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乡愁多少,主要来自母亲的慈祥程度,对此你怎么看?

农在天涯


因为美好,才会有思念。

美好可能来自于母亲的温暖,家庭关系的温馨,美好生活环境造就的愉快生活状态,以及亲戚朋友的关爱和身处异地的孤独。


因果不眛


乡愁不一定跟母亲有关。

我以前叙述过的远亲“荣荣”,自嗜酒的父亲患病去世后,便把母亲也接走了,且在羊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本来,他与老家已无挂碍,但他在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总会回来的,看一看家乡的山,尝一尝家乡的水。老家跟他有走动的人很少,也没几个他惦念的,让他感念的就是故乡,每次回来,装一瓶井水,抓几把坍塌了的老屋的墙土,说是带回广州,养上几盆花草,每株施点家乡的水土,以解思乡之苦。

人,或多或少都会念旧。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大概亦源于此吧。


家乡气象


“一个人的乡愁多少,主要来自母亲的慈祥程度”,说得很有道理。

乡愁是游子对家乡眷恋、怀念的情感,而被怀念、眷恋的肯定都是美好的东西。儿时,妈妈温暖的怀抱,轻轻的催眠曲,甚至嘴对嘴喂饭时的香气;长大以后的絮叨、叮咛,甚至怪嗔……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游子在异乡被戳中泪点的重磅情感炸弹。

当然,深沉的父爱、和睦的家族、慈祥的亲戚、友善的邻居、一起嬉戏的玩伴、山清水秀的环境,也是构成乡愁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妈妈的慈爱是最难忘、最刻骨铭心的乡愁了。当遇到身体有病并且是独自一人时,当逢年过节不能回家时,那种伤感会因为想妈妈而成倍增大。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中,见到妈妈,吃一碗妈妈亲手做的酸汤面的冲动会让游子们泪流满面……

想妈妈,敬爸爸,思故乡……





SX闲情逸致


家永远是母亲的味道,妈妈包的饺子,爸爸的汉烟味,每天落山的夕阳,夏日里树荫下坐衣服,鞋子的背影,秋天田地里忙碌的身影,冬天厨房里每一道菜的香味……很多很多……不管家乡如何落后,儿时的思念永远伴随这一生!乡愁……[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蓉城冬冬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母亲的慈祥程度,是一个人最初的对于出生的地方的记忆与印象。

一个人的乡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的,因为,在出生以外的地方,用尽了我们一生之中的努力,可以有的行走与想象,这些时间的经过,其实,最终,我们能够留下的或许还是没有什么东西,或许可以留下的只能还是一些不可以确定的时间与记忆。

而乡愁,是在远处,在记忆与感觉的深处,或者,我们的心中,永不能改变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平凡的母亲,是母亲的慈祥的记忆。

当然,我们的乡愁,除了母亲的慈祥,爱的记忆,还会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其它的一些乡村的记忆与感觉,而正是这些记忆与感觉,已经让我们找到了或者是印证了生命之中的一个完整性的印象。


飞过夏天的鸟


乡愁与父母都有关系,而不是仅跟母亲有关,养育我者父母亲也。乡愁很大部分与父母亲有关,也跟儿时记忆中的环境有关,二者组成了人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