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用戶65277645308


這些話說出來順聽,想起來衝心,幹起來假心,實屬騙心,必須問自己的良心。"心無惡念便善良,知恩有報是孝子。"


一生平安0522


“淫字論事不論心”是說,評論一個人是不是“淫賊”“淫棍”“淫蕩”的標準,不在於他的心裡的想象,而在於他的行動。比如說,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個美女。你心中想,要是能娶這樣一個媳婦,那可美了。這是你心中之淫,別人不知道。這就無傷大雅。別人不能說你淫,因為你的想法只有自己知道,影響不到別人。別人無法評論。如果你看到美女之後,挨擠上前,伸出鹹豬手去,或是做出其它猥褻的動作。那麼,在別人的眼中,你就是個淫棍,淫賊。這就是所謂的“淫字論事不論心”。看到美女,心生綺念,是人之常情,君子之德,就是能以禮自持。而小人付諸行動。就是過分,就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裁。

淫是過分之意。就是做事超越了自己的本分。假如這美女是你的女朋友,你挨擠過去,牽著他的手,便不算過分。如果有更加親密的動作,超越大眾承受的道德底線,也會被目為“淫”。

所以,對“淫”的評價,主要看行為。見到陌生的美女,看一眼,是君子,看兩眼光是常人。兩眼盯著看,就是小人,伸出手去,就是“淫棍”。

孝同晚輩要孝敬長輩。它的評價標準,就不能論事,而論心。心裡有的,一定會有行為。但人的力量有所不同。大款給父母買套房子是孝,平常人家兒女給父母買點水果也是孝。只要心到,就算孝了。如果把孝敬老人這事以金錢做為量化的標準,那麼窮人家裡就不可能有孝子了。但事實是,許多家庭情況並不太好的,也有對父母很孝順的。這就是“孝字論心不論事。”


七月流火140400643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要正確理解這句話,首先要弄明白,淫、孝、心、事這四個字的基本字義

1、淫:(1)過多,過堪,如淫辭,淫雨,淫威等。

(2)涉及男女兩性(多指不正當的)交媾的行為,思想等。如姦淫,淫婦,淫僧,淫賊,淫亂,淫穢,淫猥,等。

淫是貶意的。

2、孝:孝字由耂(lαo)和子分上下兩部分構成,耂是父母,子是子女。子女幫父母扶住柺杖,且把父母尊為上,視父母為天,這就是孝的含義。

孝是葆意的

3、心不是指心臟,而是指思維,意思,想法。

4、事指行動,作為,事實。

好了,現在我們來理解前半句,淫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我理解為,不論你的貪慾過多,過堪,對男女的不正當的兩性關係,你心裡是如何想的,但只要沒有去做成事實,你就是個好人,這就是論事不論心,對於論心千古無完人的說法,我認為這個"完人″說的有點絕對化,完人什麼意思?完美無缺的人,世界上有嗎?肯定找不到。為什麼,根據辨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的觀點,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按優缺點的比例分為好人和壞人,現在的貪官對於金錢美女貪慾過堪,如果沒有事實具在,他們都是好官,是貪官是好官只有論事,根據淫的字義,把"貪官”這個名字改為"淫官″更為貼切。

對於下半句,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我的理解是,孝敬父母的心人皆有之,

現在,很多年青人,除了逢年過節給父母買禮物,給大筆錢,平時與父母基本沒有多少交流,父母辛苦一生,將兒女養大,我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想對父母盡孝道,但是總是不知道怎麼去做。

也許下面這段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貧窮的父母,金錢為孝。

孤獨的父母,陪伴為孝。

病弱的父母,照顧為孝。

憂慮的父母,安慰為孝。

暴躁的父母,理解為孝。

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

父母為兒女付出所有,請滿他們晚年的期待!





