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0mmHg与130/80mmHg,哪个目标值更适合高血压患者?

用户4106449291847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从血压的数值上来说,因为140/90mmHg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因此控制高血压的最低目标当然是低于诊断标准,如果从血压对身体的影响来看,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样,对不同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

人体的血压在120/80mmHg以上最有利于人体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也不会对血管产生损伤,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值,对血管就是会产生微损伤,虽然这种损伤并不会引起血管病变发生,但积少成多提高了今后发生病变的基线水平,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把血压维持在120/80mmHg以下最为理想。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各项机能在不断发生的退化,血压受心脏、血管等功能的衰老会有一定的上升,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虽然这是一种生理性上的血压上升,但并不等于可以畳之不理,它对血管等的损伤不会因年龄大了就不再发生,所以尽可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会有更大的获益。2017年美国把他们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之所以调整为了高于130/80mmHg,使他们的高血压人群大幅增大,主要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对血压引起关注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控制上,基本原则是至少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以下,年轻人更低一些会有更大的获益。当然,对于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个来说,在高血压发生的同时,往往会伴有其它方面的疾病发生,此时要根据身体的状况对血压控制目标做适当的调整,比如发生过心脑血管病的人,血压不能降的过低,否则会导致心脑血液灌注不足,比如严重虚弱、久卧在床的人,也要有足够的血压才能确保机体的正常运转,控制血压重点关注收缩压,目标是收缩压不高于150mmHg,

总之,把血压控制在多少要据自身情况而定,需要掌握的原则是:在自己身体能承受、不会引起其它问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低一点好。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对于很多高血压朋友来说,总是会就纠结高血压的降压目标问题,到底是把血压控制到140/90以下,还是应该把高血压控制到130/80以下更合理呢?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不是精准的机器,而个体的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对于血压的控制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情况,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降压目标值。

举2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高血压控制的目标值问题

小张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今年才40岁,但已经有几年的高血压历史了,一直告诉他一定要控制好血压水平,他日常生活中也都坚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他的情况是,本身就是低压偏高而高压稍超标的情况,而服药后呢,低压完全可以恢复到140以下水平,而高压有时候在90以上,有时候在90以下,他问我,这样的血压控制水平可以了吗?我回答他说,还不错,但还可以更好。他说,怎么算更好呢?我告诉他,如果你能把血压控制到130/80以下就更好了!

他又问:需要加大药量或合用其他药物吗?其实先不急。小张这个朋友,其他方面都挺好,就是有点肥胖和不爱动,我给他说,你先不用加大药量,不妨先试试控制食量,加强运动,把体重控制下来,调节血液中的脂质情况,也减少肥胖对低压的影响;通过适度合理运动,坚持运动,通过对心肺功能的有效锻炼,让心率慢下来,如果你能做到这2点,相信在配合你原来的用药,血压降到130/80没有太大问题。小张很不错,真的加强了生活上的自律和调理,大鱼大肉吃的少了,每天坚持运动,体重下来了,心率也下来了,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而血压也成功的降到了130/80以下的水平。

小张很爱研究问题,虽然把血压降下来了,他还是禁不住要问:降到130/80以下,和控制到140/90以下,我都没要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的影响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把血压控制到130/80以下,比控制到140/90以下,对于人体心脏方面的获益,没有明显差异,但对于减少脑卒中的风险方面,前者(130/80)作为降压的目标值,有明显的减低脑卒中风险效果。

邻居王大爷,今年70多岁了,也是个高血压患者,一直非常注意,生活上控制低盐,每天都出去打太极锻炼,不抽烟,酒前几年也戒了,由于血压比较高,也一直坚持服药控制,还在家里买了个电子血压计,经常测量自己的血压情况。前几天找到我问,我这血压近期服药后,一般都控制在135/65左右,压差有点大,但照你说的130/80,高压还是超标啊,要不要把药再加点量?我告诉王大爷,您这血压值控制的挺好的,不用再加药了。

王大爷有点不大理解,你不是说高压要控到130以下更好吗?他们年轻人怕脑卒中,我们老年人不更应该避免脑卒中吗?大爷您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解释:我们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不但要考虑高压的控制水平和达标水平,也应该充分考虑我们的低压控制水平,您的低压目前已经到了65了,如果再加药,药物可能会把高压控制到130以下,但低压也会跟着下降,可能会降到60以下的水平,如果低压太低,会影响身体其他脏器的血液灌注,反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因此,您现在能够把血压控制到135/65这样的水平,对于您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完全是合理的,对于身体健康也是很有益的。

上面2个例子说明,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灵活的考虑高血压降压的目标值,完全没有必要太过纠结或拘泥于特定的数字。

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专家指南怎么说

这个140/90还有130/80的降压目标值,并不是凭空乱说的,而大多数的专家指南也对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做出了指导,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欧洲高血压协会和心脏协会2018年制定的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对于高血压控制目标的建议——

