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打遍欧洲无敌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攻打当时的中国?

叫我奥迪哥


1794年法国爆发了欧洲最为彻底的大革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中,国王被处死,王后被处死,而处死国王和王后的革命派雅各宾派领导人后来也被处死,整个法国社会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大动荡,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炮兵指挥官出身的拿破仑从埃及返回法国,发动雾月政变,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战场上的拿破仑

不同于传统的欧洲封建主大家族,拿破仑一方面先是成为执政官后来干脆直接称帝,建立起法兰西帝国,成为完全的法国的独裁者,另一方面又彻底打碎了1000多年来法国的封建家族统治,废除了封建特权,颁布民法典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于是法国成为当时欧洲各个封建家族国家的公敌,英国、普鲁士、奥地利、沙俄等组织起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开战,而在反法同盟军队侵入法国,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岌岌可危之际,拿破仑利用其军事天才的调配法军,将反法同盟军队赶出法国,继而攻入他国,此后更多次击败反法同盟,此后一直到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前,法国打遍欧洲无敌手,建立起法国历史空前绝后的霸权。

在拿破仑的风光时代,拿破仑在欧洲大陆所向无敌,然而法国也有一个巨大的短板,那就是法国在海军力量上完全弱于英国,这就像后来一战和二战时期的德国一样,有着欧洲最强大的陆军,但是海军上确实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而英国则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不断向欧洲大陆渗透着反法力量,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又一次次组织反法同盟再次与法国为敌,而一旦陆战失利,英国人则跳上战船远遁回英伦三岛,而法军虽然在陆地上屡次击败英国,但是面对逃入海中的英军,只能是望眼兴叹,其中滋味估计是130多年后站在法国西海岸眺望英伦三岛希特勒能够感同身受吧。

当然法国也不是没有做出加强海军力量的尝试,他曾经联合伊比利亚半岛上一个历史上在大航海上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国家西班牙,由法国和西班牙海军力量,组成了法西联合舰队,以对付强大的英国海军,但是法西联合舰队的势力仍然是远逊于英国。此后在著名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海军司令纳尔逊用自己生命的代价,彻底击败法西联合舰队,此后法国再也没有了尝试海军与英国争锋的念头。

彻底断送了拿破仑海军梦想的特拉法尔加海战

此后,法国虽然依然强大,但是仍旧陆海军的不协调发展,陆军依然称霸欧洲,而海军仍然是彻底侏儒,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法国人尽管在欧洲大陆上强大,但是由于英国人总是能够撤出欧洲大陆,所以法国是不能够彻底击败英国的,而且没有强大海军也只能让法国人在欧陆上称雄。

拿破仑强盛时代欧洲陆地是法国的,而更为广阔的大海则是英国人,因此法国只能在欧洲陆地上争雄,甚至因惧怕英国抢夺其殖民地,拿破仑还将诺大的北美殖民地路易斯安那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

用生命为代价击败拿破仑海军的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雕塑

所以,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固然强大,可是他连欧洲都出不去,还这么远隔重洋来进攻中国呢?


大东北的小豆包




我个人认为,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不应该再出现这种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看看拿破仑最巅峰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大概是1807年《提尔西特条约》后到1812年远征俄国以前。拿破仑当时的活动范围就在欧陆地区。而中国的位置在亚洲东部。



而且,拿破仑当时对外战争的精力基本都放在了对伊比利亚半岛、中欧地区。特别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事,让拿破仑的许多精锐被西班牙的游击队与英国军队牵制着,又引发中欧局势不稳,导致1809年拿破仑在陆上两线作战。并且欧洲西端的英国又是拿破仑的心腹大患。而沙俄虽然一度是拿破仑的盟友,但双方同床异梦。只是暂时走在了一起,双方都实际上将彼此作为潜在威胁的敌人。



且先不说拿破仑是否有攻打中国的想法。拿破仑离中国那么远,而行军打仗最离不开的就是后勤。而当时拿破仑的势力范围与中国的距离不下5000公里。且先不管后勤问题与远征期间的各种天气和其他因素。等拿破仑的大军走到中国,法国本土可能就被反法联盟攻陷了。

更何况中间又隔着许多国家,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拿破仑的军队在自己的地盘上顺畅通过。



这时可能有人要说,可以从俄国走嘛,然后绕道西伯利亚,这样路经的国家就只有沙俄一个。(我曾经就遇见过这样问的人)

有谁可以保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防拿破仑还来不及的时候,会突然给拿破仑放开一条通往中国的路?哪个君主会这么“高智商”的做?更何况西伯利亚气候那么恶劣,拿破仑可能还没到中国,就全部冻死了。



