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微型车(MircoCar)是建筑物密集、街道拥挤的城市中通勤的绝佳工具,而在日本国的特殊政策及使用环境下诞生的Kei Car(简称K Car)更是对国内车友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微型车代表。不过,虽然诞生于1949年的日本Kei Car法例及相关车型广为人知,但是欧洲其实也是微型车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西欧国家古老城镇的老旧道路设计成就了数不胜数的经典微型车,而其中不乏设计诡异的奇特车型,比如接下来将要介绍的这款Messerschmitt KR200。

要说这款奇特的微型车,那就先要说一下创造它的Messerschmitt公司(梅赛斯密特),这间公司在汽车界或许并不出名,甚至有不少车友从未听过这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你是军迷或者是对于世界战争史有研究的朋友,Messerschmitt这个名字堪称是一个传奇。它作为德国的著名飞机厂商,Messerschmitt不仅涉及民用客机领域,更在二战期间先后开发出Bf 109和Me 262两款传奇战机。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Bf 109是二战期间德军使用的主力战机之一。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Messerschmitt设计制造的Me 262是全球最早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机,如果早出现两年,估计二战史能被改写。

战后,Messerschmitt虽在战火中幸存,但被禁止在十年内生产飞机,因此Messerschmitt转而生产民用汽车。当时,德国经历战火洗礼,国内消费能力低,Messerschmitt决定推出廉价实用的微型车。Messerschmitt找到了飞机设计师Fritz Fend,并且在Fritz Fend主持之下设计制造了第一款双座微型车KR175。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Messerschmitt KR175采用三轮设计,座舱被塑胶透明车顶覆盖,这个车顶当年绝对是高科技产品,没干过飞机工业的,想得出都未必生产得出。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实际上,KR175是Fritz Fend设计的101原型车的量产化产物。

飞机设计师就是飞机设计师,Fritz Fend为KR175设计了极具战机风格的外壳,采用三轮布局,狭长的车身内以一前一后的方式安装了两张座椅,并且采用一个整体掀开的“车门”。总的来说,KR175可谓是当年设计最前卫的车型之一。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KR175没有采用普通车门,而是采用整个车顶向侧面开启的方式。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KR175的外观设计虽说采用了战机风格,但它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弹涂鱼;再加上一前一后的双座布局,坐进车内,那画面显得相当喜感。

其实,KR175在机械结构设计上其实还算不上真正的“汽车”;它实际上是一款装上夸张外壳的摩托车,搭载的是173cc排量的单缸二冲程引擎,刚刚推出时仍然采用拉线式起动机;直到1953年KR175才开始用上电动起动机。至于变速箱方面则是不设倒档的4前速序列式变速箱,离合与油门均与摩托车一致,而刹车则是车内唯一使用踏板控制的机械装置。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极度小巧的车身设计使得KR175非常便于在城市中穿行。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173cc排量的单缸二冲程引擎由Fichtel&Sachs制造,实际上所有KR系列车型都采用了Fichtel&Sachs引擎。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两张座椅就这么一前一后地放置在座舱内,后排座椅腿部空间几乎等同于零。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中控台上只有两个仪表,左侧的车速表,右侧的是时钟;KR175没有方向盘,而是采用摩托车把手控制转向,离合由右侧的把手控制,而油门则由左侧把手控制;座舱右侧的通风管相信是用于座舱通风。