三笑一好


中國有句古話: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要理解這句話,先要明白何為“淫”,何為“孝”。

在古人眼裡,“淫”是萬惡之源。一切禍由都因“淫”字而起。在封建社會,除了夫妻之外的男女之性,男女肌膚之親,都被視為淫邪。甚至夫妻之間,過分的情慾表現,都被視為“淫邪”之舉,如果有夫妻在公開場合有過於親近行為,便被指責為“不端”,有些描寫情愛的或者愛情的書籍,也被視為“淫書”,凡有違“男女授受不親”的行為,都被視為“淫邪”,古代人們不提倡愛情,“戀愛”也被視為淫邪行為之一,被視為羞恥之舉,為人所不齒,“淫邪”甚至被視為許多災難的根源,朱子治家格言裡,就有“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之說。《楞嚴經》裡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佛經裡說:“欲貴,先戒淫,欲富,先佈施,欲壽,先放生。”可見古人把“淫”字看得有多重,說它是萬惡之源也不為過。現代社會,因為一個“淫”字,引起婚變,情殺,家破人亡的事也屢見不鮮。

上千年來,人們信奉的“程朱理學”,是提倡存天理,滅人慾的,所以幾千年來,傳統倫理一直是在壓抑人性,反對自由,以慾望為羞恥,以犧牲為高尚。

在《烈女傳》裡,有一則故事: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個姓李的女人,丈夫死在了外地,因為家貧無錢僱車馬將丈夫的屍體運回老家安葬,李氏便自己揹著丈夫的屍體,帶著孩子步行返鄉。在路過開封時,因為天晚,李氏想要投宿,但因為有喪在身,店家不肯收留她,便硬拖著她的胳臂欲將她拉出門外。這位女人因為胳臂被陌生男子碰過了,便覺得受了莫大的羞辱,自以為被人“淫辱”,失了節操,隨即仰天大哭道:“我是個女人,不能守節,還怎麼活啊!”正好看見門旁放著一把斧頭,就順手拿起,將自己的手臂砍了下來。一時血流如注,李氏暈倒在地。幸好被周圍的人救了去,才保得一條命。

後來李氏斷臂這事被開封府知道了,做為貞節烈女上報朝庭,做為貞節婦女的典型人物予以表彰,被後人寫進了《烈女傳》一書。

這件事今天看起來多麼愚昧可笑,但在當時卻是非常正能量的事,在戒淫戒欲,以節操為德的社會里,這個李氏成為被歌頌的對象。可見“淫慾”二字在人們的頭腦中,有多麼汙穢噁心。

但是,人性的本源就是慾望二字,不管是色也好,食也好,都是人的根本需求,是壓抑不住的,所以才有封建社會產生的許多人倫悲劇。今天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已經不會把色情二字看成洪水猛獸了,也不會把男人看一眼漂亮的女人,女人被男人碰一下手臂就看成淫邪之舉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喜歡美女,女人喜歡帥哥,都是很正常的事,看見漂亮女人,男人都會有幻想,看見帥哥,女人會心生愛意,這都正常不過,如果把這看成“淫心”,那天下就無人不淫了。所以才會有“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孝心是做人的根本,為人子女,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孝敬自己的長輩都做不到,更別說對待他人會有善舉了,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善良之人呢?

有了孝心,才會有孝的行為,但是,孝心不一定是做得十分完美,中國有“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古話,說的就是這回事。每個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意,自己的生活,對於自己的老人,有孝心,有孝行,但是時間久了,未必能堅持做到十分周全,老人們也不會要求子女做到完美無缺,只有有一顆孝心,盡最大的努力去體貼,愛護,照顧長輩和老人,這就夠了。如果真要論事講孝,只怕人人都難以做到完美,也難以做到事事稱老人心,處處如長輩意。雖然盡心盡力了,也總會落下些許怨言,所以才有這句“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人人都做過兒女,人人也會當長輩,老百姓說,尖尖帽子輪流戴,我們做兒女的時候,要對老人盡孝心,盡孝行,盡力做到體貼入微地孝敬老人,當有一天我們當了老人以後,也要體貼兒女的難處,不要苛求他們做到完美無缺,這樣才會是和睦家庭,和諧社會。