也可能会有人问干嘛不走海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英国皇家海军就对法国各港口进行较为严密的封锁。而拿破仑战争在1803年开始后,英发再次进入交战状态。英国重新对法国进行封锁。特别是特拉法加海战后英国封锁的更为严密。此时法国只有中小型军舰组成的规模不大的私掠船队可以有能力见缝插针跑到海上打击英国航运与海外殖民地外,法国重建后的海军主力已经被封锁成了存在舰队。许多大型军舰烂在了港口,而且受欧陆局势牵制,有大量水手被征召到陆军。



如果拿破仑组建的庞大登陆舰队能畅通无阻的远征到中国,只有一种可呢,那就是英国皇家海军覆灭和英国本土被占领。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黎塞留的野望


拿破仑很厉害,这点是事实,但是太高看拿破仑也不是什么明智的看法。

拿破仑时期,打遍欧洲,但是反法力量还是非常强大,整个拿破仑时期,其实都是在打仗,压根就没什么时间去休养生息整肃军队去远征。

拿破仑最远打的就是莫斯科,看下地图,法国到莫斯科2000多公里,到当时的大清京城有7000多公里,这个距离,等拿破仑来了,他也就打输了。

拿破仑想来中国,如果通过陆地的话,基本没有可能,陆地进攻要经过的国家太多,他连俄罗斯的坎都没能够迈过去,就别提陆地千里迢迢打到京城了,这根本就没有一点可能,也行不通。

那么,海上作战是否可以?

我们可以参考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军队其实不是从英国本土出发的,而是印度。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拿破仑想来,必须得有海外的殖民地作为根据地去支撑,然后本土增援。如果没有海外殖民地,基本没希望。这就和现在所说的美国第一岛链一个性质,本质上没区别。

而当时法国海军连英国都打不过,更别提走出欧洲,千里迢迢跑到中国了。给他时间他也过不来,给他足够时间,他已经把欧洲的战争打输了。

注意,拿破仑是人,不是神。


军武文斋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着了的狮子,还没有醒,当然想打。

但是,进攻中国必须要灭亡俄国,不借道俄国,法军怎么能够到达中国。

所以拿破仑首先进攻沙皇俄国,和俄国的战争中法国战败。

那么中国在军事地图上就变得非常遥远了。

在法国休整后,军事力量得到发展,法国开始拥有越南,柬埔寨,老挝,建立法属印度支那,并且染指云南。曾今还拥有台湾。

法国殖民者站在越南的凉山上遥看中国。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被日本赶跑了。

日本占领了越南。

二战日本战败,美国又来了,20年的越战,美国被越南人赶跑了。

中国在世界的重量,是每一个梦想称霸世界的统治者欲图征服的目标,欲征服世界必征服中国,中国的资源太丰富了,尤其是中国的人口资源,拥有了中国巨大的人口,把中国精壮的中国青年武装起来,就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可以向全世界任何地方进攻,而不怕人力不足。

成吉思汗西征欧洲,就是拥有中原庞大的人口,而不是凭蒙古民族那么一点的人口。

这点在欧洲的历史记载上重点的记载着,拿破仑一定明白。

今天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是许多想征服中国的征服者望而生畏的,因为要和这么多的人口作战,气力不足。

法国的今天已经衰弱成为二流国家,它只能跟着美国屁股后面,摇旗呐喊,而没有单独挑战世界的能力。


宝树白石


拿破仑的确是一代枭雄,寿命不算长的一生(52年)却打赢了五十多场大的战役,风头无人能及。拿破仑最鼎盛的时代应该是1800年后,他于1804年加冕登顶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将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法兰西第一帝国。而此刻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嘉庆帝的统治之下,嘉庆于1795年登上帝位。拿破仑为何远征俄国却没有更向东征服中国呢?无外乎一下几点:1.拿破仑称帝后在跟俄国交战时吃了败仗,损失惨重。由于战线太长加之俄国的寒冬,法军物资补给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战无不胜的拿破仑最后惨败。2.征战俄国失利后,拿破仑受到俄国沙皇组织的反法同盟的反击,并在莱茵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拿破仑统治的帝国本身就吃过俄国战场的败仗,又是一番苦耗,已经将帝国的运势拖向万劫不复之地。拿破仑于滑铁卢之役后在1814年投降退位。辉煌的帝国就这样覆灭,拿破仑也执掌王朝不过百日。3.本身帝国的失利已不可逆转,加之中国本身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对于远在欧洲的法国而言,中国这个战场比先前失利的俄国更远,补给更慢更困难。加之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白莲教等农民起义,情况更加复杂多变。所以内外原因,就算是拿破仑如此厉害的角色也只能鞭长莫及。




冷门故事百科


1.法国的海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远洋打击并大规模运兵的能力(即使是到了中法马尾海战,法国对中国也不敢轻视)。

