮選化學理論已成為現代浮選理論的基礎,被國內外學者公認為未來浮選科技發展的方向。

何繼善

實現

何繼善,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長期致力於地球物理理論、方法與觀測儀器系統的研究,創立並發展了以"雙頻激電法"、"偽隨機信號電法"、"廣域電磁法"和"擬合流場法"為核心的地電場理論和儀器,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他的研究成果使我國在頻率域電法領域獨樹一幟,遠居世界領先地位。1985年何繼善創建了我國第一個以地電場研究為特色的地球物理博士點,2002年創辦了中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左鐵鏞

實現

左鐵鏞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難熔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鋁鎂材料及其加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難熔金屬、鋁鎂材料及加工學科的主要帶頭人之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率先開拓了生態環境材料研究領域,近年又大力倡導並深入研究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

古德生

實現

古德生,中南大學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開創了我國振動出礦技術和地下金屬礦連續採礦技術新領域;發明顛振型振動出礦機,開發出系列裝運、篩洗工藝的新型振動設備;創造了與自主研發的振動連續作業機組配套的無間柱連續採礦法;針對鬆軟破碎礦體開採條件,發明了"開採環境再造深孔誘導崩礦嗣後充填採礦法";首創具有我國特色的"區域礦山"建礦新模式,為我國廣大中小礦群(約佔80%)實現集約化、規模化開採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鍾掘

實現

鍾掘,中南大學教授,機械工程專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機械與製造工程的教學與科研。長期從事高性能材料強場製造、複雜機電裝備設計與控制等領域研究工作,主持財政部產業技術躍升計劃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與重點項目、國防預研等項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

劉業翔

實現

劉業翔,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有色金屬冶金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他長期從事有色金屬冶金,特別是輕金屬冶金及電化學冶金領域節能技術研究與應用,在高溫熔鹽電催化、鋰鹽陽極糊節能技術,功能電極材料及冶金過程模擬、控制與優化等方面進行了許多開創性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系列傑出的成就。

黃伯雲

實現

黃伯雲,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先進材料研究與人才培養,先後為國家大飛機工程、航空武器裝備,以及航天工業提供了多種高性能關鍵材料,為保障國家戰略安全做出了貢獻。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炭/炭複合材料,解決了國家高性能航空制動用材急需,為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提供了性能優異的關鍵材料及部件;研製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飛機剎車材料,為我國多種戰機提供了關鍵部件,滿足了國家國防建設需求;研發了鐵基、鎢基複雜精細零部件注射成形技術,為我國國防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急需的精密複雜零部件製造提供了關鍵技術。

夏家輝

實現

夏家輝,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人類與醫學遺傳學家,臨床遺傳學奠基者,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1972年率先在我國研究人類顯帶染色體技術,1973年在世界上首創了75℃染色體顯帶技術烤片法,1981年在世界上最早將人類睪丸決定基因(TDF)定位於Yp11.32帶。他是國際上最早用顯帶技術研究腫瘤的學者之一,1975年發現了一條鼻咽癌標記染色體t(1;3)(q44,p11)。1985年在我國率先開展了遺傳資源的收集、保藏與利用。1996年在國際上首創了利用國際人類基因組EST數據,採用"基因家族候選疾病基因計算機克隆"技術克隆致病基因的方法,於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類耳聾疾病基因(GJB3),實現了我國克隆遺傳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

金展鵬

實現

金展鵬,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相圖熱力學與相變動力學研究。他所發表的論文被涉及到物理學、化學、材料學以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五十多種國外期刊廣泛引用,作為建立新理論、發展新方法、設計新材料、闡明新現象和制定新工藝的依據。

周宏灝

實現

周宏灝,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學科的開拓者和帶頭人,個體化醫學的奠基人。長期從事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的教學、研究和轉化。發現和闡明瞭遺傳因素引起藥物種族和個體差異的若干現象和機制及其規律,建立了有我國國家和民族特色的遺傳藥理學理論體系,發現並克隆CYP2C19*5等位基因,率先將遺傳藥理學理論應用於臨床,創建了我國首家個體化用藥諮詢中心,開發了首張個體化藥物治療基因芯片,啟動了以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為基礎的"量體裁衣"個體化藥物治療。

張堯學

實現

張堯學,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和透明計算/雲計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主要早期研究人員之一,主持和參與了我國第一臺網絡接入路由器的研製、提出和研製成功了擴展馮諾依曼結構的透明網絡終端,廣泛用於我國軍事、商務、教育和管理等領域,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被國外同行認為是"先於雲計算,幷包含了雲計算"的原創性學術成果。

邱冠周

實現

邱冠周,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礦物工程學家,長期致力於我國低品位、複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細粒及硫化礦物浮選分離和鐵礦直接還原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在低品位硫化礦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貢獻,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

桂衛華

實現

桂衛華,2013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有色金屬工業自動化專家和學者,長期致力於流程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理論、技術和工程應用的研究,圍繞流程工業企業信息化和智能製造的技術問題,創建了以智能集成為核心的複雜有色冶金過程建模、控制與優化的理論與方法。成果主要應用在有色金屬行業的多家大型企業,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流程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自動化技術的提升和自主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田紅旗

實現

田紅旗,中南大學教授、校長,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軌道交通工程領域科研與教學工作。在高鐵空氣動力學、列車撞擊動力學、大風環境行車安全技術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創性和工程應用成果。建立了我國高鐵空氣動力學、多車輛耦合撞擊動力學、大風環境行車安全技術的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系統;主持完成我國第一列投入運營的流線型列車空氣動力性能研究及外形設計,主持完成我國第一列耐衝擊吸能列車的車體設計,主持研建青藏鐵路大風監測預警與行車指揮系統,主持建成國內第一套列車氣動特性動模實驗系統、以及國內唯一的軌道車輛實車撞擊實驗系統。

陳曉紅

實現

陳曉紅,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決策理論與決策支持系統、兩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程管理、大數據分析與平臺建設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創立了"集成動態智能量化"工程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決策應用軟件開發平臺。

柴立元

實現

柴立元,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有色冶金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究。發明含砷多金屬物料清潔冶金、冶煉廢酸資源化治理、重金屬廢水淨化回用等多項有色冶煉汙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研究成果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推動了我國有色行業產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實現

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學校的財富。目前,中南大學正肩負著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歷史責任,努力為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關注"中南大學本科生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中南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中南大學官網、新聞網,新華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