作家鬼譚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圍爐夜話》。

原文是""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有書君覺得如果只是心裡對異性有性、欲的渴求,但行動上並未超越法理與道德的界線,就不能算淫,必然社會上就沒有好人了。

對於孝順父母的事,根據需要從心裡順應父母就是孝順,不然歷史上就難有孝順的人了。

1、""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孔子說""食色、性也"",人人都有""好色""之心,這本來是人類最正常不過的本能和需求,但是如果過分追求、不加剋制,""性""便成了""淫""。

""淫""字不只是淫蕩,而是邪念或者說邪淫。除了""淫亂""、""淫蕩"",還代表著過分的貪慾,是導致萬惡之源。

""萬惡淫為首""中的""淫""是人們過分追求個人慾望的結果,是對色、錢財、權勢、名利過分貪婪的慾望。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裡都有不為人知的願望和臆想。只要沒付諸到行動上,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就沒人知道也沒人追究。

如果把人們內心對性的嚮往當做淫,那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完人了。應當說,雖然人人心中嚮往性,但只要遵守法規和社會道德,不亂來,而是通過正常的婚姻形式獲得性,就不能算是淫,也完全可以是好人。

想入非非,有色心無色膽,這類人不在少數,能以此論淫?

人的惡行是要從""心意""上杜絕,我們為人處世難免會有邪念產生,但是看一個人行為的善惡,要看他做了什麼,不能看他內心想什麼。

王陽明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嘴上說的和行動上肯定更不一樣。

所以淫要論事,不論心。

2、""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談論孝道,則應該看一個人是否有孝心,是否有盡孝的念頭,這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去計較一個人究竟做了多少孝順的事情。

因為假如以一個人做了多少孝敬的事情來評判此人是否孝順,那麼可以說全天下就沒有一個人真正是孝子了。

畢竟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一個人應該做多少孝順的事情才算孝子。可以一生每時每刻都做孝順的事情,你也可以隔一段時間做孝順的事情,孝子的關鍵在於盡心盡力。

活著就盡孝,能夠想著父母的處境艱難也是孝,但不能只是想,能做的就儘量做到。死了孝不是孝,是做給別人看的,對於過世了的人沒有什麼意義。

為保家衛國你得去當兵,你為了求學你到異地去,為了謀生你到他鄉,有的甚至到國外,儘管你內心很想孝順父母,但身在他鄉異國,真的很難照勵到父母。

因而只要心中有孝,由於客觀原因,無法盡到孝的責任,明理的父母一般是不會責備,也不能把你稱為不孝。不然這個世界上,不孝之人也太多了。

人們只要心存孝道,但由於客觀原因使得人沒能在孝順父母上做到位,不能說是不孝之人。

所以孝要論心,不論事。

3、避惡要拒行,盡孝要盡心

生而為人,都有七情六慾。曾國藩對自己的不良習慣提出""三戒"",其中之一就是戒色。

談論淫慾之事,只能就事論事,看人的表現。沒必要去議論某個人是否有淫慾之念;若真的要談論人之淫慾之念,那麼全天下沒有人是完全沒有淫慾之念的,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點色心。

不是一念不善即是惡行,重要的是從心裡去除惡念,阻斷惡意,不要做出惡的行為。

評判一個人行事風格,評判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應該用他做的事情來評判,而不能用自己的感覺來評判。

比如張扣扣殺人案,許多人認為他是孝子,報的是殺母之仇,有孝心值得同情,應該輕判。他內心想報仇是可以的,他可以通過奮發圖強,努力拼搏過上好日子來彌補自己失去了母親的痛苦。

但不能拼著自己的生命去剝奪別人的生命,“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發生了復仇殺人的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讓自己照顧不了老父親是為不孝。

一個人對父母是否盡孝,不能只看他的行為,而要看他是否發自內心。人的物質條件不同,盡孝的方式也不一樣。

說為孝要論心不論跡,生而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對於父母的所有想法都贊同,但只要做到順從父母心意,並能為善去惡就是孝。