1. 总原则:对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其控制血压的基础目标都是140/90mmhg(以下单位同)以下,而如果对治疗耐受性良好,通常可以在此基础上,把血压控制到130/80以下。

2. 年龄小于65岁的高血压患者,正常接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的水平。一般推荐高压控制在120~129的范围,低压不高于80为最佳。

3. 年龄大于65岁的高血压患者,推荐高压控制在130~139左右即可,低压仍然是推荐不超过80。

4. 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年人,如果身体耐受药物治疗,也建议把高压控制在140以下,但如果身体不耐受,或服药会使低压降的太低,高压超过160时,再启动药物治疗也是可以的。


李药师谈健康


高血压降压达标是每个医生、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关心的问题,那么将要的目标值有150/90mmHg、140/90mmHg以及130/80mmHg,究竟将哪一个值作为降压的目标值更合适?更能降低高血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听全科鲜医生给您解答,为何不同的人群,降压的目标值会有所差异。

  •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血压的高低及降压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是不一样的,比如高龄老人血压的降低太多,可能会出现不能耐受的情况,比如出现头昏等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大于80岁的高龄老人,血压控制水平应首先将至150/90mmHg。

  • 一般高血压人群,血压的目标值应为140/90mmHg

  • 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的存在,其对身体的影响,是1+1>2的效应,因此,血压目标值为130/80mmHg比血压目标值为140/90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绞痛、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水平要求控制更加严格。

  • 对于青年人群,还太年轻,血压水平控制在120/80mmHg的水平,使其更接近正常的血压水平,可以减少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

总之,降压的目标值,到底哪一个更适合自己,最起码的标准是要降至140/90mmHg,其次,可以耐受降压的程度,降至130/80mmHg更合适,对于老年人,可以略微放宽要求。

全科鲜医生


140/90mmHg是高血压患者非常熟悉的血压数值,它既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又是高血压的降压目标,但部分高血压患者却被告知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这两个目标值究竟谁更适合高血压患者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高血压是大家需要引起重视的慢性疾病,它可以扮演”沉默的杀手“,虽然平日对各器官组织的损害悄无声息,但却可持续加重,这个”杀手“一旦爆发,往往一发而不可收拾。相信不少朋友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某邻居或朋友系高血压患者,前一刻还交谈甚欢,后一刻就突然倒地,既不能言语,又不能动弹,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才知道是得了脑卒中(中风)。预防脑卒中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研究发现,收缩压(高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风险会增加53%;相反,收缩压每降低10mmHg,脑卒中发病风险会相应降低30-40%,这就是高血压患者降血压的意义所在:让血压放任自由,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只会越来越高;合理控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则会有所下降。当然,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预防脑卒中,同时也是为了减轻对冠脉、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的损害,以降低致死性心肌梗死、慢性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



在降压目标上,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遵循同一个降压目标。年龄不同,合并症不同,降压目标也不同。由于降低血压可减轻对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在高血压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血压相对低一点可能更好,如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靶器官的伤害低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靶器官的伤害低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患者,但并非所有患者对稍低范围的血压均可耐受,因此,降压目标因人而异。

140/90mmHg:该目标值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首要降压目标,部分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这里存在一部分特殊人群—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需要稍高范围的血压,才能为大脑、肾脏等器官提供充足的血供,若降压幅度过大,可能引起血流缓慢、灌注不足,引起重要器官缺血,重者可能诱发脑梗塞、肾衰竭,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降压目标并非140/90mmHg以下,而是控制在150/90mmHg以下;80岁以下的老人,首要降压目标也不是140/90mmHg,而是先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在能耐受的情况下,才能降至140/90mmHg以下。当然,青年高血压患者与中年高血压患者,病程相对较短,血管条件好,耐受性好,为了预防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140/90mmHg是他们的首要降压目标。


130/80mmHg:血压的理想范围是120/80mmHg以下,当血压超过120/80mmHg,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若让血压尽量接近120/80mmHg,未来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有两种情况,高血压患者只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一是合并蛋白尿的患者,为了进一步降低对肾脏的损害,减轻蛋白尿,应以130/80mmHg作为降压目标;二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与高血压同存对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器官的损伤会倍增,故降压目标更加严格,也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在降压方面,高血压患者在遵医嘱口服降压药同时,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提高血压的达标率。在药物的选择上,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可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而长效降压药可实现这一作用,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使用长效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中的氨氯地平、β受体阻滞剂中的美托洛尔缓释片、大多数普利/沙坦类降压药等,均属于长效降压药;单药降压不能达标,或血压达到160/100mmHg以上的患者,应联合降压,优选的联合降压方案主要有普利/沙坦类降压药+地平类降压药,普利/沙坦类降压药+利尿剂,地平类降压药+利尿剂,地平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等,联合用药不仅可增加血压达标率,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在改变生活方式上,高血压患者重点限制钠盐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更有助于血压达标。

综上,年龄不同,合并症不同,降压目标也不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若能耐受,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更好,合并糖尿病、蛋白尿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