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101問」NO.1:寫作困難是因為讀書少嗎?

大家好,我是劉峙。

10年資深編輯,15年自由撰稿人,

「有個寫作訓練班」創始人。

當下,疫情肆虐,鼠年彷彿特希望大家活得像“老鼠”,它冷不丁放出了「新型肺炎」這隻“大貓”,嚇得我們都不敢出洞。

其中包括很多寫手,或者想成為寫手的寫作愛好者。不管之前,大家有沒有報過我的寫作班,現在一視同仁,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在這個號開一個關於寫作問答的專欄,名字叫「寫作101問」

過去一年,超過8000人諮詢過我,關於寫作的各種問題,由於時間原因,不能一一詳細作答,趁著這大段空白的時間,咱們逐個聊一聊。

//第一個問題:寫作困難是因為讀書少嗎?

我的回答是,不是,是因為讀書糙。

這個回答怎麼理解?

在我看來,讀書分為精讀和粗讀。

就好像吃飯這件大家每天都在做的小事兒——有的人習慣細嚼慢嚥,有的人習慣狼吞虎嚥——前者助消化、易吸收;後者,很容易憋出醜陋的大肚腩。

寫作,是一樣的道理。

當你精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欣賞作者對於語言的精妙運用,你會驚歎作者對情節的掌控能力,你會跟著作者筆下的人物喜怒哀樂。

如此種種,讀書帶給你的酣暢感,會激發著你,拿起筆,寫點什麼。

比如,我年輕時讀《圍城》,特別喜歡裡面的各種比喻,就嘗試著把生活中的各種感悟比喻化,不知不覺,寫滿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

錢鍾書的文筆,當然不那麼容易模仿,但是,你把對於文字審美的標杆立在那裡,就等於給了自己參照物,每一次模仿,都是在向著參照物無限靠近。

如何開始模仿?

其實,早在本文的第三段,我已經給出了答案。仔細對比這兩個句子,是不是很像?

“鼠年彷彿希望大家活得像‘老鼠’,它冷不丁放出了「新型肺炎」這隻‘大貓’,嚇得我們都不敢出洞。”

“上海彷彿希望每個新來的人都像只戴殼的蝸牛,隨身帶著宿舍。”——錢鍾書《圍城》

精讀一本書時,你會走走停停,因為,在你眼裡,這趟“旅行”,處處都是“風景”,你忍不住駐足。

反之,粗讀完了一本書,你不會覺得它的文筆有什麼,更不會留意它裡面的人物衝突,甚至出場順序設置。你同樣看了一本書,但是如牛嚼牡丹,看的過程沒吸收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看完兩天後,再回想,這本書講的什麼?

什麼印象都沒有,這樣看一本書和看一百本書,有什麼區別呢?腦子裡無非強行塞進了100個書名,僅此而已。所以,精讀一本書,勝過粗讀一百本,閱讀在質,而不在量。

寫小說如此,寫新媒體觀點文,同樣如此。

寫作15年,我越來越信奉一句話:

心中無套路,筆下無出路。

我知道,很多紙媒寫手看不上新媒體寫手,認為這種寫作稱不上文學,滿滿都是套路。

So What???

寫作,本就不是曲高和寡,本質上它和相聲沒什麼區別,講究雅俗共賞。

寫作只有一個目的,抵達。

說白了,你寫得再好,只能孤芳自賞,抵達不了別人的內心,獲得不了別人的認可,那不叫寫作,那叫寫私密日記。

辨無可辨,大部分寫作,目的都是將它變成商品,可變現,可抵達用戶的商品。基於這個認知,無論是寫紙媒,還是寫新媒體觀點文,並無高低之分,只有能與不能之別。

作為時代衍生的文體,有大量讀者認可,就賦予了它存在的價值。

作為紙媒寫手,你堅守紙媒,我敬佩,但還是要勸你,別固守,並且詆譭,時代會對什麼樣的人“點石成金”?擁抱她,且願意和她舒服相處的人。

重新拉回主題。

讀觀點文也是“讀書”,只是閱讀形式不一樣。

只要是閱讀,都有精讀和粗讀之分。

以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例:

「寫作101問」NO.1:寫作困難是因為讀書少嗎?

首先,我們不看文章,先來簡單分下類,這明顯是一篇講人際關係尺度的文章,有時候我們對待一段關係太用力,反而費力不討好,這就是現實的縮影啊,我們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

這種經歷都出現在什麼場景呢?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被爸媽愛得窒息的時候,他們恨不得使出渾身的力氣,干涉我們的學習、工作、擇偶,等等,我們在他們的用力下,過得極其沒生氣。所以拆分這個標題,可以延伸出一個育兒選題《太過用力的親子關係,終究是一場災難》;


不少人都有過在愛情裡低到塵埃裡的時候,付出越多,得到越少。所以,繼續拆分這個標題,可以延伸出一個情感選題《太過用力的愛情,終究是一場災難》;


“公司是我家,發展靠大家”,你在職場裡聽過這句話吧?不少人被洗腦之後,傻傻地信以為真,開始不拿自己當外人,不知不覺就越了權,直到被冷落、被孤立,才猛然驚醒,自己是太過用力了。所以,繼續拆分這個標題,又可以延伸出一個職場選題《太過用力的工作,終究是一場災難》。

綜上所述,想要從讀者變作者,不是要去讀多少本書,而是要刻意培養、練習一個能力:複製力。

複製力,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要吃透你要模仿的句子、標題裡的邏輯。

至於內文的框架如何搭建?素材如何選取、剪裁?觀點如何環環相扣、深入人心?

那是其他問題,我們以後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