盡孝是看父母的需要,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孝順父母。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意,儘量做得讓能夠讓自己的父母順心。

貧窮的父母,金錢為孝;孤獨的父母,陪伴為孝;病弱的父母,照顧為孝;憂慮的父母,安慰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為孝;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

大家都是盡孝,能根據父母的需求給以最需要的,是不留遺憾的盡孝。如果貧窮,能讓父母安心,讓父母知道再苦再累也想著他們,這就是孝。

身為老人也要懂得多體諒孩子:""心無惡念便善良,知恩有報是孝子。""

止淫、行孝,一個論事,一個論心。所以,做人做事,對得起自己良心,盡心盡力就好。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懂得剋制,能控制自己的慾望、不放縱自己的貪慾,就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人。

有書君認為對不同的事情進行不同的評價,我們給出的判斷標準不同,進行判斷的方法可以不同。

所以生活中大家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學會變通,不要固執己見、一概而論。最好能用恕己之心恕人,多多寬容別人,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中國有很多很有智慧的俗語,比如:”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這四句語言樸實,卻直擊人性的幽微之處。

一、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所謂“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就是說,要判定一個人是不是淫邪之人,要看他是不是做過淫邪之事,而不是看他是不是起過淫邪之念。

食色性也,男人看到美女,都免不了多看兩眼,現在,女人看到帥哥同樣花痴,這是人的本能,如果說這樣的就是淫邪之人,那天底下大多數人都是淫邪之人了。

所以說,淫字不能論心,只能論事,一個人看到美女,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人若是不僅心動,還行動,對美女行非禮之舉,此淫徒無疑。

二、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反過來,一個人是不是孝順的人,就要看他心,而不是盯著他做的每一件事。

古人孝順二字常連在一起,看一個人孝不孝,就是看他能不能順從父母的心意,但是,再孝的人,也免不了有頂撞父母的時候,沒有人能事事都順從別人的心意。

所以,要看一個人孝不孝,要看他的心,看他的心底是不是真的愛父母,敬父母,而不是看他有沒有跟父母吵過架,看他是不是事事都順著父母。

這四句古話,是非常有智慧的,讀懂這四句話,告訴我們對人性要多一點寬容,沒有人的人是純淨無雜質的,也沒有人能事事做得圓滿,只有對人性多一點寬容,我們才能更通達的面對人生。


謝小樓


人的善,人的惡就在一念間!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清·王永彬《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這本書可不得了,它和明代的《菜根譚》、《小窗幽記》一起,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首先我們要先知道一個前提,那就是這裡的淫不僅僅是說男女的色心之淫,它有更廣泛的意思,概括的說,就是指一切邪惡的事情、想法,只有知道了這個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這句話。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生活中,一對情侶外出逛街,這時候身邊路過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男生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這個美女,那他女朋友肯定非常生氣,一定會朝他喊,可男生肯定會說:“我也就是看看,我又什麼都沒做”。

看完這個例子以後,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這個男生算不算是一個淫蕩之人呢?

答案很顯然這並不算,因為他只是多看了兩眼,並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論心”。



可還有一種情況,如果這個男生把心裡的想法付諸行動,和剛才那個美女好上了,那他就是一個淫蕩之人,這就是我們上邊所說的“論事”。

古語講:勿以惡小而為之。每個人都具有兩面性,一為善,二為惡。善惡就在一念之間,他心裡想幹壞事,但實際上並沒有去做。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慾望,善戰勝了惡,這就是“論事”的道理。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是說孝順與否,要看這個人心裡有沒有孝,而不能只看表面上他的行為是不是孝。

在隋朝(科舉考試開始)以前,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舉孝廉”一直都是考察選拔官員的重要途徑之一。歷史上很多中原王朝也曾提倡“以孝治國”。

關於“盡孝”,現實是殘酷的,真正要做到“事事盡孝”,那是很困難的。因為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那裡,那就是想要更好地盡孝,我們就得去搬磚找錢;如果不去搬磚,我們甚至無法養活自己,更別提盡孝。


康熙可以時刻陪在奶奶孝莊的身邊,在晚年孝莊生病的時候,康熙連著幾十天不脫衣服,伺候湯藥在身邊。但是換到普通老百姓家,能如此“奢侈”盡孝麼?