在仅仅生产了2年后,由于与摩托车一模一样的操作方式并不方便,Messerschmitt便早早对KR175进行改造,推出了KR200。在经过少许外观改动后,Messerschmitt为KR200加强了后悬挂,并换上了性能更好的引擎:Fichtel&Sachs推出的190cc单缸二冲程引擎。而为了给驾驶者提供更接近于汽车的操控感受,KR200全面采用了由踏板控制的油门、离合以及刹车系统,而刹车系统依然是摩托车同款的拉线式刹车,而4前速变速箱也加入了倒档。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KR200在外观设计上基本沿袭KR175。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在上海汽车博物馆也展出了一台红色的KR200。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介绍牌上对KR200的介绍提到了KR200的24小时赛道挑战,此次挑战发生于1955年,Messerschmitt为了展示KR200的耐用性,让一台KR200在德国霍根海姆赛道(Hockenheimring)持续行驶了24小时,此次挑战打破了包括250cc以内三轮微型车速度纪录在内的多达22项世界纪录。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KR200的透明车顶由聚乙烯材料(也就是塑胶)制成,由于座舱盖设计带来的局限,KR200没有采用升降式侧窗,而是采用推拉式设计;前挡风玻璃和侧窗均使用普通玻璃。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KR200依旧没有采用普通方向盘,但终于放弃了摩托车把手,转而采用这个很有飞机控制杆感觉的转向把手,油门和离合也终于由踏板控制。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虽然依旧采用前后双座配置,不过后座宽度有所增加,后座位置也向后移动了较大距离以获得更多腿部空间,笔者认为当年肯定有不少后排挤进两个乘客的例子。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引擎排量提升至190cc,但是动力依旧是仅仅能让它动起来的水平。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除了透明车顶的硬顶版本外,Messerschmitt还推出了KR200 Kabrio软顶敞篷版本。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另外,KR200还有一款客户服务用车,这款车型专门用于客户售后服务。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KR200客户服务车车内配备拖车拉杆,可以拖动客户车辆前往车房,并在维修完成后将车辆拖动交付给客户。

由于售价低廉(推出时售价仅2500德国马克),且具有前卫的设计,KR200一经推出便受到大量关注,1955年产量轻松超过12000台,成为一款相当成功的微型车。而到了1956年,西德加入了北约,对于Messerschmitt的飞机制造限制也随之被解除。Messerschmitt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拾旧业,于是将生产KR200的工厂卖给了Fahrzeug- und Maschinenbau GmbH Regensburg (FMR)。这家生产卡车的厂商在原本属于Messerschmitt的工厂中继续生产KR200,他们也没有改变KR200的外观设计,甚至继续沿用Messerschmitt的商标。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在Messerschmitt将工厂卖给FMR之后,继续生产KR200微型车。

直到1958年,FMR决心将KR200改造成一款微型跑车,于是对KR200进行了一次大改。改动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车身后半部分,原本的KR200采用三轮设计前部两个车轮为转向轮,而车身后部仅设一个驱动轮;FMR给KR200多加了一个驱动轮,并且装上了单摇臂独立后悬挂;这样一来KR200的操控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由此改名为FMR Tg500。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加上后轮之后,FMR将KR200改造为四轮微型跑车,改名为Tg500。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除了从三轮车变成四轮车之外,Tg500实际上和KR200没有明显的外观区别。

至于引擎方面,FMR Tg500采用的是500cc直列2缸二冲程引擎,虽然具体的性能表现已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引擎与同时代的其他“正规”跑车相比肯定是非常差的,不过这台引擎已经比KR200原有的引擎更加强力;再得益于仅仅389kg的整车重量,FMR Tg500能够达到132km/h的极速;至于0-100km/h加速成绩?超过28秒。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即使定位变成了微型跑车,但是Tg500还是没有采用方向盘,转向杆上也加上了雨刮和转向灯控制杆。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500cc直列双缸引擎到底能输出多少马力和扭矩已经难以查证,但是相比KR200的190cc单杠引擎有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图:这样一台微型小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上刷一圈要多长时间?估计肯定会超过10分钟吧。

来源于战斗机的微型车 梅塞施密特KR200

直到1962年,由于德国经济逐渐复苏,廉价的微型代步车需求逐渐下降,更由于大众甲壳虫(VolkswagenBeetle)、迷你(Mini)等强大竞争对手的出现,KR200和Tg500的年产量日渐下降,最终全系于1964年停产。

虽然在经济复苏和“高级”对手的夹击之下,以廉价著称的Messerschmitt KR200和FMR Tg500最终成为历史遗物,但这些造型奇特,各具特色的廉价微型车也随之成为一个时代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