拿破仑所处的法国距离亚洲实在是太远,其次拿破仑不是成吉思汗,拥有数以万计的骑兵,还有当时的运输能力有限,在就是欧洲战场可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拿破仑只能算是称霸欧洲,并非统一欧洲,成吉思汗可是统一了大半个亚洲啊。




2.反法联盟对拿破仑起了重大的牵制作用,,以至于他一直腾不出手来称霸世界



3.在陆上,尽管他战绩显赫,但是在海上,法舰确屡败于英舰,经历了一系列海上行动后,法舰再也没有能力进行远洋打击了



4.无论是法国,还是欧洲,人们中国都太不了解,甚至连中国军力都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绝对不会冒险进攻中国



5.在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在进行,对比中法两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军事差距(即使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少英国人也认为是一场侥幸的战争),更何况法国还要远道而来呢?


哦我是直男


拿破仑虽然足智多谋,其军队所向披靡,但是他与二战德国犯了一样的毛病,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拿破仑的势力没有出欧洲地区就遭遇滑铁卢失败,那么拿破仑怎会有实力进行远征来征服中国?不管当时中国实力如何,既然他不能搞定自己的家门口,又怎么会想征服远在天边的中国。




王春来342


这话问的有点莫名奇妙了,拿破仑18世纪末19世纪初称霸欧洲,可当时的法国心思根本不在中国身上。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资产阶级各派相继掌权,法国建立起资产阶级政府。法国的“乱局”搅动着欧洲封建王朝的神经,整个欧洲大陆都在关注法国局势,同时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也在关注法兰西,为了共同的利益,欧洲多国纠集在一起成立“反法同盟”,一致出力干涉法国大革命

干涉到反干涉,法兰西人民勇敢的拿起武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个伟大的人物、法兰西的骄傲:拿破仑走上历史舞台


雾月政变,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随即于1804年加冕成为皇帝,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诞生,拿破仑的领导下,法军大举反攻,以攻为守,逐个击溃反法联军。同时拿破仑颁布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法律,维护农民的利益,《拿破仑》法典更是影响深远!

拿破仑为什么不进攻中国?

拿破仑当时根本没有在意中国,或者说暂时没有心思进攻中国。
  1. 当时法国工业革命进展如火如荼,法国工业基础正在逐步完善,暂时不具备“大举远征亚洲”的军事、工业实力。
  2. 法国从革命爆发便被欧洲“围攻”,暂时无法抽取兵力进攻东亚(太远了),拿破仑曾奉命远征埃及,但所带兵力也不足,法国远征埃及有两个目的:其一,试图从非洲战场牵制英国,拿破仑东进,英国不得不增派力量保卫埃及。其二,如果可以顺利拿下埃及,完全可以以此作为跳板,远征亚太地区。
  3. 拿破仑“心思”不在中国身上,中国有句俗话:“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欧洲多国实力都不弱,如果法军精锐东进亚洲,后院起火如何解决?因此,拿破仑试图占领整个欧洲大陆,使法兰西成为欧洲大陆真正意义上的霸主。当然很可惜,他失败了,远征莫斯科行动的惨败摧毁了拿破仑帝国!
不是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拿破仑形容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如果他苏醒之后,将惊天动地。很可惜,当时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200多年后,中华大地终于苏醒了!

☞(聚焦国际时事,探讨热点事件,用客观、公正的心看待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


past颖甜


1814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击败。1815年拿破仑组织30万大军反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打沙俄时惨败而归,也就谈不上攻打中国了。就在拿破仑与反法联军打来打去的时候,中国的嘉庆皇帝对外政策还是封锁呢!

1816年英国国王再次派使团来华商谈贸易。团长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嘉庆皇帝要求地方官员“勿事铺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阿美士德踏上归途,准备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通商大门。他在途中经过圣赫勒拿岛,很想见一见名震世界的拿破仑,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的看法。

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

而拿破仑很蔑视阿美士德的观点,他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

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

中国,一只睡着的狮子,这句名言迅速传遍世界。

1821年5月,拿破仑度过了6年的囚徒生活离开人世,临终曾叹曰:“我那些不幸的中国人啊!”拿破仑死亡原因一直未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直到1982年一位瑞典医生、毒物学家弄到拿破仑的几绺头发,测定其体内砷的含量是正常人的13倍,得出拿破仑是被凶手用小剂量的砒霜使之慢性中毒死亡。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烧圆明园,果真如拿破仑所言,不幸的中国人啊!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因为拿破仑离离上帝太近,离清朝太远。

1804年11月6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帝国,成为“法国人的皇帝”,法国从此进入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的继位并未改变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内忧外患的事实,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不断兴风作浪,拿破仑率领法兰西士兵东征西讨,打赢了50余场大型战役,几乎摧毁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果实。