其實很多時候,對於老人而言,有孝心就已經足夠了,內心已經得到了巨大的安慰,怕只怕既無行,又無心。

所以說,孝字只能論心,而不能論事。如果以事論,那麼天下根本不存在孝子。


每個人的心裡,都曾有過邪惡的念頭,這並不是惡,如果將邪惡的想法付諸於實際行動,那他就是“邪惡”與“不孝”之人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

感謝你的閱讀!


悟文化


這句話有說對的地方,也有錯誤至極的地方。

首先,必須要解釋: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四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我想,大家對此聽過更耳熟能詳的版本,應該是下面這幾句:

  •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好人。


這句話對善與惡的標準,提出了非常正確的觀點。

以善良的標準而論:

善良的人,或許因為能力不足,未必能夠盡善盡美,但我們必須肯定他們的善意。

像是對老人的孝順,普通家庭或許沒有那麼多錢,在物質上不能像豪門那樣滿足老人,但不能因此斷定前者不孝順。


再說說惡的標準:

誰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但惡意的想不能構成罪行。評價惡,要看你做了什麼。

如果都以情緒為標準,那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好人了。

除此以外,這幾句話還有錯誤至極的地方。

無論是百善孝為先,還是萬惡淫為首,都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作者界定的善惡最高標準是孝、淫,這本身就存在問題。


例如,憑什麼說百善孝為先?

從古至今,拋棄子女的不負責任的父母就不計其數,難道子女不搭理這些沒有盡到撫養責任的原生父母,還是錯誤的?

還有,憑什麼又是萬惡淫為首?

殺人犯造的孽,難道不比淫更厲害?這句話明顯是禁慾主義者的教條,不足為信。


HuiNanHistory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老和尚跟小和尚兩人下山化緣,見一婦人想過河又不敢,老和尚見狀抱著婦人過了河,晚上回到寺院,小和尚問老和尚,師傅你怎麼可以抱婦人過河呢?老和尚笑著說,我已經放下了,你卻還抱著呢。連和尚都不能完全不被女色所動,何況我們普通人。

所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異性相吸是正常人不可阻擋的生理反應,看到美的事物、美的女子,我們每個人都想得到,注意是每個人,所以論心千古無完人。


可如果我們怎麼想,就肆無忌憚的怎麼去做,那我們就跟動物便沒什麼分別了,我們之所以能夠剋制住我們的慾望,是因為有道德文明的約束和法律的制衡:如果你有家室,想到為家付出辛勞的妻子,你就會打消姦淫的想法,如果你單身,對方有家庭,你也不不會想要一時痛快,而去拆散別人的幸福家庭,西門慶和潘金蓮若能夠有這個道德修養,就不會身首異處啦。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孝順與否,在心,不在表面,古語:厚養薄葬,就是孝字論心不論事的智慧,父母在世,多盡孝道,比死了敲鑼打鼓,辦流水席,鋪張浪費,只在乎表面功夫強一萬倍。

再舉個栗子,有的子女父母,已經到了彌留之際,僅僅靠著呼吸機維持著,老人飽受痛苦說不出,子女為了好名聲,讓父母一直如此痛苦,表面看是孝,實際是偽孝。


海上沐風春


這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品評家王永彬的著作《圍爐夜話》,道出了“淫”與“孝”的評判標準,很有道理。


先看“淫”。


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淫人,不能看他怎麼想,要看他怎麼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美女動心是正常的。如果我們承認“有賊心沒有賊膽不能算作賊”,那麼也應該贊成“有淫心沒做淫事不能算是淫人”的推斷。最典型的例子,我認為就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

很多讀者認為,賈寶玉是一名見一個愛一個的採花大盜淫君子,因此不喜歡他,動輒噴他罵他,很是不留情面。其實想想賈寶玉真正做過淫蕩之事沒有?書中只正面寫了他與襲人有過雲雨之事,況且當時二人是你情我願,都明確知道以後寶玉會把襲人由丫鬟升為妾的,這不能算作淫邪之事。

寶玉與其他人是否有這回事,都是書中人物相互猜測、調笑、嫉妒、謾罵時說出來的,不能定準,事實是沒有一個姑娘、丫鬟哭著鬧著向寶玉要青春損失費。


寶玉之所以容易給人留下浪蕩公子的印象,是因為他見了美女容易走神,心旌搖盪,就是現代說的犯花痴,盯著人看半天不松眼,伏小作低地為美女們服務,惹得讀者誤讀他,反感他,特別是寶玉還喜歡與英俊小生結交,有時還互換禮物,這更讓人驚駭捂臉唾罵不及。

令讀者難以理解的是,這樣一個淫人,他身邊的美女們都不煩他,而且喜歡他。特別是黛玉,愛寶玉愛得死去活來,活來又死去;薛寶釵也來湊熱鬧,大有不把寶玉從黛玉手中奪走決不罷休之勢,結果還真的如了願,嫁給了寶玉,但她得到人沒得到心,最終寶玉真正愛的唯有黛玉一人。至於其他人像秦可卿、史湘雲、晴雯、平兒、香菱、妙玉、紅玉、寶琴等人都是讓寶玉動了愛美之心的,但你能說寶玉不應該動心,動了心就等於做了事,是個淫賊、花心大蘿蔔嗎?


當然,如果讓封建偽道士來看這事,可能會說這些女孩不自重故意招惹男人,就像王夫人說晴雯那樣,打扮得像個妖精一心想勾引寶玉。再照王夫人的邏輯,她外甥薛蟠看了一眼黛玉就酥倒那裡,這豈不是黛玉不檢點故意出來勾引她外甥嗎?


再看“孝”。


儒家說的“父父子子”,強調的是“禮”與“敬”,偏重於形式;“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強調的是孝心,偏重於內涵:一個人孝不孝,不是看他是否做了直接孝敬長輩的事,而是看他是否真正有孝心。


古代戲文經常有“忠孝不能兩全”的悲嘆,曾讓觀眾也跟著糾結。有多少男兒離開父母去外地做官或去邊塞戍疆打仗,臨行前心情往往十分矛盾痛苦,守在父母身邊不能盡忠,遠離父母在外又不能盡孝。現在看,只要有孝心即使不在父母身邊也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頌揚。


如岳飛,從小孝順的他,自母親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起,便將國家利益放在最前面。國難當頭之時,岳飛辭別母親,率領“岳家軍”,馳騁疆場,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當時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金句。表面上,征戰沙場的岳飛沒在母親面前盡孝,但他又是最具孝心,他做了他父母希望他做的事,為國盡忠,這是一種大孝,

近千年來,他作為愛國孝母的典範一直為世人紀念、讚美和效法。

其實賈寶玉也是一個孝順孩子。儘管他不愛讀科舉之書,不愛習八股之文,但對父母長輩很是孝順有禮,對親戚朋友也禮貌周到,沒有驕縱淺薄之舉。他經過父親賈政的書房,即使房門緊鎖,父親不在那裡,他也會從馬上下來,步行通過。他對黛玉表白真情時,說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第四個人就是她,可謂愛意、孝心,此處同表。在當時官本位的社會里,他的善良率真、不愛讀書、不愛結交官場俗人,屬於非主流,很是另類,所以當時周圍人除林妹妹外,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尤其是賈政見他不讀書上進,經常打罵吆喝他,讀者誤認為他對父親不孝,可知他當時只不過是十歲左右的小孩,正是最頑皮的年齡,這樣對他未免太求全責備。


總之,“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一語破的,直擊人心,在簡潔道出了判斷人品、孝心標準的同時,也表現了突破傳統條條框框,輕鬆、真實處世做人的寬容與坦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