法兰西第一帝国鼎盛时期,拿破仑是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法国、荷兰、西班牙殖民地等)。疆域鼎盛时期,欧洲地区除岛国英国外,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拿破仑成为欧洲一个时代的标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却没有对孱弱的东方大国下手,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梦想。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清朝很强大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一行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来到清朝,请求与清朝举行通商谈判,而实际目的就是变相地侵犯清朝的主权,为英国殖民主义铺路。结果此举惹怒了乾隆皇帝,马格尔尼灰头土脸地铩羽而归。

而没有达到目的的马嘎尔尼,对清朝进行了相当主观的描写,并煞有介事地评价道:“清朝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他并不困难”。

虽然马嘎尔尼的一家之言被很多国人奉为圭臬,以此攻击清朝狂妄自大。但在当时的欧洲,很多人比今天的国人还要清醒,其中就包括拿破仑。

拿破仑批评了马嘎尔尼一行与清朝官员对礼仪问题的争论不休,认为马嘎尔尼一行应该入乡随俗。

而拿破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认为清朝是无比强大的。

在拿破仑生活的年代,欧洲的“中国热”仍然大行其道,很多思想家例如伏尔泰都赞美东方大国的儒家文化与政治经验。当时的欧洲皇室以穿丝绸,用东方大国瓷器为荣。

这样的偶像国家,会因为马嘎尔尼主观性的描述而彻底颠覆吗?显然是不能的。而就连英国人也没有这样认为,否则他们早应该从印度派兵打过去,鸦片战争提前50年爆发。

事实上,当时的清朝与英国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武装冲突,1792年的廓尔喀(尼泊尔)入侵西藏,背后就有英国人的影子。当时的清军在将领福康安的率领下,穿过世界之巅青藏高原,一路反杀到廓尔喀都城加德满都,迫使其签下城下之盟。

而当时已完全殖民南亚次大陆的英国人,早已对廓尔喀人凶悍的战斗力有所畏惧,而清军显然比廓尔喀更加强悍。

作为百战之将,福康安对马嘎尔尼的火器操练不感兴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一直以来,作为法国的主要对手,英国对清朝尚且顾忌,拿破仑又有什么勇气挑战清朝?

作为与我国有着不解之缘的外国人,拿破仑最著名的典故就是那句“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

这句话让拿破仑圈了不少粉,但很多人没有注意,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那就是“万幸它在沉睡着,就让它睡下去吧”。

听起来想粉转黑,但这终归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谣言。因为此时的鸦片战争还很遥远,清朝仍然强大。你才睡着,你全家都睡着!

2、清朝很遥远

拿破仑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王,但立志为天下之主不代表他能够夺取天下,尤其是清王朝。

且不说当时的清朝依然强大,单说这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就是拿破仑难以逾越的天堑。

虽然当时的拿破仑南征北战,横扫欧洲,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伦三岛一直“亭亭玉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因为拿破仑宅心仁厚,而是因为实力不允许。

虽然英吉利海峡并不宽,尤其是多佛尔海峡更狭窄,但对于大陆帝国法兰西而言,这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事实上这种宿命直到1940年二战期间也没有被打破。彼时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横扫西欧,消灭了西欧第一陆军强国法兰西,但仍然只能在法国沿海望洋兴叹。加上当时的德国无法掌握制空权,这使得跨越英吉利海峡、征服英伦三岛终归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而此时的拿破仑情况则更为严峻。因为此时的英国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在技术上逐渐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形成代差,这意味着英国可以随心所欲地打过来,但法国却无法打回去。

所以恼羞成怒的拿破仑,于1806年11月21日颁布《柏林敕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与英国发生贸易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大陆封锁政策。

但很明显,这种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封锁必然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况且,当时的英国是四面临海的岛国,不和法国的朋友贸易,英国还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其他非欧国家。

所以大陆封锁政策的失败不可避免。

对付近在咫尺的英国尚且吃力,拿破仑又有怎样的精力漂洋过海挑战清朝?

在拿破仑打败清朝之前,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到达清朝沿海。

所以所谓的攻打清朝,是典型的没事找抽。事实上,自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开始,法兰西帝国就一直处于“无年不战”的紧张状态。

当时的欧洲其他大陆国家,惧怕受到法国大革命浪潮的波及,为维护封建统治,各国纷纷组成反法联盟,志在彻底消灭法兰西帝国。而当时的英国,出于大陆平衡政策的需要,虽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也和这些封建国家沆瀣一气。反法同盟的经久不衰,是拿破仑根本不可能抽身去解决其他地区的问题,尤其是亚洲问题。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最接近亚洲的一次军事行动,是1812年大举入侵沙俄,结果就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间接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